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丰富的阅读资源、多样的交互式平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尤其是对于中低年段学生而言,直观生动的互联网资源、及时快速的评价方式等,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互联网背景下,培养中低年段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中低年段;小学生;阅读兴趣;实践策略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曾说:“不阅读的孩子,基本已经具备了差生的潜质。”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也一再强调:“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资源丰富、平台多样等优势,开展实践活动,推广儿童文学阅读。尤其是对于中低年段儿童而言,直观生动的互联网资源、及时快速的评价方式等,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从阅读走向“悦读”。
一、多重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互联网背景下,优质的音像、影视资源丰富多样,且获取方式快捷、方便。适当地引入优质的音像、影视资源,借助它们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迅速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一)欣赏影视片段,观影促读
当今,不少儿童文学作品被拍成了影视剧、动画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欣赏影视作品,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人在与班级学生共读《小飞侠彼得·潘》过程中,引入电影《小飞侠彼得·潘》中彼得·潘大战胡克船长、勇救虎莲公主的片段,色彩鲜活的画面、惊险刺激的情节,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此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书中其他类似的惊险片段,马上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在指导学生读《宝葫芦的秘密》过程中,本人把王葆初遇宝葫芦的电影情节与原文进行对读,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主人公王葆及该情节的印象,对于王葆接下来的遭遇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另一方面,通过对比,也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书中文字表达和影视作品表达方面的差别;这种巨大的张力促使他们进一步去原文中发现童话的魅力。
(二)静听音频故事,以听促读
除了影视作品,现今,各类听书APP、公众号盛行,听书成了一种时尚和独特的“阅读”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听书资源,以听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想象能力,增添别样的阅读体验。笔者曾尝试每天午饭后的30分钟时间,借助“荔枝FM,凯叔讲故事、为你读诗”等公众号,给学生听连载故事、听诗歌美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静听习惯和听读兴趣。在班级共读《绿野仙踪》时,我们通过“魔力小孩”公众号同步听故事,录音中夸张的声调、精彩的配音,让学生跟着情节忽而紧张、忽而大笑。学生纷纷表示听完后,忍不住赶紧打开书一口气读下去。而听故事的过程,也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人物的语气、声调、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三)演绎电子绘本,以演促读
在当今的数字化阅读时代,除了传统的纸媒外,电子书、绘本PPT、微视频等阅读资源都极其丰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中低年级儿童爱游戏、爱表演、爱参与活动的天性,以演促读,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喜爱。
本校为中低年段购买了一批绘本电子教学资源,包括《狼大叔的红焖鸡》《我的幸运的一天》《母鸡螺丝去散步》的教学PPT、导读微视频等。绘本教学过程中,PPT、导读微视频鲜明的色彩、丰富的图画,轻快的配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随着教师对故事的讲述,并适时邀请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体验式的表演过程中,很容易和故事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极大地点燃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四)自主选择读本,个性化阅读
作为广东省推出的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推广的重要平台,一起阅读APP中提供了大量的电子书及各类阅读资源供学生自主阅读。其平台中,精彩的推介语、生动的微视频,班级共读圈的成立,阅读闯关游戏等都深深吸引着学生。因此,这里也俨然成了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读本,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一个空间。
结合笔者的实践经历,借助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培训后,笔者逐步引导学生在一起阅读平台上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进行阅读,为学生营造更具自主、独立的阅读体验。此外,一起阅读平台会根据学生的年级、阅读兴趣推荐相似的书目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深度、更具广度意义的拓展阅读,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且每次阅读完毕,还会有相应的一些闯关游戏,督促学生有更进一步的思考,阅读、娱乐一箭双雕。这种自主独立阅读,闯关升级式的阅读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致“一考定终生、以知识掌握结果评价学生能力”的评价模式盛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互动性强、反馈及时、评价形式多样等特点,大力开发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
(一)阅读打卡,家长、同伴助力
班级微信群、QQ群、一起阅读班级圈,都是线上一些互动性较强的交流空间。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空间倡导学生在线下阅读完成后,在这些互动平台进行阅读打卡。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很多网上操作还需要家长的协助,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倡导亲子阅读、共同打卡,来自同伴的点赞、家长的陪伴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增添持续性动力。以我校为例,在寒假期间,我校即发出倡议书,大力倡导学生及家长在班级微信群中进行阅读打卡。
此倡议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学生们开始每天在班群中接龙阅读了哪些书籍,还有学生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摘抄、读书笔记等,学生们在你追我赶的阅读过程中,也从同伴所阅读的书籍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另一个方面,微信群阅读打卡,也加入了家長关注的视角,良好的亲子阅读氛围,也促成了学生阅读的持续动力。班级中坚持21天每天阅读打卡的学生,还可以评为“阅读小达人”,在开学后到国旗下进行领奖,这也是从老师、学校层面对学生阅读持续性的肯定与评价。 (二)朋友圈分享,亲人、长辈见证
线下,教师可以通过评选“书香家庭”、开展“寻找最美读书身影”等活动推行亲子阅读,家校合力,从家庭层面保障学生阅读的持续兴趣。线上,还可以通过倡导家长在朋友圈中分享和学生阅读的照片、视频等,让朋友圈的亲朋好友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笔者所带班级有几位家长,常有意识地在朋友圈分享学生阅读的点点滴滴,评论区收到来自亲朋好友、其他家长、老师的各种鼓励、点赞,从侧面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信心和阅读动力。其中,一个小女孩,原本在校成绩平平,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内向自卑,但经过一段时间其家长在朋友圈对其阅读情况的持续分享,持续肯定,分明发觉她个性也变得更加自信、大方。朋友圈分享这种方式,相比较传统的阅读摘抄,交给老师批改,不仅显得丰富多元,也更为及时、便捷,互动性更强。
(三)阅读APP系统,积分、等级加持
除了微信群、朋友圈等互动空间,当今网络上还有不少专门为阅读量身打造的APP。这些APP中不仅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在评价方式上,也会从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时长、阅读理解程度等各方面系统、全面地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以“一起阅读”APP为例。它们不仅会根据学生登录的次数、阅读的数目、阅读的时长等为学生进行积分,还设置了各类阅读闯关游戏,用于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并以积分为排行,可以随时知道自己在整個班级阅读圈,甚至全校的排行。此外,学生每阅读一段时间,可以进行阅读考级,系统会依据学生阅读考级的结果进行等级评定。这种积分、等级进阶式的排行,让学生有一种玩游戏的感觉,点燃了“玩中学”的热情。班级阅读圈中,每一个学生相互学习、赶追赶超,无形中督促大家在阅读的量上和阅读的质上走得更远。
三、多样平台,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借助互联网的各类平台,及时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对于中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可以促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一)比赛活动,增加参与体验
心理学家库伯曾表示,“体验是学习和发展的来源”。通过各类比赛、活动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促进个人的改变和成长。
以我校为例,中低年段的学生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举行多姿多彩的阅读嘉年华活动。如每个班安排一个游戏,以根据书中片段猜人物、猜书名,成语接龙、百科知识大闯关等形式进行,各班学生拿着自己的积分卡,像“游园”一样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玩。通过参与阅读嘉年华活动,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体验阅读知识的乐趣。每学期末,我们还会举行“故事大王”评选活动。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故事进行讲述,再通过全班同学投票,评选出表达最流利、故事讲述最生动的一批同学为每班的“故事大王”。这些“故事大王”、嘉年华积极分子可以荣登学校公众号,成为校园“小明星”,也从另一面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感。
(二)线上平台,扩大展示范围
多样的线上展示平台,可以扩大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范围,增加学生阅读成果的曝光度、知名度,进一步点燃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读写绘创作。比如,为你喜欢的情节画一幅插图、给你喜欢的故事做一枚书签,给你喜欢的人物做一张名片,自己续写、编创绘本……还可以提议他们通过朗读、录视频,推荐自己喜欢的故事、诗歌等。接下来,借助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号、荔枝FM等线上平台,发布学生的读写绘阅读成果,还可以发起投票“评出你最喜欢的5幅插图”“评选最受欢迎的10份书签”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对于作品得到展示的学生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良好的交流、学习方式。如,我校模仿央视打造了“凤翔朗读者”栏目,朗读者包括学生、老师、家长等,该栏目定期在校园公众号上推出,引起了极大反响,掀起了校园朗读热潮。优秀的朗读者们逐一推荐他们喜欢的书籍、故事、诗歌,这种方式给了爱好阅读、朗读的师生、家长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大家爱上阅读。
(三)互动空间,促进及时反馈
班级微信群、班级小管家等线上平台,还有个优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借助这些便捷的互动空间,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得到及时、快速、多角度的反馈。每个周末,本班学生会在班级微信群分享自己的1份朗读,时长为3分钟以内。朗读的内容,以推荐自己喜欢的故事、诗歌、美文为主。朗读的主角可以是个人,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合作共读。朗读发布后,我们会以老师点评、家长点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肯定。这样“每周一读”的形式,也促使学生从线下落实更多的纸质阅读。而作为点评者,学生的点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听读的过程,以朗读促阅读,以倾听促阅读,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单纯的输入性的默读这种阅读方式,更容易激起中低年级学生的兴趣。
总的来说,从心理学层面分析,中低年段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引导他们开展阅读的过程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以音频、视频等多重资源,以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展示平台,进行全方位多元、及时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引领他们进入更广泛、更深层次的阅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J].语文建设,2016(25).
[3]王小柳.体验式终身学习探索[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4]江鹏.巧用“互联网 ”,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关键词】互联网;中低年段;小学生;阅读兴趣;实践策略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曾说:“不阅读的孩子,基本已经具备了差生的潜质。”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也一再强调:“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资源丰富、平台多样等优势,开展实践活动,推广儿童文学阅读。尤其是对于中低年段儿童而言,直观生动的互联网资源、及时快速的评价方式等,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从阅读走向“悦读”。
一、多重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互联网背景下,优质的音像、影视资源丰富多样,且获取方式快捷、方便。适当地引入优质的音像、影视资源,借助它们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迅速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一)欣赏影视片段,观影促读
当今,不少儿童文学作品被拍成了影视剧、动画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欣赏影视作品,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人在与班级学生共读《小飞侠彼得·潘》过程中,引入电影《小飞侠彼得·潘》中彼得·潘大战胡克船长、勇救虎莲公主的片段,色彩鲜活的画面、惊险刺激的情节,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此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书中其他类似的惊险片段,马上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在指导学生读《宝葫芦的秘密》过程中,本人把王葆初遇宝葫芦的电影情节与原文进行对读,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主人公王葆及该情节的印象,对于王葆接下来的遭遇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另一方面,通过对比,也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书中文字表达和影视作品表达方面的差别;这种巨大的张力促使他们进一步去原文中发现童话的魅力。
(二)静听音频故事,以听促读
除了影视作品,现今,各类听书APP、公众号盛行,听书成了一种时尚和独特的“阅读”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听书资源,以听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想象能力,增添别样的阅读体验。笔者曾尝试每天午饭后的30分钟时间,借助“荔枝FM,凯叔讲故事、为你读诗”等公众号,给学生听连载故事、听诗歌美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静听习惯和听读兴趣。在班级共读《绿野仙踪》时,我们通过“魔力小孩”公众号同步听故事,录音中夸张的声调、精彩的配音,让学生跟着情节忽而紧张、忽而大笑。学生纷纷表示听完后,忍不住赶紧打开书一口气读下去。而听故事的过程,也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人物的语气、声调、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三)演绎电子绘本,以演促读
在当今的数字化阅读时代,除了传统的纸媒外,电子书、绘本PPT、微视频等阅读资源都极其丰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中低年级儿童爱游戏、爱表演、爱参与活动的天性,以演促读,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喜爱。
本校为中低年段购买了一批绘本电子教学资源,包括《狼大叔的红焖鸡》《我的幸运的一天》《母鸡螺丝去散步》的教学PPT、导读微视频等。绘本教学过程中,PPT、导读微视频鲜明的色彩、丰富的图画,轻快的配乐一下子吸引了学生。随着教师对故事的讲述,并适时邀请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体验式的表演过程中,很容易和故事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极大地点燃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四)自主选择读本,个性化阅读
作为广东省推出的互联网 儿童文学阅读推广的重要平台,一起阅读APP中提供了大量的电子书及各类阅读资源供学生自主阅读。其平台中,精彩的推介语、生动的微视频,班级共读圈的成立,阅读闯关游戏等都深深吸引着学生。因此,这里也俨然成了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读本,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一个空间。
结合笔者的实践经历,借助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培训后,笔者逐步引导学生在一起阅读平台上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进行阅读,为学生营造更具自主、独立的阅读体验。此外,一起阅读平台会根据学生的年级、阅读兴趣推荐相似的书目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深度、更具广度意义的拓展阅读,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且每次阅读完毕,还会有相应的一些闯关游戏,督促学生有更进一步的思考,阅读、娱乐一箭双雕。这种自主独立阅读,闯关升级式的阅读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致“一考定终生、以知识掌握结果评价学生能力”的评价模式盛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互动性强、反馈及时、评价形式多样等特点,大力开发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
(一)阅读打卡,家长、同伴助力
班级微信群、QQ群、一起阅读班级圈,都是线上一些互动性较强的交流空间。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空间倡导学生在线下阅读完成后,在这些互动平台进行阅读打卡。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很多网上操作还需要家长的协助,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倡导亲子阅读、共同打卡,来自同伴的点赞、家长的陪伴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增添持续性动力。以我校为例,在寒假期间,我校即发出倡议书,大力倡导学生及家长在班级微信群中进行阅读打卡。
此倡议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学生们开始每天在班群中接龙阅读了哪些书籍,还有学生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摘抄、读书笔记等,学生们在你追我赶的阅读过程中,也从同伴所阅读的书籍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另一个方面,微信群阅读打卡,也加入了家長关注的视角,良好的亲子阅读氛围,也促成了学生阅读的持续动力。班级中坚持21天每天阅读打卡的学生,还可以评为“阅读小达人”,在开学后到国旗下进行领奖,这也是从老师、学校层面对学生阅读持续性的肯定与评价。 (二)朋友圈分享,亲人、长辈见证
线下,教师可以通过评选“书香家庭”、开展“寻找最美读书身影”等活动推行亲子阅读,家校合力,从家庭层面保障学生阅读的持续兴趣。线上,还可以通过倡导家长在朋友圈中分享和学生阅读的照片、视频等,让朋友圈的亲朋好友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笔者所带班级有几位家长,常有意识地在朋友圈分享学生阅读的点点滴滴,评论区收到来自亲朋好友、其他家长、老师的各种鼓励、点赞,从侧面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信心和阅读动力。其中,一个小女孩,原本在校成绩平平,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内向自卑,但经过一段时间其家长在朋友圈对其阅读情况的持续分享,持续肯定,分明发觉她个性也变得更加自信、大方。朋友圈分享这种方式,相比较传统的阅读摘抄,交给老师批改,不仅显得丰富多元,也更为及时、便捷,互动性更强。
(三)阅读APP系统,积分、等级加持
除了微信群、朋友圈等互动空间,当今网络上还有不少专门为阅读量身打造的APP。这些APP中不仅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在评价方式上,也会从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时长、阅读理解程度等各方面系统、全面地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以“一起阅读”APP为例。它们不仅会根据学生登录的次数、阅读的数目、阅读的时长等为学生进行积分,还设置了各类阅读闯关游戏,用于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并以积分为排行,可以随时知道自己在整個班级阅读圈,甚至全校的排行。此外,学生每阅读一段时间,可以进行阅读考级,系统会依据学生阅读考级的结果进行等级评定。这种积分、等级进阶式的排行,让学生有一种玩游戏的感觉,点燃了“玩中学”的热情。班级阅读圈中,每一个学生相互学习、赶追赶超,无形中督促大家在阅读的量上和阅读的质上走得更远。
三、多样平台,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借助互联网的各类平台,及时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对于中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可以促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一)比赛活动,增加参与体验
心理学家库伯曾表示,“体验是学习和发展的来源”。通过各类比赛、活动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促进个人的改变和成长。
以我校为例,中低年段的学生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我们会举行多姿多彩的阅读嘉年华活动。如每个班安排一个游戏,以根据书中片段猜人物、猜书名,成语接龙、百科知识大闯关等形式进行,各班学生拿着自己的积分卡,像“游园”一样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玩。通过参与阅读嘉年华活动,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体验阅读知识的乐趣。每学期末,我们还会举行“故事大王”评选活动。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故事进行讲述,再通过全班同学投票,评选出表达最流利、故事讲述最生动的一批同学为每班的“故事大王”。这些“故事大王”、嘉年华积极分子可以荣登学校公众号,成为校园“小明星”,也从另一面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感。
(二)线上平台,扩大展示范围
多样的线上展示平台,可以扩大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范围,增加学生阅读成果的曝光度、知名度,进一步点燃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读写绘创作。比如,为你喜欢的情节画一幅插图、给你喜欢的故事做一枚书签,给你喜欢的人物做一张名片,自己续写、编创绘本……还可以提议他们通过朗读、录视频,推荐自己喜欢的故事、诗歌等。接下来,借助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号、荔枝FM等线上平台,发布学生的读写绘阅读成果,还可以发起投票“评出你最喜欢的5幅插图”“评选最受欢迎的10份书签”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对于作品得到展示的学生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良好的交流、学习方式。如,我校模仿央视打造了“凤翔朗读者”栏目,朗读者包括学生、老师、家长等,该栏目定期在校园公众号上推出,引起了极大反响,掀起了校园朗读热潮。优秀的朗读者们逐一推荐他们喜欢的书籍、故事、诗歌,这种方式给了爱好阅读、朗读的师生、家长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大家爱上阅读。
(三)互动空间,促进及时反馈
班级微信群、班级小管家等线上平台,还有个优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借助这些便捷的互动空间,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得到及时、快速、多角度的反馈。每个周末,本班学生会在班级微信群分享自己的1份朗读,时长为3分钟以内。朗读的内容,以推荐自己喜欢的故事、诗歌、美文为主。朗读的主角可以是个人,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合作共读。朗读发布后,我们会以老师点评、家长点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肯定。这样“每周一读”的形式,也促使学生从线下落实更多的纸质阅读。而作为点评者,学生的点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听读的过程,以朗读促阅读,以倾听促阅读,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单纯的输入性的默读这种阅读方式,更容易激起中低年级学生的兴趣。
总的来说,从心理学层面分析,中低年段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引导他们开展阅读的过程中,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以音频、视频等多重资源,以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展示平台,进行全方位多元、及时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引领他们进入更广泛、更深层次的阅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温儒敏.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J].语文建设,2016(25).
[3]王小柳.体验式终身学习探索[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4]江鹏.巧用“互联网 ”,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