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pop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归纳、总结了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现状及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单亲学生 职业院校 教育 素质
  一、前言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这些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而职业教育中单亲家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和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而逐渐加大,尤其是中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更高,一项在对我院1000人的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9.5%的学生是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健康的教育、引导,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 、 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子女现状
  1. 孩子的父母离异,孩子归一方抚养,这类家庭有的因负担沉重,抚养者终日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孩子;有的因生活中另有新欢而离异,前妻(夫)重组家庭,生活较宽裕,对孩子教育也颇为关心,要求严格,但在孩子心目中已失去了人格力量,子女对待家庭教育多是漠然置之。
  2. 父母一方死亡或判刑,孩子归一方抚养,这类家庭由于过早地残缺,不是人为地造成的阴影长期笼罩和困扰家庭,家庭成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加上有些家庭负担的沉重,使孩子过早地承受了生活的重压,家长与孩子多相依为命,或过分溺爱,或自己无法走出泥淖,对生活丧失信心,无心顾及孩子思想、学习上的成长。
  3. 孤儿。由于从小就丧失了父爱和母爱,没有了家的温暖,依靠孤儿院或其他亲戚的大力帮助,比较好的才来到学校,但是,他们绝大多数有心理障碍,胆小、自卑、缺乏自信,很容易跟坏学生混在一起,无心学习。
  三、目前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对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中存在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学校方面
  (1)对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教育的力度不够
  学校过于偏重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遵循了教育标准大众化的模式,大多数都没有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课,关心、教育的力度远远不够。
  (2) 缺乏专门的机构和教师队伍
  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各个职业院校必须设立 “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但是执行的力度不够,大多学校虽然有了“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却只是一个牌子,摆摆样子而已,既没有实质的作为,也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
  (3)误解式教育
  这里所说的误解式教育就是把单亲家庭学生的情绪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
  2. 家庭方面
  (1)撒手式的教育
  进入职业院校后,许多家长就觉得肩上的担子全部卸掉了,认为孩子长大了,啥事都可以自己做主,从此撒手不管,尤其是单亲家庭更为突出,这种“撒手式’的教育给学生造成的将是更多的伤害。
  (2)专制式教育
  专制式教育使家庭缺乏温馨,使孩子易变得自卑、腼腆、孤独、内向,且专制式教育常和暴力教育捆在一起。
  (3)溺爱教育
  在许多的单亲家庭中,家长对学生疼爱往往超过一定的限度,只要学生开口,不论学生的要求是否合理,行为是否正确,父(母)一概予以满足。有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坏习惯也不加以纠正,甚至对其出现的错误,违法乱纪或反社会的言行举行加以庇护,这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4)家长素质参差不齐
  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重养育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言教轻身教、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的现象,导致部分孩子产生不良思想行为。
  3. 社会方面
  (1)社会的不良评价
  由于人们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觉得离婚虽然可以理解,但毕竟是不光彩的事,好像低人一等,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精神上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这种压力对孩子来讲是很残酷的。
  (2)缺乏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咨询、指导机构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存在问题,尤其是单亲家庭,况且几乎没有家长认为自己的教育不合理而愿意去教育咨询机构进行咨询。
  (3)社会从各方面对单亲家庭的关心力度不够
  四、 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1. 学校方面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档案是掌握、分析、解决单亲子女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
  (2)设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机构
  首先各个学校都必须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专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负责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咨询和帮助。
  其次是应设立以学生科长为组长、各个辅班主任为成员的心理咨询分支机构,负责建立单亲家庭学生和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档案,把对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帮助与教育具体落实到班主任、科任老师身上,由他们负责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并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里和社会上的情况。
  再次,各个班级应该设有相关的信息员,负责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性。
  最后,应当建立定期、定人、专职负责的制度;对于特殊的学生一定要安排专人、专职负责。
  (3)建立每月定期家长联系制度
  对于单亲家庭学生,特别是有问题的学生,建立班主任每月定期与家长联系制度,了解并汇报学生的在校以及社会和家里的具体情况,与家长一起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和思想工作。
  2. 家庭方面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良好的教育能力,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转变家长的观念和做法,这恐怕是最难的,因为你无论对学生多亲,你在他心目中也不如他父母亲,无论你对他做多少正面工作,也不如他父母亲的一次负面影响。
  3. 社会方面
  (1)重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设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咨询、指导机构,设立家长学校,开设咨询电话,使单亲家庭的子女遇到问题,能及时与社会联系。
  (2)完善离婚子女监护权
  人民法院在判决离婚案,处理未成年子女归属时,要考虑如何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教育,既要考虑到监护人的抚养能力,又要考虑到其教育能力。使离异后的子女尽可能多地得到双亲的照顾和关心。
  (3)发挥社区教育优势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街道,社区要从各方面加强对单亲家庭的关心。
  4. 学生自身方面
  (1)让学生了解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
  1)离婚
  这是单亲家庭最多的一类,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看法、意见分歧较大,而又没有忍让的一方,无法协调而导致的结果。
  2)死亡
  由于疾病、车祸、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拒导致的因素造成的。
  (2)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单亲家庭的存在性及不可避免性
  1)合法性
  离婚是符合国家法律的,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公众认可的一种婚姻形式。
  2)必然性
  單亲是顺应自然界生活及生存规律的。
  3)正确对待
  (3)教会单亲家庭学生要学会利用各种支持系统
  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利用各种支持系统,如父母、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叔、伯、老师、同学、好朋友等,让他们知道除了父母,他还有其他爱他、关心他的人。
  (4)唤醒自尊,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自尊、信心和勇气是学生努力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动力,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因而,应从尊重和爱护学生出发,教育这类学生,更应是帮助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发现进步之处,不用“笨”“坏”“什么东西”等字眼再次刺伤他们,多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自我观念的形成,唤醒孩子们的自尊,鼓励振作起来,自强不息。有了信心,就有了希望。
  【参考文献】
  [1]周峰. 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2]张玉堂,李巍. 高等教育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
其他文献
【摘 要】行动导向教学是以“任务导向进行驱动”,在教学过程不再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模块划分以及实施执行,主干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班级教学质量明显高于未采用该模式的班级。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过程评价 环比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任务导向进行驱动”,在教学过程不再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尽量提高学生的主
【摘 要】近些年,高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加大对高校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原因,探索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意识形态教育的工作路径。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马克思主义信仰 路径探析  高校的青年教师以其年龄上的优势,以及言谈举止、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在校大学生较为相似,因而更易与学生
一、走“一体化”路线,以就业发展为方向 一体化教学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它是高职院校实现学员培养目标并完成培养计划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如果求发展,教学管理
【摘 要】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学校精神文化构建的理论基础有精神文化的生命哲学和制度文化理论,可从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发挥校长领导力的重要作用四方面入手构建学校精神文化。  【关键词】学校精神文化 和谐校园文化    当今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谐文化又是支撑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学校是弘扬社会文化的主要阵地,和谐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用语言文字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文学偏重于精神生活,执着于社会改造与人的精神塑造。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大多为文学作品,文学特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