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通畅 诗趣盎然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u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莎士比亚是英国十四行诗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一百五十四首诗歌以友谊和爱情为主线,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独特感受和精辟见解,感情奔放、形式精炼、语言含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曹明伦译本在思想内容、遣词造句、格式韵律等方面,洋溢着细腻浓烈的人文意趣、典雅隽永的东方情趣、流畅悠扬的诵读乐趣,译作优美通畅、诗趣盎然,在诗歌翻译的意美、音美、形美方面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对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曹明伦译本 优美通畅 诗趣盎然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一生创作了三十八部诗剧、两部长诗、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若干首短诗,为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人生如戏,他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演绎世情万象;岁月如歌,他用华丽优雅的语言辞藻歌颂友谊爱情。其作品洋溢着诗人的才情,充满了哲人的睿智,令人百读不厌。
  曹明伦教授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型翻译家,长期专注于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活动。《英汉翻译二十讲》《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等著名论著阐述了曹先生在翻译研究领域的独到见解,对当代翻译实践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其《爱伦·坡集》《弗罗斯特集》《培根随笔集》《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等英美文学译作堪称译坛经典,成为翻译阅读和研究的典范作品。曹先生醉心翻译事业,笔耕不辍,译作等身,他用深厚的才识学养和丰富的心灵情怀,为中国读者奉献着一部部“读之有益的译作”{1}。
  十四行诗起源于意大利,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抒情短诗,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在欧洲各国繁荣兴盛,形式工整精巧、感情炽烈浓郁。16世纪初叶,十四行诗在英国流行,莎士比亚成为重要代表人物,他共创作了一百五十四首诗歌,整组诗歌围绕友谊和爱情这一主线,抒发了作者关于生命、时间、自然、人性等的思考感悟,惩恶弘善,激浊扬清,大力宣扬了莎翁鲜明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诗歌以深广的内容、丰富的想象、优美的音律、奔放的语言、浓烈的抒情而著称,受到了各国翻译名家的青睐。曹明伦先生早年对其进行了翻译,深得西方语言文学大师李赋宁先生的赞赏,视之为我国翻译界的一件大事,认为曹译本具有“优美”“确切”“通畅”等特点,并用“颇有诗趣”一语加以高度评价。{2}今天,笔者将从译作的思想内容、遣词造句、格式韵律等方面,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曹明伦译本的盎然诗趣。
  一、细腻浓烈的人文意趣
  “诗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和玩索。”{3}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深刻的情绪体验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形成了作品独具一格的意趣情韵,如王维的禅理、陶渊明的归隐、孟浩然的山水。在西方,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身处文艺复兴时代的莎士比亚,将人看作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用的满腔热忱讴歌颂扬人的价值和力量,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歌更是诗人人文主义精神的宣言,诚如他在第一百○五首诗中所言:“‘Fair, kind and true’ is all my argument(真善美是我诗中的全部内容)”,透过曹译本优雅飘逸的诗句,读者浸沐在了诗歌浓郁的人文意趣之中。
  1.对友谊的深情歌颂。人文主义思想倡导对人性的尊重和弘扬,友谊的光辉自然是人文主义作家笔下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在莎士比亚创作的一百五十四首诗歌中,前一百二十六首都是为自己的挚友(一位贵族青年)而作。在第五十二首诗中,莎翁这样真挚地描绘友情:“So is the time that keeps you as my chest/Or as the wardrobe which the robe doth hide/To make some special instant special blest/By new unfoliding his imprison’d pride.”而曹明伦先生则传神地译出了友情在莎士比亚心中的分量:“时间就正如我的宝库把你珍藏/或者像个衣橱装着华丽的衣裙/它每一次开门展露紧锁的华光/都使那特定的一瞬格外地幸运。”用“宝库”“华服”喻指无价的友情,用“展露紧缩的华光”,比喻与友人相见一刹那的惊喜。岁月有情,在人生长河中挚友知己宛如那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辉映着每个人的生命之旅。
  2.对爱情的真挚呼唤。爱情的甜蜜亦是人文主义作家笔下的主题之一。十四行诗第一百二十七至一百五十二首写给自己的情人(一位黑发女郎),这位女郎虽然相貌平平,却深得诗人喜爱。在第一百三十首诗中,莎翁用热情洋溢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炽烈歌颂:“我见过锦缎般的玫瑰红白相宜,但在她的脸上却难觅这种玫瑰;有各种各样勃馨香沁人心脾,与之相比她的呼吸就毫无香味……但我对天起誓,我情人世上少有,堪比那些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红袖。”曹明伦先生用“锦缎般”突出玫瑰的绚丽灿烂,用“红白相宜”“勃馨香”强调花朵的特征,借此比喻其他女子的闭月羞花之貌,更加反衬出诗人金石般坚定的真爱。“false compare”本意是“错误的比较”,曹先生灵活地将其译为“被吹得天花乱坠”,那些有着所谓绝色美貌的女子在诗人那里不仅视若无睹,更是不值一提。通过曹先生的妙笔,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由衷欣赏,对爱情的忠贞不移,宣扬了人文主义对人的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
  3.对生命的热情礼赞。人文意趣离不开对生命的礼赞。翻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曹译本,莎士比亚对岁月的感伤、对时光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都一一呈现于字里行间,处处皆可捕捉到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第八首“Resembling sire and child and happy mother / Who all in one, one blessing note do sing”(“就像父亲/儿子和快乐的母亲/异口同声地唱着一支动听的歌”)是对家庭婚姻的讴歌和赞美,译文流畅优美,富于情味;第六十八首“Thus is his cheek the map of days outworn, When beauty lived and died as flowers do now”(因此他的脸颊是往昔的缩影,那时美像鲜花一样自生自灭),“往昔”“像鲜花一样自生自灭”等词语贴切地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眷恋、对美的怀念与憧憬……掩卷沉思,读者能够时时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这是因为曹先生总会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传达出莎翁对现实生活和个体生命的种种观照及深刻体悟,整个译本意趣盎然,洋溢着细腻浓烈的人文主义思想芬芳。   4.统一和谐的音律节奏。诗歌是一种讲究音律美的文学体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结构工整,用律严格,节奏鲜明,读来抑扬顿挫,余音缭绕。曹先生的译文一方面尽量保持莎诗原韵,另一方面不拘泥于音律格式,文笔自然流畅,音律和谐对称。例如十四行诗第一首:“可你却要娶自己的灿灿明眸,凭自身的燃烧维持你的光焰。对自己太狠,做自己的对头,在丰饶之乡制造出饥月荒年。你今朝能为这世界彩增光,唯有你能预报阳春之回归,你却于自身蓓蕾把美质掩藏,小气鬼哟,你因吝啬而浪费。”在选文中,押韵严格,“眸-头”,“焰-年”,“光-藏”,“归-费”,相互呼应,读来朗朗上口,舒缓张弛间韵味流淌,诗味全出。
  四、结语
  鲁迅先生在《自文字至文章》一文提出过文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原则,许渊冲先生认为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诗歌翻译,译诗应该以准确精练呈现意美,以节奏押韵呈现音美,以整齐对称呈现形美。通过上文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曹明伦译本译出了原诗含蓄形象、抑扬和谐、整齐统一的美学特征,使得译本在意美、音美、形美上达到了极高的境地,成为“我国翻译界的一件大事”,为译坛留下了一本优美通畅、诗趣盎然的上乘佳作。
  2016年,距离莎翁逝世整整四百年。“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莎士比亚的诗句却能够傲视时间的毒手,犹如一坛陈年佳酿,在岁月中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馥郁芳香。曹明伦先生以博大精深的学养、敏锐善感的情怀、孜孜不倦的执着,为中国读者奉献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精神飨宴。拜读之余,先生在翻译实践中呈现出来的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的化用、对读者需求的观照等翻译功力底蕴,又必将成为我们年轻译者的楷模。
  ① 曹明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28页。
  {2} 见河北大学出版社《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曹译本2008年版第4页,是李赋宁先生为1995年版所作的序。
  {3} 朱光潜:《无言之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38页。
  {4} 丰华瞻:《诗歌翻译的几个问题——英诗汉译的体会》,罗新璋、陈应年主编:《翻译论集》,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885—894页。
  {5} 钱歌川:《翻译漫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年版,第56页。
  {6} 曹明伦:《英汉翻译二十讲》,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51页。
其他文献
【开栏语】:  线索明晰之文,层次分明,结构精美,主旨鲜明;表达灵动之文,重点突出,表意精准,生动形象。中考作文,线索明晰之文定能获得青睐,夺得高分;表达灵动之文定能抢得眼球,倍受推崇。因此,巧置线索,讲究表达,我们的作文一定会骨骼健壮,血肉丰满,气韵畅达,意趣盎然!  【真题回放】(50分)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
定居德国的林娜带着她6岁儿子菲恩回国探亲,女友们带着孩子一起聚会。刚坐定了。张曼骄傲地说:“我儿子小提琴已经过六级了。”黎霞说;“我女儿作文登报了。”“我儿子已经学完小学二年级课程了。”华晴也不甘人后,要知道她儿子刚上幼儿园中班。妈妈们争相晒着孩子的成绩,林娜坐在那插不上话,大家忽然意识到冷落了主角,赶紧七嘴八舌地问林娜:“菲恩在德国学了什么?和国内有什么不同吗?”  林娜说:“你们孩子学得那些,
从小到大,我和茶可谓青梅竹马,十分有缘。   小时候,我是和爷爷奶奶他们住在一起的。记得每天早上,爷爷都会对我说:“孙女呀,帮爷爷泡杯红茶吧。”我听了就会瞪着大大的眼睛,跑进客厅,从柜子中拿出上面画着像青花瓷一样纹路的罐子,打开上面的扣锁,拿出一个茶包,再扣上锁,放回柜子。然后我拿着专用小水壶,踮起脚尖儿,轻轻的往保温杯里倒热水,再慢慢的放进茶包,盖上杯盖。稍等一会掀开茶杯盖,低头细嗅,阵阵
河蚌忍受了砂石磨砺的痛苦,终孕育出夺目的珍珠;宝剑忍受了烈火锤炼的苦楚,终露出锃亮的刀锋;梅花忍受了寒风刺骨的挑战,终绽放出幽香的花朵。试问,又有哪份成功不是伴挫折而来?  记得小时候,刚学会走路,跌跌撞撞的向前冲,一次次因为跌倒在地而哇哇大哭,然而,父亲严厉的一句:“起来,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又不得不让我含着泪一次次的尝试着,慢慢的,一声声的哇哇大哭也逐渐变得内敛起来。就算妈妈要来扶我,
摘 要:“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范畴之一。历年来凡是做中国美学相关问题研究的学者总是把它作为极其重要的部分纳入到整个中国美学体系中进行考量,其美学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我国对“味”的美学研究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构图线索,而“情味”的出现,是对“味”范畴的内涵性肢解,就某种程度而言,仍是新鲜的土壤,故本文旨在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审美辨析,意图窥探一二。  关键词:中国美学 味论 情味 美感 审
在狱中,每天午饭后到下午开始做运动前,有两个多小时特别安静的时间,比夜里还安静,因为经常梦魇的邻居们午睡时倒不叫。我认为午睡是浪费时间,从来不睡午觉,所以我特别能清醒地独占这两个多小时特别的安静。本来每天24小时都属于我,但这两小时好像更属于我,尤其是星期天的这两小时。  只要天气好,我每天中午都有一个约会,约会的对象不是人,也不是人活在上面的地球,而是比地球大130万倍的太阳。冬天的时候,阳光午
他从来没有唱过歌。他从来不在鸡窝中过夜,更别说和某只母鸡有什么交往了。  他是木头做成的,下面用一只铁脚爪支撑着,这也是他唯一的脚。他站在一座教堂的屋顶,教堂很古老了,他的年纪也很大了,不过这么多年来,从来没人敢动他一下。这座教堂的模样很像谷仓,铺满瓦片的屋脊很直,就像挺直的牛背。  但是现在,在教堂的那边出现了几个泥巴匠。  一阵风莫名奇妙地吹来,那只木鸡转了个身,看到了他们。  他们在砌墙,每
摘 要:作为国内少有的偏好历史题材的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版《赵氏孤儿》相较于元杂剧版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是主题表达、情节设置,还是人物刻画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变动。电影既赞颂了经典文学形象的不凡人格,也表达了导演对当今大众心态的时代思索。  关键词:《赵氏孤儿》 电影 元杂剧 改编 对比  时代有别,文学迥异。戏剧作为文学的一种,既是特定时代氛围和文化精神的产物,也是凝结了艺术创作者个人化追求的结
【考点解析】  各地中考对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考查,试题的命制向阅读的纵深掘进,且综合性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其中的表述题最为突出,不光考查考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故事梗概的了解,而且突出了对名著主要内容的把握和个人阅读体验的考查,也更加强调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独特体验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常见的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连线、填表、简答等。考查范围主要是重点课文和《义务教育语
病,不一定只在身体上。  天气是那样炎热,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太阳让人坐立不安在树下乘凉也感到急躁。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爸爸,你也买个冰激淋吧。”孩子可爱的声音传到了焦躁的父亲耳中,“没事儿,你吃吧,我不吃。”父亲不耐烦的回答道。“那你尝尝我的吧,就一口。”孩子的再次询问,终于让父亲的忍耐程度达到了极限。  “啪”孩子手上的冰激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