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彰武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措施及工程实施后 ,全县林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也使全县广大退耕农民经济收入有了明显增加。还有效地控制了科尔沁沙地南侵,保护了以沈阳为主的中南部城市群和辽河平原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彰武 退耕还林 管理措施 效益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X830.2 文献标识码:X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303 -01
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彰武县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首要工程,工程为该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1 彰武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情况
1.1彰武县概况及工程实施背景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本县北部为沙荒区,东部和西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和南部为平原区,大体是三丘三沙四平洼。土壤以风沙地为主。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平均风速为3.4米/秒,最大风速为16.6米/秒,年均降水量484.3毫米,年蒸发量1781毫米,为辽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生态环境极端脆弱,我县风沙和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
建国前,全县林地面积仅18万亩,森林覆被率只有2.9%。由于沙漠化土地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使彰武成为辽宁省最大的风沙区。风沙肆虐,灾害频繁,严重地威胁着全县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固科尔沁风沙,兴县域经济,富一方百姓,建生态屏障。特别是2001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彰武县实施了以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
1.2彰武县退耕还林工程历年任务的完成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確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彰武县2001—2009年度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02.9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31.65万亩,宜林地配套造林 60.3 亩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工程分布在全县24个乡镇、184个村、1546个村民组、涉及退耕农户 5.63万户。营造植被类型为乔、灌、草混交,营造方式为人工植苗、直播造林和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工程突出了治理科尔沁沙地和防治水土流失这个重点,实现了生态改善,结构调整,拉动内需,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 彰武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分析
2.1生态效益
2.1.1蓄水效益
据专家研究测定,一般每新造一亩林地,可增加森林蓄水20立方米,按此标准计算,我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102.95万亩,每年可增加森林蓄水量2059万立方米。
2.1.2保土效益
根据研究测定,平均每亩森林年保土2吨,102.95万亩林地,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205.9万吨,如按每流失1吨土地经济损失10元计算,年获保土功能价值2059万元。
2.1.3保肥效益
本区土壤含有机质1.014%,氮0.052%,磷0.034%,钾0.52%,经计算,因减少水土流失而保住的有机质1.94万吨,折合厩肥7.76万吨;氮0.099万吨,折合尿素0.21万吨;磷0.064万吨,折合过磷酸钙0.616万吨;钾肥0.993万吨,折合氯化钾2.13万吨。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每吨尿素2200元,过磷酸钙1000元,氯化钾4000元,厩肥50元,则年保肥效益为11001.2万元。
2.1.4增产效益
据中科院林土所研究测定,农田林网的保田增产幅度在10-30%左右,几年来,我县退耕还林工程新建农田林网4万亩,可保护耕地80万亩。保护耕地比为1:20,如按林网保护粮食增产10%,平均粮食(玉米)单产450公斤/亩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3600万公斤。以每公斤售价1.4元计算,则保田增产效益为5040万元。
综上分析估测,年生态效益为25595.8万元。
2.2直接经济效益
2.2.1木材产量
我县现有涉及退耕还林工程的杨树林分面积75万亩,按16年一个轮伐期,每亩蓄积量为12 m3计算,16年后总蓄积量为900万m3,综合出材率55%计算,木材产量为495万m3;按木材综合售价650元/ m3,木材综合生产成本为150元/ m3测算,则木材年产量30.94万m3 ,年产值20109.38万元,纯收入15470万元。
2.2.2 林副产品
按生产1 m3产林副产品(小杆)25根计算,工程建成后年可生产林副产品1406.25万根,每根价格8.00元计算,年增加经济效益11250万元。
2.2.3 经济林产量效益
我县退耕还林工程累计营造经济林6.15万亩,其中已有经济产量的经济林(主要是大扁杏和葡萄)3.74万亩,其中,大扁杏3.5万亩,亩产杏仁250斤,按目前市场价8元/斤计算,亩效益2000元,亩投入成本500元,纯收入1500元/亩,则大扁杏年总收入为5250万元。有经济产量葡萄总面积为0.24万亩,亩产葡萄2000公斤,1.5元/公斤,则亩效益3000元,亩投入成本1000元,纯收入2000元,则葡萄年总收入为480万元。 目前,全县经济林产量年总效益为5730万元。
经测算,年直接总经济效益为32450万元。
2.3社会效益
退耕还林作为我县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快了荒漠化防治进程,初步改善了工程区的生态环境,沙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明显控制,土壤表层土得到了保护,6级以上大风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风沙危害状况明显减轻,柳河向辽河的输沙量明显减少,土壤侵蚀模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经测定,土壤侵蚀模数由50年代的3000吨/平方公里.年,降到1560吨/平方公里.年,平均风速由50年代的5.1米/秒,降到3.4米/秒,扬沙天气由过去的40天减少到现在的18天。空气相对湿度春季增加8—9%,夏季增加7—13%;无霜期延长10天左右。
2001-2009年我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02.95万亩,我县森林覆被率净增18.8个百分点。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大田作物播期比过去提前20天,原来不能播种的生育期较长的作物,现在可以播种了,粮食产量呈跳越式发展。全县粮食产量由建国初期的0.5亿公斤,增长到现在的6亿公斤左右,成为辽宁省新的商品粮基地县。
我县地下水储量达6亿立方米,这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密不可分的,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树,栽了一片树,就等于修了一座小水库。
现在,全县林木蓄积量达375万立方米,林价24.4亿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绿色银行”。同时,工程的建设拉动了苗木产业的发展,全县育苗面积达到0.8万亩,年林业总产值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左右。
我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地控制了科尔沁沙地南侵,保护了以沈阳为主的中南部城市群和辽河平原的生态安全,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被誉为“辽西北第一道生态屏障”。
3 结论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沙化,控制水土流失,减轻各种自然灾害,促进农牧业稳产高产,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彰武县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沙区自然面貌大为改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科尔沁沙地南移得到有效遏制,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森林的各种功能得到发挥,招商引资环境得到改善,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局面,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色彰武展现在辽宁大地,真正成为辽宁的一颗塞北明珠。实现了生态改善,资源增加,结构调整,拉动内需,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周发会.退耕还林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北京[J].中国林业,2009年(5A)
[2]覃建国,刘河新等.强化责任意识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北京[J].中国林业,2009年(4A)
[3] 王国华.桃源退耕还林的关键技术措施[J].中国林业,2010年(3B)
[4] 张有鹏.实施退耕还林 拉动经济增长[J].中国林业,2010年(2A)
[关键词]:彰武 退耕还林 管理措施 效益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X830.2 文献标识码:X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303 -01
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彰武县林业生态、经济建设的首要工程,工程为该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1 彰武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情况
1.1彰武县概况及工程实施背景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部。本县北部为沙荒区,东部和西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和南部为平原区,大体是三丘三沙四平洼。土壤以风沙地为主。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平均风速为3.4米/秒,最大风速为16.6米/秒,年均降水量484.3毫米,年蒸发量1781毫米,为辽西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生态环境极端脆弱,我县风沙和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
建国前,全县林地面积仅18万亩,森林覆被率只有2.9%。由于沙漠化土地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使彰武成为辽宁省最大的风沙区。风沙肆虐,灾害频繁,严重地威胁着全县人民的生存与发展。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固科尔沁风沙,兴县域经济,富一方百姓,建生态屏障。特别是2001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彰武县实施了以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
1.2彰武县退耕还林工程历年任务的完成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確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彰武县2001—2009年度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02.9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31.65万亩,宜林地配套造林 60.3 亩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工程分布在全县24个乡镇、184个村、1546个村民组、涉及退耕农户 5.63万户。营造植被类型为乔、灌、草混交,营造方式为人工植苗、直播造林和人工促进封山育林。工程突出了治理科尔沁沙地和防治水土流失这个重点,实现了生态改善,结构调整,拉动内需,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 彰武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分析
2.1生态效益
2.1.1蓄水效益
据专家研究测定,一般每新造一亩林地,可增加森林蓄水20立方米,按此标准计算,我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102.95万亩,每年可增加森林蓄水量2059万立方米。
2.1.2保土效益
根据研究测定,平均每亩森林年保土2吨,102.95万亩林地,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205.9万吨,如按每流失1吨土地经济损失10元计算,年获保土功能价值2059万元。
2.1.3保肥效益
本区土壤含有机质1.014%,氮0.052%,磷0.034%,钾0.52%,经计算,因减少水土流失而保住的有机质1.94万吨,折合厩肥7.76万吨;氮0.099万吨,折合尿素0.21万吨;磷0.064万吨,折合过磷酸钙0.616万吨;钾肥0.993万吨,折合氯化钾2.13万吨。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每吨尿素2200元,过磷酸钙1000元,氯化钾4000元,厩肥50元,则年保肥效益为11001.2万元。
2.1.4增产效益
据中科院林土所研究测定,农田林网的保田增产幅度在10-30%左右,几年来,我县退耕还林工程新建农田林网4万亩,可保护耕地80万亩。保护耕地比为1:20,如按林网保护粮食增产10%,平均粮食(玉米)单产450公斤/亩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3600万公斤。以每公斤售价1.4元计算,则保田增产效益为5040万元。
综上分析估测,年生态效益为25595.8万元。
2.2直接经济效益
2.2.1木材产量
我县现有涉及退耕还林工程的杨树林分面积75万亩,按16年一个轮伐期,每亩蓄积量为12 m3计算,16年后总蓄积量为900万m3,综合出材率55%计算,木材产量为495万m3;按木材综合售价650元/ m3,木材综合生产成本为150元/ m3测算,则木材年产量30.94万m3 ,年产值20109.38万元,纯收入15470万元。
2.2.2 林副产品
按生产1 m3产林副产品(小杆)25根计算,工程建成后年可生产林副产品1406.25万根,每根价格8.00元计算,年增加经济效益11250万元。
2.2.3 经济林产量效益
我县退耕还林工程累计营造经济林6.15万亩,其中已有经济产量的经济林(主要是大扁杏和葡萄)3.74万亩,其中,大扁杏3.5万亩,亩产杏仁250斤,按目前市场价8元/斤计算,亩效益2000元,亩投入成本500元,纯收入1500元/亩,则大扁杏年总收入为5250万元。有经济产量葡萄总面积为0.24万亩,亩产葡萄2000公斤,1.5元/公斤,则亩效益3000元,亩投入成本1000元,纯收入2000元,则葡萄年总收入为480万元。 目前,全县经济林产量年总效益为5730万元。
经测算,年直接总经济效益为32450万元。
2.3社会效益
退耕还林作为我县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快了荒漠化防治进程,初步改善了工程区的生态环境,沙化土地得到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明显控制,土壤表层土得到了保护,6级以上大风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风沙危害状况明显减轻,柳河向辽河的输沙量明显减少,土壤侵蚀模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经测定,土壤侵蚀模数由50年代的3000吨/平方公里.年,降到1560吨/平方公里.年,平均风速由50年代的5.1米/秒,降到3.4米/秒,扬沙天气由过去的40天减少到现在的18天。空气相对湿度春季增加8—9%,夏季增加7—13%;无霜期延长10天左右。
2001-2009年我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02.95万亩,我县森林覆被率净增18.8个百分点。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大田作物播期比过去提前20天,原来不能播种的生育期较长的作物,现在可以播种了,粮食产量呈跳越式发展。全县粮食产量由建国初期的0.5亿公斤,增长到现在的6亿公斤左右,成为辽宁省新的商品粮基地县。
我县地下水储量达6亿立方米,这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密不可分的,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树,栽了一片树,就等于修了一座小水库。
现在,全县林木蓄积量达375万立方米,林价24.4亿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绿色银行”。同时,工程的建设拉动了苗木产业的发展,全县育苗面积达到0.8万亩,年林业总产值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左右。
我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地控制了科尔沁沙地南侵,保护了以沈阳为主的中南部城市群和辽河平原的生态安全,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贡献,被誉为“辽西北第一道生态屏障”。
3 结论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沙化,控制水土流失,减轻各种自然灾害,促进农牧业稳产高产,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彰武县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沙区自然面貌大为改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科尔沁沙地南移得到有效遏制,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森林的各种功能得到发挥,招商引资环境得到改善,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局面,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色彰武展现在辽宁大地,真正成为辽宁的一颗塞北明珠。实现了生态改善,资源增加,结构调整,拉动内需,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周发会.退耕还林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北京[J].中国林业,2009年(5A)
[2]覃建国,刘河新等.强化责任意识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北京[J].中国林业,2009年(4A)
[3] 王国华.桃源退耕还林的关键技术措施[J].中国林业,2010年(3B)
[4] 张有鹏.实施退耕还林 拉动经济增长[J].中国林业,2010年(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