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敏就像多米诺骨牌,从第一张顺着往下推,如果最后一张倒了,过敏的症状就出现了。这时,通过药物治疗,把最后一张牌立起来,是最短平快的方式。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治疗,还是要看看前面那些牌,找出过敏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都认为,过敏症难对付。其实,过敏和其他疾病一样,对付它既可以从病因上下手,也可以缓解症状,让病人与病共存,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如何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请看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关凯的解答。
过敏原有季节性和同源性
记者:关医生您好。在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过敏反应或疾病都有哪些?
关凯:过敏大致有两种分类方式。一是按原因,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过敏原。过敏原还有一定的季节性。不同季节,主要的过敏原也不同。二是按过敏反应的表现部位。像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等,都是呼吸系统的过敏反应。皮肤的过敏反应,有过敏性荨麻疹、接触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特应性皮炎在儿童身上发生比较多,是属于天生过敏性皮炎。还有消化系统的过敏反应,有嗜酸性胃肠炎、食物过敏等。
记者:春天过敏性疾病患者会明显增多,这与花粉有关。但有一种过敏跟季节好像没什么关系,就是食物过敏。大多数人食物过敏的对象为牛奶、鸡蛋、海鲜类等,这些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那么,是否所有引起过敏的过敏原,都是蛋白质呢?
关凯:大部分是。当然,近年发现少量糖类也能導致过敏。只要这种结构的物质进到体内,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己以后,就会引起过敏。所以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对花粉过敏的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对食物过敏,如花生、苹果等。这是因为,食物与花粉在分子结构上有同源性。同理,对螨虫、猫狗过敏的人,对一些肉食、虾蟹类食物可能也会过敏。从生物种属方面来说,这些结构比较类似,有同源性。
记者:过敏性休克非常凶险,能预防吗?
关凯:这种过敏就不能用药物来预防了,只能找原因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有很多,在国外,一般是食物、药物、昆虫蛰刺。国内昆虫蛰刺的情况较少,主要是食物过敏。
过敏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记者: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叫做过敏体质。那么,只要一个人是过敏体质,是不是意味着他一定会发生过敏呢?
关凯:过敏体质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只要存在过敏基因就过敏。我们可以这么想,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为了适应世界,基因驱动了很多免疫反应。但在适应的过程中,世界发生了改变。污染也好,其他因素也好,最终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这时,机体使用免疫系统去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改变过程当中,就出现了一些,最起码以前的人认为不正常的反应。过敏可以简单地这么理解。
但是,这是坏事吗?也不见得。有小规模的研究说,过敏体质的人,免疫系统是比较强壮的。这部分人群跟普通人相比,发生肿瘤的概率会低一些。只是这部分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能力太强了,会对一些不该识别的物质产生反应,因此叫过敏体质。
记者:过敏都需治疗吗?
关凯:过敏是一种状态。只要过敏造成炎症发生,就应该治疗。过敏是一系列的进程。就像多米诺骨牌第一张,顺着往下推,如果推到最后一张,症状出来了,就要治。有时体检或其他检查,虽然查出来你对这个东西、那个东西过敏,但你本身没有症状。这时就可以随访,或者回避过敏原,但不需要药物治疗。
记者:您刚才说到,过敏是一系列的过程。那么,过敏一定会走到最后那步吗?
关凯:不一定。有的人可能查出来指标不正常,但这一辈子也不发病。这时不一定要治疗。过敏体质的人,最终表现出来的情况,是受自身过敏程度和接触过敏原的多少,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凑一起才会发病。如果人的内在过敏程度高,但外在接触过敏原少,理论上是没有必要从根上去刨除、去治疗的。
过敏原检查不要滥做
记者:现在很多人都在做过敏原检测,有时会查出对某些食物过敏。这些人是不是应该避免接触过敏食物?比如查出对鸡蛋过敏,是不是就一点鸡蛋都不能吃呢?
关凯:要看症状。一般是等到病人出现症状以后,再查过敏原,看是什么引起的过敏症状。如果还没出现症状就查出了过敏原,只是代表体内免疫已经出现偏移,但至于是不是到了患病的水平,还不一定。有的人虽然查出过敏原,但可能一辈子都不出现过敏。如果只看过敏原,可能100个人当中查出来8个都对某些食物过敏,但其中7个很可能是误判的,根本没有必要不吃。如果是成人,不吃肉可能还问题不大,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不吃肉、蛋、奶,很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因此,过敏专科大夫都在呼吁,不要滥做过敏原检查。
举例来说,如果孩子查出对鸡蛋或牛奶过敏,你去问医生,医生一般就会告诉你尽量别让孩子吃。这肯定是最保险的情况。但是有经验的医生见到孩子,就会多问一句:你到底爱不爱吃?因为,真正过敏的孩子,吃完过敏食物后,会留下很不愉快的体验。甚至有的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只要看到白颜色的水都会害怕,他知道这个东西喝完以后很难受。
因此,过敏的诊断很重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可靠的检查;二是要有扎实医学知识的医生,来解读可靠的结果与病人症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完全看结果。医生的价值就在于此。同样的一张化验单,有经验的医生凭着他的知识,可以更准确地帮你分析结果。
记者:患者来到过敏科或变态反应科后,医生会做哪些检查?只需要检查过敏原吗?
关凯:所有来到这个科的人,大多都是抱着这个念头来的:我是不是过敏?但是确实有些人不是过敏。有好多以为自己过敏,查完以后发现不是过敏。有些荨麻疹的人,查完之后,发现是自身免疫性荨麻疹,不是过敏性的。所以,我们不光是要查过敏原,有时还要做容易和过敏混淆的一些疾病的检查。
记者:有没有这种情况,虽然有过敏症状,但查不出过敏原?这时应该进行治疗吗? 关凯:一般来说,只要是来就诊的人,一定是有相应病症的。所谓病症,就是存在炎症。炎症不一定是由过敏引起的,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炎症。但只要出现炎症,就属于非正常状态,需要纠正。如果是太早期的过敏,检查过敏原确实有可能查不出来。有的病人跟随了我两三年,最后才查出来过敏原。因此,病人来了以后,无论查不查得出来过敏原,我们都会根据实际症状去用药。就像下棋似的,先下一步,过两个星期以后看有没有好转,然后再下一步棋。就这样一步步地去调整,不一定必须要知道原因。当然,原因知道以后,会更有助于指导治疗。
脱敏治疗是为了让疾病更好地控制
记者:过敏如何治疗呢?
关凯:治疗可以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有两个方面,一是基因治疗,但过敏的基因治疗不太现实。另一方面,是对于过敏原的处理。找到过敏原很重要,然后要对因处理,回避、减少接触过敏原,或者针对过敏原打控制针,让你耐受它,也就是所谓的脱敏治疗。
对症治疗,是根据各种症状、体征的评分,以及实验室检查评分,划分成不同级别。根据对应级别,来决定是否用药来控制住症状。它是为了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正常人一样,但不解决过敏的问题。
记者:过敏的人,一定要进行脱敏治疗吗?
关凯:检查完后,即使确认是过敏,治疗也不一定都脱敏,也要看程度。再者,像有些人工作太忙,没法接受规律打针的脱敏治疗,对这些人就要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
患者查出过敏原之后,医生会针对过敏原季节性传播的特点,指导他们该多用药,还是少用药。所以找到过敏原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找到它们的目的并不在于脫敏,而在于如何去躲、去防控。
记者:所谓脱敏治疗,是针对其中某个过敏原进行脱敏,还是一次对于所有过敏原都脱敏?
关凯:一定是对主要的过敏原进行脱敏,即造成免疫反应最主要的那个过敏原。为什么打针要打3年到5年这么长的时间?因为在体内,有个指挥免疫系统往过敏走的细胞,叫CD4 THR细胞。之所以打针要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使这个细胞越来越少。当它数量越来越少的时候,整体免疫状态就会得到缓解。
记者:脱敏治疗,能完全治愈过敏吗?
关凯:应该说80%的脱敏患者治疗效果很好。脱敏的目的是什么呢?脱敏的人往往是高危的人,比如有哮喘的,让哮喘先得到缓解。打脱敏针是为了让哮喘更易于控制,或者说不要让过敏原越来越多。带着这些目的,我们平衡下相关因素,看一下哮喘是否得到控制,过敏原有没有变多等等,这些都是脱敏治疗效果的评价因素。如果进行脱敏治疗后,哮喘的人可以减少用药,那我们就可以说达到了治疗效果。当然,也许会有10%~20%的人效果不好,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在打一年之后看一下原因,如果确实不是因为剂量等原因,就要停针。但总的来说,脱敏治疗是疫苗式的治疗。
记者:对于食物过敏的人来说,如果能避免接触到这种食物,是不是可以不用脱敏治疗呢?
关凯:在国外有食物脱敏,食物脱敏不是为了治愈,是为了保证如果一旦不小心吃到这种食物,不至于致命。食物过敏要比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反应更加凶险。食物脱敏治疗范围也比较窄,再者,也不适合打针。在国外,很多都是用一些贴的方法。
对症治疗同样重要
记者:对于过敏病人,应该进行对症治疗还是对因治疗?
关凯:所有的病人都要对症治疗。所谓的控制症状,虽然貌似没有解决原因,但是也很重要,因为它能让你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例如有很多哮喘病人,通过好好用药,完全可以控制症状不发作,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有些人通过用药,能表现得跟正常人一样,实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但是他们想更往前一步,从病因上解决问题,这就要进行脱敏治疗。但是脱敏治疗也有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皮肉之苦,这些因素都需要综合来评估。
记者:据了解,过敏性鼻炎如果不进行控制,一部分会转变成过敏性哮喘。那么,如果发现过敏性鼻炎,在早期进行治疗,会减缓发展成哮喘的进程吗?
关凯:疾病的发展进程有一定的规律,就像生老病死一样。10年前我们有一个小规模研究发现,北方的春季花粉病人,第一年发病时,只有百分之十几的病人同时发生哮喘。剩下80%左右的病人,会在10年内发展成哮喘。用药可以控制症状,但不能改变体内免疫系统的自然进程。
记者:那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抗过敏药物,都是对症治疗的药物吗?
关凯:对。我们所说的抗过敏炎症的药物,跟我们平时说的抗生素是不一样的。除了过敏可以造成炎症,感染也会造成炎症。出现炎症,意味着有一些炎性介质在里面。药物治疗,就是对炎性介质的处理。我们有时会在感冒药里看到一些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但这不代表感冒是过敏引起来的。因为感冒也会有种物质参与在里面,叫组胺。扑尔敏是抗组胺药,过敏也会用,感冒也会用。两个疾病不同的原因,最终导致同样的结果。
只要出现炎症,就需要用药物抵抗。因此在用抗过敏药时,不管原因是不是过敏引起,只是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来用药。
常见的抗过敏药,有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还有一些局部的糖皮质激素等。
记者:说到糖皮质激素,有些人害怕使用后会造成“激素脸”,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关凯:现在医院开出来的药都是比较安全的,因为药也在不断的改良。能用在脸上的激素很少,而且都不能超过一周。如果脸上过敏非常厉害,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支持治疗,如使用润肤作用的东西,还有钙调神经酶抑制剂等。
记者:很多过敏病人,用药后控制得也不错,他们能否减药或停药?是不是需要一直用药?
关凯:其实,疾病从头到尾,是一系列的过程,是一整套的变化。但最后,病人感受到的只是最后一张牌。最后一张牌倒下来了,压在你身上觉得很难受,那么把最后一张牌立起来,是最短平快的方式。用药见效快,病人感受也好。但是如果只是把这张牌立起来而不采取其他措施,如果以后劲儿一松,那这牌肯定还得倒。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治疗,还是要找原因,如对过敏原脱敏。如果把这张牌立起来了,再停药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直接减药,那么劲儿一松,牌还是会倒下来。
关凯,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副主任医师。擅长上、下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昆虫(蜂毒)毒液过敏,过敏性休克,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工作。在花粉症特异性诊断、免疫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评估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在蜂毒过敏性休克领域学术研究居国内领先。任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变态反应学分会过敏原特异性诊断与免疫治疗学组(筹)学组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兼总干事、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很多人都认为,过敏症难对付。其实,过敏和其他疾病一样,对付它既可以从病因上下手,也可以缓解症状,让病人与病共存,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如何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请看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关凯的解答。
过敏原有季节性和同源性
记者:关医生您好。在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过敏反应或疾病都有哪些?
关凯:过敏大致有两种分类方式。一是按原因,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过敏原。过敏原还有一定的季节性。不同季节,主要的过敏原也不同。二是按过敏反应的表现部位。像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等,都是呼吸系统的过敏反应。皮肤的过敏反应,有过敏性荨麻疹、接触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特应性皮炎在儿童身上发生比较多,是属于天生过敏性皮炎。还有消化系统的过敏反应,有嗜酸性胃肠炎、食物过敏等。
记者:春天过敏性疾病患者会明显增多,这与花粉有关。但有一种过敏跟季节好像没什么关系,就是食物过敏。大多数人食物过敏的对象为牛奶、鸡蛋、海鲜类等,这些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那么,是否所有引起过敏的过敏原,都是蛋白质呢?
关凯:大部分是。当然,近年发现少量糖类也能導致过敏。只要这种结构的物质进到体内,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己以后,就会引起过敏。所以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对花粉过敏的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对食物过敏,如花生、苹果等。这是因为,食物与花粉在分子结构上有同源性。同理,对螨虫、猫狗过敏的人,对一些肉食、虾蟹类食物可能也会过敏。从生物种属方面来说,这些结构比较类似,有同源性。
记者:过敏性休克非常凶险,能预防吗?
关凯:这种过敏就不能用药物来预防了,只能找原因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有很多,在国外,一般是食物、药物、昆虫蛰刺。国内昆虫蛰刺的情况较少,主要是食物过敏。
过敏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记者: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叫做过敏体质。那么,只要一个人是过敏体质,是不是意味着他一定会发生过敏呢?
关凯:过敏体质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只要存在过敏基因就过敏。我们可以这么想,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为了适应世界,基因驱动了很多免疫反应。但在适应的过程中,世界发生了改变。污染也好,其他因素也好,最终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这时,机体使用免疫系统去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改变过程当中,就出现了一些,最起码以前的人认为不正常的反应。过敏可以简单地这么理解。
但是,这是坏事吗?也不见得。有小规模的研究说,过敏体质的人,免疫系统是比较强壮的。这部分人群跟普通人相比,发生肿瘤的概率会低一些。只是这部分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能力太强了,会对一些不该识别的物质产生反应,因此叫过敏体质。
记者:过敏都需治疗吗?
关凯:过敏是一种状态。只要过敏造成炎症发生,就应该治疗。过敏是一系列的进程。就像多米诺骨牌第一张,顺着往下推,如果推到最后一张,症状出来了,就要治。有时体检或其他检查,虽然查出来你对这个东西、那个东西过敏,但你本身没有症状。这时就可以随访,或者回避过敏原,但不需要药物治疗。
记者:您刚才说到,过敏是一系列的过程。那么,过敏一定会走到最后那步吗?
关凯:不一定。有的人可能查出来指标不正常,但这一辈子也不发病。这时不一定要治疗。过敏体质的人,最终表现出来的情况,是受自身过敏程度和接触过敏原的多少,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凑一起才会发病。如果人的内在过敏程度高,但外在接触过敏原少,理论上是没有必要从根上去刨除、去治疗的。
过敏原检查不要滥做
记者:现在很多人都在做过敏原检测,有时会查出对某些食物过敏。这些人是不是应该避免接触过敏食物?比如查出对鸡蛋过敏,是不是就一点鸡蛋都不能吃呢?
关凯:要看症状。一般是等到病人出现症状以后,再查过敏原,看是什么引起的过敏症状。如果还没出现症状就查出了过敏原,只是代表体内免疫已经出现偏移,但至于是不是到了患病的水平,还不一定。有的人虽然查出过敏原,但可能一辈子都不出现过敏。如果只看过敏原,可能100个人当中查出来8个都对某些食物过敏,但其中7个很可能是误判的,根本没有必要不吃。如果是成人,不吃肉可能还问题不大,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不吃肉、蛋、奶,很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因此,过敏专科大夫都在呼吁,不要滥做过敏原检查。
举例来说,如果孩子查出对鸡蛋或牛奶过敏,你去问医生,医生一般就会告诉你尽量别让孩子吃。这肯定是最保险的情况。但是有经验的医生见到孩子,就会多问一句:你到底爱不爱吃?因为,真正过敏的孩子,吃完过敏食物后,会留下很不愉快的体验。甚至有的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只要看到白颜色的水都会害怕,他知道这个东西喝完以后很难受。
因此,过敏的诊断很重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可靠的检查;二是要有扎实医学知识的医生,来解读可靠的结果与病人症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完全看结果。医生的价值就在于此。同样的一张化验单,有经验的医生凭着他的知识,可以更准确地帮你分析结果。
记者:患者来到过敏科或变态反应科后,医生会做哪些检查?只需要检查过敏原吗?
关凯:所有来到这个科的人,大多都是抱着这个念头来的:我是不是过敏?但是确实有些人不是过敏。有好多以为自己过敏,查完以后发现不是过敏。有些荨麻疹的人,查完之后,发现是自身免疫性荨麻疹,不是过敏性的。所以,我们不光是要查过敏原,有时还要做容易和过敏混淆的一些疾病的检查。
记者:有没有这种情况,虽然有过敏症状,但查不出过敏原?这时应该进行治疗吗? 关凯:一般来说,只要是来就诊的人,一定是有相应病症的。所谓病症,就是存在炎症。炎症不一定是由过敏引起的,其他疾病也可以引起炎症。但只要出现炎症,就属于非正常状态,需要纠正。如果是太早期的过敏,检查过敏原确实有可能查不出来。有的病人跟随了我两三年,最后才查出来过敏原。因此,病人来了以后,无论查不查得出来过敏原,我们都会根据实际症状去用药。就像下棋似的,先下一步,过两个星期以后看有没有好转,然后再下一步棋。就这样一步步地去调整,不一定必须要知道原因。当然,原因知道以后,会更有助于指导治疗。
脱敏治疗是为了让疾病更好地控制
记者:过敏如何治疗呢?
关凯:治疗可以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有两个方面,一是基因治疗,但过敏的基因治疗不太现实。另一方面,是对于过敏原的处理。找到过敏原很重要,然后要对因处理,回避、减少接触过敏原,或者针对过敏原打控制针,让你耐受它,也就是所谓的脱敏治疗。
对症治疗,是根据各种症状、体征的评分,以及实验室检查评分,划分成不同级别。根据对应级别,来决定是否用药来控制住症状。它是为了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正常人一样,但不解决过敏的问题。
记者:过敏的人,一定要进行脱敏治疗吗?
关凯:检查完后,即使确认是过敏,治疗也不一定都脱敏,也要看程度。再者,像有些人工作太忙,没法接受规律打针的脱敏治疗,对这些人就要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
患者查出过敏原之后,医生会针对过敏原季节性传播的特点,指导他们该多用药,还是少用药。所以找到过敏原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找到它们的目的并不在于脫敏,而在于如何去躲、去防控。
记者:所谓脱敏治疗,是针对其中某个过敏原进行脱敏,还是一次对于所有过敏原都脱敏?
关凯:一定是对主要的过敏原进行脱敏,即造成免疫反应最主要的那个过敏原。为什么打针要打3年到5年这么长的时间?因为在体内,有个指挥免疫系统往过敏走的细胞,叫CD4 THR细胞。之所以打针要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使这个细胞越来越少。当它数量越来越少的时候,整体免疫状态就会得到缓解。
记者:脱敏治疗,能完全治愈过敏吗?
关凯:应该说80%的脱敏患者治疗效果很好。脱敏的目的是什么呢?脱敏的人往往是高危的人,比如有哮喘的,让哮喘先得到缓解。打脱敏针是为了让哮喘更易于控制,或者说不要让过敏原越来越多。带着这些目的,我们平衡下相关因素,看一下哮喘是否得到控制,过敏原有没有变多等等,这些都是脱敏治疗效果的评价因素。如果进行脱敏治疗后,哮喘的人可以减少用药,那我们就可以说达到了治疗效果。当然,也许会有10%~20%的人效果不好,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在打一年之后看一下原因,如果确实不是因为剂量等原因,就要停针。但总的来说,脱敏治疗是疫苗式的治疗。
记者:对于食物过敏的人来说,如果能避免接触到这种食物,是不是可以不用脱敏治疗呢?
关凯:在国外有食物脱敏,食物脱敏不是为了治愈,是为了保证如果一旦不小心吃到这种食物,不至于致命。食物过敏要比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反应更加凶险。食物脱敏治疗范围也比较窄,再者,也不适合打针。在国外,很多都是用一些贴的方法。
对症治疗同样重要
记者:对于过敏病人,应该进行对症治疗还是对因治疗?
关凯:所有的病人都要对症治疗。所谓的控制症状,虽然貌似没有解决原因,但是也很重要,因为它能让你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例如有很多哮喘病人,通过好好用药,完全可以控制症状不发作,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有些人通过用药,能表现得跟正常人一样,实现了临床治愈的效果,但是他们想更往前一步,从病因上解决问题,这就要进行脱敏治疗。但是脱敏治疗也有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皮肉之苦,这些因素都需要综合来评估。
记者:据了解,过敏性鼻炎如果不进行控制,一部分会转变成过敏性哮喘。那么,如果发现过敏性鼻炎,在早期进行治疗,会减缓发展成哮喘的进程吗?
关凯:疾病的发展进程有一定的规律,就像生老病死一样。10年前我们有一个小规模研究发现,北方的春季花粉病人,第一年发病时,只有百分之十几的病人同时发生哮喘。剩下80%左右的病人,会在10年内发展成哮喘。用药可以控制症状,但不能改变体内免疫系统的自然进程。
记者:那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抗过敏药物,都是对症治疗的药物吗?
关凯:对。我们所说的抗过敏炎症的药物,跟我们平时说的抗生素是不一样的。除了过敏可以造成炎症,感染也会造成炎症。出现炎症,意味着有一些炎性介质在里面。药物治疗,就是对炎性介质的处理。我们有时会在感冒药里看到一些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但这不代表感冒是过敏引起来的。因为感冒也会有种物质参与在里面,叫组胺。扑尔敏是抗组胺药,过敏也会用,感冒也会用。两个疾病不同的原因,最终导致同样的结果。
只要出现炎症,就需要用药物抵抗。因此在用抗过敏药时,不管原因是不是过敏引起,只是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来用药。
常见的抗过敏药,有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还有一些局部的糖皮质激素等。
记者:说到糖皮质激素,有些人害怕使用后会造成“激素脸”,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关凯:现在医院开出来的药都是比较安全的,因为药也在不断的改良。能用在脸上的激素很少,而且都不能超过一周。如果脸上过敏非常厉害,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支持治疗,如使用润肤作用的东西,还有钙调神经酶抑制剂等。
记者:很多过敏病人,用药后控制得也不错,他们能否减药或停药?是不是需要一直用药?
关凯:其实,疾病从头到尾,是一系列的过程,是一整套的变化。但最后,病人感受到的只是最后一张牌。最后一张牌倒下来了,压在你身上觉得很难受,那么把最后一张牌立起来,是最短平快的方式。用药见效快,病人感受也好。但是如果只是把这张牌立起来而不采取其他措施,如果以后劲儿一松,那这牌肯定还得倒。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治疗,还是要找原因,如对过敏原脱敏。如果把这张牌立起来了,再停药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直接减药,那么劲儿一松,牌还是会倒下来。
关凯,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副主任医师。擅长上、下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昆虫(蜂毒)毒液过敏,过敏性休克,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工作。在花粉症特异性诊断、免疫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评估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在蜂毒过敏性休克领域学术研究居国内领先。任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变态反应学分会过敏原特异性诊断与免疫治疗学组(筹)学组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兼总干事、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