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探微与社会批判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3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人性探微与社会批判,已经成为湖南作家胡厚春小说批判话语的重要主题。他先后在《小说选刊》《江河文学》《东海岸》及重庆出版社等刊发和出版中篇小说关注市场经济冲击及社会飞速发展下,人性面临的冲击与考验,拷问人们的灵魂。
  一、对精神世界的探视与追问
  深切关注当代人们的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捕捉那些生存的困境,情感的纠葛和欲望的煎熬,构成胡厚春人性探微与社会批判沉重话题写作的总体背景,几乎每部作品的笔墨都集中在人性中苍冷与晦暗的灵魂沉痛之处,展示隐秘而又复杂的人性状态,且写得步步惊心又节节冷峻,有一股直逼人心的力量,催人警醒和彻悟。这些中篇小说包括《顶罪》《捕鱼大战》《迥龙滩》《雾失楼台》《装修未了》《稻谷清香》等。胡厚春把多个领域打通,不但拓宽小说题材至城市和农村两大块,又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且还保持了与生活同步,写出了现在进行时的生活烟火味。这些观察社会和人性深度的文字,均能看出作家在紧贴地气写作,虽写的是日常生活,却又几乎是很不日常地呈现出来,并在各种既日常又复杂的“非常规”事件中,捕捉到人性的细微变化,一个个隐秘又扭曲的灵魂人物跃然纸上,为我们展示出社会众生相。
  《雾失楼台》有一对老知青:下乡知青向阳花和回乡知青秦良生,在共同的劳动中相恋而牵手。而后由于城里招工,向阳花进厂当了工人。后来她与秦良生分手,与一位工人成家。恋爱之变,本为人之常情,却在秦良生眼里认定她是城里人,下乡扎根只不过是下乡镀金,始终瞧不起农村的贫瘠,才有爱情的嫌贫爱富之变。从此秦良生不是献身把农村搞富,而是要进城发财与向阳花比富。他终于进城如愿以偿发财成富商。富了却经不起金钱和物欲的诱使,人性在悄悄地扭曲。他看到向阳花下岗,居住在一栋平民楼房里,心里想着出一口“被抛弃”的恶气,便花重金把自己的豪华别墅购在向阳花居住楼房的对面,他的高级楼台正对着向阳花的小阳台,要她“领教领教”昔日的“嫌贫爱富”的“后果”是什么味道,以为她定会吃着“后悔药”转身走进别墅来。须知,胡厚春是一位有着现实关怀的作家,所以他塑造的向阳花是以生命的诚实和人性的维度来梳理自己情怀的人,面对秦良生不怀好意,她显得大度而安详,心底里依然有一束人性的光芒,照亮善良,维护信任与沟通。尽管她再就业无望,过日子艰难,但她自信不低媚。主动传达一种女性特有的坚韧与宽容之心,与秦良生消除“隔阂”,一显她往日的严整与纯粹。故事的发展与结局,是超乎读者想象的,日常又非常,反常再日常。向阳花的人性之美,反衬秦良生的人性扭曲之“丑”,温暖的阳光走来,必定雾失楼台。
  《稻谷清香》中,有个老年农民李守田,以作田为生,以粮为本。无论时事变迁,各种经济利益诱惑着人们,他坚守种田,从土改到现在,已把粮食和土地融入他的生命。儿子做生意、孙子跳街舞,他痛心疾首。他恪守他的信念,他影响旁人,他命中要对得起饿死的母亲,家里不能缺粮,米桶里不能缺米。面对家乡的城镇化,他不回避自己的传统作田与科学种田之间的各种矛盾,以及和儿子、孙子的“不务正业”之间尖锐的人性冲突。他也不掩饰因稻田改种果木,而怕家里缺米的无奈和忧伤。这个身子走进现代化而脑子却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作田老农,由“地变”至“病变”而中风住院。胡厚春那些致力于李守田微妙而又富于人性魅力的生活细节的捕捉与描述,充分展示了“百年农业人”灵魂深处隐秘而复杂的人性状态。既是现实的真实,又是艺术的真实。
  《雾失楼台》和《稻谷清香》都没有简化生活的复杂,没有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利益矛盾而导致的各种人性冲突。其实这些冲突,均来自于内在精神差异。当生命里这些难以言说的阴郁遭际,潜入各种隐秘而复杂的人性之时,许多微妙的东西令人咀嚼,这对我们思考人生极有启发,对精神世界进行警醒探视并发出追问。
  二、对现实伦理的揭示与反思
  现代化进入全球化,社会大转型,首先要付出的是精神代价。精神世界一旦在物资强烈的刺激之下,人就会逐渐变成物质欲望和金钱欲望的动物,人情、人性、人味发生异化和变态,也导致伦理关系失衡。
  《顶罪》中的宾武和吕芸,是宾富和金桂枝的儿子和儿媳,“现代化”刺激下的欲望病使她们“病”成“啃老族”。生下女儿婷婷自己不带交给父母,接着又逼父母拿出一生的积蓄买轿车。父母在无奈中叹息和犹豫之时,儿媳不择手段使出哄、吵、闹逼宫要钱,使一个好端端的家朝着悲剧行进。当然付出的代价是“道德”。小说的结局更加震撼:儿子因在外“销赃”犯罪,慈父却抱病去顶替,且是他身患肺癌的弥留之际去“顶罪”坐牢,且不说“顶罪”是犯罪之举,但去这样挽救彻底瓦解的伦理关系近似于荒唐,父亲被“啃老”得无奈和无常。两代人之间,在物欲横流时局下所发生的冲撞,中国的传统美德受到挑战,“啃老族”不仅在物资上“啃老”,而且还对老一辈精神上“压”与“剥”,从而造成伦理关系失衡的“啃老”。这不仅是物资上的侵蚀,更是一种把人性之痛推向极致的精神侵蚀。
  《捕鱼大战》故事的主人公阮大河从化工厂下岗,面对如何再就业,想的不是正当创业和打工,而是不顾损害生态环保,去湘江捕鱼炸鱼,供爱人米小卉开河鱼店赚钱,父亲阮亦龙得知此事奉劝儿子“改邪归正”,并掏出钱来叮嘱养好三岁的孙孙。阮大河以前毕恭毕敬敬畏父亲,而今则不尊不孝刚愎自用,坚持顽劣对抗。父亲便愤而把他的渔网烧了。阮大河无渔网打鱼,便想用电打、炸药炸。并且在深夜到湘江偷袭。这又引来渔政管理所宋小羽执法护河护鱼等连续冲突较量。最后终至悲剧发生,阮大河利欲熏心防不胜防不幸把自己三岁的儿子炸死了。一场违法又违反人性的荒谬举动,以一种残酷而带道德悲凉凛冽收场。以上两部小说里的两个家庭中,都是儿子儿媳因物欲贪恋与父辈良善的冲撞,湮没于日常,又伤痛于日常。宾富爱子的焦灼与挣扎(《顶罪》),阮亦龙教子的粗厉和无助(《捕鱼大战》),均虔诚而酷烈,直抵生活的本真。这是作家在不断接地气中,靠近最前沿的人性探微与社会批判。将人文关怀的关注点,始终对准日常生活的普通人,并走进他们的内心。
  三、对人性变化的关怀与批判
  作品的深度,取决于对人物灵魂探视的深度,即对多元世界人性变化探微与批判的人物心灵所呈现之深度。
  《装修未了》在作家冷静与沉稳的叙述中,让人感受到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扭曲与异化,导致作家对道德沉沦与救赎的关注。作品中主人公丁达,是纺织厂一个知识分子,原来为了房子问题,很窘迫,住在岳父家里有寄人篱下之感,有“家”不想归。尔后他买了房子,要装修,却遭遇装修老板申开放的“欲望过盛”,他见丁达老婆汪朵是个容貌出众的老师,便想占她便宜,就要丁达说服老婆来“迎合老板”,把房子装修完,你得其利我获其美 。结果汪朵坚守人格的尊严。申开放情欲受挫后又转化为对汪朵造谣中伤,作家的笔触将这个欲望受挫的日常和反日常过程,表现得节节惊心,没有简化对人物欲望心理和变态性心理的深入揭示,体现了人性关注和关怀。
  《迥龙滩》则是一部以观察社会和人性深度呈现正能量力度较强的作品。小说中的丰河水电站土石方队队长古大坚,带头抵制城市物欲诱惑,带领辛石、冷媚、铁戈、猫唧、盘小青等队员以工地为家,演绎着悲壮的无奈的人生。古大坚坚持带病工作不幸牺牲在工作岗位,但死因又颇显迷离。技术员辛石坚定自己的信念追求,却又无法回避人事科长申明插足夺爱而带来的情感煎熬和灵魂阵痛。而“冷美人”冷媚面对一次次“阴谋与爱情”,则看破“红尘”愤而出家。《迥龙滩》构思精巧,一种几乎原生态的生活被呈现出来。这是一部有叙事经验的小说,作品中充分显示出人性复杂和人性尊严、道德的追求,既弘扬了正气,又揭示了苍凉欲望带来的沉痛代价。
  胡厚春的《雾失楼台》等六部中篇小说都是叩问灵魂之作,无论从故事、语势、情境,还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均叙述得从容又有张力,看得出作家在不断接地气的人性探微中,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人物内心世界的观照。
  胡厚春是个在不断接地气中作人性探微释放正能量的中年作家。他长期在基层,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他认为作家的创作不仅要给人以愉悦的功能和审美情趣,更要肩负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的责任。他的《雾失楼台》等六部小说都是在不断接地气中人文关怀很突出的作品,尤显他近年来人性探微与社会批判写作的意义。
  责任编辑 曹庆红
其他文献
惊 蛰  惊蛰这一天,天上滚着雷,雷一个接一个。  三桂决定出去要回那笔钱。他跟女人商量:要回那笔钱,不能再等了。  女人明白那笔钱。那笔钱指的是施工队应该赔给三桂的青苗补偿,也就是施工队长答应赔给他的钱。  去年,施工隊在施工过程中踩死了三桂的20株棉树。大热天,三桂跑到田边,发现长势很好的棉树被施工队员踩倒了,他仔细数过,有20株。他声音很大地说,不给钱,就停工。很快,施工中的机器停了下来。 
期刊
从我国当代文学史来看,军旅文学曾经有过不俗的成绩,有过辉煌的时刻。文革前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王愿坚的《党费》、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等。文革后八十年代有莫应丰的《将军吟》、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徐怀中的《西线轶事》、魏巍的《东方》等,九十年代有张卫明的《双兔傍地走》、朱秀海的《穿越死亡》、柳建伟的《突出重围》等。这些作品给当代文学人
期刊
陈茂智的长篇处女作《归隐者》出版以后,引起了文坛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官场小说”,讲述的是“扶贫贪官”程似锦这个人物的命运。而我则觉得,《归隐者》的主题和小说的故事一样,虽然很淡,但隐藏得很深,它既表现了对瑶族理想家园的寄寓和守望,又写出了现代都市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思潮对瑶山宁静家园的冲突与碰撞;同时,《归隐者》所表达出的像程似锦在瑶山所感觉到的这种宁静与慰藉也正是越来越多的
期刊
但丁在《神曲》的开篇中写道:“当人生的中途,我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之中。”穿过森林,在山丘开始陡起之处,他遇到了三只猛兽:一只是象征逸乐的豹子,一只是象征野心的狮子,一只是象征贪欲的母狼。这一年,但丁正好35岁。35岁是人生的一道重要的关卡。在生理上,精力和体力会由盛转衰;在心理上,会逐渐甘于现状,趋于保守。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逸乐、野心、贪欲如同虎视眈眈的猛兽,随时都会将步入中年的芸芸众生吞噬。 
期刊
李蒲星(以下简称“李”):在你的印象中,画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吴荣光(以下简称“吴”):5岁或6岁,最初是跟着我姐姐涂鸦,9岁算是正式学画了。那时我母亲在湘西花垣县一个叫麻栗场的公社里当银行出纳,这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只有6、7个职员。单位里有个会计是解放前的初中毕业生,这在当时的湘西算是很有文化的了,他能写会画,小镇的工作很闲,他经常画画自娱自乐。我小时性格内向、安静,他画画的时候我就在边上
期刊
一  田汉,素有“田老大”“梨园领袖”的尊称。在他身上,有一股神奇的魅力,将戏剧界的名流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田汉是湖南人,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西单的曲园酒楼成为他活动的“据点”。在我的记忆中,他总是以东道主的身份,诚邀戏剧界的朋友在这里相聚,开怀畅谈。“曲园”有田汉的专门帐户,每次聚会后由酒楼记帐,他的秘书定期来结帐。田汉从不动用公款,都是自己掏腰包。他的工资,很大部分都用在这里。这件事,
期刊
对待过去,有很多种方式——回忆,诉说,表达或者珍藏。对成长的翻检既是对过往的检阅,也是一次生命的回望,更多的还是反思,静想,这个能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徐则臣的《水边书》也是一帧关于成长的故事,有阵痛,有爱欲,有悸动,有梦想,有疯狂,有豪情,有不着边际的漫游,有尘封已久的往事,有人为擅自篡改的美好,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有哭有闹。  过去的故事,成长的故事,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
期刊
2010年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颁给香港导演吴宇森,使其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近年来,吴宇森导演回归华语影坛,导演了《赤壁》,监制了《剑雨》等数部电影。从1973年拍摄电影以来,吴宇森不仅在电影类型上涉猎喜剧片、武侠片、戏曲片、英雄片等,而且在地域上横跨香港、台湾、美国、大陆多地;他所拍摄的电影不仅票房可观、广受全球观众的喜爱,并且在电影中建构了独特风格的主题内容与影像图景,使得
期刊
民居是最古老的建筑形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民居受本土人文、气候、地理、经济、物产等影响,建筑风格多元且色彩各异。位于湖南岳阳县的张谷英村是现在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邓孝變先生称其为湘楚明清民居的“活化石”,素净明雅堪称湘北民居的代表。而福建闽南蔡氏红砖厝的“红砖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的典丽大雅,又吸收了南洋、欧洲与阿拉伯文化。这两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居建筑在色彩风格上一素雅一浓艳,在比较研究中
期刊
“粉丝电影”,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型标签,被镀金般招贴在近年来诸多主打粉丝群体、制作成本较为低廉的影片身上。从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开始,到王力宏的《恋爱通告》,从杨幂的《孤岛惊魂》到韩庚等人的《大武生》,从Angela Baby的《夏日乐悠悠》到五月天的《五月天追梦3DNA》,从郭敬明携手杨幂的《小时代》再到周杰伦“梅开二度”的《天台爱情》,“粉丝电影”已然成为了打破国产电影秩序、分化观影群体审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