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就是别人的故事,别人的人生,自然界的物和事。把别人的故事,自然界的物和事写进你的作文,成就你自己的作文;把别人的人生和自然界的事和物纳入你的笔端,成就你自己的文采,这就是《作文素材》的魅力。心灵因作文而充实,作文因素材而美丽。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对于素材匮乏的学生来说,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很难写好作文的。素材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生活中来;二是从阅读中来。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中学生积累材料,可以通过阅读与摘记,观察与思考,看电视与上网来获得。而对于农村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我感悟最深的是:走进农村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有机会广泛地接触生活,但他们缺乏观察生活的能力,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想让农村孩子写好作文,就必须教会他们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和玩乐嬉戏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解决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开发农村作文素材资源,“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一、从富有情趣的农村生活中开拓写作素材
有的老师认为,作文难是因为学生生活单调,没东西可写。事实并非如此,学生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仅仅是由于学生缺乏细心观察的习惯,让这些事情都悄悄从身边溜走了,所以到写作时感觉到没东西可写。学生作文时,只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勤于观察,就不愁没有写作材料。
看农村新貌、赏四季风光。农村田野风光秀丽,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素材资源。农村一河一湾,河桥石堤,金黄色的油菜花,滚滚麦浪,都是值得一提的观察内容。水稻、油菜、小麦、桑田、菜地各具风韵,他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村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了解家乡,特别是农室民居,村道河桥等现代的亮丽风景线,更能激起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走出校园实地观察,为学生写真写实打下基础,这样,就避免了“闭门造车”,胡编乱造。
农村学生有很多生活情趣,如:上山摘果、打柴、烧蜂窝、放牛羊;下田割稻、挖薯、刨花生;下河捉鱼摸虾、钓螃蟹、捡田螺;闲时烤薯、烧玉米、打弹子、游泳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引导学生寻找这些素材,可以写成许多富有情趣的文章来。
问村史家史,忆苦才知今日甜。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每个村民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让学生做“小记者”,走村串户,一篇篇随访笔记,一个个身边的故事,都是小作者作文的好材料。
赏家乡特产,扬家乡美名。土产特产,其本身包含着“独特之处”。这显然是作文表现“个性化”的极好材料。赏家乡特产,包括观察土特产的外貌、特征,了解他的生产、制作过程,以及土特产的价值等。引导学生挖掘素材,介绍家乡特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从劳动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素材
农村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可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随着他们在父母心中地位的日渐升高,能到田间地头东跑西摸的锻炼机会越来越少,他们对劳动变得越来越陌生。因此很多学生将劳动曲解为仅仅是扫扫地、洗洗碗、烧烧水等,缺乏对农村艰苦生活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学农技农艺,把拜师学艺的经历写下来,把劳动滋味写下来,反映真情实感,是成功的作文尝试。因此,应当利用夏秋两季农忙时间,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广阔的田野,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材料,学习农民勤劳淳朴的好品质。更可以根据农业农时,安排学生到广阔天地里学农活,如学生在四月份到农村,学习翻地、平土、育“小白菜”;学生在五月中旬,学习采桑叶、育春蚕。通过身体力行,感受农民勤劳美德,写下的作文也会有血有肉,不会因道听途说,一知半解而使之空洞。只有“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
三、从农村的传统节庆、风俗民情中积累素材
采乡风民俗,写农家风情农家乐。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村俗、民风。许多乡俗民风,随社会的发展,还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乡下人过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等以及婚娶丧葬等。农村节气多,农家庆贺节日,有他们自己的方式,如: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这些都寄予着农民渴望人泰物丰的美好心愿,蕴涵着历史悠久的农村文化。指导学生从节庆习俗中寻找积极向上的风俗人情、人事变迁、思想变化、新风俗风尚,积累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习作素材,避免千篇一律的作文通病,为学生写出具有“特性”的作文奠定基础。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采集,让学生表达出自己所见所闻的身边事,写出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反映农村特色的作文。
四、开展活动,创设写作情境
农村学生除了从生活实践中体验积累材料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积累材料。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旅游;鼓励、引导学生多参加文娱活动、课外活动,如游戏、竞赛、调查访问、搞实验、手工制作、劳技比赛等,增张知识,开阔视野,扩大见闻,丰富感性知识和形象思维,积累生活素材。
总之,体验是作文的源泉,有体验才有素材,没有体验作文就是无源之水。哪怕是只言片语,但求真实的喜怒哀乐,真实的发现,真实的体验。坚持下去,学生的生活和心灵将会成为作文素材的宝藏,也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作者单位:637646四川省仪陇县三河初级中学校)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对于素材匮乏的学生来说,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很难写好作文的。素材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生活中来;二是从阅读中来。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中学生积累材料,可以通过阅读与摘记,观察与思考,看电视与上网来获得。而对于农村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我感悟最深的是:走进农村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有机会广泛地接触生活,但他们缺乏观察生活的能力,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要想让农村孩子写好作文,就必须教会他们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和玩乐嬉戏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解决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开发农村作文素材资源,“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一、从富有情趣的农村生活中开拓写作素材
有的老师认为,作文难是因为学生生活单调,没东西可写。事实并非如此,学生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仅仅是由于学生缺乏细心观察的习惯,让这些事情都悄悄从身边溜走了,所以到写作时感觉到没东西可写。学生作文时,只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勤于观察,就不愁没有写作材料。
看农村新貌、赏四季风光。农村田野风光秀丽,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素材资源。农村一河一湾,河桥石堤,金黄色的油菜花,滚滚麦浪,都是值得一提的观察内容。水稻、油菜、小麦、桑田、菜地各具风韵,他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村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了解家乡,特别是农室民居,村道河桥等现代的亮丽风景线,更能激起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走出校园实地观察,为学生写真写实打下基础,这样,就避免了“闭门造车”,胡编乱造。
农村学生有很多生活情趣,如:上山摘果、打柴、烧蜂窝、放牛羊;下田割稻、挖薯、刨花生;下河捉鱼摸虾、钓螃蟹、捡田螺;闲时烤薯、烧玉米、打弹子、游泳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引导学生寻找这些素材,可以写成许多富有情趣的文章来。
问村史家史,忆苦才知今日甜。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每个村民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让学生做“小记者”,走村串户,一篇篇随访笔记,一个个身边的故事,都是小作者作文的好材料。
赏家乡特产,扬家乡美名。土产特产,其本身包含着“独特之处”。这显然是作文表现“个性化”的极好材料。赏家乡特产,包括观察土特产的外貌、特征,了解他的生产、制作过程,以及土特产的价值等。引导学生挖掘素材,介绍家乡特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从劳动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素材
农村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可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随着他们在父母心中地位的日渐升高,能到田间地头东跑西摸的锻炼机会越来越少,他们对劳动变得越来越陌生。因此很多学生将劳动曲解为仅仅是扫扫地、洗洗碗、烧烧水等,缺乏对农村艰苦生活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学农技农艺,把拜师学艺的经历写下来,把劳动滋味写下来,反映真情实感,是成功的作文尝试。因此,应当利用夏秋两季农忙时间,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广阔的田野,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材料,学习农民勤劳淳朴的好品质。更可以根据农业农时,安排学生到广阔天地里学农活,如学生在四月份到农村,学习翻地、平土、育“小白菜”;学生在五月中旬,学习采桑叶、育春蚕。通过身体力行,感受农民勤劳美德,写下的作文也会有血有肉,不会因道听途说,一知半解而使之空洞。只有“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
三、从农村的传统节庆、风俗民情中积累素材
采乡风民俗,写农家风情农家乐。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村俗、民风。许多乡俗民风,随社会的发展,还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乡下人过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等以及婚娶丧葬等。农村节气多,农家庆贺节日,有他们自己的方式,如: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这些都寄予着农民渴望人泰物丰的美好心愿,蕴涵着历史悠久的农村文化。指导学生从节庆习俗中寻找积极向上的风俗人情、人事变迁、思想变化、新风俗风尚,积累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习作素材,避免千篇一律的作文通病,为学生写出具有“特性”的作文奠定基础。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采集,让学生表达出自己所见所闻的身边事,写出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反映农村特色的作文。
四、开展活动,创设写作情境
农村学生除了从生活实践中体验积累材料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积累材料。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旅游;鼓励、引导学生多参加文娱活动、课外活动,如游戏、竞赛、调查访问、搞实验、手工制作、劳技比赛等,增张知识,开阔视野,扩大见闻,丰富感性知识和形象思维,积累生活素材。
总之,体验是作文的源泉,有体验才有素材,没有体验作文就是无源之水。哪怕是只言片语,但求真实的喜怒哀乐,真实的发现,真实的体验。坚持下去,学生的生活和心灵将会成为作文素材的宝藏,也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作者单位:637646四川省仪陇县三河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