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教材是较为重要的方面。教材的改革主要是在变更体例以及体系两方面进行。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确实需要在教材改革上下功夫。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但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主要从教材呈现的方式入手,分析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的特点。
一、教材呈现方式为综合立体式
在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后,专家对原来的教材编排方式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原来的编排主要是把同样的文体安排为同一单元,认为这种编排方式较为简单。以单篇的文章为中心,单元内部没有联系。单元的文体和知识点相同,容易给人留下呆板的印象,知识点教学出现重复。苏教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以主题为单元。
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在编排上具有自己的特点,教材编排具有综合立体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同一个主题下面包括多个学习板块,板块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其次,增设了积累以及应用的环节,在主题语境中,学生能够进行思考、探讨,开展活动。编排体现了创新精神,在主题环境中学生能够学习语文,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积累与应用”部分,根据专题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与以前单篇教学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对板块之间层次关系进行预设,教材更加系统化,体现了教材的进步性。
苏教版语文阅读教材在处理各板块之间的关系时,也出现了问题。主要是板块和文本主题相关,主题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板块在设置时,无法体现主题。以“月是故乡明”单元为例,分成两个板块:漂泊的旅人和乡关何处。教学参考中提到后一个板块是对前一板块的拓展,但是,仔细考虑,乡愁与旅人两者没有层次上的关系。在这个单元中,教材所选择的文章是和乡愁相关的,文章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几篇文章相对独立,在关于主题的学习方面没有体现层次的深浅。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通常忽视板块之间的层次性问题。教师在忽略主题进行教学时,只是针对单篇的文章,导致综合立体设计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以专题来进行单元划分,编者的意图在于在每个专题下面分设几个板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教材的板块比较多,可以为教师提供多种教学的方案,很多板块前面以星号标注,教师能够自由的选择。但是,从实际情形来看,多数教师对此没有进行选择,仍然按照原来的方法进行板块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落实弹性机制,板块的设计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以“向青春举杯”方案A为例,在学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后,主要是对人生的追求进行思考。在“活动体验”板块,设置了多道题目,其中的一道题目是马克思提出职业选择所遵照的原则。方案B是《我的五样》,开展活动,进而感悟生命的意义。设置的题目,其中之一是对文章两句话的理解。练习题主要是以文本为中心,教师在讲解练习题时,很容易跟着书本的内容,没有自己的见解。进行活动体验,体现的是选择性,路径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在教材中,如果板块前标注星号,主要是让教师进行自由的选择,编者在此处犯下错误,在教材中提倡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说明可以供自由删选。
三、探究性的呈现方式
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在设计上注意探究性的学习。通过设置探究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用大量的篇幅设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积累与应用”等都有体现。在“文本研习”中,学生能够阅读到经典性的作品,为学生创造阅读对话的环境,学生能够参与到阅读对话中,相互交流读书体验,重点在于增强学生对文本解读以及鉴赏的能力。“问题探讨”环节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探究的引导,设置具有价值性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深入进行专题的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活动体验”环节主要是以人文内涵以及学习的要求为中心,根据学习材料,语文活动体现出多样性以及丰富性,学会体验以及思考,提升语文素养。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探究性的呈现方式上同样存在问题,“问题探讨”中的问题不具有探讨性,只是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部分问题具有探讨的价值,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进行探讨。首先是因为探讨所需要的资料没有提及。其次,对于探讨没有提供相应的指导,以“珍爱生命”专题中的“积累与应用”板块为例,提到关于“文眼”的问题,对于“文眼”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关于文眼研究的资料比较多,在搜集以及整理资料时,需要多种方法。利用“文眼”对散文作品进行分析,教师需要进行指导。教师的能力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应当多提供一些资料。此外,为降低探讨问题的难度,编者在应用策略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限,对于复杂的问题不能完成探讨,编者主要是降低难度,没有提供相关资料,探讨问题失去意义。
四、阅读鉴赏的方法更加明朗化
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注重阅读方法的介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阅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在“月是故乡明”单元中,提到了“评点法”,学生结合“评点法”,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在《慢慢走,欣赏啊》以及《笔落惊风雨》两个专题中,教材对阅读的方法进行了集中的展示。《慢慢走,欣赏啊》主要是向学生介绍鉴赏散文小说的方法,提供阅读的相关知识以及阅读方法。在《笔落惊风雨》单元,借古典诗文向学生梳理诗文阅读的过程,学生能够学到鉴赏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从搜集的例子观察,教师多数没有采用鉴赏性的阅读方法,重要的原因在于教材缺乏方法指导。以评点法为例,只有在“漂泊的旅人”课后习题中有所涉及,缺乏详细的介绍。学生在运用评点法的时候,不能充分地把握评点法的要点。教学参考书中解释,在进行评点的时候,必须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在点评的过程中,注意和其他人的交流。基于此,教材应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编者编写语文教材主要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通过进行分析,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明显的改善,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研究者不断进行分析、完善。只有语文教材的编写质量有所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才有保证。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226534)
一、教材呈现方式为综合立体式
在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后,专家对原来的教材编排方式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原来的编排主要是把同样的文体安排为同一单元,认为这种编排方式较为简单。以单篇的文章为中心,单元内部没有联系。单元的文体和知识点相同,容易给人留下呆板的印象,知识点教学出现重复。苏教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以主题为单元。
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在编排上具有自己的特点,教材编排具有综合立体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同一个主题下面包括多个学习板块,板块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其次,增设了积累以及应用的环节,在主题语境中,学生能够进行思考、探讨,开展活动。编排体现了创新精神,在主题环境中学生能够学习语文,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积累与应用”部分,根据专题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与以前单篇教学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对板块之间层次关系进行预设,教材更加系统化,体现了教材的进步性。
苏教版语文阅读教材在处理各板块之间的关系时,也出现了问题。主要是板块和文本主题相关,主题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板块在设置时,无法体现主题。以“月是故乡明”单元为例,分成两个板块:漂泊的旅人和乡关何处。教学参考中提到后一个板块是对前一板块的拓展,但是,仔细考虑,乡愁与旅人两者没有层次上的关系。在这个单元中,教材所选择的文章是和乡愁相关的,文章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几篇文章相对独立,在关于主题的学习方面没有体现层次的深浅。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通常忽视板块之间的层次性问题。教师在忽略主题进行教学时,只是针对单篇的文章,导致综合立体设计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以专题来进行单元划分,编者的意图在于在每个专题下面分设几个板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教材的板块比较多,可以为教师提供多种教学的方案,很多板块前面以星号标注,教师能够自由的选择。但是,从实际情形来看,多数教师对此没有进行选择,仍然按照原来的方法进行板块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落实弹性机制,板块的设计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以“向青春举杯”方案A为例,在学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后,主要是对人生的追求进行思考。在“活动体验”板块,设置了多道题目,其中的一道题目是马克思提出职业选择所遵照的原则。方案B是《我的五样》,开展活动,进而感悟生命的意义。设置的题目,其中之一是对文章两句话的理解。练习题主要是以文本为中心,教师在讲解练习题时,很容易跟着书本的内容,没有自己的见解。进行活动体验,体现的是选择性,路径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在教材中,如果板块前标注星号,主要是让教师进行自由的选择,编者在此处犯下错误,在教材中提倡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说明可以供自由删选。
三、探究性的呈现方式
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在设计上注意探究性的学习。通过设置探究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用大量的篇幅设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积累与应用”等都有体现。在“文本研习”中,学生能够阅读到经典性的作品,为学生创造阅读对话的环境,学生能够参与到阅读对话中,相互交流读书体验,重点在于增强学生对文本解读以及鉴赏的能力。“问题探讨”环节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探究的引导,设置具有价值性的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深入进行专题的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活动体验”环节主要是以人文内涵以及学习的要求为中心,根据学习材料,语文活动体现出多样性以及丰富性,学会体验以及思考,提升语文素养。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探究性的呈现方式上同样存在问题,“问题探讨”中的问题不具有探讨性,只是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部分问题具有探讨的价值,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进行探讨。首先是因为探讨所需要的资料没有提及。其次,对于探讨没有提供相应的指导,以“珍爱生命”专题中的“积累与应用”板块为例,提到关于“文眼”的问题,对于“文眼”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关于文眼研究的资料比较多,在搜集以及整理资料时,需要多种方法。利用“文眼”对散文作品进行分析,教师需要进行指导。教师的能力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应当多提供一些资料。此外,为降低探讨问题的难度,编者在应用策略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限,对于复杂的问题不能完成探讨,编者主要是降低难度,没有提供相关资料,探讨问题失去意义。
四、阅读鉴赏的方法更加明朗化
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注重阅读方法的介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阅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在“月是故乡明”单元中,提到了“评点法”,学生结合“评点法”,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在《慢慢走,欣赏啊》以及《笔落惊风雨》两个专题中,教材对阅读的方法进行了集中的展示。《慢慢走,欣赏啊》主要是向学生介绍鉴赏散文小说的方法,提供阅读的相关知识以及阅读方法。在《笔落惊风雨》单元,借古典诗文向学生梳理诗文阅读的过程,学生能够学到鉴赏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从搜集的例子观察,教师多数没有采用鉴赏性的阅读方法,重要的原因在于教材缺乏方法指导。以评点法为例,只有在“漂泊的旅人”课后习题中有所涉及,缺乏详细的介绍。学生在运用评点法的时候,不能充分地把握评点法的要点。教学参考书中解释,在进行评点的时候,必须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在点评的过程中,注意和其他人的交流。基于此,教材应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编者编写语文教材主要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通过进行分析,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明显的改善,对于存在的问题,需要研究者不断进行分析、完善。只有语文教材的编写质量有所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才有保证。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22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