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初的曼哈顿,正值花开的时节,街头巷尾飘浮着馥郁的芳香。对于记者而言,此时此刻再没有比采访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先生更令人心花怒放之事了。带着早已准备好的问题,记者见到了在联合国系统中主管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吴红波。这位来自中国的副秘书长平易近人,儒雅的东方气质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过去人们认为中国的外交官主要是搞政治外交,实际上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对中国的外交官有着不同程度的看法,过去人们认为中国的外交官主要是搞政治外交,实际上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吴红波用这样的一句话作为开场白拉开了采访的帷幕。吴红波告诉记者,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无论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对外的工作需要,都要求中国外交官,特别是高级外交官要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与以前的外交官相比,如今的中国外交官在知识领域方面更加广泛和全面。
随后吴红波以自己为例证明了这一事实,“我曾在外交生涯中将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双边和港澳问题上,但这并不是说我对于多边问题一点也没有涉猎。比如我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就接触了大量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问题。再比如说我在主管欧洲工作时,参与过中欧之间的很多包括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以及有关这些方面的会议。例如,博鳌论坛、中欧首脑会议。这一系列工作和会议本身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了,涉猎很广。”吴红波再次强调道,“如果你现在再跟中国的外交官接触,你会发现他们涉猎的领域、知识面跟以前比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外交的需要。”
七十亿人对全球治理问题众说纷纭,这也是个好事。
对于自身的转变而言,吴红波认为要实现三个转变。首先是身份的转变,中国外交官是一个国家的外交官,而联合国官员实际上是一个国际公务员。然后是工作性质的转变,作为国际公务员,要为国际社会服务,要为世界人民的利益服务,这与作为一个国家的外交官为本国人民服务是有区别的,但这两者也并非是截然矛盾,而是有机结合。“以我负责的经社领域为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当然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最后是工作环境的转变,作为中国外交官,所接触的同事都是中国人,而联合国中的同事多数不是中国人,而且工作语言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挑战,但是我觉得从去年八月份到现在,我已经适应了这个环境,工作也已经逐渐展开。这也说明这些年来,中国外交官在国际事务中得到的锻炼与考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中的一些挑战。”
“在上任前,外交部和同事们给我介绍过一些情况,但我所没想到的是这个领域所涉及的问题之庞杂、挑战和各方意见之多。七十亿人对于地球怎么发展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这也是个好事。毕竟,要统一这么多人的意见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了,那么它国内出现饥饿、冲突、战乱、贫困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小。
“可能作为一个普通人,大家觉得更抢眼的是世界各国的热点问题,如战争与冲突、应对灾难、救助难民等,这些事情往往更吸引世人的眼球,而相较之,经社领域在我看来受国际社会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联合国的三大工作领域是和平与安全、发展以及人权。“目前,大家都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了,那么它国内出现饥饿、冲突、战乱、贫困的几率就大大减小,可以说它是确保和平与安全以及争取人权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潘基文秘书长第二任期内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们给后代子孙留下一个怎样的世界的根本问题。如果说2012年6月份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是人类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的话,那么从去年6月份到2015年9月份这三年的“孕育期”将更为重要。因为我们将在2015年9月份向全世界呈现一个新的全球发展议程,这个计划中将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指导我们的未来工作。”
现在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什么叫增长?这个增长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主要方面。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这个问题现在屡屡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我认为,这有一个认识过程,在工业化时期,人们认为发展主要是经济增长或者说是GDP的增长。现在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增长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过去我们讲千年发展目标,它主要是为了扶贫,但主要是扶贫够不够?我的答案是不够。比如我们现在就感觉到粮食是个问题,我们现在是七十亿人口,可能在2050年要突破九十亿,在本世纪内就要突破一百亿。但我们地球上的资源不会成倍增长。有人说也许到2050年或者是本世纪末,人类需要3个地球的资源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环境的破坏,包括淡水的污染也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这都告诉我们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如何平衡经济和环境?我觉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重点,发达国家是后现代社会了,那么他们的重点应该是减少浪费。”吴红波副秘书长以世界上最穷的撒哈拉以南地区为例为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撒哈拉以南地区每年生产的粮食是两亿三千万吨,而发达国家一年浪费的粮食是两亿两千万吨。全世界的粮食有四分之一没有被正常的消费,而是被浪费掉,但在另一方面却又有将近十亿人吃不饱饭,饿肚子。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发展中国家有发展经济的权利,但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社会的公平以及环境的保护。这就是对不同的国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人类必由之路。”
谈及他所领导的联合国经社部在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工作,吴红波副秘书长说,“联合国经社部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里约+20’会议。我们提供了大量支持工作,最后形成了大会的成果文件。我们并不是凭空地在做问题分析,而是通过将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包括网络等广泛征询来的意见综合起来后再提供给成员国。”
中国资深外交官吴红波2012年8月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宣誓就任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当日上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吴红波主持了就职仪式。吴红波左手按着《联合国宪章》,右手举过肩,潘基文与他面对面站立,也相应举起右手,两人掌心相应,吴红波口念誓词,宣誓就职联合国副秘书长一职。
在过去人们认为中国的外交官主要是搞政治外交,实际上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对中国的外交官有着不同程度的看法,过去人们认为中国的外交官主要是搞政治外交,实际上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吴红波用这样的一句话作为开场白拉开了采访的帷幕。吴红波告诉记者,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无论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对外的工作需要,都要求中国外交官,特别是高级外交官要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与以前的外交官相比,如今的中国外交官在知识领域方面更加广泛和全面。
随后吴红波以自己为例证明了这一事实,“我曾在外交生涯中将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双边和港澳问题上,但这并不是说我对于多边问题一点也没有涉猎。比如我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就接触了大量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问题。再比如说我在主管欧洲工作时,参与过中欧之间的很多包括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以及有关这些方面的会议。例如,博鳌论坛、中欧首脑会议。这一系列工作和会议本身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了,涉猎很广。”吴红波再次强调道,“如果你现在再跟中国的外交官接触,你会发现他们涉猎的领域、知识面跟以前比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外交的需要。”
七十亿人对全球治理问题众说纷纭,这也是个好事。
对于自身的转变而言,吴红波认为要实现三个转变。首先是身份的转变,中国外交官是一个国家的外交官,而联合国官员实际上是一个国际公务员。然后是工作性质的转变,作为国际公务员,要为国际社会服务,要为世界人民的利益服务,这与作为一个国家的外交官为本国人民服务是有区别的,但这两者也并非是截然矛盾,而是有机结合。“以我负责的经社领域为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当然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最后是工作环境的转变,作为中国外交官,所接触的同事都是中国人,而联合国中的同事多数不是中国人,而且工作语言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挑战,但是我觉得从去年八月份到现在,我已经适应了这个环境,工作也已经逐渐展开。这也说明这些年来,中国外交官在国际事务中得到的锻炼与考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中的一些挑战。”
“在上任前,外交部和同事们给我介绍过一些情况,但我所没想到的是这个领域所涉及的问题之庞杂、挑战和各方意见之多。七十亿人对于地球怎么发展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这也是个好事。毕竟,要统一这么多人的意见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了,那么它国内出现饥饿、冲突、战乱、贫困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小。
“可能作为一个普通人,大家觉得更抢眼的是世界各国的热点问题,如战争与冲突、应对灾难、救助难民等,这些事情往往更吸引世人的眼球,而相较之,经社领域在我看来受国际社会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联合国的三大工作领域是和平与安全、发展以及人权。“目前,大家都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了,那么它国内出现饥饿、冲突、战乱、贫困的几率就大大减小,可以说它是确保和平与安全以及争取人权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潘基文秘书长第二任期内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们给后代子孙留下一个怎样的世界的根本问题。如果说2012年6月份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是人类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的话,那么从去年6月份到2015年9月份这三年的“孕育期”将更为重要。因为我们将在2015年9月份向全世界呈现一个新的全球发展议程,这个计划中将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指导我们的未来工作。”
现在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什么叫增长?这个增长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主要方面。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这个问题现在屡屡被提上日程,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我认为,这有一个认识过程,在工业化时期,人们认为发展主要是经济增长或者说是GDP的增长。现在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增长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过去我们讲千年发展目标,它主要是为了扶贫,但主要是扶贫够不够?我的答案是不够。比如我们现在就感觉到粮食是个问题,我们现在是七十亿人口,可能在2050年要突破九十亿,在本世纪内就要突破一百亿。但我们地球上的资源不会成倍增长。有人说也许到2050年或者是本世纪末,人类需要3个地球的资源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环境的破坏,包括淡水的污染也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这都告诉我们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如何平衡经济和环境?我觉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重点,发达国家是后现代社会了,那么他们的重点应该是减少浪费。”吴红波副秘书长以世界上最穷的撒哈拉以南地区为例为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撒哈拉以南地区每年生产的粮食是两亿三千万吨,而发达国家一年浪费的粮食是两亿两千万吨。全世界的粮食有四分之一没有被正常的消费,而是被浪费掉,但在另一方面却又有将近十亿人吃不饱饭,饿肚子。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发展中国家有发展经济的权利,但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社会的公平以及环境的保护。这就是对不同的国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人类必由之路。”
谈及他所领导的联合国经社部在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工作,吴红波副秘书长说,“联合国经社部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里约+20’会议。我们提供了大量支持工作,最后形成了大会的成果文件。我们并不是凭空地在做问题分析,而是通过将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包括网络等广泛征询来的意见综合起来后再提供给成员国。”
中国资深外交官吴红波2012年8月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宣誓就任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当日上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吴红波主持了就职仪式。吴红波左手按着《联合国宪章》,右手举过肩,潘基文与他面对面站立,也相应举起右手,两人掌心相应,吴红波口念誓词,宣誓就职联合国副秘书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