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年广西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副反应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p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使用的免疫副反应情况,调查了广西部分地区2012~2014年使用8个疫苗生产厂家的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副反应情况,并对不同年度、厂家,不同类型疫苗的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度的副反应情况呈下降趋势;不同疫苗厂家生产的疫苗对应激反应有一定的差异;活苗和灭活苗的副反应差异显著。若要降低免疫副反应,防治人员的素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应全面做好免疫前的准备工作,并根据猪群的健康状况调整免疫程序对降低免疫副反应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猪蓝耳病;疫苗;免疫;应激反应;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2.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5-122-02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de effect of 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spiratory and reproductive syndrome (HPRRS) vaccine,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animal immunization, HPPS vaccine from 8 factories was investigated from 2012-2014 in Guangxi Province, and the side effect of different years, factories, and types of vaccin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ide effects decrease during 2012-2014,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factorie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ttenuate and inactivates vaccine was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of local veterinary was important for controlling the side effect of immunization, we should prepare sufficiently before immunization, and adjust the immune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healthy condition of pigs.
  Key words HPRRS; Vaccine; Immunization; Stress reaction; Investigation; Prevention
  猪蓝耳病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是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以怀孕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 以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发热、呼吸道症状、免疫抑制、高传染率为主要临床特征[2]。当猪群感染蓝耳病后,对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导致猪瘟、伪狂犬等疫苗的抗体水平低,容易引发猪场感染猪瘟和伪狂犬,并继发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是造成猪场不稳定的主要疾病[3]。该病给世界和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已成为危害规模化养猪生产的主要疫病之一。因此,针对这种动物疫病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是提高群体免疫水平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对猪病实施综合防制的技术基础[4]。笔者通过连续3年调查广西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后不同厂家以及疫苗类型的免疫副反应情况,了解广西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期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方法
  在广西北海市、防城港市、河池市、贵港市和崇左市对2012~2014年该地区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活疫苗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百色市、防城港市、桂林市、崇左市对2012~2014年该地区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汇总。3年共调查猪养殖场291家,免疫动物304 840头。
  1.2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年份的免疫应激反应
  由表1可知,2012~2014年调查的广西部分地区的养殖场数分别为77、120和94个,免疫基数分别为83 510、111 744和109 586头,免疫应激反应数分别为4 046、469和460头,应激反应率分别为5.95%、0.53%和0.49%。2012年的应激反应率较高,与2013年和2014年相比差异显著(P<0.05),2013和2014的应激反应率相持平,差异不显著(P>0.05)。
  2.2不同疫苗类型的免疫应激反应
  由表2可知,广西使用最为普遍的2种猪蓝耳病疫苗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2种疫苗调查的养殖场分别为140和151个。结果表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应激反应率为0.95%,活疫苗的应激反应率为3.02%,二者差异显著(P<0.05)。
  2.3不同厂家的免疫应激反应
  由表3可知, 2012~2014年广西所使用的猪蓝耳病疫苗厂家共8家,调查使用这些厂家的疫苗养殖场数分别为45、59、20、60、40、20、20、27个。8个疫苗厂家的免疫应激反应率分别为7.16%、1.56%、1.39%、2.01%、0.09%、0、0、1.25%。结果表明,1个厂家的应激反应率较高,与其他4个厂家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3讨论
  猪蓝耳病疫苗作为一种政府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在免疫过程中难免造成家畜抽搐、休克、不吃料、注射部位肿胀、皮肤发红、孕畜流产甚至急性死亡等免疫副反应发生。目前,对于国家重大动物强制免疫病种中引起免疫副反应发生的补偿机制中只对口蹄疫疫苗引起死亡的牲畜进行补偿,猪蓝耳病疫苗引起免疫副反应死亡的牲畜没有补偿,造成很多养殖户对该疫苗免疫的抵制心理,增加了基层动物防治员的心理负担和工作难度,使得对该病的防控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该研究发现,2012年猪蓝耳病免疫副反应情况比2013年和2014年高,通过调查发现2012年在调查地区使用该疫苗时,没有考虑猪群的健康状况直接进行了免疫,有些地区甚至在有蓝耳病流行的猪场用蓝耳病疫苗进行紧急免疫,造成免疫后猪发病较多。养殖环境及畜禽自身机体健康状况都是影响免疫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疫苗大多用于健康动物,机体机能较弱的发病或处于潜伏期的猪群不用或慎用[5],患病猪群应通过治疗康复后再进行免疫。通过比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活疫苗引起的副反应率比灭活苗高,因此推测这些副反应是疫苗免疫后出现蓝耳病的症状,而不是单纯的免疫应激反应,说明蓝耳病活疫苗在免疫过程中应先对少量猪进行免疫,观察3 d左右,若没有出现猪群发病情况再进行全群免疫。
  不同厂家生产的猪蓝耳病疫苗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差异,厂家A的副反应率最高,而厂家E和F则最低。通过该研究与结合调查问卷,引起免疫副反应的主要因素可能有疫苗因素、动物个体因素、动物防疫人员技术水平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减少免疫副反应的发生,动物防疫人员技术水平因素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免疫工作中要求村级防疫员应熟练掌握疫苗保管、规范免疫操作、准确无误使用疫苗用量、把握注射时机、免疫副反应处置和消毒等相关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防疫员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免疫副反应的发生比例,对新增村级防疫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方可从事免疫工作[6]。
  蓝耳病疫苗的使用应建立在猪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是否适用及应用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具体要因场而异,千万不能在感染期免疫。此外,为了更好地防控猪蓝耳病,必须在做好疾病检测、严格检疫的基础上,做好引种计划并确认无任何可疑疫病后方可从外地引种。此外,要求在隔离舍饲养2 个月,待检疫合格后每栏猪再混入1 头本场的猪,进行风土驯化,使外来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群体,同时做好猪瘟、伪狂犬病等本地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7]。
  参考文献
  [1]
  蒋文明,姜平,李玉峰,等.串联表达PRRSV M与GP5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特性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6,22(4):555-560.
  [2] 唐艳林,宋桂才,苗丽娟,等.规模化猪场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的策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6):65-66.
  [3] WEE G J,CAO M J,LIU W,et al.Efficacy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vaccine and porcine interleukin-12[J].Vet Ther,2001,2(2):112-119.
  [4] 臧鹏伟,章熙霞,李凤玲,等.猪瘟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接种时间和先后顺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2 ,44(5):80-82.
  [5] 陈军,蒋云,康雷,等.如何减少畜禽强制免疫副反应的发生[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3):48-49.
  [6] 安瑞,马新伟,王高峰,等.建立免疫副反应补偿机制推动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有开展[J].新疆畜牧业,2013(9):44-45.
  [7] 杨宝云.动物免疫副反应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1,33(3):47-4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为探讨减轻土壤酸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途径,开展了“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增产效应和改良酸化土壤的效果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田间小区和大田示范,分析“施地佳”土壤调理剂对促进水稻增产、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结果] 施用“施地佳”土壤调理剂30 kg/hm2, 水稻单株最高茎蘖苗数分别增加1.4、0.6个,单株有效穗数增加2.4个,始穗期、齐穗期提前2 d,成熟期相应提前2~3
期刊
摘要介绍了甜(辣)椒病毒病的主要病原,进行了6个品种的甜椒病毒病抗性筛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甜(辣)椒病毒病多以2或2种以上病原复合感染,防治难度大,产量损失严重;在6个品种抗性筛选试验中,幕田大方和早翠表现出抗性强、产量高,病情指数分别为17.41、18.66,产量分别为32 847.75、33 716.85 kg/hm2。从种植抗病品种、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毒途径等方面总
期刊
摘要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解决分散的农户生产经营难以使用机械化作业的问题。但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情况下,地块规模过小会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效率。该文利用从江苏扬州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不同规模的地块对是否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以及不同地块规模的农户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价格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土地规模对农机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块规模越大,机械化使用程度越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价格越低,采用农机
期刊
摘要以易感品种“南江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盆栽及大田调查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贵州安顺地区烟草白粉病菌侵染特性及发生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寄主上的白粉病病原菌,采用粘叶法,健康烟叶在烤房的环境条件下,在散叶堆放、晾干、烘烤的整个过程中均不会被感染,其品质更不会受到影响。盆栽试验中,在温度为18~25 ℃和湿度为60%~80%时,病情指数维持上升趋势,当温度为10~15 ℃和湿度为85%以上,在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2、2013年两年的田间示范试验研究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结果] 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该药剂处理后的玉米穗长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秃头率降低、产量增加。[结论] 17.2%吡唑醚菌
期刊
摘要  [目的]筛选适宜于沿江地区早春大棚栽培用的瓠瓜品种。[方法]比较分析2种类型6个瓠瓜供试品种在安徽省沿江地区早春大棚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产量性状指标。[结果]供试的6个品种中,中短棒形瓠瓜南秀公主的熟性早、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可作为沿江地区大棚早春栽培中短棒形瓠瓜类型的首选品种;长棒形瓠瓜台湾巨龙F1的抗病性强,果实外观性状优良,前期产量和总产量表现突出,可作为沿江地区大棚早春栽培长
期刊
海洋生物因其生存环境不同而蕴藏着许多结构独特、功能各异的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抗炎症、抗癌、抗高血压、抗菌等。该研究对海洋生物活性肽抗氧化性的构效关系、检测方法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且对其应用和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肽;抗氧化;构效关系;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S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5-015-06  Abs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硅酸盐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研究硅酸钾和硅酸钠对黄瓜白粉病的病菌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硅酸钾和硅酸钠均对黄瓜白粉病菌生长有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3.525、3.865 g/L;硅酸钾在稀释400、300倍,喷施1次条件下防治效果较低,分别为32.0%、53.8%,通过增加施用次数(2次)防治效果大幅上
期刊
摘要文章概述了低效林概念的由来到完善过程以及国内低效林标准的研制状况,并着重从非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和综合因素等方面概述了国内低效林的成因,最后提出了低效林改造措施,以期为深入研究低效林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效林;低效林分类;低效林成因;低效林改造  中图分类号S75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5-151-02  低效林是受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森林系统功能退
期刊
摘要  通过饲养试验与屠宰试验探讨骡鸭和番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差异,确定最佳饲养品种。结果表明,骡鸭、母番鸭、公番鸭的上市日龄分别为8周龄、10周龄和12周龄,上市体重分别达3.67、2.44和5.06 kg;它们增重速度最快阶段分别在4~6周龄、6~8周龄和5~6周龄;全程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4.80、34.10和59.70 g;全程成活率分别为89.61%、75.77%和82.61%。骡鸭的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