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关怀之“士风”引领“世风”

来源 :人文社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人类思想史,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共同构成人类学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的两翼。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人类在享受高新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愈益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然而,在当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人文精神匮乏似乎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马克斯·韦伯在预言现代性带来的危机时曾说:“专家没有灵魂。”百多年后,中国学术界会被其不幸言中吗?本报记者日前在浙江、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向100名人文社科学者发放了“社会科学研究与人文精神状况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我国社科学者“非常缺乏”人文精神,19%的受访者认为“比较缺乏”,仅有12%的受访者选择“不缺乏”,另有7%的受访者选择“不清楚”。
  这一调查结果与人们的主观感受较为接近。在当今学界,人文关怀匮乏、理想信念动摇、雷人雷语时发……可谓“士风”堪忧。当“士风”无法引领“世风”,反而成为“世风”的俘虏时,我们不禁追问,缺乏人文精神何以担当学术使命?从这一意义而言,进一步弘扬我国社科学者的人文精神,重新挑起学者的道义和责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人文精神缺失表现繁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社会科学研究缺乏人文精神的表现”多种多样。35%的受访者认为表现在“科研评价考核制度缺乏对科研人员的关怀”,33%的受访者认为表现为“追求名利,缺乏科学严谨的学风”,26%的受访者选择了“缺乏社会责任感,人文基础知识匮乏”,另有6%的受访者写下了“过于关注实用价值”、“工具理性普遍流行”、“缺乏学术平等讨论的气度”等答案。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廷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代社科学者的人文精神缺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部分学者为追求名利而难以坚持真理,败坏学术道德;二是研究中存在主张价值中立、研究问题不做价值取舍的现象;三是有些学者唯我独尊,缺乏老一代学者广为称道的忠厚长者风范。
  “人文精神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基本价值反映,主要表现在使命感、责任感、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上。人文精神内涵的体现可以有深有浅、有高有低,但不能缺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郑晓云对记者说,“我国社科学者缺乏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践行使命的精神缺乏、浮躁盛行、功利心强、缺乏科学严谨的学风、缺乏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试想,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没有人文精神的支撑,如何践行社会科学的使命?”
  社会环境、考核制度或为主因
  面对社科界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现状,我们不禁追问,其根源究竟是什么?
  在回答“社科学者缺乏人文精神的原因”时,42%的受访者认为“和当今社会学风不正的大环境有关”,41%的受访者选择了“和学界管理及考核制度有关”,另有10%的受访者认为“和学者个人素养有关”,7%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
  在陈湘湘看来,导致当代社科学者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学术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人文学科现行考核基本沿袭自然科学的考核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变相的计件考核方式,该方式将社科学者导入了数码化生存样态。第二,不良社会风气渗入社会科学领域。当前我国正处在以竞争求发展的时期,“发财”之风甚嚣尘上,社科学者或难排拒这种社会风气的诱惑,为争名利罔顾尊严,不但人文精神渐失,且转生出不少学术腐败。
  郑晓云也认为,现行科研考核评价标准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建设,“学术环境中缺乏对社会科学工作者长期从事学术探索的尊重,缺乏对长期探索的支持机制,使科学工作者难以长期致力于一个方向的研究,往往不得不跟着各种各样的课题走。”
  “制度问题”的确是导致人文精神缺失的重要原因,然而,更深层次的症结并非“考核制度”,而系“教育制度”。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董平表示,教育中存在的将“物欲”当作正面价值予以提倡的趋向日益显著,存在着割裂“物质”与“精神”的危险性,这样的教育岂不与价值观念的错位有直接关联?
  要坚持到人民中间做学问
  采访中有学者表示,学术研究需要“托付终身”的意志支撑,需要“苦行僧”式的执着追求。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社科学者将被“功利化”、“世俗化”,难以肩负应有的学术与社会使命。
  调查中,问及“社科研究中如何提升学者的人文精神”时,38%的受访者认为要“改善目前的科研管理和科研评价体制”,28%的受访者认为应“提高社科学者的个人素养”,11%的受访者表示应“加大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另有2 3%的受访者填写了其他建议。
  “要使社科学者重振人文精神并非易事。首先要改变现行学术考核方式,要轻数量、重水平。其次要改善社科学者的生活待遇,使之能专心做真学问,悉心培养人才。最后要引导学者做社会的楷模,在中国古代,文人多因勇担道义而成为社会良知的象征,今天也应引导学者有担当、讲良知,爱惜羽毛,持守尊严,做有丈人气象的社科学者。”陈廷湘说。
  “弘扬社科学者的人文精神,最终要回到马克思主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表示,加强社科学者的人文精神,核心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为本”,包括尊重人、关怀人,以及为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主动创造条件;第二,要坚持人是世界的中心,这是社科学者坚持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即要对人有很高认识,不能忘记自身使命;第三,社科学者要始终保持“草根”心态,坚持以人民为出发点,“到人民中间做科研”。
其他文献
宋代理学家张载将学者的使命归纳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则提出“君子之为学,是明道也,救世也”,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以来,中国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就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形成了知识报国的深厚传统。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千年大变革时代。经济改革、社会转型、科技进步、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不仅使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同样强调要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执政条件下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执政使命的勇于担当,对于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提
期刊
要点  政府对基础教育发展负有全面责任,当前最为重要而迫切的莫过于统筹城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在于统筹兼顾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内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学校工作中,也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统筹考虑各项工作,兼顾学生、教师、学校等各方利益与发展。
期刊
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力都有被滥用的风险,掌握着强大反腐败权力的监察委员会如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后果将不堪设想。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监察委员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行政权下的监察权,是一个集中、整合了原人民政府的行政监察权及人民检察院腐败犯罪调查权等部门权力,并于与“一府两院”相平行的独立的国家权力。本文从权力制约监督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监察委员会权力制约监督的制度现状和相关法律的分析,发现监察委员会在权力制约监督方面存在权力厚重但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异体监督较弱、“灯下黑”、干部受监督意识薄弱等问题。接着梳理和
摘 要:本文阐述了河北省涞源县-易县某区的地质特征、航磁特征,分析了本区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远景。  关键词:航磁异常特征、地质特征、成矿远景  1地质背景  工作区位于中朝准地台(Ⅰ),燕山台褶带(Ⅱ),军都山岩浆岩带(Ⅲ),大河南抬斜断块(Ⅳ)中部,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东侧。  1)地层  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阜平群南营组(Arfpn)、长城系高于庄组四段(chg4)、蓟县系雾迷山组一段(
期刊
摘 要:高校教师的责任感不仅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而且也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新时期经济、社会、学生思想状况及教育改革的特点要求教师更具有责任感,而目前部分高校教师的责任感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宣传教育,使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加关爱学生等,以有效地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责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从整体上看,中国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都因此而受益。然而,与此成为对比的是社会人口中的不满、不平,以及一部分人的怨愤却日渐明显地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民粹化情绪。民粹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反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所伴随着的贫富不均,以及公平正义的缺失。当前中国较为典型的民粹现象为网络民粹与群体性事件,究其原因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
期刊
在事关“两个百年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时刻,在力度空前的中国新一轮改革洪波涌起之际,我们荣幸地参加了北大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高级研修班。听了北大燕继荣、刘守英等十二位专家的专题报告,被“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等理念牵着我们有了“创新建全公务员素质培训机制”构想!  党校作为党政干部
期刊
摘 要:严复是“中国自由主义之父”,其自由主义思想离不开他的中西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包括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思想、“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自由观、个人服从于群体的自由思想。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无疑具有积极的时代,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关键词:严复;自由主义;思想  一、严复的个人经历及其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严复,字几道、又陵,1854 年l月出生于福建侯官。1
期刊
英国历史学家阿其顿有一句含义深刻的名言:“权力容易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败”。电视网络报道和警示教育片上,那些落马的高官们,明知触犯了党纪国法,为何还要一意孤行走到底? 但是透过贪官们的人生轨迹和蜕变过程,就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多腐败分子的腐败,并非为官之初就开始的,而往往是官位越做越大,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最后胆子逐渐变大后,才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他们往往一开始还能理智地拒绝各种的诱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