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很多人都是重度拖延症患者?
为什么我们做事只有3分钟热度?
为什么我们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我们对身体和意志力的探索,还停留在“反抗和战胜”的层面上,总想一步到位,想到就要做到,制订的目标也都很复杂且困难。这就好比你要求一个成绩倒数的学生一下子就要考满分一样,目标和水平完全脱节。这样无视自身情况的计划是毫无益处的,反而会把自己吓倒,加重拖延。意志力就像电池,用完就得休息、充电。你得根据自身的电量做计划,而不是根据计划要求电量充足。
拖延症不是病,但它的干扰性和负面影响却时常会让人感到头疼。轻则影响计划实施,浪费时间;重则让人成为“幻想主义者”,光说不做,丧失信心、失去机遇,颓废度日。拖延症并不只会导致办事拖拉、行动低效。其看似始于拖延,却终于懒惰。往往任务开始时的拖拖拉拉,会逐渐升级为意志不坚、自控能力越来越差。
也许有人会说:“我并没有无视拖延症啊,我一直都在寻找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只不过都失败了。”过去,我也是如此。
曾经我也是一个重度拖延症、做事“3分钟热度”,其实我心里特别清楚它们对我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也是打心眼儿里想要战胜它们。我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看了许多成功人士的自传和电影,床头和书桌上也贴满了各种励志语录,它们中的一部分的确曾让我充满斗志、热血沸腾。但往往我没坚持几天,决心就被现实消耗殆尽了。我甚至一度以为,拖延症和“3分钟热度”是“绝症”,根本不存在有效的治疗方法。
就在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它也逐渐成为我变为自律达人的转折点。
我的书桌下面摆放着一台旧电脑主机,之前我工作一直都使用它。每到工作时我都会坐在椅子上弯腰打开主机按钮,等待面前的显示器屏幕亮起,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但自从我买了新的笔记本电脑之后,就把它直接放在原来的书桌上。可我发现,一开始我很不适应,每到工作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弯下腰打开原来的旧电脑,除非我集中精神明确地告诉自己是要打开笔记本电脑。一个开启旧电脑的小小动作经过不断的重复上升为习惯时,执行就变得顺理成章、毫不费力,甚至完全“不过脑子”。
这个发现看似平常,但却让我十分惊喜。要知道,我当时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意志不坚定到没有办法养成任何一个习惯了,而这个发现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自己已经养成的习惯。
我发现自己每次吃饭时,都会习惯性地拿一双筷子和一把勺子,虽然勺子几乎从来不会用到;我发现自己每天早上醒来都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打开支付宝给小鸡喂粮食;我發现每当自己写文章在大脑中遣词造句时,都会习惯性地用嘴轻咬食指的指甲……
这些习惯自然到如果你不刻意观察就很难察觉到它们的存在。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重复的行动都非常的简单易行,根本不会对我的心理造成任何负担,完全没有执行上的抵触感。
我之前对拖延症和意志不坚的探索,只是停留在反抗和战胜的层面上,总想找到一步到位的方法,制订的目标也都很复杂且困难。这就好比你要求一个成绩倒数的学生一下子就要考满分一样,目标和水平完全脱节。这样的自我改正与救赎是毫无益处的,反而会让自己在一开始就被过高的目标和繁重的计划所吓倒,加重拖延。即便最终自己选择开始执行,起初的激情和动力也无法支撑自己长久坚持。
但如果换个策略,从刻意重复简单的动作开始,去培养一个小的好习惯呢?先将该行动养成习惯,然后再慢慢去提升质量和数量,岂不比直接要求自己完成目标来得更加容易?这样去借助习惯的强大力量,或许我们就能取得难以想象的突破。如果当时的场景能拍成电影片段,我一定要加上个激动人心的背景音乐,暗示观众这就是主人公即将改写命运的重要节点。当时的我也没想到,自己这个简单到会被别人笑掉大牙的方法,会完全改掉困扰我多年的拖延症和做事3分钟热度的坏毛病。
后来当我看到美国作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所写的《自控力》一书中对“训练意志力肌肉”的相关实验研究时,我才知道当初自己的“灵光乍现”并非是毫无依据的个人猜想。
书中讲道:“研究发现,在一些小事上持续自控会提高整体的意志力。这些小事包括改变姿势、每天都用力握一个把手、戒掉甜食、记录支出情况。虽然这些小小的自控力锻炼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它却能让我们应付自己最关注的意志力挑战,比如集中注意力工作、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抵制住诱惑、更好地控制情绪……你可以选一个和自己面对的意志力挑战有关的练习。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存钱,那么你就需要记录支出情况。如果你的目标是多锻炼,那么你每天早上洗澡之前就要做10个仰卧起坐或俯卧撑。即便你的实验结果不会直接服务于你的目标,自控力肌肉模式也会告诉我们,即使是以看似最愚蠢、最简单的方式每天锻炼意志力,也能为你的意志力挑战积攒能量。”
有了专家的研究证明,我更加坚定自己之前制订的方向是对的,接下来的事情则顺利到我完全不敢想象。在这个新方法面前,我过去在执行和坚持上遇到的所有难题竟然都被轻松化解。从原来的“空想专家”迅速成长为自律达人,而随之不断提高的不仅是我的收入和银行卡里的数字,更有我日渐强大的内心。
在战胜拖延,学会养成习惯的道路上,必须先分析自己为什么会百般拖延?为什么会中途放弃?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比对,从而找出导致自身拖延和意志力不坚定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日后的实践探索中也能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有的人是因为总想先在今天放纵,然后寄希望于从明天开始以一个全新的状态去好好完成制订的计划,总觉得明天的时间会更充裕,明天的自己也更加自律。可事实上这只是用一种虚假的自我承诺,以此来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去拖延放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找到症结之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将问题快速有效地解决掉。
养成习惯并不是对某个行为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讲到了习惯回路,即: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回报。
暗示,即寻找一个线索,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的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惯常行为,即行为习惯,可以是身体方面的、思维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
奖赏,即完成该惯常行为后会得到什么奖励。奖赏的作用是让大脑重视该回路,而养成习惯就是重复该回路,直到其变为“自动化”的过程。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导致我们一直粗暴地强迫自己重复某个行为,完全违背了习惯养成的客观规律,走了许多弯路。
自主养成好习惯的六大步骤,分别为:确定有效的习惯养成目标;观察刻意行动的执行情况;设置习惯回路的“开始按钮”;设计习惯回路中的回报奖励;打造适合自己的自律环境以及记录执行过程中的积累情况。这6个步骤完全遵循了习惯回路原理。
打败拖延,成为自律达人并非没有捷径,我们需要做的是彻底抛弃过去“任务重,目标大,要求多,时间短”的执行法则。用力过猛往往很难走得长远,换一种全新的模式吧,自律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一切只需从小事做起。
(摘自台海出版社《养成自律,从来都不靠硬撑》 作者:time刚刚好)
为什么我们做事只有3分钟热度?
为什么我们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我们对身体和意志力的探索,还停留在“反抗和战胜”的层面上,总想一步到位,想到就要做到,制订的目标也都很复杂且困难。这就好比你要求一个成绩倒数的学生一下子就要考满分一样,目标和水平完全脱节。这样无视自身情况的计划是毫无益处的,反而会把自己吓倒,加重拖延。意志力就像电池,用完就得休息、充电。你得根据自身的电量做计划,而不是根据计划要求电量充足。
拖延症不是病,但它的干扰性和负面影响却时常会让人感到头疼。轻则影响计划实施,浪费时间;重则让人成为“幻想主义者”,光说不做,丧失信心、失去机遇,颓废度日。拖延症并不只会导致办事拖拉、行动低效。其看似始于拖延,却终于懒惰。往往任务开始时的拖拖拉拉,会逐渐升级为意志不坚、自控能力越来越差。
也许有人会说:“我并没有无视拖延症啊,我一直都在寻找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只不过都失败了。”过去,我也是如此。
曾经我也是一个重度拖延症、做事“3分钟热度”,其实我心里特别清楚它们对我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也是打心眼儿里想要战胜它们。我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看了许多成功人士的自传和电影,床头和书桌上也贴满了各种励志语录,它们中的一部分的确曾让我充满斗志、热血沸腾。但往往我没坚持几天,决心就被现实消耗殆尽了。我甚至一度以为,拖延症和“3分钟热度”是“绝症”,根本不存在有效的治疗方法。
就在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它也逐渐成为我变为自律达人的转折点。
我的书桌下面摆放着一台旧电脑主机,之前我工作一直都使用它。每到工作时我都会坐在椅子上弯腰打开主机按钮,等待面前的显示器屏幕亮起,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但自从我买了新的笔记本电脑之后,就把它直接放在原来的书桌上。可我发现,一开始我很不适应,每到工作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弯下腰打开原来的旧电脑,除非我集中精神明确地告诉自己是要打开笔记本电脑。一个开启旧电脑的小小动作经过不断的重复上升为习惯时,执行就变得顺理成章、毫不费力,甚至完全“不过脑子”。
这个发现看似平常,但却让我十分惊喜。要知道,我当时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意志不坚定到没有办法养成任何一个习惯了,而这个发现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自己已经养成的习惯。
我发现自己每次吃饭时,都会习惯性地拿一双筷子和一把勺子,虽然勺子几乎从来不会用到;我发现自己每天早上醒来都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打开支付宝给小鸡喂粮食;我發现每当自己写文章在大脑中遣词造句时,都会习惯性地用嘴轻咬食指的指甲……
这些习惯自然到如果你不刻意观察就很难察觉到它们的存在。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重复的行动都非常的简单易行,根本不会对我的心理造成任何负担,完全没有执行上的抵触感。
我之前对拖延症和意志不坚的探索,只是停留在反抗和战胜的层面上,总想找到一步到位的方法,制订的目标也都很复杂且困难。这就好比你要求一个成绩倒数的学生一下子就要考满分一样,目标和水平完全脱节。这样的自我改正与救赎是毫无益处的,反而会让自己在一开始就被过高的目标和繁重的计划所吓倒,加重拖延。即便最终自己选择开始执行,起初的激情和动力也无法支撑自己长久坚持。
但如果换个策略,从刻意重复简单的动作开始,去培养一个小的好习惯呢?先将该行动养成习惯,然后再慢慢去提升质量和数量,岂不比直接要求自己完成目标来得更加容易?这样去借助习惯的强大力量,或许我们就能取得难以想象的突破。如果当时的场景能拍成电影片段,我一定要加上个激动人心的背景音乐,暗示观众这就是主人公即将改写命运的重要节点。当时的我也没想到,自己这个简单到会被别人笑掉大牙的方法,会完全改掉困扰我多年的拖延症和做事3分钟热度的坏毛病。
后来当我看到美国作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所写的《自控力》一书中对“训练意志力肌肉”的相关实验研究时,我才知道当初自己的“灵光乍现”并非是毫无依据的个人猜想。
书中讲道:“研究发现,在一些小事上持续自控会提高整体的意志力。这些小事包括改变姿势、每天都用力握一个把手、戒掉甜食、记录支出情况。虽然这些小小的自控力锻炼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它却能让我们应付自己最关注的意志力挑战,比如集中注意力工作、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抵制住诱惑、更好地控制情绪……你可以选一个和自己面对的意志力挑战有关的练习。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存钱,那么你就需要记录支出情况。如果你的目标是多锻炼,那么你每天早上洗澡之前就要做10个仰卧起坐或俯卧撑。即便你的实验结果不会直接服务于你的目标,自控力肌肉模式也会告诉我们,即使是以看似最愚蠢、最简单的方式每天锻炼意志力,也能为你的意志力挑战积攒能量。”
有了专家的研究证明,我更加坚定自己之前制订的方向是对的,接下来的事情则顺利到我完全不敢想象。在这个新方法面前,我过去在执行和坚持上遇到的所有难题竟然都被轻松化解。从原来的“空想专家”迅速成长为自律达人,而随之不断提高的不仅是我的收入和银行卡里的数字,更有我日渐强大的内心。
在战胜拖延,学会养成习惯的道路上,必须先分析自己为什么会百般拖延?为什么会中途放弃?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比对,从而找出导致自身拖延和意志力不坚定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日后的实践探索中也能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有的人是因为总想先在今天放纵,然后寄希望于从明天开始以一个全新的状态去好好完成制订的计划,总觉得明天的时间会更充裕,明天的自己也更加自律。可事实上这只是用一种虚假的自我承诺,以此来让自己心安理得地去拖延放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找到症结之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将问题快速有效地解决掉。
养成习惯并不是对某个行为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讲到了习惯回路,即: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回报。
暗示,即寻找一个线索,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的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惯常行为,即行为习惯,可以是身体方面的、思维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
奖赏,即完成该惯常行为后会得到什么奖励。奖赏的作用是让大脑重视该回路,而养成习惯就是重复该回路,直到其变为“自动化”的过程。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导致我们一直粗暴地强迫自己重复某个行为,完全违背了习惯养成的客观规律,走了许多弯路。
自主养成好习惯的六大步骤,分别为:确定有效的习惯养成目标;观察刻意行动的执行情况;设置习惯回路的“开始按钮”;设计习惯回路中的回报奖励;打造适合自己的自律环境以及记录执行过程中的积累情况。这6个步骤完全遵循了习惯回路原理。
打败拖延,成为自律达人并非没有捷径,我们需要做的是彻底抛弃过去“任务重,目标大,要求多,时间短”的执行法则。用力过猛往往很难走得长远,换一种全新的模式吧,自律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一切只需从小事做起。
(摘自台海出版社《养成自律,从来都不靠硬撑》 作者:time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