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的语言艺术等突出问题,提出在新时期、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新型课堂的几个方面的策略和思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新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37-0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在给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给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日渐凸现出来。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要能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加要求教师要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机智灵活的教学智慧,关注、关爱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式,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从而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在課堂教学中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教师必须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上创建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促进人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本”思想和“人本”思想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首先把学生当作与教师一起进行学习活动的同事,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个体见解,从学生怎样才会积极地投入学习、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怎样才会学有效果的角度考虑教学设计。课堂太死肯定不好,但是脱离教学内容的随意同样不好。要想使自己的教学灵活起来,前提是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你要有一桶水。教学准备充分,驾轻就熟,到了课堂,你才有可能信手拈来、自由开合,进入万变而不离中心的境界,才有可能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其次,要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是从老师开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要想把学生吸引到这么课程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在实践中,人们发现:课堂教学不能只重视教师的知识传授,还必须重视学生与教师的学习交流(情感上的、认识上的),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体系下,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就会更加灵活,学生学习方式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促使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学生“灵魂的导师”。
构建美的课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话: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种教育倘若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而不是挖掘其深刻的内涵,便会流于空泛,收效甚微。
构建新的课堂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更本任务之一,而创新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尤为重要,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永恒主题。
早在三千年前,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就大声疾呼:“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天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进行创新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不懈地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教育首先要突出个性化原则,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个性是创新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心里优势,使学生借助自己在能力、性格、情绪、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其独立人格与创新人格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突出民主性原则,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教师要变单一角色为多重角色,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将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探究式、启发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思考的意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三,要突出激励性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而不发”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充分想像的空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要以实践中的创新事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把把政治理论同社会实践相结合,逐步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加强学生生命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既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构建“笑”的课堂
在人际交往中,幽默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将幽默运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也能让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学的艺术效果和水平,发挥幽默带来的独特的功效。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幽默有多种功用,最明显的是它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的注意,它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分布相对均衡了,减少注意力的转移,让他们在“有趣”中“有得”是语文幽默教学的目的。适时、适地、适人、适度的巧用幽默,让学生在愉悦中启智益性,在情趣教学中乐学、爱学、学好。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具有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比较呆板、枯燥,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采取从观点到观点、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决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法国演讲家海因兹雷曼麦曾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中有许多幽默的素材加以提炼汲取有益的营养,同时提高自己幽默教学的艺术,成为课堂上的“开心果”。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则可以化平淡为新奇,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轻松,化呆板为活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被寄予了新的期待,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做好教学工作,使其更好地担负起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使命。构建新型课堂,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胜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 聂晓:寓美育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J].《四川喜剧》2010(4).
作者简介
陈为科,男,安徽蚌埠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主任,主要从事高校思政工作教育教学研究。
课题信息: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编号:SK2016A0691)研究成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新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37-0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在给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给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日渐凸现出来。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要能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加要求教师要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机智灵活的教学智慧,关注、关爱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式,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从而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在課堂教学中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教师必须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课堂上创建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促进人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本”思想和“人本”思想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首先把学生当作与教师一起进行学习活动的同事,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个体见解,从学生怎样才会积极地投入学习、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怎样才会学有效果的角度考虑教学设计。课堂太死肯定不好,但是脱离教学内容的随意同样不好。要想使自己的教学灵活起来,前提是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你要有一桶水。教学准备充分,驾轻就熟,到了课堂,你才有可能信手拈来、自由开合,进入万变而不离中心的境界,才有可能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其次,要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是从老师开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要想把学生吸引到这么课程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在实践中,人们发现:课堂教学不能只重视教师的知识传授,还必须重视学生与教师的学习交流(情感上的、认识上的),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体系下,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就会更加灵活,学生学习方式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教学方式的革新,促使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学生“灵魂的导师”。
构建美的课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话: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种教育倘若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而不是挖掘其深刻的内涵,便会流于空泛,收效甚微。
构建新的课堂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更本任务之一,而创新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尤为重要,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永恒主题。
早在三千年前,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就大声疾呼:“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天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进行创新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不懈地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教育首先要突出个性化原则,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个性是创新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心里优势,使学生借助自己在能力、性格、情绪、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其独立人格与创新人格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突出民主性原则,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教师要变单一角色为多重角色,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将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探究式、启发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思考的意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三,要突出激励性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而不发”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充分想像的空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要以实践中的创新事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把把政治理论同社会实践相结合,逐步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加强学生生命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既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构建“笑”的课堂
在人际交往中,幽默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将幽默运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也能让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提高教学的艺术效果和水平,发挥幽默带来的独特的功效。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幽默有多种功用,最明显的是它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的注意,它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分布相对均衡了,减少注意力的转移,让他们在“有趣”中“有得”是语文幽默教学的目的。适时、适地、适人、适度的巧用幽默,让学生在愉悦中启智益性,在情趣教学中乐学、爱学、学好。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具有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比较呆板、枯燥,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采取从观点到观点、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决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法国演讲家海因兹雷曼麦曾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对生活中有许多幽默的素材加以提炼汲取有益的营养,同时提高自己幽默教学的艺术,成为课堂上的“开心果”。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则可以化平淡为新奇,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轻松,化呆板为活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被寄予了新的期待,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做好教学工作,使其更好地担负起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使命。构建新型课堂,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胜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 聂晓:寓美育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J].《四川喜剧》2010(4).
作者简介
陈为科,男,安徽蚌埠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事处主任,主要从事高校思政工作教育教学研究。
课题信息: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编号:SK2016A069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