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猪肉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体,超过肉类购买和消费量的一半。吉林省饲料资源充沛,发展养猪业有很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过腹转化”是最好的出路。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吉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2.吉林省发展生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吉林省发展生猪产业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吉林省 生猪产业 对策
养猪业长久以来一直是吉林省农村的传统副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吉林省作为饲料粮的玉米的卖难问题突出,玉米的剩余将长期存在,大力发展生猪产业,“过腹转化”是最好的出路。
一、吉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
吉林省生猪产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生产规模方面,1989年实现猪肉自给,1990年首次外销生猪,完成了由生猪调入省到生猪调出省的转变,此后外销量逐年增加,1995年外销数量首次超过100万头。1992年全省生猪饲养量达到1009.2万头,突破1000万头大关;1997年达到2179.2万头,突破2000万头大关;2005年达到3050万头,突破3000万头大关。
近年,生猪生产呈现稳定增长势头,人均猪肉占有量也逐年增加。2005年全省人均猪肉占有量为558.52公斤,在全省人均肉类占有量的50%以上,2005年猪肉产量与肉总产量的比为50.97%。可以说,生猪生产占据了畜牧业的“半壁江山”。生猪的存栏量、出栏量和猪肉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0年~2005年,年末存栏头数分别为919.6万头,889.6万头,900.4万头,930万头,1000万头,1100万头,1200万头。2000年~2007年出栏总量分别为1300万头,1369.1万头,1399.9万头,1549.9万头,1750万头,1950万头,2000万头,2200万头。2000年~2006年猪肉分别为127.1万吨,134万吨,134.9万吨,135.1万吨,143万吨,158万吨,159万吨。2003年以来出栏头数增长率大致稳定在11%左右。其中,2007年生猪出栏总量比2006年增长10.0%。2004年与2005生猪存栏头数增长超过7%,出栏速度增长超过10%,猪肉数量增长超过5%。2004年于2005年生猪出栏率分别为175%、177.27%,都超过了170%。从作为产业发展成熟程度标志之一的出栏率来看,生猪生产率较高。
2003年~2005年出栏量增长极其接近,按照出栏平均增长速度11.69%计算,到2010年生猪出栏量将达到3389万头。生猪存栏量、猪肉产量按照2005年的增长速度10%和10.49%计算,到2010年生猪存栏量、猪肉产量将分别达到1772万头和260万吨;生猪总数将达到5161万头。
生产方式方面,1989年以来,生猪生产方式由推广使用暖棚喂猪开始,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水平和商品率迅速提高,部分养猪户开始走上了规模化生产道路。
生猪加工方面,生猪产品绝大部分是初级加工品或基本以原料进入市场。吉林省大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2005年屠宰加工生猪400万头。其余,则由中小企业或个体户完成。
生猪及制品的流通销售和消费方面,吉林省的生猪集散地建立了生猪批发市场。生猪绝大部分省内销售,逐年增加外销。2004年外调430万头,2005年外调490万头,分别占生猪产量的15.64%和16.07%,分别占生猪出栏数量的24.57%和25.13%;2005年比2004年增长13.9%。同时积极开拓省外市场,使大量生猪跨出省界北上黑龙江,南下辽宁,远至上海、广州、深圳。吉林省利用与俄罗斯的边境地域优势发展出口贸易。在市场销售上,由调入到调出,由省外到国外,吉林生猪外销有长足的发展。
吉林省发展生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生猪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猪肉供给主力仍然是每户养猪4头~5头的家庭农户。并且,农牧结合,劳动分工不明显,效率不高。第二、生猪及产品加工水平低,深加工比重比较低,产业链条短。企业产品多以胴体、白条肉、分割肉、保鲜肉为主,而熟食品、生物制药等深加工产品很少。小包装食品、熟食制品和油炸、炭火烧等即时性食品向深加工发展慢。生猪的胴体、头、蹄、尾、内脏、皮、毛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第三、生猪及产品流通渠道狭窄、流通中介的发展缓慢,市场交易仍然停留在分散交易的阶段,诸如拍卖制等适合大宗标准化农产品交易的方式还难以引入,市场的贮藏、加工和运输能力有限。制约了市场发挥沟通、引导产销和减少交易成本的重要作用。
二、吉林省发展生猪产业的基本对策
调整生产规模及方式,扩大经营数量,搞小区化饲养。调整加工方式,发展深加工企业,搞好深加工和熟食制品,满足多层次消费需要;产品开发上,搞好猪肉、内脏、油、皮、毛、蹄、骨等的综合加工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流通模式,加快产业化经营组织建设。调整生猪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绿色、有机猪肉产品。多外调或出口“绿色”猪肉及深加工制品。国内大力开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国际上,出口对方最喜欢、价格高的部位和精深加工产品,进口对方不喜欢食用的部位和初级产品,例如猪杂碎等,赚取价格差。
三、结论
第一,吉林省具有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充裕资源基础,发展生猪产业是吉林省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第二,全国畜牧产业正在发生大的区域转移,在农区发展畜牧业成为客观趋势,吉林省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势畜产品主产区。生猪产业根据吉林省的资源优势分布选取中部地区作为主要发展区域。以冷却保鲜猪肉和猪肉深加工产品为主导产品,把主导产品的外销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第三,生猪产业的发展以畜牧业发展为前提,应开拓畜产品流通、销售市场,调整畜牧业内部产品结构,培育饲料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企业,从而推动生猪产业的稳步发展。第四,生猪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与规划。政策能够创造效益、政策能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生猪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导向和扶持。
参考文献:
张存根:我国生猪产业主要经营形式及其问题、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07
[关键词] 吉林省 生猪产业 对策
养猪业长久以来一直是吉林省农村的传统副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吉林省作为饲料粮的玉米的卖难问题突出,玉米的剩余将长期存在,大力发展生猪产业,“过腹转化”是最好的出路。
一、吉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
吉林省生猪产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生产规模方面,1989年实现猪肉自给,1990年首次外销生猪,完成了由生猪调入省到生猪调出省的转变,此后外销量逐年增加,1995年外销数量首次超过100万头。1992年全省生猪饲养量达到1009.2万头,突破1000万头大关;1997年达到2179.2万头,突破2000万头大关;2005年达到3050万头,突破3000万头大关。
近年,生猪生产呈现稳定增长势头,人均猪肉占有量也逐年增加。2005年全省人均猪肉占有量为558.52公斤,在全省人均肉类占有量的50%以上,2005年猪肉产量与肉总产量的比为50.97%。可以说,生猪生产占据了畜牧业的“半壁江山”。生猪的存栏量、出栏量和猪肉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0年~2005年,年末存栏头数分别为919.6万头,889.6万头,900.4万头,930万头,1000万头,1100万头,1200万头。2000年~2007年出栏总量分别为1300万头,1369.1万头,1399.9万头,1549.9万头,1750万头,1950万头,2000万头,2200万头。2000年~2006年猪肉分别为127.1万吨,134万吨,134.9万吨,135.1万吨,143万吨,158万吨,159万吨。2003年以来出栏头数增长率大致稳定在11%左右。其中,2007年生猪出栏总量比2006年增长10.0%。2004年与2005生猪存栏头数增长超过7%,出栏速度增长超过10%,猪肉数量增长超过5%。2004年于2005年生猪出栏率分别为175%、177.27%,都超过了170%。从作为产业发展成熟程度标志之一的出栏率来看,生猪生产率较高。
2003年~2005年出栏量增长极其接近,按照出栏平均增长速度11.69%计算,到2010年生猪出栏量将达到3389万头。生猪存栏量、猪肉产量按照2005年的增长速度10%和10.49%计算,到2010年生猪存栏量、猪肉产量将分别达到1772万头和260万吨;生猪总数将达到5161万头。
生产方式方面,1989年以来,生猪生产方式由推广使用暖棚喂猪开始,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水平和商品率迅速提高,部分养猪户开始走上了规模化生产道路。
生猪加工方面,生猪产品绝大部分是初级加工品或基本以原料进入市场。吉林省大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2005年屠宰加工生猪400万头。其余,则由中小企业或个体户完成。
生猪及制品的流通销售和消费方面,吉林省的生猪集散地建立了生猪批发市场。生猪绝大部分省内销售,逐年增加外销。2004年外调430万头,2005年外调490万头,分别占生猪产量的15.64%和16.07%,分别占生猪出栏数量的24.57%和25.13%;2005年比2004年增长13.9%。同时积极开拓省外市场,使大量生猪跨出省界北上黑龙江,南下辽宁,远至上海、广州、深圳。吉林省利用与俄罗斯的边境地域优势发展出口贸易。在市场销售上,由调入到调出,由省外到国外,吉林生猪外销有长足的发展。
吉林省发展生猪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生猪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猪肉供给主力仍然是每户养猪4头~5头的家庭农户。并且,农牧结合,劳动分工不明显,效率不高。第二、生猪及产品加工水平低,深加工比重比较低,产业链条短。企业产品多以胴体、白条肉、分割肉、保鲜肉为主,而熟食品、生物制药等深加工产品很少。小包装食品、熟食制品和油炸、炭火烧等即时性食品向深加工发展慢。生猪的胴体、头、蹄、尾、内脏、皮、毛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第三、生猪及产品流通渠道狭窄、流通中介的发展缓慢,市场交易仍然停留在分散交易的阶段,诸如拍卖制等适合大宗标准化农产品交易的方式还难以引入,市场的贮藏、加工和运输能力有限。制约了市场发挥沟通、引导产销和减少交易成本的重要作用。
二、吉林省发展生猪产业的基本对策
调整生产规模及方式,扩大经营数量,搞小区化饲养。调整加工方式,发展深加工企业,搞好深加工和熟食制品,满足多层次消费需要;产品开发上,搞好猪肉、内脏、油、皮、毛、蹄、骨等的综合加工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流通模式,加快产业化经营组织建设。调整生猪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绿色、有机猪肉产品。多外调或出口“绿色”猪肉及深加工制品。国内大力开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国际上,出口对方最喜欢、价格高的部位和精深加工产品,进口对方不喜欢食用的部位和初级产品,例如猪杂碎等,赚取价格差。
三、结论
第一,吉林省具有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充裕资源基础,发展生猪产业是吉林省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第二,全国畜牧产业正在发生大的区域转移,在农区发展畜牧业成为客观趋势,吉林省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势畜产品主产区。生猪产业根据吉林省的资源优势分布选取中部地区作为主要发展区域。以冷却保鲜猪肉和猪肉深加工产品为主导产品,把主导产品的外销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第三,生猪产业的发展以畜牧业发展为前提,应开拓畜产品流通、销售市场,调整畜牧业内部产品结构,培育饲料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企业,从而推动生猪产业的稳步发展。第四,生猪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与规划。政策能够创造效益、政策能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生猪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导向和扶持。
参考文献:
张存根:我国生猪产业主要经营形式及其问题、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