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社会最安定、经济最发达和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适宜养老的地方。一般人都认为,瑞士的老年人应该没有后顾之忧,也不用出来工作。
2017年3月,来自中国的王堇移居到瑞士圣加仑市后,发现有很多人都在做陪伴工作,甚至包括老人,这让她感到纳闷儿。经过一番了解,瑞士的国民尽管生活富足,但养老问题却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所以,瑞士推行“时间银行”来养老。后来,王堇也加入了此行列……
富裕老太去上班
31岁的我是2017年3月移居到瑞士,在圣加仑市大学进修金融专业。考虑到住的地方离学校比较远,便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房东萨莉亚是一位65岁的独身老太太,退休前在一所中学当教师。她很健谈,腿脚也很利索,是位慈眉善目的老人。
瑞士的退休金很丰厚,国民高工资,高收入,高保障,退休后仍可获得在职时期最后收入的60%的养老金。萨莉亚每日很悠闲,朋友聚会、读报、上网、简单运动、去公园遛弯等。可有天周末的上午,她跟我说她去上班。我很诧异,“去照顾一位87岁高龄的老教授。”萨莉亚解释。
我感到纳闷儿,“瑞士的养老政策不是很完善吗?”她的回答让我十分意外,“我去工作并不是为了钱,而是把我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等到我老得不能动了,就可以支取了。”
原来,“时间银行”是由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就是人们把年轻时照顾老人的时间存起来,等将来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顾时,再拿出来使用。
但是按照要求,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善于沟通、充满爱心,每天有充裕的时间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数将会存入社会保险系统的个人账户内。
萨莉亚已经在“时间银行”中存蓄了不少时间。她告诉我,现在瑞士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百岁老人很多。瑞士养老院的费用也很昂贵,最低费用就高达约4万人民币 (这也是瑞士人的平均月薪)。除了去养老院养老,很多老人喜欢居家养老。所以,“时间银行”应运而生。
萨莉亚照顾的老教授叫克里蒂娜。她每周去克里蒂娜家两次,每次两个小时,帮老人整理房间,推老人出去日光浴,帮老人到超市购物,陪老人聊天等。
按照协议,萨莉亚的工作期限是一年。一年后,“时间银行”会将萨莉亚的工作时数统计出来,并发给她一张“时间银行卡”。
当她需要别人照顾时,可以凭借“时间银行卡”去“时间银行”支取“时间和时间利息”。届时,“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验证过“时间银行卡”的信息后,会指派义工到医院或她家中去照顾她。
如果她在去世前,没有使用完“时间银行卡”中的“时间”,“时间银行”会把这些小时数折合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奖励给她的遗产继承人。
年轻的时候,去帮助年老的老人,当你年老了,存在“时间银行”中的“服务时间”就可以兑换年轻人的帮扶,帮助时间多的人可以享受更多别人的服务,时间少的人就少享受,这样一来十分公平。
对此,我内心不由赞叹。可心里还是有些疑惑,这样,能长久吗?
有一段时间,萨莉亚特别忙碌,要到克里蒂娜家去时更是神采飞扬。每次回来后,她都会跟我讲一些她和克里蒂娜在一起的经历,从语气中我能感受到她的愉悦心情。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孤独老人肯定有不少共同话题。也是,到了这个年龄,应该有很多感慨和人生感悟吧。与其说是萨莉亚去帮助,还不如说是去找伙伴,她也从中获得了益处。
就这样,萨莉亚一做就是一年。我以为一年下来她会结束这份工作,她却向“时间银行”提出再干一年的申请。
如果这样互助,良性循环下去当然不错。可如果将来需要帮助时,得不到帮助怎么办?这“时间银行卡”不是成了“废账”吗?
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打消了我的顾虑。
“时间银行”受益者
2018年3月的一天,我正在学校图书馆查资料,忽然接到萨莉亚的电话,她说不小心从楼梯上滚落下来,现在已经在医院里了。我听完惊出一身冷汗,她无儿无女,身边也没有人照顾,可怎么办?
我忙赶到医院,只见萨莉亚躺在病床上,她的腿摔骨折了,需要卧床一个月。而她身边,一位姑娘正在照顾她。
原来在我赶到之前,萨莉亚向“时间银行”提出了支取申请。不到两个小时,“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就给她安排了一位护工——27岁的姑娘塔司。随后几天,塔司每天都来照顾她,给她做可口的饭菜,陪她聊天。
塔司曾在超市工作,最近空当期。我听了有些疑惑,这“时间银行”给的只是一张多年以后的养老时间卡,塔司这么年轻,出来打工也是为了赚钱,她这么付出值得吗?
几天下来,塔司耐心周到,老年人吃食物偏软,她每次做的饭菜,萨莉亚都吃得特别香,特别合胃口。萨莉亚能下床走动,塔司就搀扶她去院子多晒太阳,给她读当天的报纸,有时还说一些年轻人间流传的俏皮话给萨莉亚听。
后来我才知道,塔司学过护理专业,所以“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直接找到她这种有经验的人,来为萨莉亚服务。怪不得她这么得心应手。
一天下午,我问塔司,你这样来照顾老人,又没收入,岂不是得不偿失?塔司连连摇头,“虽然‘时间银行’对我暂时来说用不上,但却是纳入我的个人社保的。如果我有‘时间银行卡’,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觉得我社会信用良好,会优先考虑。”
原来,这“时间银行”不光是一种养老卡,还是一种个人信用的体现,我内心佩服瑞士这种科学严谨的养老措施,当初制定“時间银行”的机构,一定是考量到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还有无形的社会价值,才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
在与“时间银行”机构签订合同之前,机构人员会列举出服务老人的各个项目,比如人力协助,是从事小型园艺、铲雪、修房等,文字处理协助是包括寄信、协助通信、填写表格、教授计算机知识等,在正式服务之前,志愿者必须接受专业的训练,然后通过供需匹配,由服务者所属的组织安排面谈,制定服务内容与时间。 萨莉亚在塔司的护理下,很快便恢复了健康。我不禁想起在中国,如今有很多空巢老人,年轻人大部分在异地打拼,结婚生子,很难多安排出一点儿时间回家照顾父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群庞大的老年人部落。
目前,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据官方预测,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提升到17.8%左右;与此同时,养老成本逐步提高,相关的服务人员却日益短缺。
据说,中国某农村有位在外打工的儿子请了七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三天过去父亲仍活着,不孝的儿子居然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我只请了七天假,还包括做丧事的时间。”伤心无望的老人随即寻机自杀了。
这可能是极端的个案,但也凸显出老年人养老的尴尬境地。在我国,一部分患病的老人不愿拖累子女,晚年很是凄凉,有的老人死去多日才被人发现。如果他们年富力强时也有一个时间银行可以存入他们的时间,自然可以让在外打拼甚至移民国外的子女们少一份牵挂。
我国五六十岁的人退休时,身体还算硬朗,如果这时能帮助七八十岁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时间银行”来换取将来的帮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服务人员短缺情况。况且,他们也能积累些经验,可以互助交流,同时也对以后面临的问题,有清醒的认知。
作为年轻人,趁业余时间,积攒“时间银行”里的时间,既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也是给将来年老的自己一份保障。想此,我决定试试。
亲身体验益处多
当得知我也想加入“时间银行”后,萨莉亚带着我来到了所在的社区提出了申请。由于我在中文方面有优势,工作人员便在特长那栏写上“教中文”。
过了半个月,我接到“时间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帮助一对社区年老的夫妇学习中文,要我每周去教他们两个小时,我立刻答应了。
驱车到目的地,老夫妇与我愉快交谈,他们恩爱而又幽默,我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学习中文时带来的快乐,而我也受他们的感染,感知他们的快乐。
就在2018年5月,这对夫妇来到中国北京旅游。回国后,他们很是兴奋,不停地与我聊中国:“中国人太热情了!中国历史真是悠久!”
听他们讲述去北京的经历,我也感到很自豪。也许,没有我教中文,他们就不会选择去中国旅游。
通过“时间银行”安排的工作,我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也认识了许多伙伴。他们当中有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我发现,这里的老年人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看上去非常有活力。
在我国传统观念当中,大部分老年人喜欢在家安度晚年,只有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选择去养老院。“时间银行”养老恰恰能满足这一部分人的要求,不仅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而且极大地缓解了养老院在资金、基础设施、服务项目等方面的压力。
国内的一些老年人,生活并不富裕,去养老院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甚至是一辈子的积蓄,有很多老年人更愿意将家产留给子女,而自己有病都喜欢扛着,不愿去医院,不愿意去与邻里沟通,宁愿在家孤老,性格也随着病痛折磨越来越孤僻,身心也会受到影响。
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如果“时间银行”运营起来,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将会打破城市的冷漠,也会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和谐环境。同时,“时间银行”的养老形式是以互帮互助精神为基础,这也是一种共赢。
瑞士的“时间银行”也设置了时间上限,服务750个小时为止。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尽管在2007年推出“时间银行”,但一直抱着谨慎严谨的态度。但运行至今已经十余年,效果非常好。
至于为何限制时间上限,是因为时间点数可能会用不完,而且这涉及税制问题(每小时点数价值约人民币148元)。如果提供时间服务者去世了,留下来的点数可以被转存到综合账户,以供日后转给他人使用。
750个小时大约只有30天,若有使用的需要,一个月就会用完了。实际上,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策尚未正式定案,瑞士政府不敢乱开空头支票。毕竟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允许时间提供者永无止境地存入时间点数的做法,实在存有风险。
在我国,养老保障体制还不是那么完善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借鉴瑞士这种“时间养老”模式,让年轻的志愿者拿着“时间养老”券,提取一些类似生活用品等物资奖励,不让其成为“坏账”,让“时间银行”能够长久地推行下去。
在城市里,常有跳广场舞、打牌的老年人,可一旦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身边找不到合适的人。养老要养心,养老就是要打消后顾之忧。有的老人住在高档别墅,需要帮助时,同样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帮忙。
在炉火旁打盹的时候,有人会给你盖个毛毯;在想与人倾诉的时候,身边有位很好的倾听者;当患病需要住院时,不再是等在家里,吼着、急着、无奈着,等子女或者亲戚来帮忙,而是有志愿者已经帮你叫来了救护车,陪护你左右。
目前,在中国有个別城市的社区,已经有“时间银行”养老的雏形。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如今迈入新时代,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如果利用剩余时间,来到社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行列,帮助社区里的老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远在家乡的父母。
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是互助养老,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连接情感纽带的一剂“润心良药”。
白云荐自《知音》
2017年3月,来自中国的王堇移居到瑞士圣加仑市后,发现有很多人都在做陪伴工作,甚至包括老人,这让她感到纳闷儿。经过一番了解,瑞士的国民尽管生活富足,但养老问题却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所以,瑞士推行“时间银行”来养老。后来,王堇也加入了此行列……
富裕老太去上班
31岁的我是2017年3月移居到瑞士,在圣加仑市大学进修金融专业。考虑到住的地方离学校比较远,便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房东萨莉亚是一位65岁的独身老太太,退休前在一所中学当教师。她很健谈,腿脚也很利索,是位慈眉善目的老人。
瑞士的退休金很丰厚,国民高工资,高收入,高保障,退休后仍可获得在职时期最后收入的60%的养老金。萨莉亚每日很悠闲,朋友聚会、读报、上网、简单运动、去公园遛弯等。可有天周末的上午,她跟我说她去上班。我很诧异,“去照顾一位87岁高龄的老教授。”萨莉亚解释。
我感到纳闷儿,“瑞士的养老政策不是很完善吗?”她的回答让我十分意外,“我去工作并不是为了钱,而是把我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等到我老得不能动了,就可以支取了。”
原来,“时间银行”是由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开发的一个养老项目,就是人们把年轻时照顾老人的时间存起来,等将来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顾时,再拿出来使用。
但是按照要求,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善于沟通、充满爱心,每天有充裕的时间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其服务时数将会存入社会保险系统的个人账户内。
萨莉亚已经在“时间银行”中存蓄了不少时间。她告诉我,现在瑞士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百岁老人很多。瑞士养老院的费用也很昂贵,最低费用就高达约4万人民币 (这也是瑞士人的平均月薪)。除了去养老院养老,很多老人喜欢居家养老。所以,“时间银行”应运而生。
萨莉亚照顾的老教授叫克里蒂娜。她每周去克里蒂娜家两次,每次两个小时,帮老人整理房间,推老人出去日光浴,帮老人到超市购物,陪老人聊天等。
按照协议,萨莉亚的工作期限是一年。一年后,“时间银行”会将萨莉亚的工作时数统计出来,并发给她一张“时间银行卡”。
当她需要别人照顾时,可以凭借“时间银行卡”去“时间银行”支取“时间和时间利息”。届时,“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验证过“时间银行卡”的信息后,会指派义工到医院或她家中去照顾她。
如果她在去世前,没有使用完“时间银行卡”中的“时间”,“时间银行”会把这些小时数折合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奖励给她的遗产继承人。
年轻的时候,去帮助年老的老人,当你年老了,存在“时间银行”中的“服务时间”就可以兑换年轻人的帮扶,帮助时间多的人可以享受更多别人的服务,时间少的人就少享受,这样一来十分公平。
对此,我内心不由赞叹。可心里还是有些疑惑,这样,能长久吗?
有一段时间,萨莉亚特别忙碌,要到克里蒂娜家去时更是神采飞扬。每次回来后,她都会跟我讲一些她和克里蒂娜在一起的经历,从语气中我能感受到她的愉悦心情。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孤独老人肯定有不少共同话题。也是,到了这个年龄,应该有很多感慨和人生感悟吧。与其说是萨莉亚去帮助,还不如说是去找伙伴,她也从中获得了益处。
就这样,萨莉亚一做就是一年。我以为一年下来她会结束这份工作,她却向“时间银行”提出再干一年的申请。
如果这样互助,良性循环下去当然不错。可如果将来需要帮助时,得不到帮助怎么办?这“时间银行卡”不是成了“废账”吗?
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打消了我的顾虑。
“时间银行”受益者
2018年3月的一天,我正在学校图书馆查资料,忽然接到萨莉亚的电话,她说不小心从楼梯上滚落下来,现在已经在医院里了。我听完惊出一身冷汗,她无儿无女,身边也没有人照顾,可怎么办?
我忙赶到医院,只见萨莉亚躺在病床上,她的腿摔骨折了,需要卧床一个月。而她身边,一位姑娘正在照顾她。
原来在我赶到之前,萨莉亚向“时间银行”提出了支取申请。不到两个小时,“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就给她安排了一位护工——27岁的姑娘塔司。随后几天,塔司每天都来照顾她,给她做可口的饭菜,陪她聊天。
塔司曾在超市工作,最近空当期。我听了有些疑惑,这“时间银行”给的只是一张多年以后的养老时间卡,塔司这么年轻,出来打工也是为了赚钱,她这么付出值得吗?
几天下来,塔司耐心周到,老年人吃食物偏软,她每次做的饭菜,萨莉亚都吃得特别香,特别合胃口。萨莉亚能下床走动,塔司就搀扶她去院子多晒太阳,给她读当天的报纸,有时还说一些年轻人间流传的俏皮话给萨莉亚听。
后来我才知道,塔司学过护理专业,所以“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直接找到她这种有经验的人,来为萨莉亚服务。怪不得她这么得心应手。
一天下午,我问塔司,你这样来照顾老人,又没收入,岂不是得不偿失?塔司连连摇头,“虽然‘时间银行’对我暂时来说用不上,但却是纳入我的个人社保的。如果我有‘时间银行卡’,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觉得我社会信用良好,会优先考虑。”
原来,这“时间银行”不光是一种养老卡,还是一种个人信用的体现,我内心佩服瑞士这种科学严谨的养老措施,当初制定“時间银行”的机构,一定是考量到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还有无形的社会价值,才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
在与“时间银行”机构签订合同之前,机构人员会列举出服务老人的各个项目,比如人力协助,是从事小型园艺、铲雪、修房等,文字处理协助是包括寄信、协助通信、填写表格、教授计算机知识等,在正式服务之前,志愿者必须接受专业的训练,然后通过供需匹配,由服务者所属的组织安排面谈,制定服务内容与时间。 萨莉亚在塔司的护理下,很快便恢复了健康。我不禁想起在中国,如今有很多空巢老人,年轻人大部分在异地打拼,结婚生子,很难多安排出一点儿时间回家照顾父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群庞大的老年人部落。
目前,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据官方预测,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提升到17.8%左右;与此同时,养老成本逐步提高,相关的服务人员却日益短缺。
据说,中国某农村有位在外打工的儿子请了七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三天过去父亲仍活着,不孝的儿子居然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我只请了七天假,还包括做丧事的时间。”伤心无望的老人随即寻机自杀了。
这可能是极端的个案,但也凸显出老年人养老的尴尬境地。在我国,一部分患病的老人不愿拖累子女,晚年很是凄凉,有的老人死去多日才被人发现。如果他们年富力强时也有一个时间银行可以存入他们的时间,自然可以让在外打拼甚至移民国外的子女们少一份牵挂。
我国五六十岁的人退休时,身体还算硬朗,如果这时能帮助七八十岁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时间银行”来换取将来的帮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服务人员短缺情况。况且,他们也能积累些经验,可以互助交流,同时也对以后面临的问题,有清醒的认知。
作为年轻人,趁业余时间,积攒“时间银行”里的时间,既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也是给将来年老的自己一份保障。想此,我决定试试。
亲身体验益处多
当得知我也想加入“时间银行”后,萨莉亚带着我来到了所在的社区提出了申请。由于我在中文方面有优势,工作人员便在特长那栏写上“教中文”。
过了半个月,我接到“时间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帮助一对社区年老的夫妇学习中文,要我每周去教他们两个小时,我立刻答应了。
驱车到目的地,老夫妇与我愉快交谈,他们恩爱而又幽默,我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学习中文时带来的快乐,而我也受他们的感染,感知他们的快乐。
就在2018年5月,这对夫妇来到中国北京旅游。回国后,他们很是兴奋,不停地与我聊中国:“中国人太热情了!中国历史真是悠久!”
听他们讲述去北京的经历,我也感到很自豪。也许,没有我教中文,他们就不会选择去中国旅游。
通过“时间银行”安排的工作,我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也认识了许多伙伴。他们当中有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我发现,这里的老年人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看上去非常有活力。
在我国传统观念当中,大部分老年人喜欢在家安度晚年,只有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选择去养老院。“时间银行”养老恰恰能满足这一部分人的要求,不仅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而且极大地缓解了养老院在资金、基础设施、服务项目等方面的压力。
国内的一些老年人,生活并不富裕,去养老院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甚至是一辈子的积蓄,有很多老年人更愿意将家产留给子女,而自己有病都喜欢扛着,不愿去医院,不愿意去与邻里沟通,宁愿在家孤老,性格也随着病痛折磨越来越孤僻,身心也会受到影响。
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如果“时间银行”运营起来,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将会打破城市的冷漠,也会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和谐环境。同时,“时间银行”的养老形式是以互帮互助精神为基础,这也是一种共赢。
瑞士的“时间银行”也设置了时间上限,服务750个小时为止。瑞士联邦社会保险部尽管在2007年推出“时间银行”,但一直抱着谨慎严谨的态度。但运行至今已经十余年,效果非常好。
至于为何限制时间上限,是因为时间点数可能会用不完,而且这涉及税制问题(每小时点数价值约人民币148元)。如果提供时间服务者去世了,留下来的点数可以被转存到综合账户,以供日后转给他人使用。
750个小时大约只有30天,若有使用的需要,一个月就会用完了。实际上,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政策尚未正式定案,瑞士政府不敢乱开空头支票。毕竟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料,允许时间提供者永无止境地存入时间点数的做法,实在存有风险。
在我国,养老保障体制还不是那么完善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借鉴瑞士这种“时间养老”模式,让年轻的志愿者拿着“时间养老”券,提取一些类似生活用品等物资奖励,不让其成为“坏账”,让“时间银行”能够长久地推行下去。
在城市里,常有跳广场舞、打牌的老年人,可一旦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身边找不到合适的人。养老要养心,养老就是要打消后顾之忧。有的老人住在高档别墅,需要帮助时,同样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帮忙。
在炉火旁打盹的时候,有人会给你盖个毛毯;在想与人倾诉的时候,身边有位很好的倾听者;当患病需要住院时,不再是等在家里,吼着、急着、无奈着,等子女或者亲戚来帮忙,而是有志愿者已经帮你叫来了救护车,陪护你左右。
目前,在中国有个別城市的社区,已经有“时间银行”养老的雏形。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如今迈入新时代,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如果利用剩余时间,来到社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行列,帮助社区里的老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远在家乡的父母。
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是互助养老,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连接情感纽带的一剂“润心良药”。
白云荐自《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