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任务整合:精准·融合·严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xiao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群文教学高效整合点在于整合角度的选择。“思辨性文本的阅读与表达”根据单元学习任务确定课堂学习任务,设置教学情境,使教材、生活、考场三层联动,将单元学习任务放置于立体空间,从预设走向生成,再到运用实践,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课堂活动中学生思维活动层次性的体现是思辨性文本阅读的高阶任务,这得益于教师引领方法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思辨性文本;阅读教学;整合;情境;思维
  在2020年河北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示范课上,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的赵晨光老师上了一节《〈拿来主义〉与〈反对党八股〉之理性批判》的教学示范课,笔者在听完这节课后,有些自己的思考,在此作一简要评析(教学实录略)。
  赵晨光老师这节课,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同类文本《拿来主义》与《反对党八股》的整合课。这节课,单元学习任务定位精准,情境设置颇具匠心;学习任务整合点选得好,抓得准;思维活动有序推进,使学生思维得以提升。
  一、定位精准:紧扣单元学习任务,情境设置三层联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二是从合理角度,以恰当方式阐释自己的看法。针对性就是有的放矢,针对当下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发表观点。《反对党八股》针对政治工作中的不当学风、文风而作,《拿来主义》针对对待外来文化的极端态度而写,两篇文章论述对象明确。本单元六篇文章共分三个方面落实学习任务,《拿来主义》和《反对党八股》属于“列举与依据”方面,要求学生探讨论述的针对性与概括性之间的关系,梳理说理思路,学习论证方法。赵老师将这两篇文章中的经典段落作鉴赏整合,以“先破后立”作为学习点,梳理说理思路,精准抓住了单元学习任务的重点,为课堂的有效展开打下了良好基础。
  课堂以情境展示开启——石家庄一中“如何看待劳动”征文活动,使教材、生活、考场三层联动,将单元学习任务放置于立体空间,入境激思。这个情境设置具有真实性,而且富有意义。王宁先生这样阐释情境:“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对于情境,王宁先生还解释了它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或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运用的经验。”“如何看待劳动”征文活动的设置正好实践了这一点。情境内容从2019年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迁移而来,放置在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征文活动的情境中,借课堂这个平台把文本学习任务引入,最后用文本学到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本课的情境将高考、课堂、文本三层凝聚,贯穿于整个课堂,使得课堂结构完整严谨,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又是学生读、思、说、写三种能力的综合实践。本课的情境是对“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的实践,从教师的课前预设走向学生课堂生成,最后走向课下的运用实践,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
  二、高效融合:群文教学整合点明确,整合角度多样
  《拿来主义》与《反对党八股》都是学习难度较大的文本。《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探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杂文,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先破后立的说理结构,让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涉及党的整风运动,谈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文章具有一定的年代感,且篇幅较长。为了有效达成单元学习目标,赵老师精选了两篇课文的经典段落展开研读学习,首先把《拿来主义》的1-6自然段作示范鉴赏,引导学生梳理论证思路,归纳说理的基本思路:“明确对象——列现象——挖根源——谈危害——提观点”。接着以《反对党八股》第2自然段作自主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说理思路,在“挖根源”之后又补充了“分析原因”“反面举例对比”这两个角度,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在小组讨论分享环节有一个亮点值得称道,那就是对单元学习目标中的“针对性”的高效落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教学实录,小组讨论分享成果时,小组1认为:“‘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这是举符合作者观点的一个例子,和批判的对象进行对比,举例说明‘文章短而精粹’的好处。”为大家补充了“对比论证”角度。小组2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认同了“正反对比”的说理角度。此时,赵老师作出了恰到好处的点拨,首先板书“反面举例对比”,然后特别强调“这里的反面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作者所批判的对象而言的,所以这个例子是和前面‘列现象’中的现象是相反的。”从“对比论证”到“反面举例对比”,几字之差突出体现了《反对党八股》这一个文本与议论说理这一类文本的不同,有效落实了单元学习目标中的“针对性表达观点”。此外,赵老师在整合文段鉴赏时,教师示范引路,学生自主学习巩固,学法指导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很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值得学习。
  三、严谨理性:思维活动有层次,教师引领有方法
  课程标准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明确要求:“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结合学生阅读和表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纵观本节课学生的思维活动,赵老师着力于步步推进读文本,由表及里发现规律。情境设置了思考问题“批判对待劳动的某些认识”并指出“从哪些角度批判”,在学生回答“明确错误,谈论危害,挖掘根源”后,赵老师追问“思路是否合理,合理性在哪里”,顺势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借助情境导入,同学们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思维热身训练。接着进入文本学习——“研读文本,示范鉴赏”环节,赵老师示范方式独到,不直接展示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现:揣摩关键词“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理解何为“破”,找出批判对象。在理解“闭关主义”时,赵老师引入生活共情,让学生一步步地发现“闭关主义”不是批判对象,而是交代“送去主义”之前的社会状况,引出“送去主义”,顺利解决了思路中的“树靶子”,同时体现了本单元“有针对性表达观点”的学习任务。
  学生在自主鉴赏环节,分享自己归纳的思路结构:“树立错误批判对象——列错误现象——挖错误根源——举错误危害”。赵老师在作出肯定评价后,及时给予学生理性的引导,“现象是客观事实存在,只有我们用一种标准去衡量的时候,才能看出现象的是非来,也就是正确与错误,所以,刚才我们梳理出来的明确批判对象并不等同于明确错误对象。”同时修正板书,将“明确错误”改为“明确对象”。赵老师的那句“理性批判一开始不能先入为主”对刚接触批判性思维的高一学生来说是极有价值的指导。
  赵老师带领学生品读语句,通过体会语气揣摩心理,挖思想根源,进入理性批判的核心角度探究。同学们透过现象探究本质,挖思想根源,站在时间的线性延伸角度上谈到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得出一个“谈危害”的角度,提出观点,由破到立,水到渠成。自主学习《反对党八股》第2段时,赵老师引导学生拓展“挖思想根源”的第二个角度——分析原因,通过对产生现象的原因進行探究,揭露背后的思想根源,发散了学生说理的角度。两个文本整合到这里,其实“先破后立”的一般思路已总结出来,赵老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文本,合作讨论,寻找全新的批判角度,同学们又发现了“正反对比”,赵老师结合批判性思维,将其修正为“反面举例对比”,紧扣思辨性阅读文本的特点,体现了赵老师的教学严谨。课堂最后,赵老师引导学生再次回顾两个文本,思考两篇文章的“破”和“立”呈现的形式区别,学生得出“《拿来主义》先破后立”,“《反对党八股》破立结合”的结论,赵老师追问“批判结构可否先立后破?”“哪一种结构更符合写作的逻辑,会更有说服力?”在追问中启发学生展开比较思考,由单向结构理解向两种结构对比分析发展,使同学们对批判性思路的结构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知。纵观整节课的思维活动,问题层层深入,教师点拨适时适度,学生认知循序渐进,局部理解与宏观把握兼具,是一次很有收获的理性批判之旅。
  [作者通联:河北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南校区]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全媒体”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全媒体”的传播方式无疑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形式,正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有效利用“全媒体”的传播方式,积极推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笔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全媒体”的教学价值、教学优势及实践途径和方法,作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   关键
议论文中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首要因素。所谓“要素”,当然是“必要的”“必不可少”的意思,因此拟写规范、鲜明的中心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也是关键,这是由议论文的说理性这一文体功能决定的。  学生尽管也明白议论文中心论点的重要性,然而拟写出的中心论点句却往往存在诸多的问题,常见的有:1.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句,即观点不够鲜明;2.作文中有好几个零散的小观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高考命题提出了“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的要求。情境的关注是古诗文教学必须关注的两个方面,这对古诗文的情感的体验、内涵的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场景等有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古诗文教学;情境  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有机关联,它们是母语学习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积累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及风格。  2.重点分析《点绛唇》和《武陵春》,感受少女李清照的俏皮灵动、蓬勃生命活力和亡国丧家后李清照的苍凉哀愁心境。  3.引導学生感受李清照命运的坎坷,感受她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李清照诗词,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人生阶段的李清照的形象和心灵世界。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在多变的人生里丰富的精神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批判思维的形成则是创新意识的基础。与之对应的高考考查试题必然也会体现批判思维的考查,这就意味着运用批判思维将有助于我们解析高考试题。  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语言,进而对思维进行反思与修正的思维方式。运用批判性思维要具有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思考所读内容是否符合逻辑,哪些证据可以证明或者证伪他人的观点。  在诗歌鉴赏的客观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言:“紧凑是美学价值的第一条件,一切其他优点都由它表现出来。”回目语、俗语这些紧凑“炼话”大多是短小简练、语精意宏的精粹语言。笔者所谈的“精粹语言”,主要指蕴含着民族文化精髓的汉语精品语言,不限古汉语的雅言,也包括广义的俗语等(和洪镇涛老师的同一概念稍有不同)。这种精粹语言,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的目的,并不在于立竿见影、立马见效,而在于通过长期、稳固的储存和积累,通
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呈现出命题立意的范围广阔,写作指向明晰,审题难度下降的趋势。学生动笔不难,但写作容易陷入流俗,无法且无力展示文章和思想的深刻度与新颖度。笔者认为如果能多方有效地运用矛盾法,则可以拓展文章的深刻度,凸显个体的新颖度,造就出众的华章。  矛盾技术植根于唯物主義哲学辩证法,强调矛与盾的对立和统一,如:大与小、多与少、过去与未来、个体与群体等。矛盾双方彼此对立,或大相迥异,不可交融;或
摘 要 《杜甫传》是作者冯至先生以诗人的视角观照历史,以诗心体悟诗心,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精心结撰之作。本文试从叙事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三个角度,寻求引导学生探究《杜甫传》的美学价值的指导策略。这对激发学生阅读传记类整本书,提高审美层面的核心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冯至;《杜甫传》;美学价值;指导策略  《杜甫传》是作者冯至先生以诗人的视角观照历史,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摒弃“齐声朗读、逐句讲解”这种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古典诗词的不同类型、内容与风格,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采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鉴赏古典诗词。一、举行朗读比赛,鉴赏古典诗词韵律美  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十分鲜明的韵律美。但是在传统“齐声朗读”的教学模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关键,通过革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利用“先学后导”的方式开展教学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契机,还可以有效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本文以《阿Q正传》为例,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