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大规模的扩招和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就业障碍凸显,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文章通过对影响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的障碍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克服就业障碍的途径,以帮助高职高专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大学生就业就业障碍就业途径
[作者简介]夏建军(1967- ),男,河北蔚县人,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学军(1981- ),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郭飞(1965- ),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学生科科长,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5-0096-0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障碍凸显,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如何克服就业障碍,使高职高专毕业生顺利就业,是全体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克服就业障碍的途径。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障碍分析
1.高职高专院校扩招与市场需求的矛盾。随着高职高专的不断扩招,高职高专大学生人数骤增。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有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规模逐年扩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共有2400万城镇劳动力需安置,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200万人。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就业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给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2.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今天是炙手可热的先进技术,明年可能就家喻户晓;今天是热门专业,明年就可能变为冷门专业。如果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不是面向市场,而是单纯考虑学校自身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硬件条件,则必然会造成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滞后于市场需求。但客观现实是我们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诸多方面仍严重滞后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能及时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造成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短缺;学校培养的人才,市场过剩。
3.就业区域分布不均,供求结构矛盾凸显。大学生就业地域差异性明显,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与偏远小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就业率形成鲜明对比。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由于环境、岗位、薪金、福利、待遇与发展机遇等优势,大量高职高专毕业生汇聚于此,出现众多高职高专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而我国的中西部边远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因环境、岗位、薪金、福利、待遇与发展机遇等原因,高职高专生多数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这些地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要求,但因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又找不到合格的人才。这就表现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事儿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无论城市多磨难也不到农村,农村多么需要也要流动到城市等现象。
4.就业观念滞后。高职高专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后,人们“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却并未完全发生转变,延续几千年的传统观念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就应该是社会的精英。一些高职高专大学生也不把自己当普通的劳动者来看,不愿降下身段主动适应社会分工对不同岗位职位的需要。他们对于就业却还保持着过去那样的期望值,而社会实际上难以按过去的择业观、就业观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期望职位。这就必然造成期望与现实的反差。一方面表现为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实际待遇与大学生所期望的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所期望的工作岗位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岗位之间的矛盾。多数高职高专生精英意识过强,对工资待遇和岗位的要求较高,但他们又实践能力差,眼高手低,不能胜任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由于他们不能恰当地给自己定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需要有一个转变,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调整。比如,求职时出现了“二多二少”,即城市多、农村少,国企多、民企少的现象。由于就业观念的不适应,有的大学生盲目跟潮,有的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择业,还有的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目前,社会、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能认同,接受不了大学生失业的现实等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5.就业机制不健全。我国的就业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很多地方对大学生户口和用人指标有限制,一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用人没有自主权,就业市场不规范,对用人单位审查不严格,造成毕业生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业制度的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
6.就业服务不到位。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不专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和学校都不重视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就业部门与市场相脱离。没有健全的服务体系,就业指导工作滞后,就业指导队伍不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后,没有就业服务部门的后期就业服务工作。好多毕业生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选择,表现为不知所措。
7.高职高专毕业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是各种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竞争其实就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竞争。用人单位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不仅要懂专业、会技术、善交际、通管理、长表达,而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互助、勇于奉献的工作精神。然而,大部分高职高专大学生只重视书本理论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不主动到生产第一线锻炼提高自己。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则表现为眼高手低、操作能力差、适应能力差、高分低能等,不能被市场所接纳。
二、克服就业障碍的途径
1.政府应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在国外,中小企业占一个国家企业的99.5%,劳动者有65%~80%在中小企业工作。但在我国中小企业生存难、生存环境恶劣,人为制作障碍,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 年(美国的平均寿命为7 年)。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生存环境。国家政策要大力支持和扶持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健康、宽松的生存环境来保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在中小企业,因此小企业个生存发展直接影响着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2.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将大学生就业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国家制定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扩大就业需求,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3.高职高专学校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高职高专教育是开放性、实践性、实用性、职业化的综合体现,要求高职高专学校按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制定教育规划、培养模式、人才规格。同时学校还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用足国家相关政策,捕捉市场相关信息。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将他们培养成“干得好、用得上、留得住、能进步”的德才兼备的市场永远需要的“香饽饽”。
4.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改善就业服务手段。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社会工作,要求人事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学校、人才市场及职业介绍所要相互协作,齐抓共管。既要为用人单位做好后援,又要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搞好服务,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改善就业服务手段,逐步实现就业信息网络化,降低毕业生毕业成本,促进就业信息共享、政策发布、职业指导、网上招聘、远程面试。
5.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高专大学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就必须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必须按照社会实际需要打造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知识水平、实践能力、道德修养、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体合作能力更要注意培养与提高,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做到一专多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到社会生产第一线,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将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6.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来开展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广大高职高专学生及家长也要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及时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教育毕业生勇于到边远地区、艰苦岗位去锻炼,先就业后择业,先工作后提高,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自我。
[参考文献]
[1]郭春凤,鲁先.普通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20).
[2]陈秋兰.当前我国大学生和谐就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魏航.国际视野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华章,2009(9).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大学生就业就业障碍就业途径
[作者简介]夏建军(1967- ),男,河北蔚县人,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学军(1981- ),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郭飞(1965- ),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理学院学生科科长,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5-0096-0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障碍凸显,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如何克服就业障碍,使高职高专毕业生顺利就业,是全体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克服就业障碍的途径。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障碍分析
1.高职高专院校扩招与市场需求的矛盾。随着高职高专的不断扩招,高职高专大学生人数骤增。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有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规模逐年扩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共有2400万城镇劳动力需安置,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共200万人。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就业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给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2.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动态的。今天是炙手可热的先进技术,明年可能就家喻户晓;今天是热门专业,明年就可能变为冷门专业。如果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不是面向市场,而是单纯考虑学校自身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硬件条件,则必然会造成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滞后于市场需求。但客观现实是我们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诸多方面仍严重滞后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能及时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造成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短缺;学校培养的人才,市场过剩。
3.就业区域分布不均,供求结构矛盾凸显。大学生就业地域差异性明显,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与偏远小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就业率形成鲜明对比。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由于环境、岗位、薪金、福利、待遇与发展机遇等优势,大量高职高专毕业生汇聚于此,出现众多高职高专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而我国的中西部边远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因环境、岗位、薪金、福利、待遇与发展机遇等原因,高职高专生多数不愿意到这些地方工作。这些地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要求,但因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又找不到合格的人才。这就表现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事儿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岗位少,无论城市多磨难也不到农村,农村多么需要也要流动到城市等现象。
4.就业观念滞后。高职高专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后,人们“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却并未完全发生转变,延续几千年的传统观念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学生就应该是社会的精英。一些高职高专大学生也不把自己当普通的劳动者来看,不愿降下身段主动适应社会分工对不同岗位职位的需要。他们对于就业却还保持着过去那样的期望值,而社会实际上难以按过去的择业观、就业观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期望职位。这就必然造成期望与现实的反差。一方面表现为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实际待遇与大学生所期望的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所期望的工作岗位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岗位之间的矛盾。多数高职高专生精英意识过强,对工资待遇和岗位的要求较高,但他们又实践能力差,眼高手低,不能胜任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由于他们不能恰当地给自己定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需要有一个转变,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调整。比如,求职时出现了“二多二少”,即城市多、农村少,国企多、民企少的现象。由于就业观念的不适应,有的大学生盲目跟潮,有的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择业,还有的不能根据实际进行就业目标的调整。目前,社会、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能认同,接受不了大学生失业的现实等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5.就业机制不健全。我国的就业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很多地方对大学生户口和用人指标有限制,一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用人没有自主权,就业市场不规范,对用人单位审查不严格,造成毕业生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业制度的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
6.就业服务不到位。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不专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和学校都不重视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就业部门与市场相脱离。没有健全的服务体系,就业指导工作滞后,就业指导队伍不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后,没有就业服务部门的后期就业服务工作。好多毕业生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选择,表现为不知所措。
7.高职高专毕业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是各种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竞争其实就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竞争。用人单位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不仅要懂专业、会技术、善交际、通管理、长表达,而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互助、勇于奉献的工作精神。然而,大部分高职高专大学生只重视书本理论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不主动到生产第一线锻炼提高自己。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则表现为眼高手低、操作能力差、适应能力差、高分低能等,不能被市场所接纳。
二、克服就业障碍的途径
1.政府应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在国外,中小企业占一个国家企业的99.5%,劳动者有65%~80%在中小企业工作。但在我国中小企业生存难、生存环境恶劣,人为制作障碍,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 年(美国的平均寿命为7 年)。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生存环境。国家政策要大力支持和扶持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健康、宽松的生存环境来保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在中小企业,因此小企业个生存发展直接影响着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2.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将大学生就业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国家制定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法律法规保障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扩大就业需求,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3.高职高专学校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高职高专教育是开放性、实践性、实用性、职业化的综合体现,要求高职高专学校按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制定教育规划、培养模式、人才规格。同时学校还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用足国家相关政策,捕捉市场相关信息。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将他们培养成“干得好、用得上、留得住、能进步”的德才兼备的市场永远需要的“香饽饽”。
4.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改善就业服务手段。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社会工作,要求人事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学校、人才市场及职业介绍所要相互协作,齐抓共管。既要为用人单位做好后援,又要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搞好服务,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改善就业服务手段,逐步实现就业信息网络化,降低毕业生毕业成本,促进就业信息共享、政策发布、职业指导、网上招聘、远程面试。
5.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高专大学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就必须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必须按照社会实际需要打造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知识水平、实践能力、道德修养、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体合作能力更要注意培养与提高,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做到一专多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到社会生产第一线,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将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6.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就业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来开展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广大高职高专学生及家长也要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及时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教育毕业生勇于到边远地区、艰苦岗位去锻炼,先就业后择业,先工作后提高,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自我。
[参考文献]
[1]郭春凤,鲁先.普通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20).
[2]陈秋兰.当前我国大学生和谐就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魏航.国际视野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华章,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