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是指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因为家庭、经历、基础和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必然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但其他方面却很出众。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通过关注差异从而关心学生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个学生都希望拥有成功,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好学生对成功不珍惜,没有进一步的目标;而让差一点的学生又感受不到成功,时间一长容易失去了兴趣。相反,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原理,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采取“要求不同、评价不同”的方式,照顾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增强自信心,从而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分层教学不可能细到每一个学生的分层,应该采用“统一教学,不同要求”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和态度分成三组:第一组是智力好,接受能力强,基础扎实的。第二组是班级的“主力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也是一批容易忽视的群体,所以教师在这一层次要投人主要精力。第三组是学习成绩和态度较差的学生。首先我们要确定总的目标要求:第一组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理解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把大多数时间花在提高上,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让他们走进数学神秘的天地。第二组的目标是完全掌握课本知识,并做到真正消化、理解,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但不作硬性要求,让能拔高的拔高,暂时不能拔高不能“拔苗助长”。要给他们积极性,鼓励他们赶上优等生。第三组着重抓好心理的引导,降低教学要求,让他们从小成功里获得大自信;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多点鼓励和偏爱。
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1预习目标层次化
一堂课40分钟,一般来说,上课后的第6分钟到20分钟之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怎样把握这1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知识进行传授和理解,在要求学生走上课堂不再是“零起点”,要求学生知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要带着一定的问题走进课堂,所有这些都需要强化课前的预习。
预习时,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一竿子砸下来,通常要么是要求过高,很多学生达不到教师要求的预习效果,要么是目标虚化,起不到促进自学的作用。所以在布置预习时,教师设计的预习目标和要求要层次清楚,是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
如预习圆的周长时,我设计了六个内容:①看书,知道圆周率是什么。②记住圆的周长公式,会做书上的三道题目。③能说出圆的公式的推导过程。④能向同学介绍有关圆周率的其他知识。⑤能应用书上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⑥能提出l~3个有价值的问题。
要求第一组完成所有六个内容,第二组完成4个内容即为合格,第三组完成2个内容即合格。这样的预习作业层次分明。很有弹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也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动力。
2课堂提问层次化
在较好的预习基础上,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第二组和第三组。在揭示了教学内容后,教师要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反馈预习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收获,然后重点解决二三组同学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课堂教学的层次化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提问上,什么问题抛给什么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所考虑。不要让好学生感到问题太简单,也不要让学困生回答不出来,站着难堪。作为老师,要尽可能让好学生多一点思考,让学困生多一份满足。
在优等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养成了很好的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让他们不参与一般的课堂教学,给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去接触比如像奥数那些高一个层次的数学知识。这样也要求他们更重视自己的预习,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3校本练习层次化
这里的练习分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课堂练习主要指书上的题目。我们首先给所有人独立完成的时间和机会,新课内容结束后布置先独立完成书上的题目,这时,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量和质的题目,出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容易接受,并且练习结束时间也平衡。在评讲练习时,对于一、二组掌握的题目以集体评讲为主,而第三组学生的讲解以面批为主。
课后练习,我们倡导校本练习。一份作业中分基础题、拓展题和提高题,鼓励学生在完成自己范围内题目的同时向高层次的题目发起挑战,不成功没关系,一旦成功,教师此时再大加表扬,更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同样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第一组的作业可以参与互相批改、交流的形式完成评讲订正,把重点花在对第二组学生的拓展题的点拨和对第三组学生基础题的讲解上。时间长了,我们还可以利用三个小组的互补关系完成作业的评讲和订正。
4评价方式层次化
这里所讲的评价方式主要指测验和考试其实分组的依据很大程度上是考试的成绩,而差生最怕的就是测验和考试。说不定一次小小的测验就能把很长时间建立起来的自信给打消了,所以在测验和考试的评价方式上也要实施分层。
4.l同一张试卷,不同的扣分标准。在同一张试卷上,有些题目可以对二、三组的同学不作要求,做一样题,但教师批改要不扣分,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让成绩中下等的学生能考个好成绩。
4.2同一个学生,不同的成绩体现。我们在考试评价上要多给学生机会,比如期末考试给二、三组中考的不理想的学生一次甚至两次重考的机会,既让他们感受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又多经历了一些知识的巩固过程还能考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
“因材施教”是从古至今的教育真理,“分层教学”也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一种体现,做好分层教学需要教师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去设计预习要求和练习,钻研教材、教参,检查学生旧的知识,但为了孩子的成长,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个学生都希望拥有成功,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好学生对成功不珍惜,没有进一步的目标;而让差一点的学生又感受不到成功,时间一长容易失去了兴趣。相反,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原理,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采取“要求不同、评价不同”的方式,照顾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增强自信心,从而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分层教学不可能细到每一个学生的分层,应该采用“统一教学,不同要求”的方法,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和态度分成三组:第一组是智力好,接受能力强,基础扎实的。第二组是班级的“主力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也是一批容易忽视的群体,所以教师在这一层次要投人主要精力。第三组是学习成绩和态度较差的学生。首先我们要确定总的目标要求:第一组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理解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把大多数时间花在提高上,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让他们走进数学神秘的天地。第二组的目标是完全掌握课本知识,并做到真正消化、理解,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但不作硬性要求,让能拔高的拔高,暂时不能拔高不能“拔苗助长”。要给他们积极性,鼓励他们赶上优等生。第三组着重抓好心理的引导,降低教学要求,让他们从小成功里获得大自信;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多点鼓励和偏爱。
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分层教学的实施主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1预习目标层次化
一堂课40分钟,一般来说,上课后的第6分钟到20分钟之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怎样把握这1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知识进行传授和理解,在要求学生走上课堂不再是“零起点”,要求学生知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要带着一定的问题走进课堂,所有这些都需要强化课前的预习。
预习时,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一竿子砸下来,通常要么是要求过高,很多学生达不到教师要求的预习效果,要么是目标虚化,起不到促进自学的作用。所以在布置预习时,教师设计的预习目标和要求要层次清楚,是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
如预习圆的周长时,我设计了六个内容:①看书,知道圆周率是什么。②记住圆的周长公式,会做书上的三道题目。③能说出圆的公式的推导过程。④能向同学介绍有关圆周率的其他知识。⑤能应用书上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⑥能提出l~3个有价值的问题。
要求第一组完成所有六个内容,第二组完成4个内容即为合格,第三组完成2个内容即合格。这样的预习作业层次分明。很有弹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也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动力。
2课堂提问层次化
在较好的预习基础上,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第二组和第三组。在揭示了教学内容后,教师要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反馈预习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收获,然后重点解决二三组同学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课堂教学的层次化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提问上,什么问题抛给什么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所考虑。不要让好学生感到问题太简单,也不要让学困生回答不出来,站着难堪。作为老师,要尽可能让好学生多一点思考,让学困生多一份满足。
在优等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养成了很好的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让他们不参与一般的课堂教学,给他们一个空间,让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去接触比如像奥数那些高一个层次的数学知识。这样也要求他们更重视自己的预习,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3校本练习层次化
这里的练习分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课堂练习主要指书上的题目。我们首先给所有人独立完成的时间和机会,新课内容结束后布置先独立完成书上的题目,这时,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量和质的题目,出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容易接受,并且练习结束时间也平衡。在评讲练习时,对于一、二组掌握的题目以集体评讲为主,而第三组学生的讲解以面批为主。
课后练习,我们倡导校本练习。一份作业中分基础题、拓展题和提高题,鼓励学生在完成自己范围内题目的同时向高层次的题目发起挑战,不成功没关系,一旦成功,教师此时再大加表扬,更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同样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第一组的作业可以参与互相批改、交流的形式完成评讲订正,把重点花在对第二组学生的拓展题的点拨和对第三组学生基础题的讲解上。时间长了,我们还可以利用三个小组的互补关系完成作业的评讲和订正。
4评价方式层次化
这里所讲的评价方式主要指测验和考试其实分组的依据很大程度上是考试的成绩,而差生最怕的就是测验和考试。说不定一次小小的测验就能把很长时间建立起来的自信给打消了,所以在测验和考试的评价方式上也要实施分层。
4.l同一张试卷,不同的扣分标准。在同一张试卷上,有些题目可以对二、三组的同学不作要求,做一样题,但教师批改要不扣分,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让成绩中下等的学生能考个好成绩。
4.2同一个学生,不同的成绩体现。我们在考试评价上要多给学生机会,比如期末考试给二、三组中考的不理想的学生一次甚至两次重考的机会,既让他们感受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又多经历了一些知识的巩固过程还能考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
“因材施教”是从古至今的教育真理,“分层教学”也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一种体现,做好分层教学需要教师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去设计预习要求和练习,钻研教材、教参,检查学生旧的知识,但为了孩子的成长,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