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两者在语文教学中同等重要,不可以机械割裂开来。两者应该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新的课程标准郑重推出语文的人文性,作为长期以来占据主要席位的工具性显得有些沉寂,甚至有人强调人文性是语文的灵魂和生命。其实这是把语文和文章混为一谈。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
虽然文本的语文文字都承载一定的内容,文道是统一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并且上述过程中必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换言之,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受到人文关照;在学习、运用语言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教育不是外加的。但是上述所有人类的思维成果,特别是形成这些思维成果的过程必须依赖于语言这个外壳。学生首先必须能理解、会品味语言,而这个过程就是在学习语言,之后才有情感、道德、美的熏陶。
对课程中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和深情并茂的范读,都能把学生带入意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只有充分地理解和感悟,才能够学会通过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的丰富情感。否则,人文教育就成为无本之木。
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对语言文字的拓展和基本功训练,过分重视人文教育,这只会是语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一)由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到提高语文素养,体现了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认识的深化;(二)其核心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习得方法,养成习惯。建国五十多年来,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经历了“思想性——工具性——工具性与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过程。其实说穿了,这是由不正确、基本正确到正确、完善的过程,由“思想性”到“人文性”,是把培养对象由工具变成了人,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工具性在前,不论是思想性还是人文性都在其后,矛盾的一方虽然有了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没有变化。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作者单位 扶风县段家镇明德小学)责任编辑丁洪刚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而且是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
虽然文本的语文文字都承载一定的内容,文道是统一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并且上述过程中必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换言之,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受到人文关照;在学习、运用语言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教育不是外加的。但是上述所有人类的思维成果,特别是形成这些思维成果的过程必须依赖于语言这个外壳。学生首先必须能理解、会品味语言,而这个过程就是在学习语言,之后才有情感、道德、美的熏陶。
对课程中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和深情并茂的范读,都能把学生带入意境,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只有充分地理解和感悟,才能够学会通过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的丰富情感。否则,人文教育就成为无本之木。
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对语言文字的拓展和基本功训练,过分重视人文教育,这只会是语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一)由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到提高语文素养,体现了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认识的深化;(二)其核心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习得方法,养成习惯。建国五十多年来,我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经历了“思想性——工具性——工具性与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过程。其实说穿了,这是由不正确、基本正确到正确、完善的过程,由“思想性”到“人文性”,是把培养对象由工具变成了人,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工具性在前,不论是思想性还是人文性都在其后,矛盾的一方虽然有了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没有变化。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作者单位 扶风县段家镇明德小学)责任编辑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