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为地区和个人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使不同地区间的居民享有比较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我们需要对现行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做一个衡量,因此对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衡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方法的选择
我们首先要寻找一些指标来构建衡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差距的指标体系。本文借鉴了大多数经济学家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共识,拟将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定义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分别是:普通小学生师比、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元/生)、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个/千人)、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10万)、年末每万人拥有职业介绍机构个数(个/万人)、本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每万人拥有职业指导者(个/万人)、年末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这8个指标作为衡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的指标体系。
要通过众多指标得出其所反映的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仅仅通过简单的指标间对比是不够的,并且其所反映的内容也不够全面和直观。我们在这里将使用以降维思想为主要思想的因子分析法,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具体来说,因子分析模型利用降维的思想,从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这些少数几个综合因子具有很高的概括性,能代表原来较多的指标,通过提取这些有代表性的因素能比较准确地分析问题,而又不至于使信息丢失,因此该模型在分析研究时具有很高的效率。i被广泛应用在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水平、地区综合竞争力、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和政府绩效等研究领域。
通过SPSS统计软件将2008年反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8个指标降维为少数几个含有上述8个指标大部分信息的因子,SPSS统计软件会给出各因子载荷和各因子的贡献率,并且能够对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水平打分,从而能够比较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我们通过查找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得到了2008年的我国不同省份之间的8个衡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的原始值,由于版面所限,此处略去。
三、各省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实证分析
(1)KMO and Bartlett’s Test
因子分析前,首先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球体检验。将标准化的数据导入SPSS统计软件,通过运行SPSS统计软件,得到运行结果,如下表2所示,KMO的值为0.598>0.5,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概率值为0.000<0.05,具有显著性,说明这些变量用因子分析法比较合适。
表2
KMO and Bartlett's Test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598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Approx. Chi-Square221.270
df28
Sig..000
(2)计算各变量的特征值、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通过运行SPSS统计软件,得到运行结果,如下表2所示,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入2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882%,也就是说这2个因子涵盖了8个变量中信息的72.882%。随后的分析将用这2个因子代替之前的8个指标(参见表3)。
表3 对整体变量的解释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
14.40155.01155.0114.40155.01155.011
21.43017.87172.8821.43017.87172.882
31.00012.49985.381
4.7008.75294.133
5.2322.90597.037
6.1511.88298.919
7.062.76999.688
8.025.312100.000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3)因子(主成分)提取结果。
表4中的数值表示变量与某因子之间的联系系数,该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该因子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越近。
表4 因子载荷矩阵
Component Matrixa
Component
12
X1-.622-.057
x2.870-.289
X3.935-.236
X4-.121-.304
X5.308.899
X6.719.581
X7.928-.152
X8.945-.162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 2 components extracted.
(4)計算各地区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两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由此得到各地区综合得分并排名,结果如下表5:
表5 2008年各地区各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及排名
地区F1F2综合得分排名
北京3.2145870.7455292.485951
上海3.202576-0.330012.1600832
天津1.423005-0.640650.8140073
辽宁0.6081050.6620690.624034
江苏0.1146741.7339490.5925335
吉林-0.040992.0561170.5778836
浙江0.2785760.4433330.3271977
内蒙古-0.048090.9405310.2436598
黑龙江0.340365-0.022150.2333839
陕西-0.45821.8415450.22047310
山东-0.01804-0.20319-0.0726811
青海-0.518980.978966-0.0769312
广东0.102078-0.60238-0.1058113
河北-0.370460.442149-0.1306614
宁夏-0.492120.705898-0.1385815
新疆0.611414-2.12232-0.1953316
福建-0.24912-0.08356-0.2002617
海南-0.23798-0.17034-0.2180218
山西0.082307-0.99985-0.2370519
江西-0.879240.95914-0.3367220
云南-0.864130.609618-0.4292121
甘肃-0.57924-0.11533-0.4423422
湖北-0.31547-0.87541-0.4807123
安徽-0.887810.484915-0.4827124
河南-0.59269-0.26206-0.4951225
重庆-0.4152-0.82321-0.535626
湖南-0.41283-0.83397-0.5371127
西藏-0.22394-1.42087-0.5771728
四川-0.64743-0.65592-0.6499429
广西-0.72085-1.25894-0.8796430
贵州-1.00488-1.18361-1.0576231
四、分析结果解释
对因子得分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从表5可以看出,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水平有正有负,正的表明该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负的表明该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表5中2008年的综合总分数据中,可以看出综合总分排名前五名的地方为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说明这几个地方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综合得分最低的五個省份依次是湖南、西藏、四川、广西、贵州,说明这几个地方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要低于其他地方。
(一)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的可能原因解释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分税制改革造成财权上移,事权下放,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不合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导致上下级政府之间出现“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导致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其次,我国当前的转移支付体系结构不合理,由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当前实际上一般性转移支付占全部转移支付的比重较低,而专项转移支付所占的比重偏高。此外,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也不够合理,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较其他项目支出水平较低。
我国在80年代初期到20世纪末实行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造成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再加上,各地区的本身的自然地理因素和资源禀赋也存在差距,导致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进而造成各地区政府财力差距较大,最终影响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
(二)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探究
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使事权与财权相匹配,以保障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提供有相应的财力。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总体规模中的比重,增加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支出。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支出要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倾斜,以使不同地区的居民享有较均等的公共服务。我国应该继续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从经济发展的源头上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注释:
①胡燕京,江涛:《对中国财政收入潜力因素的因子分析及启示》,载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孔凡河,袁胜育.困境与进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9 ,(3).
[3] 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8):21.
[4]周俊.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探析[J].《学会》,2009(10):3.
(作者通讯地址:山东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为地区和个人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使不同地区间的居民享有比较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我们需要对现行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做一个衡量,因此对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衡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方法的选择
我们首先要寻找一些指标来构建衡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差距的指标体系。本文借鉴了大多数经济学家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共识,拟将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定义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分别是:普通小学生师比、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元/生)、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个/千人)、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10万)、年末每万人拥有职业介绍机构个数(个/万人)、本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每万人拥有职业指导者(个/万人)、年末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这8个指标作为衡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的指标体系。
要通过众多指标得出其所反映的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仅仅通过简单的指标间对比是不够的,并且其所反映的内容也不够全面和直观。我们在这里将使用以降维思想为主要思想的因子分析法,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具体来说,因子分析模型利用降维的思想,从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这些少数几个综合因子具有很高的概括性,能代表原来较多的指标,通过提取这些有代表性的因素能比较准确地分析问题,而又不至于使信息丢失,因此该模型在分析研究时具有很高的效率。i被广泛应用在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水平、地区综合竞争力、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和政府绩效等研究领域。
通过SPSS统计软件将2008年反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8个指标降维为少数几个含有上述8个指标大部分信息的因子,SPSS统计软件会给出各因子载荷和各因子的贡献率,并且能够对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水平打分,从而能够比较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我们通过查找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得到了2008年的我国不同省份之间的8个衡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的原始值,由于版面所限,此处略去。
三、各省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实证分析
(1)KMO and Bartlett’s Test
因子分析前,首先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球体检验。将标准化的数据导入SPSS统计软件,通过运行SPSS统计软件,得到运行结果,如下表2所示,KMO的值为0.598>0.5,巴特利球形检验的概率值为0.000<0.05,具有显著性,说明这些变量用因子分析法比较合适。
表2
KMO and Bartlett's Test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598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Approx. Chi-Square221.270
df28
Sig..000
(2)计算各变量的特征值、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通过运行SPSS统计软件,得到运行结果,如下表2所示,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入2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882%,也就是说这2个因子涵盖了8个变量中信息的72.882%。随后的分析将用这2个因子代替之前的8个指标(参见表3)。
表3 对整体变量的解释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Total% of VarianceCumulative %
14.40155.01155.0114.40155.01155.011
21.43017.87172.8821.43017.87172.882
31.00012.49985.381
4.7008.75294.133
5.2322.90597.037
6.1511.88298.919
7.062.76999.688
8.025.312100.000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3)因子(主成分)提取结果。
表4中的数值表示变量与某因子之间的联系系数,该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该因子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越近。
表4 因子载荷矩阵
Component Matrixa
Component
12
X1-.622-.057
x2.870-.289
X3.935-.236
X4-.121-.304
X5.308.899
X6.719.581
X7.928-.152
X8.945-.162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 2 components extracted.
(4)計算各地区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两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由此得到各地区综合得分并排名,结果如下表5:
表5 2008年各地区各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及排名
地区F1F2综合得分排名
北京3.2145870.7455292.485951
上海3.202576-0.330012.1600832
天津1.423005-0.640650.8140073
辽宁0.6081050.6620690.624034
江苏0.1146741.7339490.5925335
吉林-0.040992.0561170.5778836
浙江0.2785760.4433330.3271977
内蒙古-0.048090.9405310.2436598
黑龙江0.340365-0.022150.2333839
陕西-0.45821.8415450.22047310
山东-0.01804-0.20319-0.0726811
青海-0.518980.978966-0.0769312
广东0.102078-0.60238-0.1058113
河北-0.370460.442149-0.1306614
宁夏-0.492120.705898-0.1385815
新疆0.611414-2.12232-0.1953316
福建-0.24912-0.08356-0.2002617
海南-0.23798-0.17034-0.2180218
山西0.082307-0.99985-0.2370519
江西-0.879240.95914-0.3367220
云南-0.864130.609618-0.4292121
甘肃-0.57924-0.11533-0.4423422
湖北-0.31547-0.87541-0.4807123
安徽-0.887810.484915-0.4827124
河南-0.59269-0.26206-0.4951225
重庆-0.4152-0.82321-0.535626
湖南-0.41283-0.83397-0.5371127
西藏-0.22394-1.42087-0.5771728
四川-0.64743-0.65592-0.6499429
广西-0.72085-1.25894-0.8796430
贵州-1.00488-1.18361-1.0576231
四、分析结果解释
对因子得分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从表5可以看出,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水平有正有负,正的表明该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负的表明该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表5中2008年的综合总分数据中,可以看出综合总分排名前五名的地方为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说明这几个地方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综合得分最低的五個省份依次是湖南、西藏、四川、广西、贵州,说明这几个地方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要低于其他地方。
(一)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的可能原因解释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分税制改革造成财权上移,事权下放,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不合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导致上下级政府之间出现“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导致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其次,我国当前的转移支付体系结构不合理,由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当前实际上一般性转移支付占全部转移支付的比重较低,而专项转移支付所占的比重偏高。此外,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也不够合理,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较其他项目支出水平较低。
我国在80年代初期到20世纪末实行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造成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再加上,各地区的本身的自然地理因素和资源禀赋也存在差距,导致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进而造成各地区政府财力差距较大,最终影响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
(二)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探究
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使事权与财权相匹配,以保障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提供有相应的财力。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总体规模中的比重,增加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支出。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支出要向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倾斜,以使不同地区的居民享有较均等的公共服务。我国应该继续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从经济发展的源头上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注释:
①胡燕京,江涛:《对中国财政收入潜力因素的因子分析及启示》,载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孔凡河,袁胜育.困境与进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9 ,(3).
[3] 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8):21.
[4]周俊.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探析[J].《学会》,2009(10):3.
(作者通讯地址:山东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