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花瓣飘落的瞬间

来源 :初中生学习·七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心中最美的瞬间都是不同的。是那清洌的江面上,美丽的夕阳透过清淡云层,散在江水中的那一抹余晖;是深秋之际,树林里那片片红叶如蝴蝶般轻轻飘落;还是那细细密密的小雨打在弯弯曲曲的江南小道上留下的一丝丝朦胧……但是为什么喜欢呢?只是单纯的美吗?
  我心中最美的一瞬间,是在一片杏林里找到的。家附近有一个公园,公园里植满了杏树,每年的五月,那里简直是与世隔绝的仙境。微风轻轻一吹,一树树的杏花从树上打着旋地飘落到空中,然后再飘落到地上,美得不可言喻。有人说,花儿的美丽在于绽放,开放的花儿才是最美的。而我更欣赏林黛玉那一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我更喜欢杏花这随风飘落的瞬间。
  当柔美的杏花飘落的时候,我心中的某一个柔软的角落就那样被不经意地触动了。
  忽然想起《桃花源记》中那误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一切隐喻,他当时不能领会。离开后,我想他一定会后悔自己当初没能果断地留在桃花源吧。既然,人世间还有这般纯美的仙境,还回到那污浊战乱的尘世中做什么呢?桃花还是那样的鲜红,落英缤纷,芳草萋萋,那翩翩飘落的桃花遮住了归途,桃源人的笑声似乎还在耳畔萦绕,让他一生难以忘怀。
  有些偶遇,一生只一次,错过不再回返。有人说“永远到达不了的地方叫作远方,永远也回不去的地方叫家乡。”一旦错过,将永远无法改变。也许当他再次伸手接住那随风飘落的桃花时还会想起当年的奇遇,也许还会叹息,但叹息却早已来不及……
  蓦然回首,我们会遗憾地发现我们错过了那么多的时光和故事。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最宝贵的,就像那转瞬即逝的落花,我们总是在它即将消逝之时才明白它的美丽。瞧!花瓣又飘落了。就在那瞬间,我懂得了珍惜的意义。
  【简评】落花虽美,但带给人的毕竟是伤感。作者抓住了花落的瞬间,阐述了“珍惜”的道理。语言优美,意境深邃,读来令人深思。
  指导教师:陶伟晶
其他文献
杨植峰  男,1962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国新闻社记者。后赴澳洲求学,从事多种职业。2000年回国,主要生活于京沪两地,发表过长篇小说《梨香记》(团结出版社)。其译作《民国采访战——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回眸》将于2008年初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已由《温故》选载)。另发表过十多篇中短篇小说,散见各文学刊物。    又梦到了在相亲,却没有惊喜,倒是给吓醒了。  窗帘一角透进些弱光来。他抓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这一点可以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电气设备数量体现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电气工程行业应积极转变原有的工作
姜彬先生(1921—2004)是著名的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和吴越民间文化研究的一位巨匠。早在20世纪40年代,姜彬先生出于一个革命工作者对于家乡和民生的深厚情感,就曾创作过许多歌颂当地民间生活和乡土艺术的散文与诗歌作品,从50年代到70年代,他开始专心从事于有关民间文学,特别是民间歌谣的学术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论歌谣的手法及其体例》、《中国古代歌谣散论》、《上海民歌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关于贵州的傩戏面具,前些年我写过两篇文章,一篇《罕见的屯堡景观》,在《新民晚报》的“十日谈”上连载,其中专门有一节,写的是“傩戏面具”。晚报上登出以后,有人对此有兴趣,纷纷向我打听究竟。我也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了一篇《地戏的脸子和面具》,登在《解放日报》上,文章发出来,配了三张面具的照片。大约是读到的人多了,纷纷说我收藏了几个价值不菲的面具,甚至有人愿出高价来买。于是我告诉来者,这面具不过是我插
仿佛一夜之间,“创意产业”就成了新经济的热门词语。很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看到了创意产业的光明前景。不仅是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开始打“创意”牌,很多大中小城市也纷纷把经济的触角伸到了“创意产业”的领地。    上海的创意产业,随着外滩系列的时尚化,老建筑的“创意化”,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一批创意型行业的迅速起飞。国际性的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各类设计展纷纷在上海举行,一些国际上极具影
安谅  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会员,经济学博士,在某机关任职,啃书与码字为一生嗜爱,偶著短文,乃忙中啜饮咖啡,过把瘾也。    浦东的建筑,这些年一直以海纳百川的新万国建筑博览群傲然于世,而昔日的建筑,仿佛破落抑或一文不值,也不足挂齿了。其实,古建筑乃是浦东被尘土覆盖了熠熠光辉的历史名片,是十分珍贵和清香质朴的江南风景,不可忽视。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人类创造了可以遮挡风雨的房屋后,就告别了
雪川  四川乐山人。新闻从业多年,现担任北京某媒体传播总监。有过含文学评论在内的若干传播和文学艺术专著。关于成都、北京、上海的三地体验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学成都之时。    55年前,美国人罗兹·墨菲在谈到认识、理解中国需要找到一把钥匙时,选择了上海。当日,在泱泱华夏国土上,“唯上海堪称接受和吸取了19世纪欧洲的治外法权”,这是个“饱受了炮舰外交和租界利害”之经验和教训的国际大都会,包括美国人
该文主要是根据作者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MBA课程,试图为目前政府正在进行的南京市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和第一、二、三、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