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阅读教学的三种方法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学科,它可用一段故事描绘人生百态,表现多彩人生。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着力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文本就谈谈开展阅读教学的三种方法。
  一、展示创作背景,巧妙切入
  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展示作品的创作背景,巧妙切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时,就可以展示词作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受到欺凌和屈辱。如下图:
  这幅图是清政府在实施禁烟措施后,英国资产阶级发动侵华战争的景象。
  这幅图是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对中国工人阶级进行亘古未有的血腥屠杀和疯狂迫害的场景。
  教师一共展示了十幅图片,以上只是其中的两张。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能大致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他们在观看这些史料的过程中会想:如果有一个英雄能站出来拯救多灾多难的祖国就好了。
  教师适时切入:“当年,如火如荼的大革命风潮、风起云涌的工农革命运动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当年,毛主席正在长沙,面对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展示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就能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时代环境中,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
  二、开展诵读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導学生解读文本、品鉴文本,就要开展诵读活动,让他们反复诵读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比如,在讲解戴望舒的《雨巷》时,教师先不要急着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解读这首诗,而应该先组织他们开展诵读活动,让他们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找出其中的意象。通过诵读,学生发现诗歌写了“油纸伞”“雨巷”“丁香”“颓圮的篱墙”等意象。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的学生说:“‘雨巷’给人一种阴冷、狭窄、灰暗的感觉。‘雨巷’由两个字组成。‘雨’给人以迷茫、潮湿、凄冷之感,‘巷’则有阴暗、狭窄、悠长的特点。‘雨’和‘巷’组合在一起,营造了阴沉、压抑的氛围。”有的学生说:“‘丁香’盛开在暮春时节,花是淡紫色或白色的,散发出淡雅的香气。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哀婉、愁怨。雨中的‘丁香’营造了凄迷、富有诗意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诗人迷茫忧伤的情感。
  三、捕捉细节,带领学生解读人物形象
  在阅读课上,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阅读诗词,还要引导他们阅读小说、散文等。以小说为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任何一部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均离不开细节描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捕捉文本中的细节,带领学生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就可以展示文中的这一细节: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
  这是贾宝玉还未出场前的一个细节,作者借王夫人之口从侧面描写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有欲扬先抑的效果。学生通过王夫人说的话,明白了贾宝玉在世人眼中是叛逆顽劣的,是“孽根祸胎”,是“混世魔王”。可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有着超前的思想,敢于挑战“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关注了小说中的细节,学生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探究作品的反封建主题。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展示作品的创作背景,巧妙切入;适时开展诵读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捕捉文本中的细节,带领学生解读人物形象,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
  (第一作者:熊海军  汉川市实验高级中学  湖北孝感)
  (第二作者:郑绍平  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孝感)
其他文献
如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使语文课更加精彩。丰富的色彩、灵动的画面,配以激荡人心的音乐,无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那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使用多媒体技术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积累和使用写作素材的几种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改变学生积累素材的方式  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好材料。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接下来,笔者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怎样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抓住矛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文言文中的某些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是有差异的。这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对人物进行艺术加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
期刊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材料。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文本就结合教学案例介绍三种方法,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像欣赏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那样欣赏诗歌,感受到诗歌的美。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音乐,引
期刊
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思考,语文学科的功能难道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吗?如果是这样,那么语文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何区别呢?从教学实践中,我找到了答案: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具有工具性的学科,还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真切地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探寻不同作者的人生之路。下面,笔者就以《登鹿门山怀古》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初读《登鹿
期刊
费孝通先生撰写的《乡土中国》是一部典型的“大家小书”,全书14章,六七万字,从篇幅上来说,非常适合高一学生作为阅读学术类作品的入门书籍。但因为这本书成书于70年前,7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现在的学生大都为“00后”,他们很难想象出书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再加上一些学生从未读过学术类的作品,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会面临各种困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迎难而上,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
期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朱赫来一边思考,一边从嘴里取下烟斗,小心地用指头按了按隆起的烟灰。  屋子里,十几个人在吸烟,灰色的烟雾宛如浮云,在天花板上的毛
期刊
人们常说“题好文一半”,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拟题的重要性。如果把写作的过程比作画龙,那么拟一个好的题目就是给这条龙点上了眼睛。所以,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给文章拟一个好题目,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那么,该如何拟题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分享一下拟题的技巧。  一、适时地引用、化用诗文名句  在写作时,同学们要善于引用名言名句、古典诗文等来设计文章的标题。这样不仅可以为文章添彩,还能让阅卷老师感受到
期刊
學习语文离不开阅读,细读文本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高中生应该如何细读文本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希望能给其他教师带来帮助。  一、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品味作品中的词语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品味作品中的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以《父亲的菜园》为例。《父亲的菜园》讲述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的故事,赞扬了“父亲”
期刊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重视阅读教学,却忽略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只会“输入”,不会“输出”,难以满足他们成长发展的需求。因此,笔者建议大家组织学生开展仿写、改写、续写等活动,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通过仿写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仿寫是高中生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从课文中选取一个内容完整、句式多变、写法独特的句子或段落,组织学生仿写语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
期刊
例谈解答数列求和问題的三种常用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