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基坑工程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具有技术含量高、风险性大等特点,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从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和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方面进行探讨,确保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适用可行和有效遏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管理;施工方案;评审;安全责任
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目前基坑工程越做越深,20~30m深的基坑已经屡见不鲜。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各种不安定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且深基坑工程技术含量高、风险性大,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建设工程安全专项管理,必须加强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起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库,开展了相关专家论证工作,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1 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工作制度的现状
随着建筑工程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基坑工程越做越深,深基坑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要历经开挖、支撑、降水、围护等一系列过程,安全与质量控制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大祸,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因而作为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深基坑工程,有关建设各方给予了充分重视,各地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实行了深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基坑评审专家也多是施工单位、设计勘察、高校等单位的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我国深基坑施工安全作出了有力保障,消除或减少了许多可能发生质量问题与事故的隐患。
但由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涉及到几门学科的综合技术,加上基坑施工阶段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变化,计算中采用的力学指标可能与开挖过程中的力学指标不相符合;监测手段的局限不足以充分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有些建设单位盲目节约成本、减少费用;施工单位水平技术力量等种种局限,所以有些基坑虽经专家多次评审研究,也有可能发生质量问题或事故。这些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相当部分没有能公开报道,即便是作为基坑评审专家可能也没能知晓或未知详情,导致虽造成惨重损失却没有能上升为经验教训。
同时由于各单位间、深基坑评审专家间的交流渠道也较少,削弱了专家自身知识与经验的获取,不利于提高其专业水平,对深基坑评审制度的深入执行也不利。
目前深基坑围护方案的专家评审和施工方案的专家論证审查制度在我国各地陆续实施,但这一制度在实践和贯彻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度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缺限,如专家的认定、提高、激励、约束与退出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能加以完善,使得这一制度在深基坑施工安全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从这些方面着手,加以研究,从而对深基坑工程进行有力的事前控制,进一步减少发生质量问题与事故的机会,减少或消除周围各种安全隐患,使这一制度发挥更大的功效。
2 改进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工作制度的建议
深基坑围护方案的专家评审和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各地都有各自成熟的经验,但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专家论证工作制度改进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2.1 专家库的建立
近年来,各地一般建立了专家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对专家库的专家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做了以下规定: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从事专业工作15年以上或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涉及到几门学科的综合技术和复杂的力学计算,需要专家具备扎实的力学功底;同时由于开挖过程的不同工况,地下水的影响,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选择有相当的难度;其次在支护结构的选型上,同样需要专家较高的力学素养。因此深基坑工程方案的确定需要专家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
在深基坑方案专家库人选确定方面,可在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建设、监理、高校等单位征集专家人选,重点选择经验丰富、思路敏捷、能把握安全生产要害,接触过许多实际案例的工程专家。
另外由于交通的发达,同城效应日益明显,为弥补本地人才不足,也可以遴选外地专家作为专家库成员,成为本地引进的“流动人才”,这不失为促进本地人才成长的好方法。专家库的人选可在政府部门的网上公示,并应指明其学术专长。
2.2 专家选定方法
在某一具体工程的专家选定方面,各地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一般规定专家总数为5人以上,且单数,但对其他方面规定相对较少。
对深基坑方案论证的专家论证组的成员的选择应在知识和专业结构上互补。除了施工专家外,建议不少于2名岩土注册工程师和1名注册结构师。岩土专家应精通深基坑的计算理论,从岩土设计参数和岩土计算模型等方面把关;结构专家应在结构力学方面有较深造诣,特别是基坑外形复杂,需要采用内支撑时,能对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而对一般的专项施工方案的论证专家则不必过于强求专业结构的最少人数。
对于一级基坑,一级基坑中深度从10m变化到30m,其基坑工程的复杂性随深度迅速增加,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宜分别展开论证,专家总人数宜在5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设计、施工方案评审专家组成员的专业结构也应该有区别。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隐患。
2.3 专家评审方案前的工作流程
评审文件应坚持提前5-7个工作日分发给相关专家,以便专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对方案有时间进行仔细研究,评审才能更有针对性。
另外,应组织并落实专家在论证前提前踏勘现场,这样有助于专家直观地了解现场,核实基坑现场与周围环境,发现基坑设计文件可能存在的疏漏;对于外地专家,考虑到踏勘现场的不便,但至少在论证会开始前,要由论证组织方组织专家踏勘现场。
2.4 专家评审方案的落实
一般专家在评审过后,较少有机会关注该评审工程,即便有所建议,作为参建各方以外的个体,可能也没有合适的渠道表达。
政府建设安全主管部门应该创造条件,鼓励专家继续关心所论证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积累更多的经验。
2.5 专家的自身水平的提高
专家自身水平的提高,除专家自身学习外,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可通过合适的机制,提供更多的形式、多样的进一步提高的方式,加强专家的交流渠道建设,提高专家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专家很多本身就是施工单位的骨干与技术负责人,这些又必将反过来促进基坑施工水平的提高和专家评审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更早地发现基坑设计中的问题,促使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我国深基坑的安全施工的可靠性更强。
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拨出专款,以开展年度会议的形式或依托土木工程学会等学术组织,创造交流渠道。
2.6 建立基坑专家的绩效评估制度
目前基坑方案专家论证制度最明显的问题和缺陷表现在专家的激励、约束与退出机制还没有建立。不可否认,大多数基坑评审专家都是认真负责的,但由于对基坑评审专家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很多地方都是给专家一定的评审费用,对专家们的工作成效没有恰当反馈。
由于专家不需承担任何风险,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导致少数专家没有认真研究基坑围护设计方案与基坑施工方案,也没有到现场实地踏勘,匆忙上阵,评估效果大打折扣。专家可能在论证单位提出盲目节约成本、减少费用的要求的情况下,没有提出或坚持合理的评审意见,因此没有及时消除隐患。
此外也有极少数工程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关键节点无结构__详图等的问题也通过专家审查,如何对评审专家加以合适的约束,这也是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怎样合理评估专家自身的水平与敬业精神,政府建设安全主管部门怎样据此定期更新专家库名单,建立专家的退出和进入机制,还需这方面的研究。
3 建立专家论证管理规范的流程图
参考各地积累的经验,以下文的框图做出论证管理的示意图,以供参考。
4 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
深基坑工程有关参建单位众多,有建设单位、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和监理等单位,落实深基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方责任,科学的控制深基坑工程实施风险,理顺深基坑工程参建各方之间的关系,对确保落实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具有突出的意义。
以建设单位为例,应当依法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其他参建单位;不应将土方开挖、降水工程进行单独发包;争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相邻设施的现状进行及时调查,结果应保证其准确性;避免对相邻建设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做好统筹安排等。
目前基坑工程越做越深,我国20~30m深的基坑已经屡见不鲜,基坑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基坑边线离煤气、水电、道路等重要的市政设施、建筑与构筑物越来越近,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的安全责任,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问题,更好的落实上文的安全管理办法,有助于减少各种纠纷和矛盾的发生。
5 结束语
总之,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它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为了使深基坑施工的安全能得以保证,必须更好的开展和应用专家论证制度,并且在专家的选定、工作制度和评审流程等方面提出更深层次的探索,并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于慎谦;;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数值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彭社琴;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关键词:安全管理;施工方案;评审;安全责任
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目前基坑工程越做越深,20~30m深的基坑已经屡见不鲜。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各种不安定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且深基坑工程技术含量高、风险性大,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建设工程安全专项管理,必须加强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起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库,开展了相关专家论证工作,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1 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工作制度的现状
随着建筑工程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基坑工程越做越深,深基坑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要历经开挖、支撑、降水、围护等一系列过程,安全与质量控制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大祸,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因而作为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深基坑工程,有关建设各方给予了充分重视,各地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实行了深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基坑评审专家也多是施工单位、设计勘察、高校等单位的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我国深基坑施工安全作出了有力保障,消除或减少了许多可能发生质量问题与事故的隐患。
但由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涉及到几门学科的综合技术,加上基坑施工阶段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变化,计算中采用的力学指标可能与开挖过程中的力学指标不相符合;监测手段的局限不足以充分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有些建设单位盲目节约成本、减少费用;施工单位水平技术力量等种种局限,所以有些基坑虽经专家多次评审研究,也有可能发生质量问题或事故。这些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相当部分没有能公开报道,即便是作为基坑评审专家可能也没能知晓或未知详情,导致虽造成惨重损失却没有能上升为经验教训。
同时由于各单位间、深基坑评审专家间的交流渠道也较少,削弱了专家自身知识与经验的获取,不利于提高其专业水平,对深基坑评审制度的深入执行也不利。
目前深基坑围护方案的专家评审和施工方案的专家論证审查制度在我国各地陆续实施,但这一制度在实践和贯彻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度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缺限,如专家的认定、提高、激励、约束与退出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能加以完善,使得这一制度在深基坑施工安全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从这些方面着手,加以研究,从而对深基坑工程进行有力的事前控制,进一步减少发生质量问题与事故的机会,减少或消除周围各种安全隐患,使这一制度发挥更大的功效。
2 改进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工作制度的建议
深基坑围护方案的专家评审和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各地都有各自成熟的经验,但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专家论证工作制度改进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2.1 专家库的建立
近年来,各地一般建立了专家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对专家库的专家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做了以下规定: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从事专业工作15年以上或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涉及到几门学科的综合技术和复杂的力学计算,需要专家具备扎实的力学功底;同时由于开挖过程的不同工况,地下水的影响,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选择有相当的难度;其次在支护结构的选型上,同样需要专家较高的力学素养。因此深基坑工程方案的确定需要专家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
在深基坑方案专家库人选确定方面,可在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建筑施工、建设、监理、高校等单位征集专家人选,重点选择经验丰富、思路敏捷、能把握安全生产要害,接触过许多实际案例的工程专家。
另外由于交通的发达,同城效应日益明显,为弥补本地人才不足,也可以遴选外地专家作为专家库成员,成为本地引进的“流动人才”,这不失为促进本地人才成长的好方法。专家库的人选可在政府部门的网上公示,并应指明其学术专长。
2.2 专家选定方法
在某一具体工程的专家选定方面,各地建筑安全管理部门一般规定专家总数为5人以上,且单数,但对其他方面规定相对较少。
对深基坑方案论证的专家论证组的成员的选择应在知识和专业结构上互补。除了施工专家外,建议不少于2名岩土注册工程师和1名注册结构师。岩土专家应精通深基坑的计算理论,从岩土设计参数和岩土计算模型等方面把关;结构专家应在结构力学方面有较深造诣,特别是基坑外形复杂,需要采用内支撑时,能对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而对一般的专项施工方案的论证专家则不必过于强求专业结构的最少人数。
对于一级基坑,一级基坑中深度从10m变化到30m,其基坑工程的复杂性随深度迅速增加,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宜分别展开论证,专家总人数宜在5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设计、施工方案评审专家组成员的专业结构也应该有区别。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隐患。
2.3 专家评审方案前的工作流程
评审文件应坚持提前5-7个工作日分发给相关专家,以便专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对方案有时间进行仔细研究,评审才能更有针对性。
另外,应组织并落实专家在论证前提前踏勘现场,这样有助于专家直观地了解现场,核实基坑现场与周围环境,发现基坑设计文件可能存在的疏漏;对于外地专家,考虑到踏勘现场的不便,但至少在论证会开始前,要由论证组织方组织专家踏勘现场。
2.4 专家评审方案的落实
一般专家在评审过后,较少有机会关注该评审工程,即便有所建议,作为参建各方以外的个体,可能也没有合适的渠道表达。
政府建设安全主管部门应该创造条件,鼓励专家继续关心所论证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积累更多的经验。
2.5 专家的自身水平的提高
专家自身水平的提高,除专家自身学习外,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可通过合适的机制,提供更多的形式、多样的进一步提高的方式,加强专家的交流渠道建设,提高专家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专家很多本身就是施工单位的骨干与技术负责人,这些又必将反过来促进基坑施工水平的提高和专家评审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更早地发现基坑设计中的问题,促使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使我国深基坑的安全施工的可靠性更强。
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拨出专款,以开展年度会议的形式或依托土木工程学会等学术组织,创造交流渠道。
2.6 建立基坑专家的绩效评估制度
目前基坑方案专家论证制度最明显的问题和缺陷表现在专家的激励、约束与退出机制还没有建立。不可否认,大多数基坑评审专家都是认真负责的,但由于对基坑评审专家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很多地方都是给专家一定的评审费用,对专家们的工作成效没有恰当反馈。
由于专家不需承担任何风险,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导致少数专家没有认真研究基坑围护设计方案与基坑施工方案,也没有到现场实地踏勘,匆忙上阵,评估效果大打折扣。专家可能在论证单位提出盲目节约成本、减少费用的要求的情况下,没有提出或坚持合理的评审意见,因此没有及时消除隐患。
此外也有极少数工程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关键节点无结构__详图等的问题也通过专家审查,如何对评审专家加以合适的约束,这也是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怎样合理评估专家自身的水平与敬业精神,政府建设安全主管部门怎样据此定期更新专家库名单,建立专家的退出和进入机制,还需这方面的研究。
3 建立专家论证管理规范的流程图
参考各地积累的经验,以下文的框图做出论证管理的示意图,以供参考。
4 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
深基坑工程有关参建单位众多,有建设单位、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检测和监理等单位,落实深基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方责任,科学的控制深基坑工程实施风险,理顺深基坑工程参建各方之间的关系,对确保落实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具有突出的意义。
以建设单位为例,应当依法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其他参建单位;不应将土方开挖、降水工程进行单独发包;争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相邻设施的现状进行及时调查,结果应保证其准确性;避免对相邻建设工程造成不良影响,做好统筹安排等。
目前基坑工程越做越深,我国20~30m深的基坑已经屡见不鲜,基坑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基坑边线离煤气、水电、道路等重要的市政设施、建筑与构筑物越来越近,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细化参建各方的安全责任,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问题,更好的落实上文的安全管理办法,有助于减少各种纠纷和矛盾的发生。
5 结束语
总之,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它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为了使深基坑施工的安全能得以保证,必须更好的开展和应用专家论证制度,并且在专家的选定、工作制度和评审流程等方面提出更深层次的探索,并细化参建各方安全责任,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于慎谦;;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数值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彭社琴;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