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学习方法;理解能力
阅读,作为从文学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一直被排在语文四个能力的首位。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大语文教育的观点看,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那么,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二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三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四是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二、充实词汇量,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说起阅读,可能大家都有“低年级学生只看不说”的体会,学生为什么只看不说呢,是学生看不懂还是说不好呢?我的观点是:不管低年级学生对画面的理解是多少,决不能让学生因说不好而不敢说。因此,充实学生的词汇量,丰富语句的优美性,让学生拥有更多、更好听的话来表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颜色怎么样呢”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有许多颜色、非常美丽、五颜六色的、五彩缤纷的、五彩斑斓的……。学生怎么会有那么丰富的词汇来形容色彩呢,通过语言发散性练习就会不断丰富起来。老师可提问:“还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想出形容色彩的词汇。我相信在阅读活动中,如果学生看到一张色彩非常艳丽的画面时,肯定会用比较优美的词汇来形容。还有,不完整句、简单句是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出现的,我为了讓学生在表达时更完整、优美,经常请学生扩充自己或同伴的回答,以此来促进学生表达时语句的优美性。如我提问“你喜欢玩什么”后,学生回答:“玩具!”我马上追问:“是谁喜欢?怎样的玩具呢?”“你觉得怎样的玩具更喜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不断扩充,句子逐渐地丰富起来,拥有了将画面内容转化成好听故事的可能性。
三、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比这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阅读能力的核心更是思维,阅读过程的主要心理活动是思维,因此,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所以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概括能力。“概括是极重要的思维能力。概括水平制约着对概念的掌握、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解决等。”思维品质属于意识范畴。它既不能手把手地传递,也不能脑对脑地传输。学生要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概括能力。只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吸收。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关注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手,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突破口,因为思维品质的好坏标志着智力层次的高低。
四、抓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针对农村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极少这一现状,我班的图书角除了学校每月发的《少先队干部》、《少年先锋报》等,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把孩子们借给班上的书籍登记造册,期末物归原主,中途也可随时通过学习委员取回属于自己的书籍。这样一来,图书角不再单调,有《安徒生童话选》,也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故事大王》,也有污迹斑斑的小说……这让不少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又多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课间或午休时,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尤其是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涉猎。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作为老师,需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开创新思维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艳.浅谈新课标影响下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作家选刊》,2017(1);
[2]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课程教育研究》,2016(21)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桂洋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学习方法;理解能力
阅读,作为从文学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一直被排在语文四个能力的首位。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大语文教育的观点看,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那么,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二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三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四是适时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感,巩固兴趣。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二、充实词汇量,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说起阅读,可能大家都有“低年级学生只看不说”的体会,学生为什么只看不说呢,是学生看不懂还是说不好呢?我的观点是:不管低年级学生对画面的理解是多少,决不能让学生因说不好而不敢说。因此,充实学生的词汇量,丰富语句的优美性,让学生拥有更多、更好听的话来表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颜色怎么样呢”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有许多颜色、非常美丽、五颜六色的、五彩缤纷的、五彩斑斓的……。学生怎么会有那么丰富的词汇来形容色彩呢,通过语言发散性练习就会不断丰富起来。老师可提问:“还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想出形容色彩的词汇。我相信在阅读活动中,如果学生看到一张色彩非常艳丽的画面时,肯定会用比较优美的词汇来形容。还有,不完整句、简单句是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出现的,我为了讓学生在表达时更完整、优美,经常请学生扩充自己或同伴的回答,以此来促进学生表达时语句的优美性。如我提问“你喜欢玩什么”后,学生回答:“玩具!”我马上追问:“是谁喜欢?怎样的玩具呢?”“你觉得怎样的玩具更喜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不断扩充,句子逐渐地丰富起来,拥有了将画面内容转化成好听故事的可能性。
三、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比这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阅读能力的核心更是思维,阅读过程的主要心理活动是思维,因此,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所以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概括能力。“概括是极重要的思维能力。概括水平制约着对概念的掌握、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解决等。”思维品质属于意识范畴。它既不能手把手地传递,也不能脑对脑地传输。学生要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概括能力。只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吸收。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关注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手,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突破口,因为思维品质的好坏标志着智力层次的高低。
四、抓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针对农村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极少这一现状,我班的图书角除了学校每月发的《少先队干部》、《少年先锋报》等,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图书角由学习委员专门管理,把孩子们借给班上的书籍登记造册,期末物归原主,中途也可随时通过学习委员取回属于自己的书籍。这样一来,图书角不再单调,有《安徒生童话选》,也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故事大王》,也有污迹斑斑的小说……这让不少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又多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课间或午休时,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尤其是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涉猎。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作为老师,需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开创新思维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艳.浅谈新课标影响下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作家选刊》,2017(1);
[2]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课程教育研究》,2016(21)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桂洋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