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东北时强调,要“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面对新一轮的东北振兴,吉林省要下大气力搞好专业人才建设。没有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就不会有吉林振兴发展的智力支持,也就实现不了以创新为动力的振兴方略。在吉林省加快专业人才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其中一支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人才是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人才队伍中数量最大、专业水平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一支队伍,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更是实现吉林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结合对白山市的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机制建设的实际做法,提出几点思考。
近年来,白山市加大改革对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进行管理,在多个方面有所突破。
发挥市场配置人才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领军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是借载体。白山市以经济发展项目为核心,积极搭建载体引才用才,开展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工作重点主要是政府牵头,扩大信息资源,将手里的信息资源与生产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开展专业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使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研究成果直接与生产企业见面。如集中对全市92户重点企业和园区的人才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建立了《白山市重点企业和园区人才需求台账》,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白山行”活动,百余名院士专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家指导,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全新视野,切实提高了当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二是借技术。专业技术人才一般都是由技术支撑,有智力优势,但是他们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一般都缺少市场研究,对市场的需求与变化了解得不多,又缺少资金让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面对科技专业人才有研究成果,有技术,但是又有转化为生产力的困难,白山市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到白山,实行技术入股,实现研究成果的生产力转化,资本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充分实现了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通过外力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转化了专业人才的科研成果,使之转化为经济利益,这样不仅实现了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也实现了科研人员的技术成果有红利、社会经济效益有增长的多方共赢。如施慧达药业集团就与哈佛大学徐霆博士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达成战略合作,使企业在7年间成为一个年产值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借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招才引智的“金招牌”。白山市自然生态优良,资源富集,无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特产资源、林业资源、水资源都比较丰富,尤其硅藻土、矿泉水、人参等都是世界级的优势资源。白山市委紧紧围绕绿水青山依托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想办法让这些自然资源转化成为经济优势,成为白山市经济发展的核心与引擎。
优化人才环境,实现人才引进管理机制的新突破,解决好聚才难的问题。白山市坚持“降低门槛、提高待遇”的思路,制定实施了建市以来最为系统、最具特色的人才工作“一个意见、九个方案”,打造了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使用的全链条体系,按照《意见》相关规定,为白山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院士专家,对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人才团队将大力给予项目启动资金。对在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给予研发扶持资金等。
改革人才工作机制,加快引进青年人才,解决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后续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是开展千名大学生引进计划,政府每年拿出2亿元用于购买服务岗,每年1000个岗位,签3年合同,让毕业生回乡有立足之地。二是开展“选拔博士硕士研究生到白山挂职”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将来自全国知名院校的多名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安排到白山市的县、区进行副职或镇街副职锻炼,直接参与到当地的生产生活当中,加快熟悉当地的社会情况,摸准经济发展脉搏,为当地的产业转型,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与智力支持。连续3年开展的“百所高校进白山”长白山推介的实践活动,成为校地合作的新模式。
对于人才,尤其是科技类人才,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以人才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要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建立各级各类人才协调服务机制。
在体制管理上,确立党管人才定位,做好服务人才工作制度。要抓好战略定位。要在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上下功夫。要落实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提升人才管理水平。要理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标先进地区,加快“放管服”改革,为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研究制定服务企业家具体措施,推动各方面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创新创业类人才与企业对接,支持企业引进大学生人才等政策,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企业家创业受尊重、创新有至高荣誉的浓厚社会文化氛围。
在机制目标上,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大局,推进人才机制改革。抓好吉林省专业人才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以服务大局为核心,扎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建设,离不开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留住人才,需要给人才一个施展空间的平臺。在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战略契机下,应该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划与方向,紧跟时代步伐,向高质量高发展的经济转型,这就要求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标先进、紧盯短板,加大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进一步放活机制。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等方面,着力打造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要加快形成人尽其才的体制环境,以人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着眼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任人才,人才愿意留下的经济环境。要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以企业家、科学家为主体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壮大人才队伍规模,提升人才队伍层次,打造吸引人才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思想观念上,改变人才管理理念,从吸引外来人才向聚集本地人才管理转变,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因此,要加大培养本地人才培养培训力度。组织企业家、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培训,树立创新理念、提升发展能力。要着力推动人才、政策、资金等要素资源,向基层一线、产业一线和农业农村集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开放合作上,破除人才管理壁垒,加大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进人才政策资源下移,为各地区人才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要加大支持更加灵活的用人、薪酬和激励机制,深化扩大用人主体管理权限、发挥用人主体职称评聘主导作用等方面改革探索。要加大对市、县企业家培训支持力度。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开阔企业家视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在人才环境上,打感情牌,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人心回归”,携手建设家乡;智力回归,共谋振兴发展;投资回归,共赢抓住机遇;产业回归,共享广阔天地。(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一、白山市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做法
近年来,白山市加大改革对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进行管理,在多个方面有所突破。
发挥市场配置人才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领军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是借载体。白山市以经济发展项目为核心,积极搭建载体引才用才,开展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工作重点主要是政府牵头,扩大信息资源,将手里的信息资源与生产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开展专业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使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研究成果直接与生产企业见面。如集中对全市92户重点企业和园区的人才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建立了《白山市重点企业和园区人才需求台账》,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白山行”活动,百余名院士专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家指导,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全新视野,切实提高了当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二是借技术。专业技术人才一般都是由技术支撑,有智力优势,但是他们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一般都缺少市场研究,对市场的需求与变化了解得不多,又缺少资金让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面对科技专业人才有研究成果,有技术,但是又有转化为生产力的困难,白山市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到白山,实行技术入股,实现研究成果的生产力转化,资本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充分实现了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通过外力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转化了专业人才的科研成果,使之转化为经济利益,这样不仅实现了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也实现了科研人员的技术成果有红利、社会经济效益有增长的多方共赢。如施慧达药业集团就与哈佛大学徐霆博士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达成战略合作,使企业在7年间成为一个年产值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借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招才引智的“金招牌”。白山市自然生态优良,资源富集,无论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特产资源、林业资源、水资源都比较丰富,尤其硅藻土、矿泉水、人参等都是世界级的优势资源。白山市委紧紧围绕绿水青山依托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想办法让这些自然资源转化成为经济优势,成为白山市经济发展的核心与引擎。
优化人才环境,实现人才引进管理机制的新突破,解决好聚才难的问题。白山市坚持“降低门槛、提高待遇”的思路,制定实施了建市以来最为系统、最具特色的人才工作“一个意见、九个方案”,打造了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使用的全链条体系,按照《意见》相关规定,为白山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院士专家,对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人才团队将大力给予项目启动资金。对在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给予研发扶持资金等。
改革人才工作机制,加快引进青年人才,解决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后续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是开展千名大学生引进计划,政府每年拿出2亿元用于购买服务岗,每年1000个岗位,签3年合同,让毕业生回乡有立足之地。二是开展“选拔博士硕士研究生到白山挂职”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将来自全国知名院校的多名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安排到白山市的县、区进行副职或镇街副职锻炼,直接参与到当地的生产生活当中,加快熟悉当地的社会情况,摸准经济发展脉搏,为当地的产业转型,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与智力支持。连续3年开展的“百所高校进白山”长白山推介的实践活动,成为校地合作的新模式。
二、对吉林省专业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于人才,尤其是科技类人才,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以人才为支撑发展第一资源,要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建立各级各类人才协调服务机制。
在体制管理上,确立党管人才定位,做好服务人才工作制度。要抓好战略定位。要在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上下功夫。要落实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提升人才管理水平。要理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标先进地区,加快“放管服”改革,为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研究制定服务企业家具体措施,推动各方面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创新创业类人才与企业对接,支持企业引进大学生人才等政策,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企业家创业受尊重、创新有至高荣誉的浓厚社会文化氛围。
在机制目标上,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大局,推进人才机制改革。抓好吉林省专业人才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以服务大局为核心,扎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建设,离不开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留住人才,需要给人才一个施展空间的平臺。在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战略契机下,应该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划与方向,紧跟时代步伐,向高质量高发展的经济转型,这就要求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标先进、紧盯短板,加大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进一步放活机制。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等方面,着力打造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要加快形成人尽其才的体制环境,以人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着眼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任人才,人才愿意留下的经济环境。要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以企业家、科学家为主体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壮大人才队伍规模,提升人才队伍层次,打造吸引人才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思想观念上,改变人才管理理念,从吸引外来人才向聚集本地人才管理转变,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因此,要加大培养本地人才培养培训力度。组织企业家、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培训,树立创新理念、提升发展能力。要着力推动人才、政策、资金等要素资源,向基层一线、产业一线和农业农村集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开放合作上,破除人才管理壁垒,加大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进人才政策资源下移,为各地区人才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要加大支持更加灵活的用人、薪酬和激励机制,深化扩大用人主体管理权限、发挥用人主体职称评聘主导作用等方面改革探索。要加大对市、县企业家培训支持力度。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开阔企业家视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在人才环境上,打感情牌,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实现“人心回归”,携手建设家乡;智力回归,共谋振兴发展;投资回归,共赢抓住机遇;产业回归,共享广阔天地。(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