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语文观,提升作业布置有效性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张孝纯提出大语文教育的观点,认为在展开语文教学时要注重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学,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我在初中语文教学时基于大语文观进行教学设计,尝试布置多元化的作业,打破了以往作业封闭化的格局,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促进下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实践性,融入社会生活


  布置课外作业时,我十分注重作业的实践性,结合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有用的营养,走向自然和社会,充分打开眼睛、耳朵和嘴巴,将课堂内外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理解作品的内容,并将知识和能力结合在一起,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端午日》时,与其让学生纸上谈兵地了解和端午节有关的风俗习惯,不如组织学生实际参与到端午节的各项活动中。我在教授了这篇课文后组织学生参与到“端午包粽子”的活动中,让学生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包粽子。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和邻居一起活动,参与到社区包粽子的活动中。这样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包粽子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包粽子的活动时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和端午节有关的民间活动。如果有条件则也可以参与到划龙舟等端午节的活动中。活动完毕后,学生则要尝试写相关的作文,写自己参与包粽子的感受。由于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写的作文更有韵味,也更具有真情实感。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本来以为包粽子很容易,但是没想到这竟然是一项精细活。我总是不小心地将粽子弄散,包出来的粽子也很蠢笨……”学生写出了具有真实感受的好作文。
  不少语文教师布置作业时形式比较单一,喜欢布置机械封闭的作业。我在教学中避免了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这样学生就能明白,课本学习只是语文学习的开始,在实践生活中运用各种语文知识才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之处。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自然能得到提高,也体现出了大语文的观点。

二、创新性,冲出固定思维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布置一些机械性的训练作业。这些作业虽然也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尝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冲出固定思维,用自己的设想调整作业的呈现形式。这样的作业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让学生能够大显身手。
  指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松鼠》后,我并未让学生简单地模仿课文的形式进行仿写,而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活动。我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观察小动物,并且尝试和小动物一起展开有趣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思考一下写好动物必须注意哪几点,并且思考说明文、记叙文等不同的文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了写作活动中,并尝试展开创新写作。如有的学生提出:“课文《松鼠》写得十分严谨,但是我觉得要写好动物题材的作文,不仅要准确细腻地描写动物,更要写出和动物之间的友情。”该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想法写入了作文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小麻雀侧着头看着我,一蹦一蹦地来到了面包屑前,低头啄一口面包屑,抬头看一眼我。我伸手摸摸它的头。谁知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却吓了它一跳,它扇动翅膀飞到了空中,却又不忍离去,在我的头顶盘旋。”这样的作文突破了课文的局限,冲出固定思维,写出了自己的情感。
  学者叶圣陶认为课文只是例子,布置作业时不能将课文的内容作为作业的唯一“归宿”,而应该让学生的思维突破课文的“围城”,充分发散出去,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如果学生完成作业时多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则学生的头脑能从固定思维中突破出来,思维更加灵活。

三、层次性,尊重生本差异


  布置作业时,我还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层次,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样在作业布置中既能体现出统筹性,又能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让学生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化思维。
  指导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背影》的过程中,我设置了多层次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主要让学生从把握课文的线索入手进行分析。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文眼,学生很容易就从题目和内容中找出文眼是“背影”;其次我让学生分析作者写了哪几次背影,通过背影写出了怎样的父亲形象,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这些作业是积累性作业、消化知识性作业,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小。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则对其提出了难度更大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参与到应用性作业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赏析,说说作品如何展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如何展现父亲和儿子情感的流动和变化。此后则安排学生展开仿写活动,回忆自己和家人之间是否有过这样感人的小故事,并尝试将其写下来,在写作时也要注意展现情感的流动和变化。这样的作业有一定的难度,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章内涵,并探究作品的写作手法。
  学者钱梦龙曾经指出,作业要分成记忆积累性作业、消化知识性作业、应用性作业和评价性作业这几种不同的类型,前两种作业难度较低,后两种作业的难度较高。我布置作业时合理分配这四种不同的作业类型,鼓励不同的学生积极完成各种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的知识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也能体现出大语文观坚持完整结构的要求。

四、合作性,实现取长补短


  为了更好地展现大语文观所提出的整体教学,并提高语文训练的效率,我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取长补短,从同伴处得到启发,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效率。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孔乙己》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展开读书沙龙的活动,尝试用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我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理解小说的主旨,尝试抓住文章的矛盾处,思考“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这个问题。此外还鼓励学生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探究周围人对其的态度。小组合作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交流阅读体验和思考的机会,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如有学生深入下去,提出作者取材病态的社会,通过展现不幸之人起到疗救社会的目的;其他的同学则从该学生的发言中得到启迪,搞清楚作者的寫作目的,认识到孔乙己这个人物是作者用来揭露“病态社会”并疗救社会的“药引子”,这样的理解就更为深入。
  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能让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积极性较强的学生能带动积极性弱的学生,进而促使学生群体发展多元智能。这种合作性的课外作业能让学生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弥补自己的不足,更能促使学生作为社会人得到充分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在基于大语文观的基础上布置各种语文作业,促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发展。同时,这种方式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培养,并且以培养学综合素质为具体目的.在开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于自身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并且深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授内容,以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刺激学生,对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指导和语言引导。有效地组织课堂提问,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的精彩程度,给学生适宜的提示与引导,可以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一、语文课堂提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效提问较多。课堂提问要起到应有的功能,更要达到目的。而当前的很多课堂提问,缺少目的性,没有效率,很多都是无用功,甚至出现个别教师口头禅式的提问,这使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的重要性.而初中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自主学习对于学
期刊
创新能力是一种新颖独特的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丰富资源和潜在优势.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
小时候,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她的眼睛很大,眉毛很弯,唇角很翘,笑起来眼睛如同一汪清澈见底的泉。大人们都喜欢逗她,更喜欢听她泉水叮咚般的笑声。幼儿园里,每逢合唱,她总是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小学高年级处在一个关键的位置,所以让孩子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缺乏阅读
期刊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学科教学.而语文课程又是所有学科课程的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可以说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社会各界对于初中语文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初中语文对于学生丰富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起着非常好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是可以看到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存在,老师在课堂上占据核心位置,学生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背诵,默写。学生没有从语文课堂上感受到幸福的所在,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老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努力让初中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期刊
从实践应用方面来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将阅读积累运用到实际语言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