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为教学方向,指导学生通过训练来达到某一技术的掌握。然而,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高,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信息技术课应与STEM理念融合,让信息技术不再是纯技术,而是为解决问题服务。下面,笔者以“制作电子测距仪”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以明确的智能特点为核心
1.发现实际困扰,引出问题
本课在项目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要制作电子测距仪?它可以解决怎样的难题或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整节课才有了魂,有了成立的依据。
于是,我确定了测量内容,然后到校园各个角落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有些测量的长度较长,米尺不够长;有些测量环境比较危险,测量不方便等。
2.思考解决方法,确定项目
在实际测量中遇到问题后,我首先思考该如何解决,并明确了项目主题:通过编程,实现利用超声波传感器侦测并让数码管显示相应的距离。
以完备合理的设计策划为前提
1.详尽的图文设计不可或缺
在学习《制作电子测距仪》一课时,我遵循设计至上的理念,提出问题:①电子测距仪被用于什么样的场景?②测距仪可以有什么功能?③测距仪可以长什么样子?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与同学展开交流,且思路渐渐清晰,继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和具有鲜明个性的产品设计,并在设计稿中画出项目的大致图样外观及文字介绍,将构思的项目纸质化。
2.合理的工具安排必不可少
在与STEM理念交融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拓展课程在项目制订时,我设计的动手操作形式更全面,使用到的工具、材料等也很丰富。在确定了项目功能和外观后,我针对制作电子测距仪需要哪些材料工具展开了思考,最终确定需要的材料有超声波传感器、按钮、数码显示管、美工刀、雪弗板、切割垫、角尺、胶抢、画笔等。
以整体推进的团队合作为模式
小组合作是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具体操作时的一种常用手段,而在STEM理念下,小组合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碎片化的任务安排不可取
信息技术课程中,针对某一个项目或任务,教师会习惯性地将其进行分割以形成教学过程中一个个环节,其优势显而易见,而我们也可以按部就班地根据既定路线完成相应的某个任务,任务的完成也会显得比较高效,秩序井然。但在STEM理念的项目式团队学习下,其暴露的缺点也较为明显:其一,教师将项目切割后,项目的完整性被打破,我们在完成某一个环节时,是被动操作的,可能会很好地完成,但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其二,项目被细化成一个个环节后,每个环节的难度系数被降低,需要团队合作的可能性也同时被大大降低,如果教师要求小组多人合作完成,很有可能是“精英学生”完成了几乎所有的操作,而其他学生却成了“旁观者”。
2.统一的任务整合利于合作
《制作电子测距仪》一课中,在项目设计时,我参与了以下几个环节的内容:①编写编程,实现按下按钮后数码管显示距离;②切割板材,根据设计的形状利用美工刀等切出一个个部件;③粘合板材,将一个个的零部件利用胶枪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成的电子测距仪;④美化完善,利用画笔等对电子测距仪进行美颜美化。以上四个环节均是我与同学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形成,所以我们很清楚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完成哪些环节。
以多形式的過程模糊为导向
1.环节推进的模糊
当确定了项目需要哪些环节后,我们小组内的同学都对环节进行了认领,并在同一时间开始了不同的操作。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就没有明确的环节步骤了。
2.侧重点的模糊
在项目学习中,有的学生认为实现程序的完整和稳定性是最重要的,有的学生认为产品的样子是最重要的,也有的学生认为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应该是美观程度,同时,我们的个体能力也存在着差异,那么,根据理解的不同和个体的差异,我们每一个小组在制作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闪光点。
3.组别间的模糊
在程序的实现上,虽然我们每一组都是按下按钮,数码管显示超声波传感器测出的距离,但是在程序的具体实现上,却会存在不同的编写方式,如都是电子测距仪,有的小组可能设计成了手枪的样式,有的小组则设计成平板样式等。
以全面多元的评价内容为指标
这是一节STEM课程,最终需要完成的是一件作品,故成果评价也至关重要,故本课的评价我的老师采取了百分制,将分值分摊到不同的方面中,如对设计的评价、对制作的评价、对作品的评价、对汇报的评价等,通过这样多维度的评价,我认为既关注到了我的学习过程,也对STEM项目有一个合理的成果性评价。
以明确的智能特点为核心
1.发现实际困扰,引出问题
本课在项目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要制作电子测距仪?它可以解决怎样的难题或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整节课才有了魂,有了成立的依据。
于是,我确定了测量内容,然后到校园各个角落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有些测量的长度较长,米尺不够长;有些测量环境比较危险,测量不方便等。
2.思考解决方法,确定项目
在实际测量中遇到问题后,我首先思考该如何解决,并明确了项目主题:通过编程,实现利用超声波传感器侦测并让数码管显示相应的距离。
以完备合理的设计策划为前提
1.详尽的图文设计不可或缺
在学习《制作电子测距仪》一课时,我遵循设计至上的理念,提出问题:①电子测距仪被用于什么样的场景?②测距仪可以有什么功能?③测距仪可以长什么样子?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与同学展开交流,且思路渐渐清晰,继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和具有鲜明个性的产品设计,并在设计稿中画出项目的大致图样外观及文字介绍,将构思的项目纸质化。
2.合理的工具安排必不可少
在与STEM理念交融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拓展课程在项目制订时,我设计的动手操作形式更全面,使用到的工具、材料等也很丰富。在确定了项目功能和外观后,我针对制作电子测距仪需要哪些材料工具展开了思考,最终确定需要的材料有超声波传感器、按钮、数码显示管、美工刀、雪弗板、切割垫、角尺、胶抢、画笔等。
以整体推进的团队合作为模式
小组合作是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具体操作时的一种常用手段,而在STEM理念下,小组合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碎片化的任务安排不可取
信息技术课程中,针对某一个项目或任务,教师会习惯性地将其进行分割以形成教学过程中一个个环节,其优势显而易见,而我们也可以按部就班地根据既定路线完成相应的某个任务,任务的完成也会显得比较高效,秩序井然。但在STEM理念的项目式团队学习下,其暴露的缺点也较为明显:其一,教师将项目切割后,项目的完整性被打破,我们在完成某一个环节时,是被动操作的,可能会很好地完成,但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其二,项目被细化成一个个环节后,每个环节的难度系数被降低,需要团队合作的可能性也同时被大大降低,如果教师要求小组多人合作完成,很有可能是“精英学生”完成了几乎所有的操作,而其他学生却成了“旁观者”。
2.统一的任务整合利于合作
《制作电子测距仪》一课中,在项目设计时,我参与了以下几个环节的内容:①编写编程,实现按下按钮后数码管显示距离;②切割板材,根据设计的形状利用美工刀等切出一个个部件;③粘合板材,将一个个的零部件利用胶枪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成的电子测距仪;④美化完善,利用画笔等对电子测距仪进行美颜美化。以上四个环节均是我与同学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形成,所以我们很清楚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完成哪些环节。
以多形式的過程模糊为导向
1.环节推进的模糊
当确定了项目需要哪些环节后,我们小组内的同学都对环节进行了认领,并在同一时间开始了不同的操作。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就没有明确的环节步骤了。
2.侧重点的模糊
在项目学习中,有的学生认为实现程序的完整和稳定性是最重要的,有的学生认为产品的样子是最重要的,也有的学生认为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应该是美观程度,同时,我们的个体能力也存在着差异,那么,根据理解的不同和个体的差异,我们每一个小组在制作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闪光点。
3.组别间的模糊
在程序的实现上,虽然我们每一组都是按下按钮,数码管显示超声波传感器测出的距离,但是在程序的具体实现上,却会存在不同的编写方式,如都是电子测距仪,有的小组可能设计成了手枪的样式,有的小组则设计成平板样式等。
以全面多元的评价内容为指标
这是一节STEM课程,最终需要完成的是一件作品,故成果评价也至关重要,故本课的评价我的老师采取了百分制,将分值分摊到不同的方面中,如对设计的评价、对制作的评价、对作品的评价、对汇报的评价等,通过这样多维度的评价,我认为既关注到了我的学习过程,也对STEM项目有一个合理的成果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