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兵家文化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x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武是春秋战国时代崛起的兵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极具代表性的军事家、思想家。孙子兵家学派自创世之日起,就以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雄迈心态与责任感,积极地参与到各诸侯国政治势力圈内;同时,还以其独特的理论指归参与战国诸子百家文化的大争鸣,从而使兵家文化理论渗透到诸子文化中,形成各具特色的诸子学兵文化,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兵家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兵家文化不仅对传统战国五百年战乱的终结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对此后二千年历史进程中乱世的平复也起着重要作用。
  兵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及诸子百家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代表人物,春秋时有孙武、司马穰苴等,战国时有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等,汉初有张良、韩信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自古以来一直非常受到兵家的重视。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内容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兵法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奇书,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战术的经典。
  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個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将兵家著作分为四类:兵权谋类侧重于军事思想、战略策略,兵形势类专论用兵之形势,兵阴阳类以阴阳五行论兵且杂以鬼神助战之说,兵技巧类以兵器和技巧为主要内容。
  孙武是兵家之祖,此后的主要代表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等,他们的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孙子兵法》《吴起》《孙膑兵法》《尉缭子》等。这些著作均是当时战争和治兵经验的总结,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包含有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战的哲理。
  兵家的形成有一定的社会背景:春秋战国之际,分封制度的解体,导致了上层贵族地位的下降和下层庶民地位的上升。于是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了一个士阶层,士的人数迅速增加,他们的社会作用也日益重要。随着贵族阶级的衰落,官学或私家传授出现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统治者招徕并敬重贤士,以谋富国强兵,各国有权势的大臣也多养士为食客。这些食客,或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或代主人著书立说,如,信陵君之编《魏公子兵法》,吕不韦之编《吕氏春秋》,等等。士的地位空前提高,推动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当时诸子并起,代表不同阶级、集团的利益,他们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在和平的今天,兵家文化仍具有重要意义。兵家是最讲究实际功效的一家,兵家的目的很明确:取胜。以战屈人之兵也好,不战屈人之兵也好,火攻也好,用间也好,所有一切手段都为着一个清晰的战争目的:胜利。在生活、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对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就会经常兜圈子,转来转去,不能全力以赴,也就迟迟不能解决问题。
  在非战争时期,战争的威胁依然时刻存在,任何时候均不可丧失警惕。《司马法》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汉唐时期,中国绝不缺乏阳刚之气;宋明两朝,没有什么出息。有人说,北宋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时候,北宋人很富有,北宋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在北宋时期,国家屡屡受辱,严重影响了国民性格。人可贫贱,不可受辱;人可富有,不可糜烂。国民不必好战,但必有血性与阳刚。见义不为,无勇也。丈夫胸有浩然之气,虽仁爱,不失刚强。故《司马法》说:“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君子“以仁为本,以义治之”,故君子必不敢忘战。
  世界兵学看中国,中国兵学看广饶。兵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孙子兵法》的问世,自先秦至今,史载兵书4000余部,位列世界三大兵书之首,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将世代相传,造福社会。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讲计划”课堂教学模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小组讨论” 作为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越来越被重视,但教学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如下弊端:  1.交流局限性较大。由于传统的每个小组大约4-6人,例如我们学校孩子较多,就要分成六人一组。课堂上就那么短短的四十分钟,小组合作学习时如果人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每人两分钟,六个人一次合作学习就要12分钟,时
期刊
语文教学,经历了“讲”与“不讲”的纠结历程。课程改革之前,基本上整个课堂教学都是由教师满堂讲,讲满堂,讲得铺天盖地,讲得不厌其烦,于是人们逐渐发现,这种填鸭式的讲,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其作用被冷漠,被淡化,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真正意义的“学”。到后来,特别是新课改后,一些学校甚至提出不讲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让学生在展示中成长,整个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整个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
期刊
林肯有句名言:“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办法就是屡败屡战!”林肯的一生,就是在践行这一名言中,实现了凤凰涅槃。  戴尔·卡耐基撰写的《林肯传》,记载了美国1861年至1865年在任的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一生。其中大部分内容,除了记载林肯的婚姻,还特别记载了他当上总统后做的两件最伟大的事:解放黑奴与维护美国的统一,也是这两件事使林肯名垂青史。  林肯只上过不
期刊
纵观学校的“生命化”教育现状,依然存在一些片面化的问题。首先,现在仍以知识传授中渗透“生命化”教育为主。学校多措施主抓课堂教学的授课,尤其把语文课堂作为“生命化”教育的主渠道,学校主抓课外教学的活动,不是搞活动周就是搞活动月。其次,现在仍以考试成绩评价教育教学,没有量化考核“生命化”教育。学校多途径主抓教师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但社会依然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最后,现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
期刊
当前,媒体不时传来某地的学生逃学、沉溺网络游戏、自残、轻生等令家长和教师烦恼的消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结合点,用知识和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用健康的情感去陶冶学生的情感,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然而,说着容易,做着困难,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自己要接受语文教材
期刊
一、导语  一阕著名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道尽了贬谪黄州的苏轼的高洁和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今天,大家一起来鉴赏他的名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学习诗歌,重在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期刊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地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教师的
期刊
所谓的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对“激发兴趣”曾做过精辟的阐发:“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教师要制定有效的方案,激发学生读写的欲望和兴趣,学生有了读写兴趣,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了保障。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但教师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
期刊
家,是心灵的港湾,成长的沃土。但离婚家庭犹如飘摇的小舟缺少温暖与安全。  李××,自从文理分科到我班后,就表现出很多不正常之处。脑子很好使,底子很扎实,智商和高,但从不认真学习。迟到,是家常便饭;旷课,也是任意而为;且几乎不请假,给家长打电话,往往都是说没跟孩子在一起,不知道。偶然间,了解到他父母离异。但近来,明显感觉到他有些懈怠,精神有些萎靡。难道有什么变故?  赶上周末有时间,我预约了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