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从初中阶段接触到生物课开始,就应该将实验课作为生物课的重点,生物试验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增加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初中生物实验课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学生积极性;开发新思维
初中生物新教学大纲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实验教学人员的责任和努力方向。
一、转变教学理念,挖掘实验资源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探究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倡让学生动手、动脑,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一方面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认识不够,思想观念落后,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不去考虑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带来积极影响,也不去没法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面对新教材及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应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充分挖掘实验资源,与时俱进,全面保证生物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了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一滴一取一展一盖一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目的要求,终生难忘。
三、生物实验课中学生的思维训练
1.关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2.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都是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就构成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取得这些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成这些概念,并且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能力。
3.提倡合作学习,激励创新思维。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将优化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促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技能方面同步发展。学会表达,就是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坚决服从,没有选择,这与其说是塑造学生的心灵,不如说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智力而言,不论是来自天赋,还是后天环境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都要设法顺应这种特点,因材施教,而表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教育者在鼓励那些尖子生冒尖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嘲笑抹杀那些有奇谈怪论的学生,要善于指点,引导,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课中营造一种民主、宽松、自由、开放的气氛,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和人格的尊严,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善意的期待,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师礼:《论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因素》,《社会科学》1988年第7期
[2].汤云亮:《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物理教学》1992年第9期
[3].马学超:《在“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教学中培养创造型人才》,《化学教学》1988年第3期
[4].侯俊荣:《浅谈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月刊》1997年7-8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课;学生积极性;开发新思维
初中生物新教学大纲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实验教学人员的责任和努力方向。
一、转变教学理念,挖掘实验资源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探究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倡让学生动手、动脑,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一方面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认识不够,思想观念落后,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不去考虑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带来积极影响,也不去没法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面对新教材及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应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充分挖掘实验资源,与时俱进,全面保证生物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了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一滴一取一展一盖一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目的要求,终生难忘。
三、生物实验课中学生的思维训练
1.关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2.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都是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就构成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取得这些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成这些概念,并且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是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能力。
3.提倡合作学习,激励创新思维。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将优化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促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技能方面同步发展。学会表达,就是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坚决服从,没有选择,这与其说是塑造学生的心灵,不如说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智力而言,不论是来自天赋,还是后天环境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都要设法顺应这种特点,因材施教,而表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教育者在鼓励那些尖子生冒尖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嘲笑抹杀那些有奇谈怪论的学生,要善于指点,引导,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课中营造一种民主、宽松、自由、开放的气氛,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和人格的尊严,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善意的期待,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师礼:《论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因素》,《社会科学》1988年第7期
[2].汤云亮:《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物理教学》1992年第9期
[3].马学超:《在“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教学中培养创造型人才》,《化学教学》1988年第3期
[4].侯俊荣:《浅谈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月刊》1997年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