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紧跟时代发展,院校面临着必须开展理论试验一体化化教学的严峻形势,基础课程如何展开一体化教学是每个基础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电工基础》在理论上主要围绕一些经典的电路理论与电路分析开展教學,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论述了《电工基础》课程特点,探讨了适应时代发展一体化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程特点;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040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相连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教育的倾向,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促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检验与内化,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升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育长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专《电工基础》课程特点
1.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多、单位制较复杂上。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单位制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其次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电工基础”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的方法较为灵活,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必要条件。另外其内容有较强的整体性,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知识分为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层次二的前导和基础,层次二是层次一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它们是逐步展开和逐步深入的,且脉络清晰,共同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2.与实际联系紧密
《电工基础》的实验课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实践环节,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技能的基本训练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通过电路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及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等。
二、《电工基础》课程适应一体化多种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礎课。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或是起源于实验,或是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或说明。在讲授这些知识内容时,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括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出规律性东西,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比如讲述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时,利用实验电路中灯泡亮度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路中充电、放电电流的变化,利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进而分析得出电容的充放电原理和规律,并与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相比较.得出其规律显然不同;分析RC电路暂态过程中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时也可利用充放电实验得出电容器两端电压不能突变这一重要结论;改变实验电路中R与C的数值,观察哲态过程时间长短,得出R与C的大小是影响充放电时间长短的因素。
2.类比教学法
采用类比法,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类比法就是由已知现象的规律去推导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类比法,可以使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和规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分析电压与电位的区别时,学生对参考点的含义不理解,因而将电压、电位经常混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电位比拟为高度,把电位差(既电压)比拟为高度差。因为学生对高度和高度差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3.多媒体教学法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之所以感觉电工基础课难学,是因为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用语言描述的看不到摸不着的电现象和过程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清晰的图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图像,成为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图像收效甚微,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却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完成这一任务,它可以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手段将抽象的电现象和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将短暂的过程人为的拉长。如在讲“电容器的充放电”和“RC电路的暂态过程”两节内容时,用Flash动画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容电压、电容带电量、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等物理量的强弱变化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暂态过程和电容器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很容易掌握电容器的充放电和暂态过程的特点。
4.其他创新式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大专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经验阅历等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使教学手段方法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应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根据大专教育的类型和特点,对教学中层次较低的问题以学生自学为主,对较高层次的问题,可由教师、学生一起研究讨论解决,真正实现教学互动,使学生在研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导学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付诸实施,才能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运用教学方法的娴熟程度不同,其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这些方法在实现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总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渗透,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脱离方法的体系,孤立地存在或独立地发挥作用,因此,要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注意提高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电工与电子基础》/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编审委员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2]王国军.《电工基础》教学四法[J].职教通讯,2003,(9):14-15.
[3]张亚琴.浅谈比较在技校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4,(5):19.
皖霍山职业学校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程特点;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6-040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相连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教育的倾向,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促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检验与内化,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升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育长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专《电工基础》课程特点
1.理论性强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多、单位制较复杂上。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单位制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其次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电工基础”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的方法较为灵活,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必要条件。另外其内容有较强的整体性,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知识分为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层次二的前导和基础,层次二是层次一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它们是逐步展开和逐步深入的,且脉络清晰,共同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2.与实际联系紧密
《电工基础》的实验课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实践环节,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技能的基本训练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通过电路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及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等。
二、《电工基础》课程适应一体化多种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礎课。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或是起源于实验,或是可以用实验加以验证或说明。在讲授这些知识内容时,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括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出规律性东西,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比如讲述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时,利用实验电路中灯泡亮度或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路中充电、放电电流的变化,利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说明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进而分析得出电容的充放电原理和规律,并与电阻电路中的电流相比较.得出其规律显然不同;分析RC电路暂态过程中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时也可利用充放电实验得出电容器两端电压不能突变这一重要结论;改变实验电路中R与C的数值,观察哲态过程时间长短,得出R与C的大小是影响充放电时间长短的因素。
2.类比教学法
采用类比法,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类比法就是由已知现象的规律去推导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类比法,可以使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和规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分析电压与电位的区别时,学生对参考点的含义不理解,因而将电压、电位经常混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电位比拟为高度,把电位差(既电压)比拟为高度差。因为学生对高度和高度差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3.多媒体教学法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学生之所以感觉电工基础课难学,是因为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用语言描述的看不到摸不着的电现象和过程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清晰的图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图像,成为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图像收效甚微,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却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完成这一任务,它可以利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手段将抽象的电现象和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将短暂的过程人为的拉长。如在讲“电容器的充放电”和“RC电路的暂态过程”两节内容时,用Flash动画将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容电压、电容带电量、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等物理量的强弱变化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暂态过程和电容器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够很容易掌握电容器的充放电和暂态过程的特点。
4.其他创新式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大专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经验阅历等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使教学手段方法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应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根据大专教育的类型和特点,对教学中层次较低的问题以学生自学为主,对较高层次的问题,可由教师、学生一起研究讨论解决,真正实现教学互动,使学生在研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导学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付诸实施,才能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运用教学方法的娴熟程度不同,其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这些方法在实现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总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渗透,综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脱离方法的体系,孤立地存在或独立地发挥作用,因此,要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注意提高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电工与电子基础》/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编审委员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2]王国军.《电工基础》教学四法[J].职教通讯,2003,(9):14-15.
[3]张亚琴.浅谈比较在技校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4,(5):19.
皖霍山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