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了更多教师的重视,给我们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各种途径的微课资源,通过微课的利用去启发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
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于重视学生在信息手段上的获得,从而导致了学生普遍只能掌握简单的技术,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信息素养等基本素质的问题,给学生的未来成长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面对社会进步的强烈需求,教师应当积极优化教学模式,使用有效的微课资源来改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从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设计互动型的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学习习惯还未养成的小学生来讲,兴趣在课堂上更是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一些充满互动性的微课,从而在互动当中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参与感,如此,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主动了解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教学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比如,在教學“设置版面”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和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首先点开提前制作好的微课,上面呈现出了一幅杂乱的家居画面,电视放在沙发上,椅子堆放在一起……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整理这个房间好不好?”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我再点击微课上显示出的各种家具,让学生告诉我应该怎么移动,从而通过移动的方式去使它们能够摆放在正确的位置。在游戏过后,我再问学生:“同学们,现在我们整理好的这个屋子和原本的屋子相比,发生了哪些改变?”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渐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为接下来的操作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问题型的微课,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灵活的,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情况,设置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目标却设计问题型的微课,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地构建出信息技术知识。
比如,在教学“下载网上信息”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微视频,在视频当中,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故事:老师教给了小明一项任务,让小明在网络上下载各种开班会需要的信息,需要下载的信息种类有很多,包含声音文件、文本文档等,并且还需要小明按照特定的方式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在微视频播放完了之后,我再向学生提出问题,网络上的信息是如何被我们下载到电脑上的?下载网络信息的方法有多少种?你认为最简单的网上下载信息方式是什么?从而引起学生对下载这一操作的反思,促使学生思考文件下载的小技巧,加深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的印象与理解,提高教学的效果。总之,教师要注重利用微课的方式去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带着充足的探究动机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设计演示型的微课,助力学生动手操作
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不同,信息技术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形成,对学生的动手实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学生个性差异等的限制,教师很难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操作的技巧,从而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因此,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出演示型的微课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记忆操作的关键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效率。
比如,在教学“制作电子小报”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的多而且复杂,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图片插入、文字排版、艺术字使用等技巧融合在一起,是比较的困难的,如果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教学,很不现实,因此,我采用了微课教学的手段,将涉及到的操作过程录制成一个个简短的小视频,让学生可以详尽的学习知识,并且在自己的电脑上反复学习,从而使学生可以做到独立地完成作品,高效地掌握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技能。总之,教师要注重使用演示型的微课来降低学生的操作难度,使信息技术的学习变得简单,让学生可以快速地记住所学的知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四、设计讨论型的微课,加强学生间的互动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对话,课堂教学的质量才有保障。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讨论的微课,引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彩色世界”这一节内容时,这节课很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一份无色的绘本微课资源,学生需要进行小组形式的讨论,分析每个绘本上的情节,然后设计相关的台词,之后再根据所有的条件去提出填色的方案。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焕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与创造。总之,教师要积极设计出讨论型的微课,让学生可以变得乐于表达与抒发感想,构建和谐、温馨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本文针对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一番叙述。微课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会自主地搭建信息技术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发展。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分析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微课设计方法,利用微课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娥.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熊开武.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4.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
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于重视学生在信息手段上的获得,从而导致了学生普遍只能掌握简单的技术,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信息素养等基本素质的问题,给学生的未来成长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面对社会进步的强烈需求,教师应当积极优化教学模式,使用有效的微课资源来改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从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益。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设计互动型的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学习习惯还未养成的小学生来讲,兴趣在课堂上更是尤为重要。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一些充满互动性的微课,从而在互动当中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参与感,如此,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主动了解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教学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比如,在教學“设置版面”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和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首先点开提前制作好的微课,上面呈现出了一幅杂乱的家居画面,电视放在沙发上,椅子堆放在一起……之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整理这个房间好不好?”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我再点击微课上显示出的各种家具,让学生告诉我应该怎么移动,从而通过移动的方式去使它们能够摆放在正确的位置。在游戏过后,我再问学生:“同学们,现在我们整理好的这个屋子和原本的屋子相比,发生了哪些改变?”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渐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为接下来的操作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问题型的微课,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灵活的,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情况,设置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目标却设计问题型的微课,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地构建出信息技术知识。
比如,在教学“下载网上信息”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微视频,在视频当中,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故事:老师教给了小明一项任务,让小明在网络上下载各种开班会需要的信息,需要下载的信息种类有很多,包含声音文件、文本文档等,并且还需要小明按照特定的方式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在微视频播放完了之后,我再向学生提出问题,网络上的信息是如何被我们下载到电脑上的?下载网络信息的方法有多少种?你认为最简单的网上下载信息方式是什么?从而引起学生对下载这一操作的反思,促使学生思考文件下载的小技巧,加深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的印象与理解,提高教学的效果。总之,教师要注重利用微课的方式去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带着充足的探究动机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设计演示型的微课,助力学生动手操作
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不同,信息技术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形成,对学生的动手实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学生个性差异等的限制,教师很难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操作的技巧,从而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因此,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出演示型的微课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记忆操作的关键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效率。
比如,在教学“制作电子小报”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的多而且复杂,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图片插入、文字排版、艺术字使用等技巧融合在一起,是比较的困难的,如果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教学,很不现实,因此,我采用了微课教学的手段,将涉及到的操作过程录制成一个个简短的小视频,让学生可以详尽的学习知识,并且在自己的电脑上反复学习,从而使学生可以做到独立地完成作品,高效地掌握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技能。总之,教师要注重使用演示型的微课来降低学生的操作难度,使信息技术的学习变得简单,让学生可以快速地记住所学的知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四、设计讨论型的微课,加强学生间的互动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对话,课堂教学的质量才有保障。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讨论的微课,引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彩色世界”这一节内容时,这节课很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一份无色的绘本微课资源,学生需要进行小组形式的讨论,分析每个绘本上的情节,然后设计相关的台词,之后再根据所有的条件去提出填色的方案。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焕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与创造。总之,教师要积极设计出讨论型的微课,让学生可以变得乐于表达与抒发感想,构建和谐、温馨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本文针对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一番叙述。微课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会自主地搭建信息技术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发展。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分析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微课设计方法,利用微课来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娥.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熊开武.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