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汉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但是阅读与写作本身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如果能够将课堂阅读与写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联系起来,不仅能够有助于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突破,同时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对中学汉语教学中学生的课堂阅读以及写作同步发展的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学汉语教学;课堂阅读;写作;同步提高
中学汉语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其中阅读与写作是听说的提升,同时也是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具有很强的联系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而写作是对阅读的外显和升华。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使知识逐渐的内化,写作则是将内化的知识进行外化。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写作则是对阅读的统合和合理规划。二者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所以在中学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注重对课内阅读与学生写作训练的结合。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几乎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需要能够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首先,教师需要利用课堂内阅读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清朝的一些见闻,比如慈禧最喜欢游颐和园,同时在游园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水路,而且所有的百姓都需要回避……通过这种引导的方式,使学生们更愿意投入到对《颐和园》的阅读中,激发学生们了解颐和园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同时注重阅读内容的修辞、叙述方式等细节,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二、利用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知识以及素材的积累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当前学生们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学生们每天除了学校的学习外,还需要穿梭在各个培训班中,所以接触生活的时间非常少,这也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素材[2]。所以教师还需要能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学生的生活体验。古语有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可知阅读对生活阅历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内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用意和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等,比如在《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的阅读,分析出景色描写的修辞特点、顺序特点、用词特点等,通过学生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的积累写作的修辞、用词、写作顺序等方面的素材资料,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三、拓展阅读,加强课堂口语表达联系
口语表达是写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对积累知识的外显,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尽可能的为学生创作口语表达的机会。比如在阅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说一说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者这篇文章的用词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将自己内化的知识用口语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对写作的演练和强化。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的提问方式,比如对于对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提问关于文章的主旨问题,会使学生觉得过于困难,进而导致学生对阅读的畏惧,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大意进行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积累素材的一种方式。此外,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口语表达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在面对教师和同学时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口语表达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勵方式来帮助学生开口,比如对于能够站起来表达的学生,无论表达的效果如何都给予大力的赞扬,同时如果学生在口语表达上有显著的提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等,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口语表达中。
四、注重阅读向写作的迁移
中学汉语作文一直是汉语教学中相对比较难的部分,同时也是学生以后写作的基础,在写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写作的方向、角度,然后选择素材并合理的组织和运用,再将整理好的思路列出提纲,然后通过合理的遣词造句完成课文的习作,最后进行修改。而这些步骤都需要学生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同时由于中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中学阅读中,教师可以从作文写作的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将阅读的材料与生活中的感悟结合在一起,同时外化成文字,进而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转化为表达。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抽象思维与感性经验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写作练习中需要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阅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同学们都学习到了什么?你们会同情小女孩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是否遇到过生活比较贫困的同龄孩子呢?如果遇到你们会怎么办?同时在对比之下,你们感觉自己是不是幸福的?我们又是否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将阅读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引发出学生的感性思维。最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想写出来,进而实现将阅读向写作过渡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汉语中,阅读与写作间本身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同时如果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中学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在课内阅读的过程中,适当的为学生渗透写作的知识和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的为写作积累素材,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将所吸收的内容,利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能够抓住关键点,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发展和认知规律,进而使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与写作实现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荣侠.让中学汉语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J].文教资料,2014(29):172-173.
[2]林江燕.读写结合: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3):20-21.
【关键词】:中学汉语教学;课堂阅读;写作;同步提高
中学汉语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其中阅读与写作是听说的提升,同时也是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具有很强的联系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而写作是对阅读的外显和升华。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使知识逐渐的内化,写作则是将内化的知识进行外化。阅读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写作则是对阅读的统合和合理规划。二者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所以在中学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注重对课内阅读与学生写作训练的结合。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几乎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需要能够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1]。首先,教师需要利用课堂内阅读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清朝的一些见闻,比如慈禧最喜欢游颐和园,同时在游园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水路,而且所有的百姓都需要回避……通过这种引导的方式,使学生们更愿意投入到对《颐和园》的阅读中,激发学生们了解颐和园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同时注重阅读内容的修辞、叙述方式等细节,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二、利用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知识以及素材的积累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当前学生们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学生们每天除了学校的学习外,还需要穿梭在各个培训班中,所以接触生活的时间非常少,这也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素材[2]。所以教师还需要能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学生的生活体验。古语有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可知阅读对生活阅历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内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的用意和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等,比如在《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的阅读,分析出景色描写的修辞特点、顺序特点、用词特点等,通过学生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的积累写作的修辞、用词、写作顺序等方面的素材资料,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三、拓展阅读,加强课堂口语表达联系
口语表达是写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对积累知识的外显,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尽可能的为学生创作口语表达的机会。比如在阅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说一说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者这篇文章的用词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将自己内化的知识用口语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对写作的演练和强化。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的提问方式,比如对于对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提问关于文章的主旨问题,会使学生觉得过于困难,进而导致学生对阅读的畏惧,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大意进行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积累素材的一种方式。此外,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还存在一定的区别,口语表达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在面对教师和同学时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口语表达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勵方式来帮助学生开口,比如对于能够站起来表达的学生,无论表达的效果如何都给予大力的赞扬,同时如果学生在口语表达上有显著的提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等,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口语表达中。
四、注重阅读向写作的迁移
中学汉语作文一直是汉语教学中相对比较难的部分,同时也是学生以后写作的基础,在写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写作的方向、角度,然后选择素材并合理的组织和运用,再将整理好的思路列出提纲,然后通过合理的遣词造句完成课文的习作,最后进行修改。而这些步骤都需要学生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同时由于中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中学阅读中,教师可以从作文写作的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将阅读的材料与生活中的感悟结合在一起,同时外化成文字,进而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转化为表达。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抽象思维与感性经验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写作练习中需要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在阅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同学们都学习到了什么?你们会同情小女孩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是否遇到过生活比较贫困的同龄孩子呢?如果遇到你们会怎么办?同时在对比之下,你们感觉自己是不是幸福的?我们又是否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将阅读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引发出学生的感性思维。最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想写出来,进而实现将阅读向写作过渡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汉语中,阅读与写作间本身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同时如果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中学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在课内阅读的过程中,适当的为学生渗透写作的知识和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的为写作积累素材,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将所吸收的内容,利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能够抓住关键点,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发展和认知规律,进而使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与写作实现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荣侠.让中学汉语课内外阅读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J].文教资料,2014(29):172-173.
[2]林江燕.读写结合: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