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学科,它可用一段故事描绘人生百态,表现多彩人生。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着力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文本就谈谈开展阅读教学的三种方法。
一、展示创作背景,巧妙切入
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展示作品的创作背景,巧妙切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时,就可以展示词作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受到欺凌和屈辱。如下图:
这幅图是清政府在实施禁烟措施后,英国资产阶级发动侵华战争的景象。
这幅图是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对中国工人阶级进行亘古未有的血腥屠杀和疯狂迫害的场景。
教师一共展示了十幅图片,以上只是其中的两张。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能大致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他们在观看这些史料的过程中会想:如果有一个英雄能站出来拯救多灾多难的祖国就好了。
教师适时切入:“当年,如火如荼的大革命风潮、风起云涌的工农革命运动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当年,毛主席正在长沙,面对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展示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就能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时代环境中,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
二、开展诵读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導学生解读文本、品鉴文本,就要开展诵读活动,让他们反复诵读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比如,在讲解戴望舒的《雨巷》时,教师先不要急着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解读这首诗,而应该先组织他们开展诵读活动,让他们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找出其中的意象。通过诵读,学生发现诗歌写了“油纸伞”“雨巷”“丁香”“颓圮的篱墙”等意象。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的学生说:“‘雨巷’给人一种阴冷、狭窄、灰暗的感觉。‘雨巷’由两个字组成。‘雨’给人以迷茫、潮湿、凄冷之感,‘巷’则有阴暗、狭窄、悠长的特点。‘雨’和‘巷’组合在一起,营造了阴沉、压抑的氛围。”有的学生说:“‘丁香’盛开在暮春时节,花是淡紫色或白色的,散发出淡雅的香气。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哀婉、愁怨。雨中的‘丁香’营造了凄迷、富有诗意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诗人迷茫忧伤的情感。
三、捕捉细节,带领学生解读人物形象
在阅读课上,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阅读诗词,还要引导他们阅读小说、散文等。以小说为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任何一部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均离不开细节描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捕捉文本中的细节,带领学生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就可以展示文中的这一细节: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
这是贾宝玉还未出场前的一个细节,作者借王夫人之口从侧面描写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有欲扬先抑的效果。学生通过王夫人说的话,明白了贾宝玉在世人眼中是叛逆顽劣的,是“孽根祸胎”,是“混世魔王”。可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有着超前的思想,敢于挑战“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关注了小说中的细节,学生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探究作品的反封建主题。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展示作品的创作背景,巧妙切入;适时开展诵读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捕捉文本中的细节,带领学生解读人物形象,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
(第一作者:熊海军 汉川市实验高级中学 湖北孝感)
(第二作者:郑绍平 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孝感)
一、展示创作背景,巧妙切入
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展示作品的创作背景,巧妙切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时,就可以展示词作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受到欺凌和屈辱。如下图:
这幅图是清政府在实施禁烟措施后,英国资产阶级发动侵华战争的景象。
这幅图是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对中国工人阶级进行亘古未有的血腥屠杀和疯狂迫害的场景。
教师一共展示了十幅图片,以上只是其中的两张。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能大致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他们在观看这些史料的过程中会想:如果有一个英雄能站出来拯救多灾多难的祖国就好了。
教师适时切入:“当年,如火如荼的大革命风潮、风起云涌的工农革命运动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当年,毛主席正在长沙,面对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展示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就能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时代环境中,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
二、开展诵读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
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導学生解读文本、品鉴文本,就要开展诵读活动,让他们反复诵读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比如,在讲解戴望舒的《雨巷》时,教师先不要急着带领学生逐字逐句解读这首诗,而应该先组织他们开展诵读活动,让他们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找出其中的意象。通过诵读,学生发现诗歌写了“油纸伞”“雨巷”“丁香”“颓圮的篱墙”等意象。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的学生说:“‘雨巷’给人一种阴冷、狭窄、灰暗的感觉。‘雨巷’由两个字组成。‘雨’给人以迷茫、潮湿、凄冷之感,‘巷’则有阴暗、狭窄、悠长的特点。‘雨’和‘巷’组合在一起,营造了阴沉、压抑的氛围。”有的学生说:“‘丁香’盛开在暮春时节,花是淡紫色或白色的,散发出淡雅的香气。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哀婉、愁怨。雨中的‘丁香’营造了凄迷、富有诗意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诗人迷茫忧伤的情感。
三、捕捉细节,带领学生解读人物形象
在阅读课上,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阅读诗词,还要引导他们阅读小说、散文等。以小说为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任何一部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均离不开细节描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捕捉文本中的细节,带领学生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就可以展示文中的这一细节: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
这是贾宝玉还未出场前的一个细节,作者借王夫人之口从侧面描写了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有欲扬先抑的效果。学生通过王夫人说的话,明白了贾宝玉在世人眼中是叛逆顽劣的,是“孽根祸胎”,是“混世魔王”。可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有着超前的思想,敢于挑战“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关注了小说中的细节,学生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探究作品的反封建主题。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展示作品的创作背景,巧妙切入;适时开展诵读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捕捉文本中的细节,带领学生解读人物形象,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
(第一作者:熊海军 汉川市实验高级中学 湖北孝感)
(第二作者:郑绍平 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