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作者主要阐释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拥有“三心二意”。
关键词: 大学法学教师 “三心” “二意”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教师就拥有了这样极大的力量。我要做一个怎样的老师?我常常问自己。我是让孩子们活得愉快还是悲惨,是启发灵感还是扼杀创意,是教人还是伤人?在独立学院从教四年,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我选择前者,我要做一个“三心二意”的老师。
一、“三心”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所在
所谓的“三心”包括:静心,尽心,精心。
1.静心(平常心)——我的人生追求。
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经济待遇却差强人意,导致很多有意投身教育事业的人望而却步,也使得很多老师心不在焉。比如,在独立学院这种有着特殊性的教育教学环境里面,就有一些老师忽视教学质量,为了多赚钱而盲目地多上课。久而久之,自身的业务水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无法提高。我认为,教师要面对最纯真的学生与满纸铅华,就要抛弃世俗权利之争。我们确实比他人要囊中羞涩,但我们手中攥着的一笔笔财富却是无人可比:我们的学生。人是充满着欲望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不能否定自己对财富、对金钱的追求,但我们也要努力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抛弃浮躁,平静地面对一切。人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走好自己该走的道路,就会活得很开心,活得很精彩。
但是人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纯粹地杜绝欲望的人也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能否时时自省,不丧失自我的真性,追求真而自然的品格。诚如有学者所言:“保持自我的真性,不陷于贪欲和争斗,对于一个悟得平常心的人来说,即是正确而明智的抉择。”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贵在守恒。
2.尽心——我的职业追求。
有这样一则故事:埃及修金字塔,法老先派第一组人去修,这些人兢兢业业,铺石搭路,修到最后,需要将石头搬到金字塔的塔顶,第一组人想尽了各种办法,包括人垒人地运送石头,但无奈都失败了,最后只能告诉法老:“我们尽力了,实在没办法了。”于是法老派第二组人去修,第二组人起先用尽了第一组人的办法,还是没有办法靠人力将石头弄到塔顶去,但第二组的组长开始想办法:“既然仅仅靠人没办法弄到塔顶上去,那么可不可以靠其他工具呢?”他发动大家一起想办法,最后靠类似我们现在的滑轮作用将石头运送到了塔顶。建成第一个金字塔的荣誉当仁不让地属于第二组人,因为第一组的人是在尽力做事,第二组的人是在尽心做事。尽力做事看起来兢兢业业,但让人感觉累,并且不可能有所突破。尽心做事则显得轻松许多,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走上教学岗位以后,我时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在尽力做事?还是在尽心做事?”
尽,指力求达到最大限度。虽然某些时候,不能让学生的求知达到“尽”的程度。但是,对待我的职业,我一定是全身心投入,力求自己做到“尽”的程度。三尺讲台虽有尽头,但心思却无尽头。
3.精心——我的工作追求。
精,顾名思义,周密细心。对没有精心准备的人来说,学生们的提问是发难,是难堪;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学生的提问是交流,是探讨。我更希望通过精心設计教学环节,用我的智慧和耐心,精心打造我的课堂。
二、“二意”是教学创新的关键之所在
1.对学生的在意。
当人们走进彼此的视野,都期待着一份爱的关怀,一个“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但它的结构却是相互支撑,教学也如此:谁在意学生,学生就更在意他。只有在意学生的人,才能教育好学生。现在很多大学老师跟学生的关系淡漠,仅仅是教与学的知识灌输关系,缺乏对学生的个人的全面了解,甚至一学期课下来连学生的名字都不叫不上来。所以,当很多老师在抱怨学生难带、学生要求多、喜欢挑剔、对自己教学评价分数不够客观的时候,可能需要从自己是否在意过学生这个角度去找寻原因。独立学院的学生较其他学校的学生而言在自信上是稍显不足的,他们更需要老师们的在意,以此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对学生的兴趣。老师在意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学生往往在意老师给他的一个眼神,在乎老师给他的一个微笑,在意老师给他的一次发言的机会,在意老师在校园里一次偶遇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
有学者说:“物质的阳光照在人身,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于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临他们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他们一生一世。”我想做的也是让心中精神的太阳,照在每个学生身上。老师应该对学生满腔热情,用真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做学生的“生活导师”和“人生顾问”。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只有这样,教书育人才能得到完美的实现。
2.对教学的创意。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有些大学老师总认为自己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来“对付”独立学院的学生绰绰有余,直接导致收不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我看来,这句名言里的这一桶水应该是源头活水,需要老师将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有魅力的方法表达出去,这就是:创意。创意里的“教学”不是指我们惯常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教学”,也就是说,不是指那种程式化的、可重复的、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授受式教学,而是一种身心自由的、不可重复的、以师生共同成长为主旨的互动式教学。这样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总是充满“教学创意”。创意是教学的活水,让教学活化,创意让学生活跃。在我的教案本上,你可以看到:红色、黄色、蓝色……各种颜色在字里行间里流淌;方框、圆圈、引号……各种符号在天头地脚处涂划。有人笑我,这些是什么?你的备课本是在作画吗?我总是神秘地告诉他们说:这就是创意。
在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三心二意,用它们对照自己的言行,使得幸福的感觉每一天都在,日复一日地积攒着这样的小幸福,久而久之便沉淀为令我一生都很满足的——职业幸福。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论当前多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高度教育研究,1994,(4):35-41.
[2]卢盛忠.管理心理学,1998:401-414.
[3]管培俊.面向21世纪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展望.教育研究,1998,(9):34-41.
[4]骆光林.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举措.高等农业教育,1999,(3):9-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司法考试背景下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以行政法教学改革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大学法学教师 “三心” “二意”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的教师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教师就拥有了这样极大的力量。我要做一个怎样的老师?我常常问自己。我是让孩子们活得愉快还是悲惨,是启发灵感还是扼杀创意,是教人还是伤人?在独立学院从教四年,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我选择前者,我要做一个“三心二意”的老师。
一、“三心”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所在
所谓的“三心”包括:静心,尽心,精心。
1.静心(平常心)——我的人生追求。
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经济待遇却差强人意,导致很多有意投身教育事业的人望而却步,也使得很多老师心不在焉。比如,在独立学院这种有着特殊性的教育教学环境里面,就有一些老师忽视教学质量,为了多赚钱而盲目地多上课。久而久之,自身的业务水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无法提高。我认为,教师要面对最纯真的学生与满纸铅华,就要抛弃世俗权利之争。我们确实比他人要囊中羞涩,但我们手中攥着的一笔笔财富却是无人可比:我们的学生。人是充满着欲望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不能否定自己对财富、对金钱的追求,但我们也要努力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抛弃浮躁,平静地面对一切。人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走好自己该走的道路,就会活得很开心,活得很精彩。
但是人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纯粹地杜绝欲望的人也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能否时时自省,不丧失自我的真性,追求真而自然的品格。诚如有学者所言:“保持自我的真性,不陷于贪欲和争斗,对于一个悟得平常心的人来说,即是正确而明智的抉择。”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贵在守恒。
2.尽心——我的职业追求。
有这样一则故事:埃及修金字塔,法老先派第一组人去修,这些人兢兢业业,铺石搭路,修到最后,需要将石头搬到金字塔的塔顶,第一组人想尽了各种办法,包括人垒人地运送石头,但无奈都失败了,最后只能告诉法老:“我们尽力了,实在没办法了。”于是法老派第二组人去修,第二组人起先用尽了第一组人的办法,还是没有办法靠人力将石头弄到塔顶去,但第二组的组长开始想办法:“既然仅仅靠人没办法弄到塔顶上去,那么可不可以靠其他工具呢?”他发动大家一起想办法,最后靠类似我们现在的滑轮作用将石头运送到了塔顶。建成第一个金字塔的荣誉当仁不让地属于第二组人,因为第一组的人是在尽力做事,第二组的人是在尽心做事。尽力做事看起来兢兢业业,但让人感觉累,并且不可能有所突破。尽心做事则显得轻松许多,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走上教学岗位以后,我时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在尽力做事?还是在尽心做事?”
尽,指力求达到最大限度。虽然某些时候,不能让学生的求知达到“尽”的程度。但是,对待我的职业,我一定是全身心投入,力求自己做到“尽”的程度。三尺讲台虽有尽头,但心思却无尽头。
3.精心——我的工作追求。
精,顾名思义,周密细心。对没有精心准备的人来说,学生们的提问是发难,是难堪;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学生的提问是交流,是探讨。我更希望通过精心設计教学环节,用我的智慧和耐心,精心打造我的课堂。
二、“二意”是教学创新的关键之所在
1.对学生的在意。
当人们走进彼此的视野,都期待着一份爱的关怀,一个“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简单,但它的结构却是相互支撑,教学也如此:谁在意学生,学生就更在意他。只有在意学生的人,才能教育好学生。现在很多大学老师跟学生的关系淡漠,仅仅是教与学的知识灌输关系,缺乏对学生的个人的全面了解,甚至一学期课下来连学生的名字都不叫不上来。所以,当很多老师在抱怨学生难带、学生要求多、喜欢挑剔、对自己教学评价分数不够客观的时候,可能需要从自己是否在意过学生这个角度去找寻原因。独立学院的学生较其他学校的学生而言在自信上是稍显不足的,他们更需要老师们的在意,以此激发他们的自信和对学生的兴趣。老师在意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学生往往在意老师给他的一个眼神,在乎老师给他的一个微笑,在意老师给他的一次发言的机会,在意老师在校园里一次偶遇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
有学者说:“物质的阳光照在人身,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于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临他们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他们一生一世。”我想做的也是让心中精神的太阳,照在每个学生身上。老师应该对学生满腔热情,用真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做学生的“生活导师”和“人生顾问”。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只有这样,教书育人才能得到完美的实现。
2.对教学的创意。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有些大学老师总认为自己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来“对付”独立学院的学生绰绰有余,直接导致收不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我看来,这句名言里的这一桶水应该是源头活水,需要老师将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有魅力的方法表达出去,这就是:创意。创意里的“教学”不是指我们惯常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教学”,也就是说,不是指那种程式化的、可重复的、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授受式教学,而是一种身心自由的、不可重复的、以师生共同成长为主旨的互动式教学。这样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总是充满“教学创意”。创意是教学的活水,让教学活化,创意让学生活跃。在我的教案本上,你可以看到:红色、黄色、蓝色……各种颜色在字里行间里流淌;方框、圆圈、引号……各种符号在天头地脚处涂划。有人笑我,这些是什么?你的备课本是在作画吗?我总是神秘地告诉他们说:这就是创意。
在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三心二意,用它们对照自己的言行,使得幸福的感觉每一天都在,日复一日地积攒着这样的小幸福,久而久之便沉淀为令我一生都很满足的——职业幸福。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论当前多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高度教育研究,1994,(4):35-41.
[2]卢盛忠.管理心理学,1998:401-414.
[3]管培俊.面向21世纪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展望.教育研究,1998,(9):34-41.
[4]骆光林.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举措.高等农业教育,1999,(3):9-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司法考试背景下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以行政法教学改革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