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yu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实践,创意表现,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方面的技能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背景,探讨“以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以及对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专业竞赛;大广赛
  在教育部提倡“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近年来,各类学科竞赛蓬勃发展,就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来说,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下简称大广赛)在内的专业竞赛影响逐渐扩大,参与师生逐年增多,若干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结合各赛事赛制,展开了以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此,本文从“以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角度,分析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与课程教学结合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培养、应用型大学建设等方面的影响。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竞赛发展的现状
  国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竞赛从赛事规模、师生参与度、高校覆盖面来看,比较有影响的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简称大广赛。从2005年始到2018年止,大广赛共举办10届,其宗旨是“促進教改,启迪智慧,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参赛对象面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全日制大学生、研究生,参赛作品分为平面类、视频类、动画类、互动类、广播类、策划案类、文案类、营销创客类、公益类等九大类,每届大广赛命题都通过其官方网公布,除此之外大赛还组织合作企业和学界专家到各赛区和高校开展巡讲活动,学界专家面对面,对准参赛对象讲评历届作品和参赛经验,这样既扩大了大广赛的影响也提高了巡讲受众的参赛积极性,而且专家的讲演不仅从大广赛的角度宣传了赛事,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拓宽专业视野,更深层领会设计观念的机会。经历10届赛事后,大广赛成熟正规的赛制和较高的赛事级别得到了我国高校文科师生广泛认知和认同,此项赛事逐日成为在大学生中最具影响力的文科专业竞赛。
  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上是按照高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依照教材,规定课时内在专业教室、多媒体实训室等地点开展教学活动的,这是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常规的教学模式。这种常规的授课方式基本上还是以教师理论教授为主,学生课堂练习为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活动基本上也都是任课教师通过讲解理论内容,已有案例评析,结合课堂练习随时指导和课程大作业等几方面内容,无论是教师指定的作业命题,还是学生自主的作业选题都是以虚拟的为主,这种没有真实“落地”课程训练缺乏与品牌、与企业、与市场的衔接,学生和设计市场,或者说真实客户之间始终存在着“真空地带”,这种情况在二三线城市或者更为偏远的地方院校体现得更为明显,学生专业实习机会少、实习平台低。所以,常规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市场的衔接,学生大多可以习得专业基础知识,但是,普遍缺乏真实案例的参与和操作机会,只能“纸上谈兵”,不能“身临其境”,很多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都会缺乏竞争力。
  从大广赛赛制安排来看,每届赛事从3月开始至6月是大广赛作品提交的时间,这一时间段也是每一学年上半个学期课程教学时间,所以,很多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尝试将指导学生参加大广赛与课程教学结合,开展以参加专业竞赛促进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的尝试,通过大广赛平台让学生在课程开展期间与企业衔接,接受评委的检测和市场的考验,以真实的参赛经历和评选结果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参考。
  3 以参加专业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将大广赛引入课程教学,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让学生从大广赛官网获取参赛选题,结合这些真实的命题布置各环节小作业与课程大作业,让学生通过参加专业竞赛展示自我,检测自我;从教学方面来讲,真实的命题和参赛经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专业设计能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培养,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大广赛作为平台可以促进学生、企业、学校、社会之间的互动合作。
  3.1 学生通过参赛展示自我,检测自我
  将专业竞赛引入课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检测自我的平台。常规的课程教学和课程成绩的评定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课程中学生的相互学习和竞争的范围仅限于同班同学,所以在学习中所获得的资源也是较为贫乏的,而公开的专业竞赛可以极大地延伸学习和竞争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完成课程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在更广阔的专业空间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力,监测自己的专业水平。将专业竞赛引入课程教学,可以把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参赛有效结合。
  3.2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专业设计能力
  参加专业竞赛与课程教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课堂,将竞赛命题与课程作业结合,除了能够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程开设期间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将课程与赛制衔接,与企业接轨,在进行竞赛规定命题的创意与设计的同时,围绕着竞赛选题、创意的构思、素材的搜集、图形的绘制,软件的操作等各个环节的反复修改,都是从细节上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还能够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另外,学生将所学运用到真实的竞赛命题创作中,从教学联系实践的角度来看也更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最后,通过参赛,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更大的竞争平台中和其他竞争者相比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开阔自己的专业视野,进一步激励自己在专业中前行。   3.3 课程与参加专业竞赛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课程与参加专业竞赛结合,教师通过竞赛了解到实时的前沿信息和动向,在授课期间指导学生参赛,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大广赛与市场紧密联系,关于其命题的指导和创作会促使教师关注与市场紧密相连的专业信息和市场信息。在具体的指导中师生间的互动和讨论,除了老师“一对多”的给予学生的指导之外,学生“多对一”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各个学生与老师的交流都会提升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同时,带学生参赛,一荣俱荣,学生参赛的评选结果也能量化教师教学成果,得奖学生的指导老师也可以作为教学成果成为业绩考评和晋升指标,这样的赛课结合可以激励教师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探索最前沿的、最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延伸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获得学生的肯定,使师生双方都在以参加专业竞赛为任务的实践教学改革中,“赛与课”都有所收获。
  3.4 课程与参加专业竞赛结合,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一般情况下作业的提交都要求学生各自独立完成,这也是了避免个别学生消极对待作业或不参与课程作业,所以,常规教学成果检测机制普遍缺乏对团队协作成果的评定。而在实际的设计活动中,真实的设计案例的最终呈现大多是团队协作的结果,以参加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当下我国许多专业竞赛的命题都需要团队参赛(或以校为单位参赛),学生在组建团队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取舍,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历练。团队成员为了一个短期共同目标择优组建,各成员除了要发挥个人专业能力,从综合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还要本着对团队负责的态度和团队利益最大化原则,从更高的层面扬长避短,舍小取大,这就要求个人不仅要各司其职,还要把团队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强化团队信念和团队意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一个参赛作品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彼此取长补短,在取舍平衡之间,学生除了可以在专业上有所交流和提升之外,还能培养与人共事协调协作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前历练了学生以后必将面对的社会和职场的普遍情况。
  3.5 以参加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应用型大学的建设
  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当前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加快,信息的传递更是跨越地区和国界,怎样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直面各学科各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和了解最新的动态,继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部门和高校在新时代的新命题。从优化教改的层面,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一线教师,不断“充电”个人专业知识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所了解的最新的内容和最前沿动态传递给学生,只有如此才有能力勉励学生在专业上前行,才有能力切实开阔学生专业视野,而以参加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改革,无论是从学生培养的角度,还是从教师教改的角度,二者都是可以互为相长和持续双赢的;从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层面来看,各学科专业竞赛是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桥梁,是社会、企业、高校、师生交流的机制和平台,以参加专业竞赛为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会更有效的实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宜川,何鑫.论大广赛对大学生创意与动手能力的促进和培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 (04):112-114
  [2] 唐娟. 试论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以赛带练”[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104-105.
  [3] 文喜华.从大广赛谈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J].戏剧之家,2016(08):177-178.
  [4] 尚會芳,牟孝梅,王娇艳.“一课两赛”在招贴设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以遵义师范学院首届大广赛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20(04):166-167+170.
  作者简介:葛田田(1981—),女,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从事民艺、视觉设计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地对残障、高龄和低龄等特殊人群的人权保护愈发完善,作为核心内容的无障碍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我国在无障碍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强国,保障各个群体的人权是国家强盛、民族进步的表现。本文以南京为例,分析了城市无障碍设施普及的现状,并与国外在无障碍设施方面获得的显著成就作对比,探究国内在此方面落后的根本原因,提出探
期刊
摘 要:被称为“墨西哥壁画之父”的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同时拥有共产党员、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他绘画创作的鼎盛时期即为墨西哥艺术开始走出殖民文化的阴影、在全美洲乃至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里维拉将自己的民族主义情感、社会政治观念和艺术激情融于作品,以他为辐射点,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30年代的墨西哥的国家艺术发展与同时期的美国、欧洲乃至中国民族艺术的形成共享了相似的语境与发展
期刊
摘 要:胡金铨作为中国现代武侠电影史的泰斗级大师,被称为香港彩色武侠的开山鼻祖之一,他执掌制作的《大醉侠》与张彻的《独臂刀》一起引领了香港武侠的新篇章。而一生仅完成了16部电影拍摄的胡金铨,因他武侠电影中独一无二的戏曲腔调和电影美学,在20世纪的香港和台湾开创武侠片先河。笔者将从胡金铨的从影经历入手,浅析胡金铨武侠电影中的戏曲元素运用,同时浅谈胡金铨武侠电影对后世武侠动作片的影响。  关键词:胡金
期刊
摘 要:美术馆作为国家或城市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艺术生态、文化建设以及艺术交流与传播中,尤其是在艺术品的创作、收藏、展示、学术研究及公共推广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美术馆的使命不单单是注重典藏学术研究,还要将艺术与观众间的一堵墙打通,成为连接艺术与观众的纽带。本文以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为例,通过对其展览、数字化应用、公共教育和艺术品商店与餐饮几个方面来探究美术馆在实务中如何让观众走进艺术。  关
期刊
摘 要:历史街区是古人集中活动居住的重要场所。对于现代城市而言,历史街区是表现一个社会及其文化身份沿革的重要空间结构,是构成历史城市记忆的生动证据,同时也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文从现代城市中新旧城市空间的景观及建筑环境的角度,结合城市历史街区的现状,提出对历史街区外围空间进行高度控制的研究,探讨在城市历史街区景观建筑空间改造及管理中的一些改善性策略,以期有助于历史街区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外
期刊
摘 要:文创IP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和相关利益人的正当权益有着积极作用,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维持有较强的推动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借助文创产业实现自身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创IP;文创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锡绣;可持续发展  1 文创IP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指知识产权,《2018中国文化IP产业发展报告》对
期刊
摘 要:中原文化源远流长,豫剧文化是中原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地域特色文化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当中,对于传承和推广地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阐述了中国文创产品和中原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将豫剧经典人物形象提炼设计成为相关汽车饰品的文创产品,兼具地域性文化特色、实用性功能和美学特征,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广中原地域文化,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文创产品;地域文
期刊
摘 要:手风琴的种类多种多样,有关于不同类型手风琴的研究也相对来讲比较丰富。本文选择了差异较大的三种手风琴(古典手风琴、流行手风琴、电子手风琴)为对象,介绍了它们的部分乐器构造特点,并且从声学测量的角度对其音色特点进行解析,希望能从一个不同的角度为广大手风琴爱好者以及研究乐器音响分析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手风琴;声学测量;构造特点  众所周知,手风琴是由中国传统乐器笙发展而来,[1
期刊
摘 要:在高职、高专院校推广英语移动教学,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在真正了解高职生的需求后设计移动教学内容。本文对抽样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为实现英语教学的多元化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智能手机;移动教学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用互联网进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因其小巧便携、无线上网等优点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
期刊
摘 要: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网络时代的繁荣为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高校公共艺术微课程教学意义、教学模式的探讨,并结合广告鉴赏微课程的设计进行了阐述,以此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时效性,推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微课程;教学模式  信息电子科技时代,多元化的电子设备造就出许多以“微”著称的行业,如微商、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