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中,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求变,以此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功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质量;特色教学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改中,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求变,以此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功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传统的美术欣赏课重术轻美,教师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和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的乐趣,一节课下来,教师一个人自弹自唱或乏味的幻灯片展示,学生对艺术作品缺乏真正的了解,无法体验成功学习的愉快和喜悦。因此创新与改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直接决定着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优劣。结合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一、精选内容,开创特色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对美的感受被教师滔滔不绝的声音所压制,学生的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为此,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精选教学内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重组。如,在讲授《家乡古建筑》时,我有意识地结合韶关地区南华寺、风采楼等一些具有特色的本土建筑进行讲授,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讲授现代雕塑时,结合韶关一些标志性的城市雕塑进行欣赏与分析,学生还主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与感受。因为课堂设置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教学的效果也有了较大改善。
二、丰富手段,优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自控能力相对较弱,要想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教学直观、生动,并且把沉闷的文字和图形、声音相结合,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或其他手段创设情境,进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从而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如,在《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齐白石优秀的诗书画印作品,以视觉盛宴吸引学生注意;还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并设计“考一考”小组比赛环节,进一步加深对齐白石及其作品的了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感受,还能够使学生产生对美的强烈感受。
三、寓教于乐,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为学生创造愉快轻松的环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与美术作品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感,增强其视觉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在教授《民间玩具欣賞》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广泛搜集民间玩具,在课堂上学生逐一展示介绍自己的玩具,然后将玩具进行分类,很快学生就对民间玩具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还提供给学生一些民间玩具的配件,让他们进行组合拼接,从中了解民间玩具简单的制作工艺和纯朴的表现手法。课后,进一步要求学生选择喜爱的材料自行制作一件民间玩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既训练了心灵,又激活了大脑的思维。
四、鼓励参与,提高审美能力
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而且更需要学生去体会理解作品,并敢于提出对作品的看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对作品评头论足。如,在欣赏《美丽的风筝》作品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一开始学生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我的不断诱导之下,学生陆续提出“画面上的人物动作较单一”“表情不丰富”“背景可以更丰富点”等意见。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艺术欣赏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对名家名画也敢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增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审美能力。
总之,只有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而且,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情感是需要师生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2]祝素江.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5):52-53.
?誗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质量;特色教学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改中,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求变,以此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功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传统的美术欣赏课重术轻美,教师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和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的乐趣,一节课下来,教师一个人自弹自唱或乏味的幻灯片展示,学生对艺术作品缺乏真正的了解,无法体验成功学习的愉快和喜悦。因此创新与改善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直接决定着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优劣。结合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一、精选内容,开创特色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对美的感受被教师滔滔不绝的声音所压制,学生的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为此,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精选教学内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重组。如,在讲授《家乡古建筑》时,我有意识地结合韶关地区南华寺、风采楼等一些具有特色的本土建筑进行讲授,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讲授现代雕塑时,结合韶关一些标志性的城市雕塑进行欣赏与分析,学生还主动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与感受。因为课堂设置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教学的效果也有了较大改善。
二、丰富手段,优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自控能力相对较弱,要想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教学直观、生动,并且把沉闷的文字和图形、声音相结合,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或其他手段创设情境,进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从而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如,在《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齐白石优秀的诗书画印作品,以视觉盛宴吸引学生注意;还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并设计“考一考”小组比赛环节,进一步加深对齐白石及其作品的了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感受,还能够使学生产生对美的强烈感受。
三、寓教于乐,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为学生创造愉快轻松的环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与美术作品的“对话”,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感,增强其视觉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在教授《民间玩具欣賞》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广泛搜集民间玩具,在课堂上学生逐一展示介绍自己的玩具,然后将玩具进行分类,很快学生就对民间玩具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还提供给学生一些民间玩具的配件,让他们进行组合拼接,从中了解民间玩具简单的制作工艺和纯朴的表现手法。课后,进一步要求学生选择喜爱的材料自行制作一件民间玩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既训练了心灵,又激活了大脑的思维。
四、鼓励参与,提高审美能力
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而且更需要学生去体会理解作品,并敢于提出对作品的看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投入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对作品评头论足。如,在欣赏《美丽的风筝》作品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一开始学生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我的不断诱导之下,学生陆续提出“画面上的人物动作较单一”“表情不丰富”“背景可以更丰富点”等意见。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艺术欣赏活动中去,促使学生对名家名画也敢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增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审美能力。
总之,只有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而且,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情感是需要师生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2]祝素江.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5):52-53.
?誗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