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实现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强大这一充满东方色彩的“中国梦”,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全面发挥其重要力量。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心理基础,大学生就业态度影响其就业和创业行为,是影响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梦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态度;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21-01
一、实现创业和就业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中国梦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是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奠基和催生的,它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进取理想和坚定信心,同时,中国梦的提出能够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产生巨大的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周天勇学者将“中国梦”细化为可逐步实现的“小梦想”。他认为可以从实现国民的新生活梦、安居乐业梦、社会保障梦、公共服务梦、环境优美和家庭平安梦以及精神生活梦的实现来成就中国的“梦想”。其中,就业和创业梦的实现是安居乐业梦的基础。
贫富差距扩大化,政府官员腐败现象严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现状难以解决现存的和未来产生的就业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矛盾日益激烈,为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一定的物质和制度阻力。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团队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展现了务实稳健的作风,呈现出廉洁亲民的新气象,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客观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既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所面临的现实障碍,也要充满信心创造条件以促使中国梦的实现。
二、就业态度影响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梦的实现
(一)就业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正逐步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扩招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受教育的愿望,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没有很好的与市场同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和人才“高消费”的问题。部分大学生的劳动力贬值,所获薪酬较低,“蜗居”、“蚁族”等流行语形象的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人才高消费的结果是大才小用,小才不用,导致就业困难,高级人才流失,这会导致高等教育的规模超过应有的水平,使教育结构失衡。①大学生学位贬值和人才“高消费”无意设置的学历屏障,低学历人才被无法实现就业,致使人才市场供需矛盾,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合理的就业态度有助于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培养合理的就业态度,引导大学生产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就业与创业梦的实现。
合理的就业态度应包括对自身价值、职业价值的正确认知,了解国家为促进就业和自主创业而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而产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促使就业和创业行为意向的产生,以实现就业和创业梦。
生活舒适、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大等因素致使许多大学生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流动,使得城市对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国家出台了多项面向基层就业的新政策法规,比如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以缩小城乡差距并缓解就业矛盾。转变观念,投身于国家需要的建设中去。政府放宽创业条件,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实现自主就业,以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美国学者C·Hovland等人提出态度转变模型,强调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态度转变所关联的四个基本要素,说服对象接受外部刺激,经过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形成新的态度。Hovland的认知说服理论认为接受者如果认为传递者没有操纵自己态度与行为的意图,心理防御较低,信息的接受较好,易于转变态度;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因而容易接受说服。态度转变理论认为,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频率的信息重复率可增加大学生对就业和创业信息的关注,促进就业态度的转变。合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就业和创业信息进行传播,及时更新和提供多领域的就业和创业信息。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的代数和。在进行就业和创业信息传递时,应提供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信息,帮助大学生对其选择进行得失利弊的权衡与比较,从而产生合适的就业和创业行为。
大学生态度的转变还受到其原有的态度体系及其心理特质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态度的转变与培养应尊重个体原有的态度体系及其心理特质,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就业和创业教育,培养合理的就业态度,这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进程。
合理就业态度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众传媒四位一体相结合。学校教育应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责任教育增加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認知,鼓励其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中国梦的实现俸献自身的绵薄之力。社会和媒体应大力宣扬青年个体自主创业并实现其梦想的优秀事迹,通过榜样教育建立大学生自觉实践“中国梦”的现实载体,给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家庭成员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将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的结合以来,给予大学生心理支持,给予其自觉实践“中国梦”的勇气。
注释:
①雷明全.我国人才高消费问题探析[J].财经研究,2002(2):59-60.
参考文献:
[1]余华义,陈东.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难与“人才高消费”[J].社会科学研究,2006(3).
[2]袁静.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M].长安大学,2010.
[3]周显信,卞浩瑄.“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2013(2).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态度;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21-01
一、实现创业和就业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中国梦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是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奠基和催生的,它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进取理想和坚定信心,同时,中国梦的提出能够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产生巨大的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周天勇学者将“中国梦”细化为可逐步实现的“小梦想”。他认为可以从实现国民的新生活梦、安居乐业梦、社会保障梦、公共服务梦、环境优美和家庭平安梦以及精神生活梦的实现来成就中国的“梦想”。其中,就业和创业梦的实现是安居乐业梦的基础。
贫富差距扩大化,政府官员腐败现象严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现状难以解决现存的和未来产生的就业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矛盾日益激烈,为中国梦的实现带来一定的物质和制度阻力。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团队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展现了务实稳健的作风,呈现出廉洁亲民的新气象,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客观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既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所面临的现实障碍,也要充满信心创造条件以促使中国梦的实现。
二、就业态度影响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梦的实现
(一)就业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正逐步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扩招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受教育的愿望,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没有很好的与市场同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和人才“高消费”的问题。部分大学生的劳动力贬值,所获薪酬较低,“蜗居”、“蚁族”等流行语形象的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人才高消费的结果是大才小用,小才不用,导致就业困难,高级人才流失,这会导致高等教育的规模超过应有的水平,使教育结构失衡。①大学生学位贬值和人才“高消费”无意设置的学历屏障,低学历人才被无法实现就业,致使人才市场供需矛盾,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合理的就业态度有助于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培养合理的就业态度,引导大学生产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的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就业与创业梦的实现。
合理的就业态度应包括对自身价值、职业价值的正确认知,了解国家为促进就业和自主创业而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而产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促使就业和创业行为意向的产生,以实现就业和创业梦。
生活舒适、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大等因素致使许多大学生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流动,使得城市对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国家出台了多项面向基层就业的新政策法规,比如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以缩小城乡差距并缓解就业矛盾。转变观念,投身于国家需要的建设中去。政府放宽创业条件,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实现自主就业,以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
美国学者C·Hovland等人提出态度转变模型,强调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态度转变所关联的四个基本要素,说服对象接受外部刺激,经过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形成新的态度。Hovland的认知说服理论认为接受者如果认为传递者没有操纵自己态度与行为的意图,心理防御较低,信息的接受较好,易于转变态度;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因而容易接受说服。态度转变理论认为,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频率的信息重复率可增加大学生对就业和创业信息的关注,促进就业态度的转变。合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就业和创业信息进行传播,及时更新和提供多领域的就业和创业信息。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的代数和。在进行就业和创业信息传递时,应提供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信息,帮助大学生对其选择进行得失利弊的权衡与比较,从而产生合适的就业和创业行为。
大学生态度的转变还受到其原有的态度体系及其心理特质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态度的转变与培养应尊重个体原有的态度体系及其心理特质,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就业和创业教育,培养合理的就业态度,这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进程。
合理就业态度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众传媒四位一体相结合。学校教育应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和责任教育增加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認知,鼓励其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中国梦的实现俸献自身的绵薄之力。社会和媒体应大力宣扬青年个体自主创业并实现其梦想的优秀事迹,通过榜样教育建立大学生自觉实践“中国梦”的现实载体,给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家庭成员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将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的结合以来,给予大学生心理支持,给予其自觉实践“中国梦”的勇气。
注释:
①雷明全.我国人才高消费问题探析[J].财经研究,2002(2):59-60.
参考文献:
[1]余华义,陈东.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难与“人才高消费”[J].社会科学研究,2006(3).
[2]袁静.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M].长安大学,2010.
[3]周显信,卞浩瑄.“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