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山东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更好地落实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精神,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2007年开始,特要求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对每一堂课制作“导学案”。
一、“学案导学”在我校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年来,通过导学案在全校的全面推广和使用,既能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更是如鱼得水。
(一)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巩固已学过的地理知识
学案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重点话题、挑战擂台及本节成果记录等练习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而且还通过读图、分析图、绘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地理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每完成一个版块学生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使地理知识得以延伸
我们的学生都来自于乡下,对于地理学科是那么的陌生,了解的地理知识非常少,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生活在哪个大洲、哪个省区、哪个地形区这样简单的内容都一无所知,单凭课本内容很难掌握这么多的知识点,更别说掌握的准确和牢固了,学案是以习题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的。通过完成学案里几个版块的内容会让学生迅速掌握地理知识,通过比较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认识一个全新的地理学科。
二、地理学案的编制我们特别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的学案目标定位是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目标是一份好的学案的统领,可以分为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两个方面,即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与学案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其中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为第一层次。
1.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
一份学案将让学生在多长时间内,达成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学案编写包括学习流程顺序、活动的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图表数据的使用、探究问题的抛出及针对练习的数与质等,这些怎么编制,为什么这样编制,必须经过反复考虑,明确编写的目的性。比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一课学案的导入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看起来该问题直接切入主题,其实难以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形成学案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
2.学生学习的目标。
“学案导学”在教学时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给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学案中明确给出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经过实践思考,笔者认为学习目标的确立应该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达成;学习目标的用词应注重浅显易懂、准确到位,如使用“了解”、“理解”、“知道”、“学会”,等等。
(二)根据学生思维特点,编写学案,引导学生锻炼自学能力
设计教法方面应特别重视能力培养和善于把知識“程序化”,在设计自学方案时,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思维线索,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学。
如在《海水运动形式》一节教学中,我运用程序教学法,设计编写程序作业,引导学生自学。
1.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几种?
2.让学生解释各运动形式的概念?
3.提问学生各概念间有什么联系?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最好?
4.看各运动形式的概念包涵什么内容?
5.让一个学生上黑板列表填写,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制表格填写。
整节课依据学生思维活动顺序,结合地理课教学特点,通过知识的传授,进而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三)必须明确“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1.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另外布置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①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②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③师分题(如重点词组或句型练习),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④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⑤穿插巩固;⑥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教师必须提高三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3.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性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三、“学案导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由于学案的定稿经过了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課环节,所以有的教师就认为已经“集思广益”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即使不是使用自己负责编写的学案时也不再认真单独备课,而是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的学案。但是各个班级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完全以学案为唯一抓手,搞“一刀切”,把一张学案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使用,怎么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隐患。所以我们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因此教师在集体教研前的草备和课堂中或后的二次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学生适应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他们不敢存在着突发奇想,用不着去发散思维,因为有老师们为自己准备好的标准答案,但学案导学提倡的是学生自学,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在使用学案导学时就要鼓励学生发言,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不必忙于纠正,而让他讲完,然后请别的学生继续发言,最后引导学生来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要鼓励后进生参加讨论,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学案导学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学案导学”在我校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年来,通过导学案在全校的全面推广和使用,既能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更是如鱼得水。
(一)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巩固已学过的地理知识
学案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重点话题、挑战擂台及本节成果记录等练习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而且还通过读图、分析图、绘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地理的方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每完成一个版块学生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使地理知识得以延伸
我们的学生都来自于乡下,对于地理学科是那么的陌生,了解的地理知识非常少,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生活在哪个大洲、哪个省区、哪个地形区这样简单的内容都一无所知,单凭课本内容很难掌握这么多的知识点,更别说掌握的准确和牢固了,学案是以习题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的。通过完成学案里几个版块的内容会让学生迅速掌握地理知识,通过比较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认识一个全新的地理学科。
二、地理学案的编制我们特别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的学案目标定位是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目标是一份好的学案的统领,可以分为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两个方面,即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与学案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其中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为第一层次。
1.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
一份学案将让学生在多长时间内,达成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学案编写包括学习流程顺序、活动的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图表数据的使用、探究问题的抛出及针对练习的数与质等,这些怎么编制,为什么这样编制,必须经过反复考虑,明确编写的目的性。比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一课学案的导入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看起来该问题直接切入主题,其实难以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形成学案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
2.学生学习的目标。
“学案导学”在教学时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给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学案中明确给出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经过实践思考,笔者认为学习目标的确立应该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达成;学习目标的用词应注重浅显易懂、准确到位,如使用“了解”、“理解”、“知道”、“学会”,等等。
(二)根据学生思维特点,编写学案,引导学生锻炼自学能力
设计教法方面应特别重视能力培养和善于把知識“程序化”,在设计自学方案时,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思维线索,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学。
如在《海水运动形式》一节教学中,我运用程序教学法,设计编写程序作业,引导学生自学。
1.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几种?
2.让学生解释各运动形式的概念?
3.提问学生各概念间有什么联系?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最好?
4.看各运动形式的概念包涵什么内容?
5.让一个学生上黑板列表填写,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制表格填写。
整节课依据学生思维活动顺序,结合地理课教学特点,通过知识的传授,进而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三)必须明确“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1.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另外布置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①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②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③师分题(如重点词组或句型练习),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④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⑤穿插巩固;⑥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教师必须提高三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3.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性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三、“学案导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由于学案的定稿经过了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課环节,所以有的教师就认为已经“集思广益”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即使不是使用自己负责编写的学案时也不再认真单独备课,而是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的学案。但是各个班级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完全以学案为唯一抓手,搞“一刀切”,把一张学案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使用,怎么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隐患。所以我们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因此教师在集体教研前的草备和课堂中或后的二次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学生适应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他们不敢存在着突发奇想,用不着去发散思维,因为有老师们为自己准备好的标准答案,但学案导学提倡的是学生自学,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在使用学案导学时就要鼓励学生发言,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不必忙于纠正,而让他讲完,然后请别的学生继续发言,最后引导学生来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要鼓励后进生参加讨论,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学案导学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