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实践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體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小学科学教学必须要实施学生主体性教学,这是由科学课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新课程明确指出:“科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诱导学生去应用知识,自行探究。”同时,这也是教学作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真正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显现,才能促使学生独立主动、有创造性地发展。可见,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及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试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动力,通过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兴趣。科学课的内容涉及儿童所处环境中的方方面面。许多内容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因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在教学中适机设疑,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教学始终。特别是教学起始阶段,是激发兴趣的最佳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故事、谜语、游戏、谈话、创设情境等形式导人新课,设疑激趣。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上课之初,我设计了一个魔术——在胸口的衣服口袋里藏了一块磁铁,在一个乒乓球里粘了一块小铁块,学生无论怎么摆弄,乒乓球都不能粘在衣服上,而我轻轻一放,乒乓球就乖乖地吸在了我的胸口。学生顿时惊呆了,然后我顺势提问:“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疑导学,可在揭示课题后设疑、在讲解中设疑、在实验观察中设疑、在总结应用中设疑等,以形成多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读、猜想、实验、讨论、总结等学习活动,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调查、养殖、制作等,使儿童在实践中,进一步引起认知冲突,激发独立探究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与自然的能力,做到“课虽终,趣未j”。
  二、创设和谐环境
  和谐的教学环境,容易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亲切大方的体态动作等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科学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的课程,教学的目的并非是要告诉学生多少结论,而是要培养学生生活和探索自然的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往往会有多个富有童趣的答案,这时教师不能一概而论,而应从尊重学生的人格、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出发,帮助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其中的原因,特别对蕴含其中的创造性思维要大力鼓励。所谓“学贵有疑”,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因材施教,实行弹性教学,对不同学生可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能处于发展的状态,体验成功的愉悦。语数学科中的差生并非是科学学科中的差生。在一次区级教研活动中,我借班执教《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课前,我在了解班级情况时,班主任老师给我指出他们班有一个差生,语、数、英、科四门学科考试都不合格的,而且还是个“人来疯”,人越多他越会举手,让我不要去理他。在课上,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孩子。当我提问:“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控制变量?”全班除了他以外,没有一个同学举手,这时,我非常矛盾,要不要给这个孩子一个机会呢?最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孩子,要给所有孩子机会,而这个孩子也没让我失望,比较详细地说了一大段,非常完整到位。此时,我让全班同学给了他满意的掌声。随后,在实验中我更加关注这位学生,发现他实验方法准确,操作规范,过程认真仔细,结论正确。实践证明,对于差生教师更应给予鼓励,用期待的眼光告诉他——“你能行”。同时在学业评定中,应以平时考查为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力求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形成思想的过程,教师应把教学设计成让学生主动探究、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不应重讲解而轻主动探究、重结论而轻知识的发生过程。
  1.开放教学过程,学会独立探究
  科学课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诱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提出问题——假设——实验——交流——总结,让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老师不要越俎代庖,把现成的结论搬给学生。所谓“道而弗牵,强而服抑”,教学中教师应起好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材料,对于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得出等环节都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富于创新意识。要重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既要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又要有深入到参与思维的方法,克服形式上的参与。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应着力避免“一讲、二示范、三照做”的现象。
  2.以生教生,生生互动
  教学中除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外,还可以采取以生教生、生生互动的办法(如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类似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小先生制”。从心理学上分析,儿童的好胜心理较强,在同学中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通过以生教生的形式,既可促进“教者”的主动性,也可刺激“学者”的积极性;同时小组形式的活动,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共同讨论,形成合作意识,提高探究新知的能力。如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自己将探究的问题提出,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换意见,小组长归纳,最后各小组上台将问题进行分析,由大家判断正确还是错误。同时我还鼓励小组长争当小老师,负责帮教小组内学习困难的同学。在整节课里,我经常是被学生忽视的对象,我也乐得图个“轻松”。
  3.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科学课应以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第一手的教材,教师在课堂之余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标本制作、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乡风民俗的调查等,既可提高知识的科学运用能力,又可提高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汲取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明确这既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的需要。
  [作者单位:宁波市海曙区段塘学校 浙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对性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12月我院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
研究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湿法成型工艺、基体配方的性能和使用期。研究的HT11A、HT11B两种配方浇注体拉伸强度达到100MPa以上,模量为3.9GPa,力学性能优良。配方具有较高的耐
目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并选择高素质、丰富
利用火箭发动机自身的超声速喷流作为引射气流的超声速引射器系统,在上面级火箭发动机高空试车台的研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文中采用数值方法模拟求解了火箭发动机超声速引
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必备能力之一,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个性化作文教学,以个性的发挥为出发点,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写作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精神创新过程,需要一定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因此,可以把写作看出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这就要求在作文教
对航天飞行器防热部件在氧-煤油发动机火焰喷吹下的烧蚀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利用"杀死"单元的方法建立了防热部件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烧蚀边界的退缩,从而完
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思维对抽象思维的形成所起的支柱作用,揭示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在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数形“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