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州市柳江区(2017年之前为柳州市柳江县,本文统称柳江区)共有105所学校(含教学点),其中96所分布在村镇(乡),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2001年秋季学期,城区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两年后,有条件的村镇(乡)小学三年级也开设了英语课程。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小学和初中的英语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师做好英语教学衔接工作。实际上,柳江区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柳江区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解决小、初英语教学衔接问题,2014年,柳江区教育局教研室成立课题组,围绕小、初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突破以往由初中学校单向进行英语教学衔接研究的局限,创建以教研部门为主导,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共同参与的“导”“研”结合协作教研模式,在区(县)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实践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评价、教研活动等方面统筹规划,切实打破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学各自独立、相对封闭的教研现状,整体提高城区英语教学质量。
一、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差异
柳江区大部分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但普遍存在开课不规范、课时不足的现象,村级小学尤为突出。2014年,柳江区有11所学校未能按照要求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甚至有2所学校在小学阶段始终未开设英语课程。这造成小学英语教学无法如期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城乡学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英语教育不均衡,学生个体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较大,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明显。而初中和小学的英语教学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评价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差异。
第一,教学内容的难易不同。从教材内容看,小学英语学习内容简单,教材以图片为主,有配套的歌谣。教师的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围绕单词或一两个句型进行重点操练。初中英语词汇量大,一个Module有20—30个单词,语篇体裁多样、篇幅较长、内容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小学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挫败感,由此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
第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小学英语教师会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的特点,教学时采用游戏、唱歌等方法,倡导“做中学”“玩中学”“唱中学”,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到了初中,英语学习内容增多,课堂容量增大,教师讲课的速度加快,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学注重读与写的训练,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点,还要能够对语篇进行分析和理解,难度比较大,有的学生不能快速适应初中英语教学的变化,学习跟不上,学习兴趣下降。
第三,学习习惯不一样,个体学业水平差异大。柳江区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英语教学质量差距较大,小学生个体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不同,进入初中后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字母拼读、单词拼写方面存在困难,有的学生单词书写不规范、词汇拼写错误多,有的学生作业粗心马虎,有的学生识记单词困难,有的学生语法概念模糊……课题组调研后发现:初一学生有课前预习习惯的不到40%,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课前预习和课中做笔记的学习习惯,升入初中后难以适应课堂学习容量大的英语学习;初一学生比较依赖教师,大多数学生认为把英语文本对话或课文翻译成中文十分有必要;80%以上的初一学生不能根据国际音标的注音拼读单词;大部分初一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英语词典。初一学生英语水平存在的差异,导致教师难以准确把握教学的难易度和进度,从而影响到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教学评价办法的不同。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使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评价、学生自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的学习评价等,一般采用等级制方式进行。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初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单纯性地使用终结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出现“聋哑英语”现象。相比小学,初中英语考试题型多、篇幅长、难度大,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可是初中和小学的英语教学存在差异,如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学习习惯不同等,这些差异导致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做好学段之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自然过渡。
二、“导”“研”结合协作教研的内涵及操作
教学衔接是指两个学段之间的互相连接和过渡。本文提到的小、初英语教学衔接是指小学阶段五年级、六年级英语教学与初中阶段七年级英语教学的衔接。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不仅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方面的衔接,还包括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衔接。
在6年多的实践研究中,课题组建立了以教研室为主导、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共同参与的“导”“研”结合协作教研模式,通過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分析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制定了《小、初英语衔接教学内容指南》,并以此为导向,指导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工作,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初中英语学习;以学习方式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联合教研为载体,深化小、初英语衔接主题研讨。课题组采取“导”“研”结合协作教研模式,为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搭建教学交流平台,打破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各自为战、相对封闭的教学状态,实现小、初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使小、初英语教学呈现连贯性和整体性。 (一)教研部门主导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工作
小学英语教师一般只关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很少思考与初中英语教学进行过渡、衔接的问题,加上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缺乏沟通与交流,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基本上是依靠初中教师向下衔接。要突破这种单向衔接的困境,必须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主导作用,立足区(县)域,整合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英语教学衔接工作,统筹规划,整体思考。为此,教研室成立了课题组,印发《关于做好柳江区(县)英语教学小、初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从联合主题教研、教学策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对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工作提出要求,统一规划和管理,在区(县)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工作。
从课程实施与完成情况来看,柳江区有的小学难以如期完成英语课程计划,没有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这些学校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比较低。为此,课题组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分级要求,调整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避免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相互脱节,以及初中英语出现重复教学的现象,增强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促使学生顺利平稳地过渡到初中英语学习
厘清了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课题组首先从教师的教学入手,提出了小、初英语“四衔接”教学策略,教学时将小学英语的“趣味性”与初中英语的“知识性”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使学生一直保持英语学习的热情,顺利进入初中英语学习。
1.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一是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关键期。为此,课题组印发了《七年级入门阶段英语教学建议》,在整合教材内容、把控教学进度、夯实语言基础、强化语言技能、落实专题训练五方面提出教学的“五个要求”,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过好字母关、语音关、朗读关、书写关、语法关,夯实英语基础知识,确保教学内容的衔接。
2.教学方式的衔接。一方面,小学英语教师要把控好教学节奏,在六年级英语教学时逐步向初一靠拢,适当改变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有一个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初中英语教师要熟悉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教学中适当采用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让初一学生有一个缓冲期,逐步适应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为此,课题组提出了英语教学“五原则”:创设学习情境、教法灵活多样、注重体验和参与、教学面向全体、“教”“导”紧密结合。
3.教学活动的衔接。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在村镇(乡)学校,学生课外时间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比较少,缺乏运用英语交际的氛围。因此,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情境,通过英语角、英语播音、课前5分钟英语报告等,增强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通过组织英语作业展评、英语书法比赛、用英语编写黑板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通过英语接龙游戏、英语听写比赛、收集英语格言等,提高学生的英语识记能力;通过英文歌咏比赛、英文小品剧表演比赛、英语课文朗读比赛、英语手抄报等,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4.评价方式的衔接。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標的重要保障。为避免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评价脱节,课题组建议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使小、初英语教学顺利衔接。在小学六年级,教师要改变只注重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适当增加终结性评价,在英语期末考试的题型和考点上适当向初中英语考试靠拢,增加读和写的要求。初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划定考试内容,适当降低英语试题的难度和坡度,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既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又具有挑战英语学习的勇气。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有利于小、初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
(三)以学习方式训练为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只有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促成其自主发展。对于学生的“学”,课题组在激发学习动机、习得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三方面精心研制了“三注重”学习策略,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快速适应初中英语学习的节奏。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升入初中后,教师可以通过思想动员、案例分析、榜样推动、师生交流等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明确英语学习目标,发现自身的学习优势,增强学习自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2.注重让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英语思维,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学”,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技巧,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学习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初中英语学习,是学生高效学习的保障。为此,课题组编发了《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检查评估表》,指导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对照检查学生的各项学习行为,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完成作业等习惯。
(四)以联合教研为载体,深化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主题研讨
为改变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各自为战的教学现状,课题组以教研室为主导,建立了“三级教研联动机制(如图1)”,搭建了“区(县)域—片区—学校”三级教研平台,采取联合教研模式,组织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共同参与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主题教研活动,探讨和解决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为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师提供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E:\梁丽兰\广西教育\4D\图片\LL6.EPS>
图1
首先,成立由教研员领衔、学科带头人参与的区(县)级专家组,组织开展主题研究、专题讲座、示范课堂、送教下乡等活动,引领和带动乡镇片区学校、村级小学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其次,依据就近原则,把柳江区的初中和小学划分为4个教学片区,成立片区中心组,4个教学片区中心组的组长分别由区(县)级专家组成员担任,中心组成员由片区学校的英语骨干教师构成,制定联合协作教研制度,在区(县)级专家组带领下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等联片教研活动,加强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最后,依托学校教研组,以小微专题研究为载体,开展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主题课例研究。
联合教研促进了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有效合作,使得全体英语教师都能够参与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研究,提高了英语教师的教研水平。具体做法如下:课题组以“三级教研联动机制”为依托,以“两条线路”(自下而上确定主题、自上而下解决问题)为主线,以“三动研究”[区(县)级专家组领动、片区中心组联动、学校教研组互动]为抓手,采取联合教研模式(如图2),开展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主题教研活动。
<E:\梁丽兰\广西教育\4D\图片\LL7.EPS>
图2
在确定研究主题方面,课题组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首先,课题组指导初中学校教研组开展学情调查,以学生访谈、教师座谈等方式对小、初英语衔接教学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析问题的成因和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其次,各片区中心组中的初中举行联片专题研讨会,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会同片区中心组中的小学英语教师举行联合教研活动,通过学校教研组长汇报,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同课异构、交流讨论等形式,共同讨论小、初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各片区中心组长汇总后形成片区学校总结报告。最后,区(县)级专家组在教研室的组织下,对片区学校提交的总结报告进行整理、归纳,形成“问题树(如图3)”,最终确定研究主题。
2014年秋季学期,课题组对各片区学校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汇总后发现,初一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如下: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字母、语音、词汇不过关,学生英语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被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致不高;部分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丧失学习兴趣;等等。如何抓好初一英语入门教学,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到初中英语学习应有的状态,整体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课题组将“初一年级英语入门教学”作为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组织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明确研究主题后,课题组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探讨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
首先,区(县)级专家组指导、示范。区(县)级专家组围绕已经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筹规划,通过专业引领和指导示范带领片区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第一,根据区域学校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实际,编发教学指导性文件,对小、初英语教学衔接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规范性指导。第二,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小、初英语教学衔接方法培训,在处理教材、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方面给予教师方法指导,使教师的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三,开展教学示范,如,对七年级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备课,根据一个模块3个单元不同课型设计不同的教學,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方案,经教学实践后进行教学展示,为初一英语教学衔接提供范式。
其次,片区中心组开展联动研究。片区学校以片区中心组活动为平台,定期开展小、初英语联合教研活动。一线教师通过主题研讨、听课评课、座谈研讨等形式,熟悉小学和初中英语在教材、教法、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师生情感等方面的异同点,共同探讨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对策。通过开展片区联动教研活动,小学英语教师对初中英语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初中英语教师能够主动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学做出调整,帮助学生实现平稳过渡。
最后,学校教研组开展互动研究。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情研究,了解初一学生的学情,为初一英语提供教学的方向和依据。同时,片区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深入开展“五研读”活动: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研读教法、研读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科学实施教学评价,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英语学习的应有状态。
片区学校英语教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对初一英语入门教学开展小课题研究,以研促学、以研促教,总结经验、提炼方法,加强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们研究的小课题有“基于小、初衔接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小、初衔接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小、初衔接的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探索”“基于小、初衔接的英语听说教学策略”等。
三、取得的成果
开展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研究以来,课题组对柳江区初中学校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持续跟踪和比对,统计分析了2014年至2019年学生英语中考成绩,取得A、B等级的学生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D、E等级的学生比例明显下降。从2014年至2019年,英语中考取得A+的人数逐年增长,2014年取得A+的学生有20人,2019年达到了48人;E等级人数逐年下降,2014年E等级学生人数是730人,2019年是337人。可见,柳江区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在整体上有了提升。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荣获2018—2020年柳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柳州市教育改革创新奖二等奖、柳州市教研成果二等奖、柳州市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评比一等奖;课题主持人应邀在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周、柳州市中考质量总结会、柳州市教科研工作会、柳州市重点课题开放日等活动中进行了成果展示和推广;柳州市电视台、《龙城教育》、微柳江等媒体对课题组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
课题组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间也发现了一些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英语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小学英语专业教师配备不足、村级小学英语教师严重匮乏、村级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低下。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兼职教师和转岗教师的培训、规范小学英语课程的实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等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是做好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责编 欧孔群)
一、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差异
柳江区大部分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但普遍存在开课不规范、课时不足的现象,村级小学尤为突出。2014年,柳江区有11所学校未能按照要求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甚至有2所学校在小学阶段始终未开设英语课程。这造成小学英语教学无法如期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城乡学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英语教育不均衡,学生个体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较大,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明显。而初中和小学的英语教学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评价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差异。
第一,教学内容的难易不同。从教材内容看,小学英语学习内容简单,教材以图片为主,有配套的歌谣。教师的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围绕单词或一两个句型进行重点操练。初中英语词汇量大,一个Module有20—30个单词,语篇体裁多样、篇幅较长、内容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小学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挫败感,由此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
第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小学英语教师会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的特点,教学时采用游戏、唱歌等方法,倡导“做中学”“玩中学”“唱中学”,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到了初中,英语学习内容增多,课堂容量增大,教师讲课的速度加快,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教学注重读与写的训练,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点,还要能够对语篇进行分析和理解,难度比较大,有的学生不能快速适应初中英语教学的变化,学习跟不上,学习兴趣下降。
第三,学习习惯不一样,个体学业水平差异大。柳江区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英语教学质量差距较大,小学生个体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不同,进入初中后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字母拼读、单词拼写方面存在困难,有的学生单词书写不规范、词汇拼写错误多,有的学生作业粗心马虎,有的学生识记单词困难,有的学生语法概念模糊……课题组调研后发现:初一学生有课前预习习惯的不到40%,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形成课前预习和课中做笔记的学习习惯,升入初中后难以适应课堂学习容量大的英语学习;初一学生比较依赖教师,大多数学生认为把英语文本对话或课文翻译成中文十分有必要;80%以上的初一学生不能根据国际音标的注音拼读单词;大部分初一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英语词典。初一学生英语水平存在的差异,导致教师难以准确把握教学的难易度和进度,从而影响到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教学评价办法的不同。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使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评价、学生自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的学习评价等,一般采用等级制方式进行。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初中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单纯性地使用终结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出现“聋哑英语”现象。相比小学,初中英语考试题型多、篇幅长、难度大,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可是初中和小学的英语教学存在差异,如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学习习惯不同等,这些差异导致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做好学段之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自然过渡。
二、“导”“研”结合协作教研的内涵及操作
教学衔接是指两个学段之间的互相连接和过渡。本文提到的小、初英语教学衔接是指小学阶段五年级、六年级英语教学与初中阶段七年级英语教学的衔接。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不仅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方面的衔接,还包括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衔接。
在6年多的实践研究中,课题组建立了以教研室为主导、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共同参与的“导”“研”结合协作教研模式,通過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分析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制定了《小、初英语衔接教学内容指南》,并以此为导向,指导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工作,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初中英语学习;以学习方式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联合教研为载体,深化小、初英语衔接主题研讨。课题组采取“导”“研”结合协作教研模式,为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搭建教学交流平台,打破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各自为战、相对封闭的教学状态,实现小、初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使小、初英语教学呈现连贯性和整体性。 (一)教研部门主导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工作
小学英语教师一般只关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很少思考与初中英语教学进行过渡、衔接的问题,加上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缺乏沟通与交流,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基本上是依靠初中教师向下衔接。要突破这种单向衔接的困境,必须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主导作用,立足区(县)域,整合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英语教学衔接工作,统筹规划,整体思考。为此,教研室成立了课题组,印发《关于做好柳江区(县)英语教学小、初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从联合主题教研、教学策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对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工作提出要求,统一规划和管理,在区(县)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工作。
从课程实施与完成情况来看,柳江区有的小学难以如期完成英语课程计划,没有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这些学校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比较低。为此,课题组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分级要求,调整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避免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相互脱节,以及初中英语出现重复教学的现象,增强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促使学生顺利平稳地过渡到初中英语学习
厘清了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课题组首先从教师的教学入手,提出了小、初英语“四衔接”教学策略,教学时将小学英语的“趣味性”与初中英语的“知识性”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使学生一直保持英语学习的热情,顺利进入初中英语学习。
1.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一是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关键期。为此,课题组印发了《七年级入门阶段英语教学建议》,在整合教材内容、把控教学进度、夯实语言基础、强化语言技能、落实专题训练五方面提出教学的“五个要求”,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过好字母关、语音关、朗读关、书写关、语法关,夯实英语基础知识,确保教学内容的衔接。
2.教学方式的衔接。一方面,小学英语教师要把控好教学节奏,在六年级英语教学时逐步向初一靠拢,适当改变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前有一个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初中英语教师要熟悉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教学中适当采用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让初一学生有一个缓冲期,逐步适应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为此,课题组提出了英语教学“五原则”:创设学习情境、教法灵活多样、注重体验和参与、教学面向全体、“教”“导”紧密结合。
3.教学活动的衔接。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在村镇(乡)学校,学生课外时间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比较少,缺乏运用英语交际的氛围。因此,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情境,通过英语角、英语播音、课前5分钟英语报告等,增强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通过组织英语作业展评、英语书法比赛、用英语编写黑板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通过英语接龙游戏、英语听写比赛、收集英语格言等,提高学生的英语识记能力;通过英文歌咏比赛、英文小品剧表演比赛、英语课文朗读比赛、英语手抄报等,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4.评价方式的衔接。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標的重要保障。为避免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评价脱节,课题组建议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使小、初英语教学顺利衔接。在小学六年级,教师要改变只注重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适当增加终结性评价,在英语期末考试的题型和考点上适当向初中英语考试靠拢,增加读和写的要求。初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划定考试内容,适当降低英语试题的难度和坡度,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既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又具有挑战英语学习的勇气。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有利于小、初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
(三)以学习方式训练为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只有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促成其自主发展。对于学生的“学”,课题组在激发学习动机、习得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三方面精心研制了“三注重”学习策略,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快速适应初中英语学习的节奏。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升入初中后,教师可以通过思想动员、案例分析、榜样推动、师生交流等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明确英语学习目标,发现自身的学习优势,增强学习自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2.注重让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英语思维,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学”,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技巧,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学习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初中英语学习,是学生高效学习的保障。为此,课题组编发了《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检查评估表》,指导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对照检查学生的各项学习行为,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完成作业等习惯。
(四)以联合教研为载体,深化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主题研讨
为改变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各自为战的教学现状,课题组以教研室为主导,建立了“三级教研联动机制(如图1)”,搭建了“区(县)域—片区—学校”三级教研平台,采取联合教研模式,组织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共同参与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主题教研活动,探讨和解决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为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师提供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E:\梁丽兰\广西教育\4D\图片\LL6.EPS>
图1
首先,成立由教研员领衔、学科带头人参与的区(县)级专家组,组织开展主题研究、专题讲座、示范课堂、送教下乡等活动,引领和带动乡镇片区学校、村级小学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其次,依据就近原则,把柳江区的初中和小学划分为4个教学片区,成立片区中心组,4个教学片区中心组的组长分别由区(县)级专家组成员担任,中心组成员由片区学校的英语骨干教师构成,制定联合协作教研制度,在区(县)级专家组带领下定期开展主题研讨、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等联片教研活动,加强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最后,依托学校教研组,以小微专题研究为载体,开展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主题课例研究。
联合教研促进了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有效合作,使得全体英语教师都能够参与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研究,提高了英语教师的教研水平。具体做法如下:课题组以“三级教研联动机制”为依托,以“两条线路”(自下而上确定主题、自上而下解决问题)为主线,以“三动研究”[区(县)级专家组领动、片区中心组联动、学校教研组互动]为抓手,采取联合教研模式(如图2),开展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主题教研活动。
<E:\梁丽兰\广西教育\4D\图片\LL7.EPS>
图2
在确定研究主题方面,课题组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首先,课题组指导初中学校教研组开展学情调查,以学生访谈、教师座谈等方式对小、初英语衔接教学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析问题的成因和学生面临的学习困难。其次,各片区中心组中的初中举行联片专题研讨会,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会同片区中心组中的小学英语教师举行联合教研活动,通过学校教研组长汇报,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同课异构、交流讨论等形式,共同讨论小、初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各片区中心组长汇总后形成片区学校总结报告。最后,区(县)级专家组在教研室的组织下,对片区学校提交的总结报告进行整理、归纳,形成“问题树(如图3)”,最终确定研究主题。
2014年秋季学期,课题组对各片区学校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汇总后发现,初一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如下: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字母、语音、词汇不过关,学生英语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被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致不高;部分学生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丧失学习兴趣;等等。如何抓好初一英语入门教学,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到初中英语学习应有的状态,整体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课题组将“初一年级英语入门教学”作为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组织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明确研究主题后,课题组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探讨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
首先,区(县)级专家组指导、示范。区(县)级专家组围绕已经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筹规划,通过专业引领和指导示范带领片区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第一,根据区域学校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实际,编发教学指导性文件,对小、初英语教学衔接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规范性指导。第二,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小、初英语教学衔接方法培训,在处理教材、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方面给予教师方法指导,使教师的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三,开展教学示范,如,对七年级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备课,根据一个模块3个单元不同课型设计不同的教學,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方案,经教学实践后进行教学展示,为初一英语教学衔接提供范式。
其次,片区中心组开展联动研究。片区学校以片区中心组活动为平台,定期开展小、初英语联合教研活动。一线教师通过主题研讨、听课评课、座谈研讨等形式,熟悉小学和初中英语在教材、教法、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师生情感等方面的异同点,共同探讨小、初英语教学衔接对策。通过开展片区联动教研活动,小学英语教师对初中英语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初中英语教师能够主动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学做出调整,帮助学生实现平稳过渡。
最后,学校教研组开展互动研究。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情研究,了解初一学生的学情,为初一英语提供教学的方向和依据。同时,片区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深入开展“五研读”活动: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研读教法、研读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科学实施教学评价,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英语学习的应有状态。
片区学校英语教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对初一英语入门教学开展小课题研究,以研促学、以研促教,总结经验、提炼方法,加强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们研究的小课题有“基于小、初衔接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小、初衔接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基于小、初衔接的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探索”“基于小、初衔接的英语听说教学策略”等。
三、取得的成果
开展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研究以来,课题组对柳江区初中学校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持续跟踪和比对,统计分析了2014年至2019年学生英语中考成绩,取得A、B等级的学生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D、E等级的学生比例明显下降。从2014年至2019年,英语中考取得A+的人数逐年增长,2014年取得A+的学生有20人,2019年达到了48人;E等级人数逐年下降,2014年E等级学生人数是730人,2019年是337人。可见,柳江区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在整体上有了提升。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荣获2018—2020年柳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柳州市教育改革创新奖二等奖、柳州市教研成果二等奖、柳州市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评比一等奖;课题主持人应邀在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周、柳州市中考质量总结会、柳州市教科研工作会、柳州市重点课题开放日等活动中进行了成果展示和推广;柳州市电视台、《龙城教育》、微柳江等媒体对课题组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
课题组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间也发现了一些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英语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小学英语专业教师配备不足、村级小学英语教师严重匮乏、村级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低下。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兼职教师和转岗教师的培训、规范小学英语课程的实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等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是做好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