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工作的重心,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了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提出在高校内部建立课堂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高校 课堂教学 全面质量管理(TQM)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是诸多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课程教学是高校中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思想,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自我学习。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势必对学生接受知识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及创新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可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念和方法,强化质量意识,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监控,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是美国质量管理大师费根堡姆提出的,指一个组织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为核心,为了提高和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由组织的全体人员和有关部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质量的全部过程和各种因素,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效的质量体系提供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的系统的管理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主要思想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全方位是指组织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全过程是指要把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不断改进;全员性是指产品质量人人有责,组织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人员都参加质量管理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最初主要是在制造业使用,随着其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践效果,这种管理思想已普遍应用于服务业,教育机构也在逐步尝试采用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80年代末美英等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高校内部管理,开始尝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已有100多所高校采纳了TQM,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也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很多高校也建立和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二、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
高校课堂教学TQM的基本理念是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提出的:课堂教学质量涉及到整个教学系统的各个方面;课堂教学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在教育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通过预防而不是检查得以实现的;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高需要高校中每一层次的每个人的共同参与。
1.以质量为核心,全方位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管理。
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为核心”的理念,高校在课堂教学方面引入TQM,体现在对于质量这一理念的理解掌握,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在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时,对课堂教学涉及的各部门、各要素要统筹规划和系统安排,实现人、财、物等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要抓教师指导的质量,也要抓学生的学习质量;既要抓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也要抓教辅人员的服务质量,共同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课堂教学质量管理。
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上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加强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全局性的课题,涉及到不同学科和不同院系;本科、专科教育的教学目标也不同,它们处在培养的不同阶段,还存在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视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全面协同,突出质量管理的激励功能,从根源上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形成课堂教学、人人有责的局面。只有每个相关人的个体工作质量都有提高,才能集成为更高的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3.以预防为主,全过程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管理。
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控制模式要实施一种动态的、实时的全过程控制模式,从宏观环境来看,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人才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少的核心组成部分。应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注重把课堂教学质量观念贯穿于高校教学的整个过程,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型”转变为“事先预防型”和“过程控制型”,强化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从开课资格审查、教材等教学材料准备、教师备课、课堂讲授、作业布置与批改、答疑与辅导、课程考核、试卷批改、成绩评定、考试分析一直到最终的教学总结等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各环节的质量,最终求得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是以学生感知的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为核心,学生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能否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应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课堂教学质量往往是通过备课、讲课、课程作业、辅导答疑、课程考核等所谓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来保证的,任何环节的质量问题都可能导致最后教育质量的滑坡。只有提高和改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可以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课程教学管理体系,以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借助质量总目标和层级性的质量分目标,以目标管理法来推动质量总目标的实现。
1.领导层指导制定管理体系文件。
实施课程教学TQM时学校领导层必须指导学校教务处制定服务于高校人才质量培养的有关课堂教学安排、检查、评优等方面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职责,并以文件形式确立下来,这是高校整体性、基础性的工作。质量体系文件要遵循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经济性、科学性等原则,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对课堂教学工作的各个主要环节做出详细的规定,必须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协调各部门关系,为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质量提供详实、有力的依据,确保此项工作有章可循,能顺利、高效地运行。
2.教务处对课堂教学工作全过程监控、协调。
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工作及相关教学研究和改革。具体包括:在教师开课之前首先对教师的开课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不让教学评价不合格的教师进入课堂教学,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源头因素控制好。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不定期地深入到二级学院、系检查,到学生、教师中调查、了解课堂教学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纪律、教学效果等情况,同时领导、组织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开展工作。教务处收到来自学生、学院、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意见后,及时分类处理,有些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汇报,有些需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有些需要督促学院加强管理并要求进行整改,有些需要管理部门自身提高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协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管理者既提高了自身水平和素质,也为今后修改、完善、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使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合理,形成良性循环。
3.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实时检查、指导。
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各学院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实时的检查与指导。具体包括:检查各二级学院落实教务处有关课程教学文件的情况;检查教学文件是否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检查课程进度是否与教学进度表的安排相一致;检查教师上课是否遵守课程教学纪律,备课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熟练,授课概念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清晰,板书是否规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抽查、审阅课程考核试卷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检查试卷及教学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装订、存档。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学院领导及教务处反馈,对加强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总结、研究,并督导各二级学院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对各二级学院的自查结果进行抽查,并将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学院和教务处反馈,提出整改建议。
4.二级学院自查、总结。
各二级学院负责本院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贯彻、落实学校有关课堂教学的文件精神。应向课程教学的各位教师布置课堂教学工作任务,定期检查各位教师课堂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各二级学院组织、安排本院的课程教学自查工作,重点检查课程教学工作量、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是否符合学校相关文件的要求。主要包括检查开课前教师准备教学材料是否齐全(教材、教学大纲、考核大纲、教学进度表、备课笔记、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情况记载簿等);检查课程进度是否与教学进度表的安排相一致;检查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熟练,授课概念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清晰,板书是否规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课程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辅导答疑是否准时负责;课程考核试卷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课程考核结果是否符合教学要求。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要及时、准确地统计和汇总各类数据,填写各类有关课堂教学表格,报教务处备案。学院应写出自评报告,对整个学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写出工作总结,将自评报告和工作总结反馈到教务处,为今后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学院同时还应实施学生信息员制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情况进行收集,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5.全方位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涉及课堂教学的信息主要是学生与教师相结合、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相结合、领导与专家相结合、校内各部门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等。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相互关联的复杂的现代化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受控对象,由一定的组织、人员、设备和软件组成,主要包括各层次质量信息的组织、质量信息管理的硬件和软件、质量信息流程。高校可以整合原有各种信息系统,对质量信息分层次、分等级建立现代信息立体网络与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以加强质量信息管理工作,运用信息进行了解、联系、调节、控制各种教学活动和工作状态。同时以最佳的途径和最快的速度将真实、可信、齐全、及时的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处理和反馈到决策和执行部门。
总之,在高校建立课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高校中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具体特点,必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注意课堂教学本身就是高校教育质量这个全局整体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应当服务、服从于高校整体的目标和利益。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杨纬隆,吴世英.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探索[J].教学研究,2006,(4).
[3]庄晓山.对高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探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
[4]蔡正倩.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探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5,(10).
[5]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2007,(2).
关键词:高校 课堂教学 全面质量管理(TQM)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的全过程,是诸多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课程教学是高校中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思想,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自我学习。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势必对学生接受知识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及创新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可以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念和方法,强化质量意识,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监控,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是美国质量管理大师费根堡姆提出的,指一个组织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为核心,为了提高和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由组织的全体人员和有关部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质量的全部过程和各种因素,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效的质量体系提供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的系统的管理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主要思想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全方位是指组织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全过程是指要把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不断改进;全员性是指产品质量人人有责,组织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人员都参加质量管理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最初主要是在制造业使用,随着其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践效果,这种管理思想已普遍应用于服务业,教育机构也在逐步尝试采用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80年代末美英等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高校内部管理,开始尝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已有100多所高校采纳了TQM,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也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很多高校也建立和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二、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
高校课堂教学TQM的基本理念是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提出的:课堂教学质量涉及到整个教学系统的各个方面;课堂教学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在教育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通过预防而不是检查得以实现的;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高需要高校中每一层次的每个人的共同参与。
1.以质量为核心,全方位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管理。
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为核心”的理念,高校在课堂教学方面引入TQM,体现在对于质量这一理念的理解掌握,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在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时,对课堂教学涉及的各部门、各要素要统筹规划和系统安排,实现人、财、物等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要抓教师指导的质量,也要抓学生的学习质量;既要抓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也要抓教辅人员的服务质量,共同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课堂教学质量管理。
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是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上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加强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全局性的课题,涉及到不同学科和不同院系;本科、专科教育的教学目标也不同,它们处在培养的不同阶段,还存在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视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全面协同,突出质量管理的激励功能,从根源上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形成课堂教学、人人有责的局面。只有每个相关人的个体工作质量都有提高,才能集成为更高的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3.以预防为主,全过程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管理。
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控制模式要实施一种动态的、实时的全过程控制模式,从宏观环境来看,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人才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少的核心组成部分。应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注重把课堂教学质量观念贯穿于高校教学的整个过程,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型”转变为“事先预防型”和“过程控制型”,强化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从开课资格审查、教材等教学材料准备、教师备课、课堂讲授、作业布置与批改、答疑与辅导、课程考核、试卷批改、成绩评定、考试分析一直到最终的教学总结等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保证各环节的质量,最终求得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是以学生感知的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为核心,学生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能否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应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课堂教学质量往往是通过备课、讲课、课程作业、辅导答疑、课程考核等所谓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来保证的,任何环节的质量问题都可能导致最后教育质量的滑坡。只有提高和改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可以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课程教学管理体系,以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借助质量总目标和层级性的质量分目标,以目标管理法来推动质量总目标的实现。
1.领导层指导制定管理体系文件。
实施课程教学TQM时学校领导层必须指导学校教务处制定服务于高校人才质量培养的有关课堂教学安排、检查、评优等方面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职责,并以文件形式确立下来,这是高校整体性、基础性的工作。质量体系文件要遵循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经济性、科学性等原则,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对课堂教学工作的各个主要环节做出详细的规定,必须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协调各部门关系,为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质量提供详实、有力的依据,确保此项工作有章可循,能顺利、高效地运行。
2.教务处对课堂教学工作全过程监控、协调。
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管理工作及相关教学研究和改革。具体包括:在教师开课之前首先对教师的开课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不让教学评价不合格的教师进入课堂教学,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源头因素控制好。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不定期地深入到二级学院、系检查,到学生、教师中调查、了解课堂教学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纪律、教学效果等情况,同时领导、组织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开展工作。教务处收到来自学生、学院、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意见后,及时分类处理,有些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汇报,有些需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有些需要督促学院加强管理并要求进行整改,有些需要管理部门自身提高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协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管理者既提高了自身水平和素质,也为今后修改、完善、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使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合理,形成良性循环。
3.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实时检查、指导。
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对各学院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实时的检查与指导。具体包括:检查各二级学院落实教务处有关课程教学文件的情况;检查教学文件是否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检查课程进度是否与教学进度表的安排相一致;检查教师上课是否遵守课程教学纪律,备课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熟练,授课概念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清晰,板书是否规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抽查、审阅课程考核试卷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检查试卷及教学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装订、存档。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学院领导及教务处反馈,对加强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总结、研究,并督导各二级学院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对各二级学院的自查结果进行抽查,并将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学院和教务处反馈,提出整改建议。
4.二级学院自查、总结。
各二级学院负责本院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贯彻、落实学校有关课堂教学的文件精神。应向课程教学的各位教师布置课堂教学工作任务,定期检查各位教师课堂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各二级学院组织、安排本院的课程教学自查工作,重点检查课程教学工作量、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是否符合学校相关文件的要求。主要包括检查开课前教师准备教学材料是否齐全(教材、教学大纲、考核大纲、教学进度表、备课笔记、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情况记载簿等);检查课程进度是否与教学进度表的安排相一致;检查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熟练,授课概念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清晰,板书是否规范,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课程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辅导答疑是否准时负责;课程考核试卷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课程考核结果是否符合教学要求。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要及时、准确地统计和汇总各类数据,填写各类有关课堂教学表格,报教务处备案。学院应写出自评报告,对整个学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写出工作总结,将自评报告和工作总结反馈到教务处,为今后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学院同时还应实施学生信息员制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情况进行收集,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5.全方位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涉及课堂教学的信息主要是学生与教师相结合、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相结合、领导与专家相结合、校内各部门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等。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相互关联的复杂的现代化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受控对象,由一定的组织、人员、设备和软件组成,主要包括各层次质量信息的组织、质量信息管理的硬件和软件、质量信息流程。高校可以整合原有各种信息系统,对质量信息分层次、分等级建立现代信息立体网络与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以加强质量信息管理工作,运用信息进行了解、联系、调节、控制各种教学活动和工作状态。同时以最佳的途径和最快的速度将真实、可信、齐全、及时的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处理和反馈到决策和执行部门。
总之,在高校建立课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高校中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具体特点,必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注意课堂教学本身就是高校教育质量这个全局整体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应当服务、服从于高校整体的目标和利益。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杨纬隆,吴世英.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探索[J].教学研究,2006,(4).
[3]庄晓山.对高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探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
[4]蔡正倩.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探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5,(10).
[5]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