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寄予殷切期望,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性工作,是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性环节,是高校党委应当肩负起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反思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结合长春师范大学的探索实践,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力抓好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育人和育才两条主线。
以往,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和对象只是大学生,常常忽略了教师自身,忽略了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学生的示范和榜样,课上课下,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总書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得以确立和巩固的关键阶段,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目前,高校教师的来源比较多元,其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书育人水平参差不齐。在高校入职,当了大学教师,并不一定就具有社会主义大学所要求的各方面素质,仍然需要再教育、再学习、再提高。比如,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进一步巩固,专业能力和素质需要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需要强化。社会舆论对有关高校教师学术失范问题的报道高度关注,给高校一再提出警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需要着力培育,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和对象,首先是教师,然后是学生,这是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群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两者并重,缺一不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举措的开展和落实,必须实现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的全覆盖。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引用这句古语来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就是要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育才就是要夯实专业职业技能。古人对人才观的总结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正所谓“无德无才是蠢材,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
德才兼备,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既是对教师的培养目标,也是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都要秉持以育人为本,育人和育才兼顾,双线并进的理念。
近年来,长春师范大学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统筹规划,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主导实施,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确保师生共进,同向同行。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教师思政工作为出发点,以学生成长成才为落脚点,打造“主题聚焦、品牌牵引、双线并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即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习新思想、共筑中国梦”时代主题,发挥思政品牌实验田“青马工程”的牵引带动作用,构建起理论素养提升和专业技能夯实两条主线同步共进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学校层面,依托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重点选拔各学院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从“理论武装”和“实践砥砺”两个方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理论武装”,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交流、研讨,通过原著研读、思想交锋、师德侃谈等多元化的学习形式,着力在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上下功夫;“实践砥砺”,突出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综合素质养成,通过打造思政课程示范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会、教师技能大赛等实践形式,着力在教师职业技能提升上下功夫。
学院层面,由学校骨干层引领和带动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各学院分会,亦围绕“理论素养提升”和“专业技能夯实”两条主线,结合学院、专业特点,重点打造师生“共话师德”“共践师表”“共铸师魂”等品牌活动,鼓励教师把“师德师风”诠释出来,把“学识成就”践行出来,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学校以青马工程为牵引,通过育人育才双线并进的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校院分层培养、重点打造骨干、带动全员普及、育人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努力实现打造一支示范团队,打磨一批精品课程,创办一档原创栏目,开展一组品牌活动和凝练一批优秀成果的“五个一”的工作实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凝练特色,锻造品牌,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操作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在第一课堂构建思政课立体化教学体系,实现学生的理论素养与专业学习双提升。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学习基础、专业兴趣、发展需求等条件,开设系列特色教学班,其中,青马工程“学习筑梦班”理论教育环节,实行单独编班,单独选聘优秀教师,单独开设专题教学,单独开展理论实训等有力举措,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而且也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田。实践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议、演、行等七种实践教学方式巩固理论教学,“青马杯演讲比赛”“毛泽东诗词朗诵大赛”“马克思主义知识竞答大赛”“普法剧展演”等一大批理论学习的品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在第二课堂着力打造“承典铸魂”主题文化建设和“固本励能”专业能力锻造两个系列品牌活动,实现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双内化。“承典铸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即:推进“青马工程”,承马列理论经典,铸大学生信仰之魂;开展“礼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承中华文化经典,铸大学生民族之魂;开展“传承中国革命文化”活动,承中国革命经典,铸大学生爱国之魂;开展“三观四德”教育活动,承文明礼仪经典,铸大学生道德之魂;开展“十佳校园行”“我是党员我先行”等活动,承榜样示范经典,铸大学生青春之魂。“固本励能”是旨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品牌活动,体系完整、针对性强、富有实效。针对师范专业特点,以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师范生技能训练社团为载体,以师范生教学技能系列比赛为平台,全面实施“四阶段四成长”师范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即:面向大一学生,开展“三字一话”大赛;面向大二学生,开展课件制作大赛;面向大三学生,开展说课大赛;面向大四学生,开展精品课大赛。针对非师范专业特点,以非师范生专业能力应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创业类社团和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平台,全面实施“三层级三提高”非师范生应用能力提升计划,即:初级培养旨在提升学生创意能力,中级培养旨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高级培养旨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在第三课堂整合运用多元化的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的理论素养与专业学习网络上双促进。学校各类官方平台不断加强融媒体平台建设,专题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系列微信群、系列QQ群紧密融合,构建一个多元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培养一大批朝气蓬勃、有思想、有创意、有责任担当的学生网络媒体人,创作出大量优秀原创网络作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有理论深度、现实温度和理想情怀。(作者系长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一、高校思政工作要覆盖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
以往,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和对象只是大学生,常常忽略了教师自身,忽略了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学生的示范和榜样,课上课下,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总書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得以确立和巩固的关键阶段,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目前,高校教师的来源比较多元,其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书育人水平参差不齐。在高校入职,当了大学教师,并不一定就具有社会主义大学所要求的各方面素质,仍然需要再教育、再学习、再提高。比如,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进一步巩固,专业能力和素质需要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需要强化。社会舆论对有关高校教师学术失范问题的报道高度关注,给高校一再提出警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需要着力培育,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和对象,首先是教师,然后是学生,这是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群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两者并重,缺一不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举措的开展和落实,必须实现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的全覆盖。
二、高校思政工作要兼顾育人和育才两条主线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引用这句古语来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就是要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育才就是要夯实专业职业技能。古人对人才观的总结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正所谓“无德无才是蠢材,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
德才兼备,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既是对教师的培养目标,也是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都要秉持以育人为本,育人和育才兼顾,双线并进的理念。
三、育人和育才双线并进,构建教师思政工作体系
近年来,长春师范大学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统筹规划,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主导实施,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确保师生共进,同向同行。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教师思政工作为出发点,以学生成长成才为落脚点,打造“主题聚焦、品牌牵引、双线并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即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习新思想、共筑中国梦”时代主题,发挥思政品牌实验田“青马工程”的牵引带动作用,构建起理论素养提升和专业技能夯实两条主线同步共进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学校层面,依托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重点选拔各学院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从“理论武装”和“实践砥砺”两个方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理论武装”,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交流、研讨,通过原著研读、思想交锋、师德侃谈等多元化的学习形式,着力在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上下功夫;“实践砥砺”,突出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综合素质养成,通过打造思政课程示范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会、教师技能大赛等实践形式,着力在教师职业技能提升上下功夫。
学院层面,由学校骨干层引领和带动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各学院分会,亦围绕“理论素养提升”和“专业技能夯实”两条主线,结合学院、专业特点,重点打造师生“共话师德”“共践师表”“共铸师魂”等品牌活动,鼓励教师把“师德师风”诠释出来,把“学识成就”践行出来,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学校以青马工程为牵引,通过育人育才双线并进的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校院分层培养、重点打造骨干、带动全员普及、育人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努力实现打造一支示范团队,打磨一批精品课程,创办一档原创栏目,开展一组品牌活动和凝练一批优秀成果的“五个一”的工作实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凝练特色,锻造品牌,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操作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四、育人和育才贯穿三个课堂,完善学生思政工作体系
在第一课堂构建思政课立体化教学体系,实现学生的理论素养与专业学习双提升。在理论教学中,根据学习基础、专业兴趣、发展需求等条件,开设系列特色教学班,其中,青马工程“学习筑梦班”理论教育环节,实行单独编班,单独选聘优秀教师,单独开设专题教学,单独开展理论实训等有力举措,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而且也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田。实践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议、演、行等七种实践教学方式巩固理论教学,“青马杯演讲比赛”“毛泽东诗词朗诵大赛”“马克思主义知识竞答大赛”“普法剧展演”等一大批理论学习的品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在第二课堂着力打造“承典铸魂”主题文化建设和“固本励能”专业能力锻造两个系列品牌活动,实现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双内化。“承典铸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即:推进“青马工程”,承马列理论经典,铸大学生信仰之魂;开展“礼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承中华文化经典,铸大学生民族之魂;开展“传承中国革命文化”活动,承中国革命经典,铸大学生爱国之魂;开展“三观四德”教育活动,承文明礼仪经典,铸大学生道德之魂;开展“十佳校园行”“我是党员我先行”等活动,承榜样示范经典,铸大学生青春之魂。“固本励能”是旨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品牌活动,体系完整、针对性强、富有实效。针对师范专业特点,以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师范生技能训练社团为载体,以师范生教学技能系列比赛为平台,全面实施“四阶段四成长”师范生职业素养提升计划,即:面向大一学生,开展“三字一话”大赛;面向大二学生,开展课件制作大赛;面向大三学生,开展说课大赛;面向大四学生,开展精品课大赛。针对非师范专业特点,以非师范生专业能力应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创业类社团和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平台,全面实施“三层级三提高”非师范生应用能力提升计划,即:初级培养旨在提升学生创意能力,中级培养旨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高级培养旨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在第三课堂整合运用多元化的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的理论素养与专业学习网络上双促进。学校各类官方平台不断加强融媒体平台建设,专题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系列微信群、系列QQ群紧密融合,构建一个多元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培养一大批朝气蓬勃、有思想、有创意、有责任担当的学生网络媒体人,创作出大量优秀原创网络作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有理论深度、现实温度和理想情怀。(作者系长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