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了解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2、2013年两年的田间示范试验研究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结果] 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该药剂处理后的玉米穗长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秃头率降低、产量增加。[结论] 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玉米有保健增产作用。
关键词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保健作用
中图分类号S435.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5-092-04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understand application of 17.2% Pyraclostrobin & Epoxiconazole suspoemulsion in controlling 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Metho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function of 17.2% Pyraclostrobin & Epoxiconazole suspoemulsion on maize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field demonstration test in 2012 and 2013. [Result] The control effect of 17.2% Pyraclostrobin & Epoxiconazole suspoemulsion against 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reached more than 90%, meanwhile it could increase corncob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decrease corn bald rate and increase yield. [Conclusion] 17.2% Pyraclostrobin & Epoxiconazole suspoemulsion had good control effect against 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and health care function on maize.
Key words 17.2% Pyraclostrobin & Epoxiconazole suspoemulsion; Maize; 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Control effect; Health care function
玉米是世界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的粮食作物。玉米大斑病是一种较为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玉米病害,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初期病斑主要出现在玉米植株的下部叶片上,逐渐向上扩展,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展,多雨潮湿天气下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1]。一般发病地块可减产20%~30%,严重时达到50%以上。
吡唑醚菌酯是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新型广谱中等毒杀菌剂。原药纯品外观为白色至浅米色无味结晶体,对兔眼睛和皮肤均有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2]。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理是能够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2]。吡唑醚菌酯具有保护、治疗和根治作用,对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瓜类和蔬菜的白粉病、霜霉病、黑星病、叶斑病、疫病等病害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促进氮的吸收,增强作物的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3-6]。氟环唑是由巴斯夫公司于1985年开发的新型、广谱、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属于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铲除活性和内吸性。氟环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的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10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7-8],并能防治甜菜、油菜、花生、咖啡、草坪及果树等病害。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以下简称17.2%唑醚·氟环唑SE)是巴斯夫欧洲公司研制的一种新的复配药剂,笔者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旨在为该制剂的评价与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17.2%唑醚·氟环唑SE,巴斯夫欧洲公司产品。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EC(凯润),巴斯夫欧洲公司产品;12.5%氟环唑SC(欧博),巴斯夫欧洲公司产品;25%丙环唑EC(秀特),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45%代森铵AS(施纳宁),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产品;0.004%芸苔素内酯AS,北京中植科华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1.1.2
供试作物。试验作物为玉米,玉米大斑病防治试验中玉米品种为“烟糯6号”,玉米保健作用试验中玉米品种为“农大108”。
1.2 试验设计
于2012、2013年各进行一次试验,防治玉米大斑病试验药剂及试验设计见表1,玉米保健作用测定试验药剂及试验设计见表2。每小区面积为50 m2,4次重复,随机排列。
1.3试验概况及施药方法
2年试验均选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东陌堂进行,试验园为平地,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0 g/kg左右,地面有少量杂草;露地栽培,株行距为35 cm×70 cm。试验期间玉米生育期为8~10叶期至玉米采收期。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肥力、耕作等)一致,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施药器械采用MATABI SUPERGREEN16型背负式喷雾器,喷孔直径为0.8 mm,工作压力为0.2 MPa。药剂采用对水喷雾,根据试验设计方案称量各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先用少量水溶解,然后加足所需水量,喷雾以玉米全株均匀着药为止,实际用药液量为1 200 L/hm2。 2012年,玉米大斑病的防治试验于玉米8~10 叶期施药,间隔10 d左右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玉米保健作用测定试验于玉米8~10叶期用药1次。玉米大斑病防治试验和玉米保健作用测定试验的各处理均于8月中旬喷施22%高氯·毒死蜱EC 1 000倍稀释液防治玉米螟。
2013年,玉米大斑病的防治试验于玉米8~10叶期施药,间隔10 d左右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玉米保健作用测定试验于玉米8~10叶期用药1次;玉米大斑病防治试验和玉米保健作用测定试验的处理均于8月中旬喷施22%高氯·毒死蜱EC 1 000倍稀释液防治玉米螟。
1.4 调查方法
1.4.1
玉米大斑病防效调查。玉米大斑病防效调查及统计方法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第107部分[9]。2012、2013年施药前玉米大斑病均未发病,第2次施药后10 d和末次施药后14 d各调查一次药效。
1.4.2
玉米保健作用调查。2012年于9月7日调查株高、茎粗,采集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9月26日采收玉米,测定穗长、秃穗长,晾干后称量玉米粒干重、百粒重。2013年于8月30日调查株高、茎粗,采集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9月20日采收玉米,测定穗长、秃穗长,晾干后称量玉米粒干重、百粒重。
1.4.2.1
玉米株高。每小区中间行随机选取20株玉米调查株高。
1.4.2.2
茎粗。茎粗为地上面第3节中部宽面的直径,每小区调查20株。
1.4.2.3
叶绿素含量。每小区选取10株玉米,采集玉米穗所在节向上数第3节叶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10]。
1.4.2.4
玉米单穗秃头率。单穗秃头率指穗尖不结实部分长度占穗长的百分比,每小区中间行随机选取20穗玉米调查。
1.4.2.5
玉米单穗粒数。每小区随机选取20穗玉米调查。
1.4.2.6
玉米产量。每小区中间行随机选取20穗玉米测产,与空白对照相比计算增产率。大田玉米测百粒重、干重产量。
1.5 数据处理
应用Excel 和SPSS13. 0版本(SPSS Institute Inc.,2004)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并采用DMRT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2012年试验结果(表3)表明,17.2%唑醚·氟环唑SE 103.20、129.00、154.80 g/hm2 3个浓度处理二次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93.36%、92.85%和90.17%,末次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2.27%、93.87%和94.79%,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EC、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和45%代森铵AS。
2013年试验结果(表4)表明,17.2%唑醚·氟环唑SE 103.20、129.00、154.80 g/hm2 3个浓度处理二次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6.76%、90.16%、92.67%,末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1.89%、93.83%和94.86%,与对照药剂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防效相当,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能达到90%以上,略优于25%吡唑醚菌酯EC的防效,优于45%代森铵AS的防效。
2.2对玉米的保健作用
2.2.1
对玉米植株的作用。2012年试验结果(表5)表明,17.2%唑醚·氟环唑SE对玉米株高、茎粗影响较小,与空白对照及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试验药剂具有明显增加穗长、降低秃头率的作用;试验药剂及对照药剂均能提高玉米叶绿素含量,17.2%唑醚·氟环唑SE 3个浓度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均优于对照药剂12.5%氟环唑SC、45%代森铵AS、25%丙环唑EC,其中用量103.20 g/hm2的处理效果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EC相当,用量129.00、154.80 g/hm2处理效果与对照药剂0.004%芸苔素内酯AS相当。
2013年试验结果(表6)表明,17.2%唑醚·氟环唑SE对玉米株高、茎粗影响较小,与空白对照及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试验药剂具有明显增加穗长、降低秃头率作用;试验药剂及对照药剂均能提高玉米叶绿素含量,17.2%唑醚·氟环唑SE 3个浓度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均优于对照药剂12.5%氟环唑SC、45%代森铵AS、25%丙环唑EC、0.004%芸苔素内酯AS,其中剂量154.80 g/hm2的处理效果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EC相当。
2.2.2
对玉米的增产作用。2012年试验结果(表7)表明,喷施17.2%唑醚·氟环唑SE能显著增加玉米穗粒数及百粒重,3个剂量处理的增产率在7.17%~10.83%,增产效果显著,其中103.20 g/hm2剂量处理的增产效果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EC、25%丙环唑EC相当,优于0.004%芸苔素内酯AS、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129.00、154.80 g/hm2
两剂量处理增产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各处理。
2013年试验结果(表8)表明,喷施17.2%唑醚·氟环唑SE能显著增加玉米穗粒数及百粒重,3个剂量处理的增产率在11.19%~15.81%,增产效果显著,其中103.20 g/hm2剂量处理增产效果与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EC相当,优于25%丙环唑EC、0.004%芸苔素内酯AS、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129.00、154.80 g/hm2 2个剂量处理增产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各处理。 3讨论
2012、2013年的试验结果均表明17.2%唑醚·氟环唑SE对玉米大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能达到90%以上;在保健方面,该药剂具有明显促生长和增产作用,可增加穗长,降低秃头率,提高玉米叶绿素含量,且能增产15%,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田间防治玉米大斑病时喷施17.2%唑醚·氟环唑SE,推荐使用剂量为103.20~154.80 g/hm2,在玉米8~10叶期、玉米大斑病发病前施用,根据病情发展情况施药2~3次;针对玉米保健作用喷施17.2%唑醚·氟环唑SE,推荐使用剂量为103.20~154.80 g/hm2,在玉米8~10叶期至抽雄期施用1次。
参考文献
[1]
郭厚文.玉米大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62.
[2] 孙东昊.新农药吡唑醚菌酯[J].新农业,2010(1):52.
[3] 王红,李晓刚,章彬.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稻瘟病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上半月,2014(2):48-49.
[4] 高楠,李李,赵立明,等.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防效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3(2):65-66.
[5] 潘海清,郑礼旺,郑圣发.25%凯润 (吡唑醚菌酯) 防治水稻穗瘟及保健增产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55.
[6] 王绍敏.吡唑醚菌酯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效及增产效果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0(9):75-76.
[7] 吕卫东,赵阳,朱汉清,等.12.5%氟环唑SC等药剂防治机插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2(2):36-38.
[8] 张贵.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研究[J].科技信息,2008(26):649.
[9]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107部分:杀菌剂防治玉米大小斑病:GB/T 17980.107-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320-323.
[10] 潘玲玲,徐晓洁,谭晶晶,等.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J].分析化学,2007,35(3):413-415.
[目的]了解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2、2013年两年的田间示范试验研究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结果] 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该药剂处理后的玉米穗长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秃头率降低、产量增加。[结论] 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玉米有保健增产作用。
关键词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保健作用
中图分类号S435.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5-092-04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understand application of 17.2% Pyraclostrobin & Epoxiconazole suspoemulsion in controlling 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Metho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function of 17.2% Pyraclostrobin & Epoxiconazole suspoemulsion on maize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field demonstration test in 2012 and 2013. [Result] The control effect of 17.2% Pyraclostrobin & Epoxiconazole suspoemulsion against 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reached more than 90%, meanwhile it could increase corncob and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decrease corn bald rate and increase yield. [Conclusion] 17.2% Pyraclostrobin & Epoxiconazole suspoemulsion had good control effect against 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and health care function on maize.
Key words 17.2% Pyraclostrobin & Epoxiconazole suspoemulsion; Maize; 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Control effect; Health care function
玉米是世界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的粮食作物。玉米大斑病是一种较为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玉米病害,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初期病斑主要出现在玉米植株的下部叶片上,逐渐向上扩展,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展,多雨潮湿天气下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1]。一般发病地块可减产20%~30%,严重时达到50%以上。
吡唑醚菌酯是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新型广谱中等毒杀菌剂。原药纯品外观为白色至浅米色无味结晶体,对兔眼睛和皮肤均有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2]。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理是能够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2]。吡唑醚菌酯具有保护、治疗和根治作用,对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瓜类和蔬菜的白粉病、霜霉病、黑星病、叶斑病、疫病等病害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促进氮的吸收,增强作物的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3-6]。氟环唑是由巴斯夫公司于1985年开发的新型、广谱、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属于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铲除活性和内吸性。氟环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的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10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7-8],并能防治甜菜、油菜、花生、咖啡、草坪及果树等病害。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以下简称17.2%唑醚·氟环唑SE)是巴斯夫欧洲公司研制的一种新的复配药剂,笔者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旨在为该制剂的评价与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17.2%唑醚·氟环唑SE,巴斯夫欧洲公司产品。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EC(凯润),巴斯夫欧洲公司产品;12.5%氟环唑SC(欧博),巴斯夫欧洲公司产品;25%丙环唑EC(秀特),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45%代森铵AS(施纳宁),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产品;0.004%芸苔素内酯AS,北京中植科华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1.1.2
供试作物。试验作物为玉米,玉米大斑病防治试验中玉米品种为“烟糯6号”,玉米保健作用试验中玉米品种为“农大108”。
1.2 试验设计
于2012、2013年各进行一次试验,防治玉米大斑病试验药剂及试验设计见表1,玉米保健作用测定试验药剂及试验设计见表2。每小区面积为50 m2,4次重复,随机排列。
1.3试验概况及施药方法
2年试验均选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东陌堂进行,试验园为平地,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0 g/kg左右,地面有少量杂草;露地栽培,株行距为35 cm×70 cm。试验期间玉米生育期为8~10叶期至玉米采收期。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肥力、耕作等)一致,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施药器械采用MATABI SUPERGREEN16型背负式喷雾器,喷孔直径为0.8 mm,工作压力为0.2 MPa。药剂采用对水喷雾,根据试验设计方案称量各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先用少量水溶解,然后加足所需水量,喷雾以玉米全株均匀着药为止,实际用药液量为1 200 L/hm2。 2012年,玉米大斑病的防治试验于玉米8~10 叶期施药,间隔10 d左右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玉米保健作用测定试验于玉米8~10叶期用药1次。玉米大斑病防治试验和玉米保健作用测定试验的各处理均于8月中旬喷施22%高氯·毒死蜱EC 1 000倍稀释液防治玉米螟。
2013年,玉米大斑病的防治试验于玉米8~10叶期施药,间隔10 d左右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玉米保健作用测定试验于玉米8~10叶期用药1次;玉米大斑病防治试验和玉米保健作用测定试验的处理均于8月中旬喷施22%高氯·毒死蜱EC 1 000倍稀释液防治玉米螟。
1.4 调查方法
1.4.1
玉米大斑病防效调查。玉米大斑病防效调查及统计方法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第107部分[9]。2012、2013年施药前玉米大斑病均未发病,第2次施药后10 d和末次施药后14 d各调查一次药效。
1.4.2
玉米保健作用调查。2012年于9月7日调查株高、茎粗,采集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9月26日采收玉米,测定穗长、秃穗长,晾干后称量玉米粒干重、百粒重。2013年于8月30日调查株高、茎粗,采集叶片测定叶绿素含量,9月20日采收玉米,测定穗长、秃穗长,晾干后称量玉米粒干重、百粒重。
1.4.2.1
玉米株高。每小区中间行随机选取20株玉米调查株高。
1.4.2.2
茎粗。茎粗为地上面第3节中部宽面的直径,每小区调查20株。
1.4.2.3
叶绿素含量。每小区选取10株玉米,采集玉米穗所在节向上数第3节叶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10]。
1.4.2.4
玉米单穗秃头率。单穗秃头率指穗尖不结实部分长度占穗长的百分比,每小区中间行随机选取20穗玉米调查。
1.4.2.5
玉米单穗粒数。每小区随机选取20穗玉米调查。
1.4.2.6
玉米产量。每小区中间行随机选取20穗玉米测产,与空白对照相比计算增产率。大田玉米测百粒重、干重产量。
1.5 数据处理
应用Excel 和SPSS13. 0版本(SPSS Institute Inc.,2004)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并采用DMRT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2012年试验结果(表3)表明,17.2%唑醚·氟环唑SE 103.20、129.00、154.80 g/hm2 3个浓度处理二次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93.36%、92.85%和90.17%,末次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2.27%、93.87%和94.79%,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EC、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和45%代森铵AS。
2013年试验结果(表4)表明,17.2%唑醚·氟环唑SE 103.20、129.00、154.80 g/hm2 3个浓度处理二次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6.76%、90.16%、92.67%,末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91.89%、93.83%和94.86%,与对照药剂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防效相当,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能达到90%以上,略优于25%吡唑醚菌酯EC的防效,优于45%代森铵AS的防效。
2.2对玉米的保健作用
2.2.1
对玉米植株的作用。2012年试验结果(表5)表明,17.2%唑醚·氟环唑SE对玉米株高、茎粗影响较小,与空白对照及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试验药剂具有明显增加穗长、降低秃头率的作用;试验药剂及对照药剂均能提高玉米叶绿素含量,17.2%唑醚·氟环唑SE 3个浓度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均优于对照药剂12.5%氟环唑SC、45%代森铵AS、25%丙环唑EC,其中用量103.20 g/hm2的处理效果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EC相当,用量129.00、154.80 g/hm2处理效果与对照药剂0.004%芸苔素内酯AS相当。
2013年试验结果(表6)表明,17.2%唑醚·氟环唑SE对玉米株高、茎粗影响较小,与空白对照及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试验药剂具有明显增加穗长、降低秃头率作用;试验药剂及对照药剂均能提高玉米叶绿素含量,17.2%唑醚·氟环唑SE 3个浓度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均优于对照药剂12.5%氟环唑SC、45%代森铵AS、25%丙环唑EC、0.004%芸苔素内酯AS,其中剂量154.80 g/hm2的处理效果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EC相当。
2.2.2
对玉米的增产作用。2012年试验结果(表7)表明,喷施17.2%唑醚·氟环唑SE能显著增加玉米穗粒数及百粒重,3个剂量处理的增产率在7.17%~10.83%,增产效果显著,其中103.20 g/hm2剂量处理的增产效果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EC、25%丙环唑EC相当,优于0.004%芸苔素内酯AS、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129.00、154.80 g/hm2
两剂量处理增产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各处理。
2013年试验结果(表8)表明,喷施17.2%唑醚·氟环唑SE能显著增加玉米穗粒数及百粒重,3个剂量处理的增产率在11.19%~15.81%,增产效果显著,其中103.20 g/hm2剂量处理增产效果与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EC相当,优于25%丙环唑EC、0.004%芸苔素内酯AS、12.5%氟环唑SC、25%丙环唑EC,129.00、154.80 g/hm2 2个剂量处理增产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各处理。 3讨论
2012、2013年的试验结果均表明17.2%唑醚·氟环唑SE对玉米大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能达到90%以上;在保健方面,该药剂具有明显促生长和增产作用,可增加穗长,降低秃头率,提高玉米叶绿素含量,且能增产15%,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田间防治玉米大斑病时喷施17.2%唑醚·氟环唑SE,推荐使用剂量为103.20~154.80 g/hm2,在玉米8~10叶期、玉米大斑病发病前施用,根据病情发展情况施药2~3次;针对玉米保健作用喷施17.2%唑醚·氟环唑SE,推荐使用剂量为103.20~154.80 g/hm2,在玉米8~10叶期至抽雄期施用1次。
参考文献
[1]
郭厚文.玉米大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62.
[2] 孙东昊.新农药吡唑醚菌酯[J].新农业,2010(1):52.
[3] 王红,李晓刚,章彬.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稻瘟病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上半月,2014(2):48-49.
[4] 高楠,李李,赵立明,等.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番茄晚疫病防效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3(2):65-66.
[5] 潘海清,郑礼旺,郑圣发.25%凯润 (吡唑醚菌酯) 防治水稻穗瘟及保健增产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55.
[6] 王绍敏.吡唑醚菌酯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效及增产效果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0(9):75-76.
[7] 吕卫东,赵阳,朱汉清,等.12.5%氟环唑SC等药剂防治机插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2(2):36-38.
[8] 张贵.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研究[J].科技信息,2008(26):649.
[9]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107部分:杀菌剂防治玉米大小斑病:GB/T 17980.107-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320-323.
[10] 潘玲玲,徐晓洁,谭晶晶,等.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J].分析化学,2007,35(3):4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