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诠释“改革”时这样说道:“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这场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何放宽对民营经济的限制,启动低迷的民间投资上来,当民营经济乘着新世纪的春风,以高扬的姿态跨步向前的时候,许多国企却因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而举步维艰。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打破制度、观念等方面的束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积极进行企业改制,使国企重获新生成为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东北,这块神奇的土地,曾为新中国工业的崛起,孕育出无数的奇迹。作为长春最老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之一——长春拖拉机企业集团自1958年建厂以来,几经波折,从顺风顺水到衰落、停产、破产、重组,新的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又是在怎样的际遇下再次重塑长拖品牌,实现了自我救赎?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采访了长拖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于涵——一位企业发展的见证者,一位带领长拖浴火重生的改革者。
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始建于1958年,是一个拥有17000员工的国有独资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轮式拖拉机生产厂。长春拖拉机制造厂累计生产83万多辆各种型号拖拉机,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和地区,同时出口了1万多台到俄罗斯、波兰等20多个国家,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实行包产到户,使得长春拖拉机制造厂率先研发生产的小四轮拖拉机销售火爆,一年销量达7万台左右,长拖借此步入了“黄金15年”,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1993年,国家取消了拖拉机生产许可证制度,长拖小四轮产品老化、价格高的劣势凸显出来,销售范围由西北撤到华北,由华北撤到东北。1997年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为什么一个举足轻重的引领行业的先锋企业会走向瘫痪的状态,于涵总经理这样理解:“世上任何事情都是偶然中存在着必然的,企业走向滑坡甚至破产是由无数看似细小的战略导向上的错误引起的。我经过长期的思考,总结出三点症结所在。第一,老国有企业的通病:包袱沉重。包括人员包袱、债务包袱以及企业办社会的包袱;第二,小四轮拖拉机附加值低,在有国家政策扶持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但真正进入市场竞争就没有任何优势;第三,生产经营好时,不知居安思危,没有努力研发新的产品并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此期间,长拖也试图利用国家政策、招商引资等手段对企业进行整合、改革。1999年,国家、省、市各级领导、部门将长春拖拉机制造厂作为国企改革的惟一试点单位来运作,然而由于后续包袱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这次改革没有成功。
2002年8月28日长拖领导班子首先进行调整,于涵正式担任拖拉机企业集团董事长,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市合力、综合治理、分流人员、确保稳定、破产重组”的工作思路,狠抓企业改制,围绕企业破产重组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长拖千方百计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保证上岗职工工资、退养人员生活费及离退休人员统筹外工资的正常发放。另外,还成立帮扶中心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逐步解决职工住院医疗保险及在房改过程中遗留的房证等问题。同时,积极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实行独立承包经营;千方百计精简机构,压缩人员,通过劳务派遣安置职工再就业;拨离了厂办集体企业,解除了2700多名合同工,拨离了企业办社会中的供电、供暖及社区环卫职能;移交了离休干部的管理职能,从而减轻了企业的人员包袱和费用负担,使长拖职工总数从2002年底的17000人减少到9400人,每年的费用支出也减少了3000多万元,为企业下一步破产重组,重新发展振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早,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农机消费市场,这里如同一块有着巨大引力的磁石,吸引了国内外农机大鳄同台竞技。面对未来的发展,于涵坚定的相信长拖的品牌不能丢,也不会丢,农业机械将会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亮点。
为使长春拖拉机企业集团在改制中寻求发展,吸引战略投资伙伴重新振兴。2005年5月,香港骏升机械投资有限公司在长春正式进军农机制造产业,同年6月18日,基建工程破土动工,标志着东北最大的农业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始实施,该项目也是吉林省和长春市的重点支持项目,香港骏升机械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拖拉机、农机具、低速载货汽车和工程机械的生产和研发,生产基地位于长春东湖生态经济开发区和卡伦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2006年,在吉林省和长春市政府的支持下,骏升公司与长春拖拉机集团展开全面合作。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11月正式成立,它是由长春市国资委与长春骏升长拖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借助老长拖已在老百姓心中的良好印象,抓住机遇再次塑造了东北农民心目中的长拖品牌。东北有着特殊的地情地貌,在田间作业如果拖拉机动力大了就会造成浪费,功率太小又从事不了相关工作。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根据这一情况,设计生产出了55马力的新型拖拉机,这款拖拉机完全适合于东北农田作业。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这款拖拉机的稳定性、驾驶环境上下了许多功夫,新机器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上都有许多改进。日前,由长春骏升长拖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批55马力新型轮式拖拉机已正式下线,这也是吉林省农机工业生产的标志性突破,结束了农业大省吉林无55马力轮式拖拉机的历史。
2008年3月1日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马力生产线启动暨55马力轮式拖拉机首批生产下线仪式隆重举行。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长春市市长崔杰出席仪式。王守臣亲自按下了拖拉机生产线启动键,王守臣、崔杰还为第一批购机的农民发放了拖拉机钥匙。
长拖变了,工厂车间又响起了机器欢快的运转声,销售窗口又看到了成群结队买拖拉机的农民……,长拖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08年前5个月,合资公司“小拖”产量14867台,销量13931台,产销率达94%。实现产值9217万元,利润220万元。这一经营业绩预示着长拖迈出了重新跻身国家农机行业骨干企业的第一步。
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农业装备供应商。公司28马力以下装配单缸发动机的拖拉机已形成三个系列,二十几个品种,已有11个型号的大中马力拖拉机完成了试制鉴定工作,7个型号产品列入国家2008年重点推广产品目录,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8年8月28日,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格里拉大饭店与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项目。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是由世界500强的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下属的凯斯—纽荷兰全球公司同上汽集团下属的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是目前国内大中型拖拉机生产的主要骨干企业之一。此次签约是长春市政府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一次重要成果,对于推进吉林省农机产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进程及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探为开花的疆土,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体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陶行知)”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重生中见证辉煌的到来,通过大刀阔斧地改革,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在过去的时间里,农机市场一度混乱,有许多假冒长拖品牌的商品出现,长拖要发展首先就要清理市场,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从源头抓起,加大力度。长拖要发展单单依靠自身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政府和全社会给予这个老品牌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才能让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改革的进程中破冰前行……
后记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进程中,吉林的企业家们又一次站在了改革的前沿,用他们那高远的思想和前瞻的目光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勇气,什么叫做无畏。
自1986年大学毕业进入长拖,于涵已经在长拖走过了20多年的漫漫路程,他把青春毫无保留的献给了长拖。作为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军人物,他将严谨和真诚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风向标。通过和他的交谈,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作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掌舵人的责任与重担。
虽然市场环境给了国有企业沉重的压力,国企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长春拖拉机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伏,甚至破产,但是正是在大风大浪里的步履维艰,才有了今天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排除一切困难、艰辛的决心。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在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大潮中,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将会一如既往的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责任编辑:羽 弓)
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何放宽对民营经济的限制,启动低迷的民间投资上来,当民营经济乘着新世纪的春风,以高扬的姿态跨步向前的时候,许多国企却因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而举步维艰。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打破制度、观念等方面的束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积极进行企业改制,使国企重获新生成为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东北,这块神奇的土地,曾为新中国工业的崛起,孕育出无数的奇迹。作为长春最老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之一——长春拖拉机企业集团自1958年建厂以来,几经波折,从顺风顺水到衰落、停产、破产、重组,新的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又是在怎样的际遇下再次重塑长拖品牌,实现了自我救赎?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采访了长拖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于涵——一位企业发展的见证者,一位带领长拖浴火重生的改革者。
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始建于1958年,是一个拥有17000员工的国有独资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轮式拖拉机生产厂。长春拖拉机制造厂累计生产83万多辆各种型号拖拉机,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和地区,同时出口了1万多台到俄罗斯、波兰等20多个国家,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实行包产到户,使得长春拖拉机制造厂率先研发生产的小四轮拖拉机销售火爆,一年销量达7万台左右,长拖借此步入了“黄金15年”,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1993年,国家取消了拖拉机生产许可证制度,长拖小四轮产品老化、价格高的劣势凸显出来,销售范围由西北撤到华北,由华北撤到东北。1997年长春拖拉机制造厂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为什么一个举足轻重的引领行业的先锋企业会走向瘫痪的状态,于涵总经理这样理解:“世上任何事情都是偶然中存在着必然的,企业走向滑坡甚至破产是由无数看似细小的战略导向上的错误引起的。我经过长期的思考,总结出三点症结所在。第一,老国有企业的通病:包袱沉重。包括人员包袱、债务包袱以及企业办社会的包袱;第二,小四轮拖拉机附加值低,在有国家政策扶持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但真正进入市场竞争就没有任何优势;第三,生产经营好时,不知居安思危,没有努力研发新的产品并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此期间,长拖也试图利用国家政策、招商引资等手段对企业进行整合、改革。1999年,国家、省、市各级领导、部门将长春拖拉机制造厂作为国企改革的惟一试点单位来运作,然而由于后续包袱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这次改革没有成功。
2002年8月28日长拖领导班子首先进行调整,于涵正式担任拖拉机企业集团董事长,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市合力、综合治理、分流人员、确保稳定、破产重组”的工作思路,狠抓企业改制,围绕企业破产重组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长拖千方百计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保证上岗职工工资、退养人员生活费及离退休人员统筹外工资的正常发放。另外,还成立帮扶中心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逐步解决职工住院医疗保险及在房改过程中遗留的房证等问题。同时,积极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实行独立承包经营;千方百计精简机构,压缩人员,通过劳务派遣安置职工再就业;拨离了厂办集体企业,解除了2700多名合同工,拨离了企业办社会中的供电、供暖及社区环卫职能;移交了离休干部的管理职能,从而减轻了企业的人员包袱和费用负担,使长拖职工总数从2002年底的17000人减少到9400人,每年的费用支出也减少了3000多万元,为企业下一步破产重组,重新发展振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早,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农机消费市场,这里如同一块有着巨大引力的磁石,吸引了国内外农机大鳄同台竞技。面对未来的发展,于涵坚定的相信长拖的品牌不能丢,也不会丢,农业机械将会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亮点。
为使长春拖拉机企业集团在改制中寻求发展,吸引战略投资伙伴重新振兴。2005年5月,香港骏升机械投资有限公司在长春正式进军农机制造产业,同年6月18日,基建工程破土动工,标志着东北最大的农业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始实施,该项目也是吉林省和长春市的重点支持项目,香港骏升机械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拖拉机、农机具、低速载货汽车和工程机械的生产和研发,生产基地位于长春东湖生态经济开发区和卡伦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2006年,在吉林省和长春市政府的支持下,骏升公司与长春拖拉机集团展开全面合作。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11月正式成立,它是由长春市国资委与长春骏升长拖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借助老长拖已在老百姓心中的良好印象,抓住机遇再次塑造了东北农民心目中的长拖品牌。东北有着特殊的地情地貌,在田间作业如果拖拉机动力大了就会造成浪费,功率太小又从事不了相关工作。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根据这一情况,设计生产出了55马力的新型拖拉机,这款拖拉机完全适合于东北农田作业。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这款拖拉机的稳定性、驾驶环境上下了许多功夫,新机器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上都有许多改进。日前,由长春骏升长拖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批55马力新型轮式拖拉机已正式下线,这也是吉林省农机工业生产的标志性突破,结束了农业大省吉林无55马力轮式拖拉机的历史。
2008年3月1日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中马力生产线启动暨55马力轮式拖拉机首批生产下线仪式隆重举行。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长春市市长崔杰出席仪式。王守臣亲自按下了拖拉机生产线启动键,王守臣、崔杰还为第一批购机的农民发放了拖拉机钥匙。
长拖变了,工厂车间又响起了机器欢快的运转声,销售窗口又看到了成群结队买拖拉机的农民……,长拖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08年前5个月,合资公司“小拖”产量14867台,销量13931台,产销率达94%。实现产值9217万元,利润220万元。这一经营业绩预示着长拖迈出了重新跻身国家农机行业骨干企业的第一步。
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农业装备供应商。公司28马力以下装配单缸发动机的拖拉机已形成三个系列,二十几个品种,已有11个型号的大中马力拖拉机完成了试制鉴定工作,7个型号产品列入国家2008年重点推广产品目录,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8年8月28日,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格里拉大饭店与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项目。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是由世界500强的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下属的凯斯—纽荷兰全球公司同上汽集团下属的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是目前国内大中型拖拉机生产的主要骨干企业之一。此次签约是长春市政府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一次重要成果,对于推进吉林省农机产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进程及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探为开花的疆土,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体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陶行知)”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重生中见证辉煌的到来,通过大刀阔斧地改革,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在过去的时间里,农机市场一度混乱,有许多假冒长拖品牌的商品出现,长拖要发展首先就要清理市场,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从源头抓起,加大力度。长拖要发展单单依靠自身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政府和全社会给予这个老品牌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才能让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改革的进程中破冰前行……
后记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进程中,吉林的企业家们又一次站在了改革的前沿,用他们那高远的思想和前瞻的目光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勇气,什么叫做无畏。
自1986年大学毕业进入长拖,于涵已经在长拖走过了20多年的漫漫路程,他把青春毫无保留的献给了长拖。作为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领军人物,他将严谨和真诚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风向标。通过和他的交谈,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作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掌舵人的责任与重担。
虽然市场环境给了国有企业沉重的压力,国企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长春拖拉机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伏,甚至破产,但是正是在大风大浪里的步履维艰,才有了今天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排除一切困难、艰辛的决心。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在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大潮中,长拖农业机械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将会一如既往的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责任编辑:羽 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