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略读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重视略读方法的训练。在“精”与“略”之间,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正确把握略读课文教的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 语文 略读课 方法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57-01
一直以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略读课文是教学研究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而现实中,教师对待略读课文的态度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种是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另一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问题自行解决了事。久而久之,完全等同起来的,教师总觉得教学任务太重;完全放手的,学生认为略读课文就相当于看篇课外休闲文章了。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主要培养朗读、默读的技能,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螺旋上升。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一至两篇略读课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重视略读方法的训练。略读课文的教法,着重指导学生把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在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凭借课前的阅读提示,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究竟怎样才能正确把握“教”的度呢?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1 明确要求,掌握方法
我们现行的阅读课文分看图学文、讲读、略读等不同类型,各类课文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又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作用。教材类型特色不同,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自然也不一样。教学也就经历了一个从教到不教的过程,学生自学能力也经历了循序渐进,从低到高的过程。人教版新课程试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部署略读课文,并提出了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辅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撒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由此可见,编者部署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深入研究略读课文的教材特色,明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学。
2 找准切入点
略读阅读课,换个角度来说就是长文短教。如果作为教师缺乏审读教材的独特慧眼,就难以发现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之处,教学就流于面面俱到,走马观花,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给学生留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妙之处驻足鉴赏,反复吟诵,直至领悟其中滋味,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课标第十一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中描述了书摊主人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让学生感知到生活是复杂的,有时候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它不是欺骗,与讲诚信并不冲突,做人应该追求真善美,对这个世界,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善良、宽厚的心,并随时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课文中出现的三次“别饿坏了那匹马。”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别饿坏了那匹马”每一次的出现,让人感受到残疾青年不计一已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让学生从此切入文本,通过自己的潜心揣摩、反复吟诵,从文中的品读出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人间有真情,细节见真心。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的,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之处得以驻足。“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做到教学内容简约、适度。
3 自主阅读,粗知大意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关于课文的主要内容、字、词,在整体感知阶段,力求开放,从略处理,但课前一定要抓好学生的预习。方法上,更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别饿坏了那匹马》是六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学生字词,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体现了略读课文的“略”,是切实可行的。正确把握好“略”的度。
4 重点感悟求“精”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虽然有所区别,但体现“略”的同时,也要尽可能觅到“精教细学”的乐趣。《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只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我们不能强加给学生,我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种情感,不是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画一画表现青年美好品质的句子,并用心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老师再根据所找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品词析句,加深体会,这样,既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能让学生在感悟中觅到“精教细学”的乐趣。一篇文章对读者的教育意义和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立意是否深刻,一堂课同样如此。《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粗略一读,我们首先被文中残疾青年的施爱无痕打动,但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文中的“父亲”、“我”、“碧云”同样可圈可点的,因此,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从而使本课的立意更加深刻了,学生理解得也更加“精细”了。
5 结合实际,课外拓展
语文课,不仅具有工具性,更要有人文性。因此,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要培养学生一种情感,传递给学生爱的教育。《别饿坏了那匹马》就是一篇表现人间真情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这一契机,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平凡的感动还有很多,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学会感受真情,同时,学会付出真情。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略读课文教学的追求是——在“精”与“略”之间,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正确把握略读课文教的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才会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开出永不凋谢的花儿。
【关键词】 语文 略读课 方法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57-01
一直以来,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略读课文是教学研究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而现实中,教师对待略读课文的态度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种是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另一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问题自行解决了事。久而久之,完全等同起来的,教师总觉得教学任务太重;完全放手的,学生认为略读课文就相当于看篇课外休闲文章了。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主要培养朗读、默读的技能,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螺旋上升。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一至两篇略读课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重视略读方法的训练。略读课文的教法,着重指导学生把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在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凭借课前的阅读提示,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究竟怎样才能正确把握“教”的度呢?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1 明确要求,掌握方法
我们现行的阅读课文分看图学文、讲读、略读等不同类型,各类课文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又有他们各自不同的作用。教材类型特色不同,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自然也不一样。教学也就经历了一个从教到不教的过程,学生自学能力也经历了循序渐进,从低到高的过程。人教版新课程试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部署略读课文,并提出了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辅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撒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由此可见,编者部署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深入研究略读课文的教材特色,明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学。
2 找准切入点
略读阅读课,换个角度来说就是长文短教。如果作为教师缺乏审读教材的独特慧眼,就难以发现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之处,教学就流于面面俱到,走马观花,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给学生留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妙之处驻足鉴赏,反复吟诵,直至领悟其中滋味,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课标第十一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文中描述了书摊主人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让学生感知到生活是复杂的,有时候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它不是欺骗,与讲诚信并不冲突,做人应该追求真善美,对这个世界,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善良、宽厚的心,并随时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课文中出现的三次“别饿坏了那匹马。”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别饿坏了那匹马”每一次的出现,让人感受到残疾青年不计一已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让学生从此切入文本,通过自己的潜心揣摩、反复吟诵,从文中的品读出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人间有真情,细节见真心。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的,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之处得以驻足。“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做到教学内容简约、适度。
3 自主阅读,粗知大意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关于课文的主要内容、字、词,在整体感知阶段,力求开放,从略处理,但课前一定要抓好学生的预习。方法上,更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别饿坏了那匹马》是六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学生字词,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体现了略读课文的“略”,是切实可行的。正确把握好“略”的度。
4 重点感悟求“精”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虽然有所区别,但体现“略”的同时,也要尽可能觅到“精教细学”的乐趣。《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只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我们不能强加给学生,我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种情感,不是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画一画表现青年美好品质的句子,并用心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老师再根据所找的重点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品词析句,加深体会,这样,既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能让学生在感悟中觅到“精教细学”的乐趣。一篇文章对读者的教育意义和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立意是否深刻,一堂课同样如此。《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粗略一读,我们首先被文中残疾青年的施爱无痕打动,但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文中的“父亲”、“我”、“碧云”同样可圈可点的,因此,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从而使本课的立意更加深刻了,学生理解得也更加“精细”了。
5 结合实际,课外拓展
语文课,不仅具有工具性,更要有人文性。因此,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要培养学生一种情感,传递给学生爱的教育。《别饿坏了那匹马》就是一篇表现人间真情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这一契机,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平凡的感动还有很多,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学会感受真情,同时,学会付出真情。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略读课文教学的追求是——在“精”与“略”之间,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正确把握略读课文教的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才会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开出永不凋谢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