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力包括智力的因素和技能的因素,它是人依靠智力、知识和技能去完成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学生形成的能力。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基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既满足一般所说的能力的形成规律,又具有学习主体的动机、兴趣、意识、主动性和客体化的教育内容相结合的特点。
活动主要是指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这种具有社会性的个体活动称为实践活动。参与活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提供了应用和锻炼能力的机会。
物理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物理学习活动主要有思维活动、观察活动、实验活动、作业活动、阅读和自学活动、交流活动等。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多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一、认清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目的提出的新要求。物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培养其实践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2.保持和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在刚刚接触物理时,大多充满学习兴趣,但随着教学的进行,单纯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无法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与参与感,兴趣逐渐消失。物理实践活动解除了课堂和书本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变被动的参观者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和才华,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始终强调科学态度,但是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到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常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研究,这时,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就必不可少了。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能逐渐培养科学态度。同时,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也能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
4.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为完成活动目标,必须查阅资料和充分应用课堂所学书本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长远看,也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
1.教师和学生都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只是担当的角色不同而已。教师是导演,是物理教学的主导者,起着启发、诱导、扶助、传播知识的作用。学生是演员,是物理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充分激发他们的动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力性。
2.教师和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探究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是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成为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探索者和受益者。
3.物理教学活动应该是主体互动,共同参与,即教师激励、指导和组织,通过与学生有声语言、动作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探究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
三、充分观察
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观察物理现象,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现象的本质特征。充分观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时多观察现象,进行全面观察、反复观察、重点观察、动态观察及对比观察等,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现象的本质特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逐步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出物理现象本质规律。
四、搞好物理实验
教师应让学生多动手进行物理实验,尽可能由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懂得通过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怎样用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增添一些模拟“探索性”实验。教师要想办法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取材方便、简单易行的学生实验,增设一些学生实验。
五、保证活动量
教师应增加学生在课堂内的独立活动量,让学生积极投入物理学习活动。首先应该在学生的活动量上给予保证,增加学生在课堂内的独立活动量的途径,除观察、实验外,还包括适当选择一些学生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学,进行一些学生课堂讨论活动,等等。学生阅读后,要写出提纲或小结。教师要依据阅读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逐步让学生自己提出阅读后发现的疑问。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开动脑筋。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易发生争论的问题或现象,也可以是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等等。
六、抓住课外练习
教师应恰当地对学生提出课外练习的要求,课外练习的要求包括课外作业、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制作和课外小发现等。
观察和实验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跟人类探索物理知识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时,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活动对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活动主要是指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这种具有社会性的个体活动称为实践活动。参与活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提供了应用和锻炼能力的机会。
物理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物理学习活动主要有思维活动、观察活动、实验活动、作业活动、阅读和自学活动、交流活动等。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多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一、认清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目的提出的新要求。物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培养其实践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2.保持和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在刚刚接触物理时,大多充满学习兴趣,但随着教学的进行,单纯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无法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与参与感,兴趣逐渐消失。物理实践活动解除了课堂和书本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变被动的参观者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和才华,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始终强调科学态度,但是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到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常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研究,这时,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就必不可少了。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能逐渐培养科学态度。同时,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也能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
4.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为完成活动目标,必须查阅资料和充分应用课堂所学书本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长远看,也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
1.教师和学生都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只是担当的角色不同而已。教师是导演,是物理教学的主导者,起着启发、诱导、扶助、传播知识的作用。学生是演员,是物理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充分激发他们的动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力性。
2.教师和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探究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是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成为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探索者和受益者。
3.物理教学活动应该是主体互动,共同参与,即教师激励、指导和组织,通过与学生有声语言、动作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探究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
三、充分观察
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观察物理现象,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现象的本质特征。充分观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时多观察现象,进行全面观察、反复观察、重点观察、动态观察及对比观察等,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分析现象的本质特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逐步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出物理现象本质规律。
四、搞好物理实验
教师应让学生多动手进行物理实验,尽可能由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懂得通过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怎样用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增添一些模拟“探索性”实验。教师要想办法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取材方便、简单易行的学生实验,增设一些学生实验。
五、保证活动量
教师应增加学生在课堂内的独立活动量,让学生积极投入物理学习活动。首先应该在学生的活动量上给予保证,增加学生在课堂内的独立活动量的途径,除观察、实验外,还包括适当选择一些学生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学,进行一些学生课堂讨论活动,等等。学生阅读后,要写出提纲或小结。教师要依据阅读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逐步让学生自己提出阅读后发现的疑问。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开动脑筋。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易发生争论的问题或现象,也可以是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等等。
六、抓住课外练习
教师应恰当地对学生提出课外练习的要求,课外练习的要求包括课外作业、课外小实验、课外小制作和课外小发现等。
观察和实验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跟人类探索物理知识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时,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活动对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