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突发性事件”的网络报道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就新浪网对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新疆7•5 事件报道的传播框架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性。通过研究发现民族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框架已初步形成,但仍有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民族突发性事件;网络报道;新浪网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033-03
  
  一、引 言
  
  2009年7月5日,我国乌鲁木齐发生了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对国内甚至是国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及我国多个媒体汇集于乌鲁木齐,进行实地采访与报道。笔者把这类突然发生在民族地区,涉及民族问题,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社会安全事件,归为“民族突发性事件”。目前的文章中,对“民族突发性事件”进行研究的并不多,笔者就本文中对我国“民族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框架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新闻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起源于社会学家对真实的解释以及认知心理学家有关“基模”的理论。当代美国学者高夫曼是框架理论最重要的研究者,1947年他将这个概念首次引入文化社会学。台湾学者藏国仁认为,“对框架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以及低层次结构。其中高层次的框架结构是对主题的定性,是宏观视野的展现;中层次结构,包含事件的历史背景、相关事件、最终结果、事件评价等,属于中观视野;低层次结构,是指通过使用某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具体意义的符号呈现文本的基调,属于微观视野。”[1]
  
  三、新疆7•5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
  
  根据藏国仁对框架的层次分析,本文对新浪网就新疆7•5事件的报道的框架分析根据新闻框架的三个层次进行。通过标题、直接引语等分析高层次框架如何为事件定性;通过历史背景、主要事件、事件评价等来分析中层次结构框架;通过关键词等符号来研究低层次结构框架如何构建文本基调。
  (一)高层框架:标题
  高层次结构框架通常以新闻标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新闻标题往往直观地体现了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定性。本文将新浪网对于新疆7•5事件相关报道的标题分为7类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如下表1:
  


  新浪网新疆事件报道的7类标题按使用数量排序依次为:第三类标题:介绍事件情况占29%;第一类标题:表明立场占26%;第七类标题:其它占14%;第六类标题:国际支持占11%;第五类标题:表明信心占9%;第四类标题:以新疆各族人民视角报道占8%;第二类标题:介绍新疆变化占3%。以下是各类标题的举例说明:
  第一类标题:表明立场
  《专家:乌鲁木齐打砸抢烧撕开“世维会”的虚伪面纱》(7月6日)
  《人民时评:妄图搞民族分裂注定失败》(7月9日)
  第二类标题:介绍新疆变化
  《高考分数线佐证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水平提高》(7月8日)
  《新疆各族群众从西部大开发中得到实惠》(7月14日)
  第三类标题:介绍事件情况
  《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事件多人死亡》(7月6日)
  第四类标题:以新疆各族人民视角报道
  《新疆女工:反对打着我们名号发起暴力事件》(7月6日)
  第五类标题:表明信心
  《乌鲁木齐市委书记:全力保证各族市民正常生活秩序》(7月7日)
  ……
  (二)中层框架:主要内容、新闻来源
  1.主要内容。分析新浪网关于新疆事件的1337篇报道,可以看出报道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十类:有关于新疆事件进展情况的介绍,有关于事件过后新疆乌鲁木齐情况介绍。
  以下是新浪网关于新疆事件报道十类内容的具体统计数据:
  


  2.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新闻框架建构的重要指标之一。新浪网关于新疆7•5事件报道共引用26 家媒体的报道,共计1337篇。引用的主要媒体包括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具体引用情况详见表3:
  从下面的扇形统计图2可以看出,新浪网新疆事件的报道主要引用新闻网和CCTV的相关报道,引用数量占总报道量的比例分别为46%、28%,共计74%。除此之外,按引用媒体报道数量排序依次为,《人民日报》4%,《环球时报》4%,东方卫视4%,国际在线3%等。在引用的26家媒体中,上述图表中的13家外,其余13家媒体的引用报道量占2%。
  


  
  (三) 底层框架:关键词
  Entam, R.M.认为新闻文本的框架是通过使用或拒绝使用某些关键词、常用语、僵化的形象、信息源和句子,通过某些事实和判断的聚合来强化主题。因此,持有某些立场的新闻媒体在描述事件和表现人物形象时,常常会使用某些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社会心理内涵的关键词语,呈现某种基调,体现某一立场。在新疆7•5事件低层结构上,本文着重研究媒体报道中关键词的使用情况,探讨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构建。
  下面列举了新浪网报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词语:
  


  
  四、结论与反思
  
  通过上述统计、比较和分析,结合研究问题,文章得出如下结论:
  (一)本文对网络媒体关于新疆事件的报道进行了高、中、低三个层次结构框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高层框架对新疆7•5事件相关报道的标题分析发现,在对新疆“7•5事件”的定性方面,新浪网使用最多的关键词是“暴力犯罪事件”,这与主流媒体的报道是一致的,与事实也是相符的,使人们对新疆事件有一个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新闻标题是人们浏览和阅读新闻时首先获取的信息,是判断是否继续深入阅读报道内容的标准之一,容易形成和加强刻板印象,网络媒体在报道新闻,尤其是“民族突发性事件”时要格外注意。
  通过中层次对新疆7•5事件相关报道的主要内容,在主要内容上呈现出多样化。前文对新浪网关于新疆事件报道的主要内容分为十类,包括关于我国非官方组织、个人对于新疆暴力事件、热比娅等疆独分子的谴责,对于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等。内容涉及具体的事件的解读、国内外各方面的反应、相关事件的链接、背景资料的汇集。网络媒体很好的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将报道内容多样化、丰富化。
  通过对新闻来源分析发现,关于“民族突发性事件”这一特殊的报道,网络媒体大多转载国家主流媒体的报道,新闻主要来源于新华网和中央电视台两家官方媒体。新浪网对于新疆事件自行采写的报道为零。不过新闻的来源还是相当广泛的,转载了来自26家媒体的文章、图片和视频。
  通过低层次对新疆7•5事件相关报道的关键词分析发现,在关键词的选择上,新浪网对新疆事件进展情况的介绍使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两个关键词。在介绍事件过后新疆乌鲁木齐情况是使用了“恢复正常”、“重现热闹”等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的使用,网络媒体塑造了热比娅及分裂分子的负面形象,致力于打造一个积极良好的国家政府形象。
  (二)网络媒体在报道“民族突发性事件”时,也呈现出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新闻来源主要是靠转载国家主流媒体,自行采写的报道太少。丰富的稿源有助于媒体更多元地看待新闻事件,更立体化地报道新闻事件,而过多的转载其他媒体的文章则会淹没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其次,网络媒体在构建新闻时,容易受其他媒体的议程设置影响。由于在事件的报道过程中,网络媒体大多以转载新闻为主,“转载是一种大空间延伸,转载的新闻媒介称为后续媒介,它们报道的新闻是从第一媒介——首先报道新闻的那个媒介来的,不是自身发现、采写的新闻。”[2]而且又尽量扩大自己的新闻来源,因此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同质性较大,易受其他媒体的议程设置影响。
  最后,网络媒体在报道“民族突发性事件”时,相对于事实议程的输出,价值议程输出略显不足。“‘价值议程’的输出,需要对一时一事的叙述进行战略化的提升和持久的延展,服务于一国价值信念的凝结、表达和扩散,一方面承载本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一方面也要映射超越具体差异的普世价值。”[3]在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中,媒体要重视文化建构意义,发挥指导性功能,多一点报道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董坤.公共危机中新闻媒体的国家形象建构[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0.
  [2] 臧国仁.新闻媒体与公共关系(消息来源)的互动:新闻框架理论的再省[M].香港:炉峰学会出版社,1997.
  [3] 郑保卫,邹晶.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及其策略[J].新闻爱好者, 2008(1).
  [4] 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事件[OL].http://news.sina.com.cn/z/ wlmqdzqs / index.shtml.
其他文献
摘要:创办于1980年的昆明《春城晚报》在90年代的舆论监督报道中呈现了形式上的“征文化”和内容上的深度发展并置的特点。 “征文化”是在电视反馈滞后的时代,晚报开发与读者沟通的新形态,而深度报道的出现同时满足了传媒价值落点转移及其与电视共生的竞争需要。  关键词:舆论监督;语态;深度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88-01     深度
期刊
摘要:十七届五中全会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前哨政治节点,相关意见的出台对未来政策的制定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媒体在这一节点,根据公众议题和自身报纸定位选择相关政策进行集中报道进而形成舆论讨论氛围,从而对政策制定者施加一定的压力,“迫使”其在政策层面做出调整。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媒体的集中报道有其内在缺陷,而且政策的再调整应该是媒体短期集中报道和长期关注相结合的结果。  关键词:十七届五中全会;媒体议题;集
期刊
《今传媒》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本刊九位作者论文被多家主流网站转载  ◎本刊编辑部    《今传媒》杂志自今年9月份成功改版以来,得到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行业的影响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0年10月媒体报道,本刊2010年第九期论文被多家主流网站转载、同时列入沈阳音乐学院推荐书目。  由本刊编辑部主任王延河负责编辑的《要走寻常路——浅谈地方台栏目剧的选题策划》等八篇作者文章,总编助
期刊
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优良的学习能力,是信心与信念的源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是业务之路越走越宽的基石;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做观众最知心的朋友,是传媒人最基本的品质。    中图分类号:G2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001-02    编者按:主持人是传媒的符号,更是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作为连接传媒和一般受众的桥梁,主持人可以使传播内容变得鲜活与深入人心,同
期刊
摘要:江苏卫视的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一经播出,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收视率居高不下,迅速走红,其评论也褒贬不一。本文从消费文化入手,展示了消费文化的主导下节目内容、形式、样态上表现出来的特征,结合大众媒介的功能和社会的现实进行思考。  关键词:电视婚恋节目;《非诚勿扰》;消费文化;商品经济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67-02    
期刊
主持人语:“权力”,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每个家庭都会有孩子,在孩子长到十来岁的青春“逆反期”以前,父母一直对他们行使着绝对的权力;恋人们会试图为“控制”两人间的恋爱关系,在不声不响的斗智斗勇过程中支配着快乐。从这种意义上说,权力总是涉及着一个人对另一人的影响力和支配力的问题。因此,组织传播中存在着权力乃至权力斗争现象,也就不足以怪了。  一般上,人们可以看到的权力,仅仅是组织传播中
期刊
摘要:灾难新闻是新闻媒体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新闻媒体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传播取向。灾难爆发以后,新闻媒体的报道是受众所掌握信息的主要来源,引导着受众的心理,因此,新闻媒体如何把事件“挖深”、“吃透”,真实、客观、人性地报道灾难事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闻媒体;传播取向;玉树地震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
期刊
摘要:公务员学习需求是科学合理设置公务员培训课程、有效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中山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研讨、统计分析等方式对公务员的培训意愿、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形式等培训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提出了以能力培训为核心、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建立有效的培训考核评估方式等公务员培训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中山市;公务员;学习需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作者以湘西地区为例从传播渠道、接触频度、内容偏好等三方面分析了大众媒介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受众精神文化消费的影响。经过分析,得出这样几个结论:电视是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受众获取各种精神文化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媒介的接触频度对西部地区农村受众的精神文化消费有一定的影响;媒介内容偏好仍然呈现娱乐>信息>知识的特点。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受众;精神文化消费;大众媒介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理论文章彰显亲和力,在立意上必须积极宣传经济社会的宏观走势,在内容上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表达形式上应该给予读者富有美感的阅读体验。2009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成熟:是一种态度 更是一种能力》,在如上几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探索。  关键词:理论亲和力;有影响力的声音;针对性;表达形式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068-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