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打开我的意志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7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生活在时间的河流里,时间向前流,人也身不由己地跟着走。有的人,就这样走完了一辈子,最终淹没在了时间中,以至于好像并没有存在过一样。海德格尔认为,人只有依循着一种“在”,一种精神的力量,才能作為一种持久的存在而与时间同列,这样的人也才能感到时间。有精神的人,能时常激发思维,打开心灵,从而能够打开自己意志而能在这个世界辛勤劳作,最终在时间里划出了一条痕迹。
  这种精神从哪里来?它可以通过实践的积淀养成,也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生发,然而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你遇到了一个有精神的人。我便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个有精神的人。
  有干劲,没精神,也枉然
  刚工作那几年,虽然在一个比较偏远落后的乡镇,但我对语文教学充满了热情,干劲也很足,常常能总结出一些小小的经验来。在工作三年后,我便在县里的青年教师古诗文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那次比赛一等奖只有五个,我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
  这使我的干劲更足了。然而,不知怎么的,一段时间之后,我感到再也没什么长进了,语文教学总是停留于那几招,而且常常无法处理学生在课堂上临时生发出来的很多问题。
  直到有一次,在一个乡镇听了她的课。她的课如行云流水,师生完全沉浸其中,享受课堂,享受语文。她是如何做到的?听了她的介绍之后,我豁然开朗:“你得真心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你得为你所教的语文而广泛阅读,你在课堂上得学会关注。……我常常试上,为了教材中的一个知识点,我会翻阅大量的资料,我对学生的关注也来自阅读……”
  是啊,把孩子、语文、阅读以及课堂始终装在心中,这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一种全身心投入,一种对所做的事情的精神聚焦。于是,我开始读大量的专业书籍,摘录跟孩子、课堂、语文有关的经典言论,然后在实践中积极尝试。于是,我更加关注孩子,更加关注我的每一次尝试在孩子当中引起的反应,渐渐地,我的语文教学在周边一带小有名气了,并且我越发敢于尝试了。
  有尝试,缺精神,也不行
  有一种力量,使我常常鼓起勇气跟她接触,向她请教。虽然她是县教研室的教研员,统领一县的语文教学与研究,却十分平易近人。在一起研究语文的时候,她会常常忘记自己的身份,沉醉于语文之中而不能自拔。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感到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深入的理解,于是便想做一些更加大胆的尝试。我告诉她我的想法,她思考了许久,终于发话:“学生不是你的试验品。在准备一项教学尝试的时候,你得考虑孩子们的成长,得好好论证你的尝试是不是科学,会不会对孩子的语文学习造成伤害!”
  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我火热的心一下子凉了下来。但,我发自内心地敬佩她对孩子的关注,对孩子的负责。我也开始明白,教学尝试必须有足够的前期论证,否则有可能有损孩子的语文学习。
  令我感动的是,没过多久,她给我介绍了一项市教研员的研究课题。她告诉我:“这位市教研员是一名特级教师,你可以参与她的课题,这样可以保证你做真正对语文教学和孩子有意义的事情。”
  “学生不是你的试验品。”一直到现在,这句话依然震颤在我的心头!而那平生第一次的课题研究也令我至今难忘,难忘的不仅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更是她向我传达的那一份对孩子、对语文的真爱。
  有引领,少精神,还不够
  总记得那天晚上,应该是接近十点钟了,突然接到她的电话:“你愿意参加市里的一个名师工作室吗?如果愿意的话,我马上把申报表发给你。”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啊!后来才知道,整个县,她就推荐了两个人。她对我说:“到了市里,你的视野和境界会越来越不一样。”事实也是如此,到了市里,我立即感到了一种差距。名师工作室从领衔人到其他成员,身上都透着一种精神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又仿佛离我很远,因为我感到无法进入他们的话语系统,感到缺少一种力量的支撑。
  这种力量是一种精神,不仅是敬业精神、爱孩子的精神,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精神,一种由于读了大量的书而自然获得的精气神!我这才知道她的用意——我已经有了精神,但还不够;对于语文教学的追求,只有对孩子的认识,对语文的认识,还不够。语文是一门精神性的学科,要求教师对世界有更多的认识。
  于是,我打开了吸纳知识的大门,开始疯狂地读书(用“疯狂”这个词一点不为过,因为我差点读坏了眼睛)。我读《苏菲的世界》,读《真理与方法》,读《纯粹理性批判》,读《权力意志》,读《非理性的世界》,读《被压迫者的教育学》,读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几年间,我读了数百本经典书籍。我感到,世界在我的眼前越来越澄明;我也感到,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更能与孩子们自如地互动,很快将他们带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了。
  我开始在以前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格局,我要用精神去探寻语文教学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到底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我发表的万字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于是,我更加懂得,语文教学,即使有优秀导师的引领,但倘若自身缺少某种精神,也是非常不够的。
  有精神,有意志,谢谢她
  真的要谢谢她!
  我想,我获得全国“七彩语文杯”苏教版教材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这不是偶然的;我走过广东、浙江、山东、河北、安徽、澳门以及江苏省内多个市县,所到之处,课堂教学、讲座几乎没有失败过,这不是偶然的;我始终坚持写教育随笔,“小陈语林”教育微信公众号吸引了数万粉丝,这不是偶然的;我发表了不少长篇论文,这也不是偶然的。因为,我有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来自她,来自她对语文、对孩子的热爱,对世界的认识,也来自她对后辈的关怀。
  是的,我很多时候路也走得十分不顺,感到困惑,感到彷徨。每当我走错了路,每当我遇到挫折,她都会安慰我:“要相信自己。挫折,身不由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因为我们也相信你!”
  她懂得,当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一些挫折,一些委屈,是必定要承受的,而此时,意志是最重要的。意志,是人生命的底盘,是行走人生的重要保证,也是人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力量源泉。
  因为她的鼓励,我一直在前行,无论风雨,无论坎坷。我越来越相信,我是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的,因为在前行的道路上,始终有一种精神在支持我。我很幸运,她一直在给我精神的引领!
  她,就是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刘咏春。一个朴质无华的语文行者!谢谢她,让我一直走到了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走下去!
  (陈林,宝应县泰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225800)
  责任编辑:杨孝如
其他文献
摘要:对话,可以在师生之间产生意义的溪流。这意义溪流在所有对话者之间流淌,大家彼此分享,并生发新的理解与共识。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就要关注对话平等,包括追求平视,以实现一种真正的人格化教育;追求互惠,以实现真正的真诚自由的语文学习。关注对话品质是师生言语生命的本质追求,主要通过显对话、隐对话、潜对话这三种对话形式的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最终促使师生的言语生命得到共同的成长。  关键词:对话;
"‘国培’让我的事业发展方向发生了改变:教师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不能算是好教师。时代在变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最近,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
为促进江苏省医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对江苏医药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建立医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14个指标,选取江苏2012—2018年相关数
姜艳、李如密认为,教学想象是指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对过去、未来教学活动进行的设想,或以已有知识经验为表象创生出新颖、独特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教学想象是课堂教学中一项蕴含艺术性的活动,富有想象的教学过程会促成教学美,直接为创生美好课堂提供可能。  教学想象与儿童天性浑然契合。儿童的世界充满神秘、美妙与变幻莫测,教师始终只能站在外围向内窥探,想要穷尽而不得。然而,教学想象为
摘要:教学主张可以作用于教学管理。从广义的角度看,没有无“教学主张”的教学管理,也没有不依傍教学管理而行的“教学主张”;有怎样的“教学主张”,就有怎样的教学管理,“教学主张”决定着教学管理的方向与方式。专业研究人员就教学主张的炼制与实践和一线学校、教师合作,能促进教学生态及教学管理质态的优化。要尊重教学主张的实践品质,并努力从“教学主张引领下的教学管理”走向“基于教学主张的教学管理”。  关键词:
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学音乐课教授方式多是以聆听为主,缺乏辅助式的教学手段,导致音乐课一直墨守陈规,凸显不出与其他文化课不同的特点。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对音乐这门基础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