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党提出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定位和走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我们应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的指导下,处理好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坚持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去。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先进文化;定位;走向
中图分类号:G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160-02
在21世纪,全球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
今日的全球化运动,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当今世界,在各国、各地区的综合竞争中,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起来。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在新世纪里,人类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文化问题正由社会的深层次走向显位,文化对社会矛盾、社会发展的支配影响作用越来越突出和明显。文化力对军事、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渗透性增强,日趋成为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这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同时,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经济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这也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表现。
正是在此情形下,我们党提出了“中國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适应了突出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作用的时代要求,表明我们党对当代文化问题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和提高。在全球化和突出文化地位的条件下,作为要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明确表明必须能够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显然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党提出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定位与走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使得在当今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所代表和领导的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规定了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和在全球化潮流中的定位。我们认为“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保证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和中国特色。我们应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因时顺势,充分利用文化全球化给我们提供的历史机遇,定准自己的位子,把握好前进的方向,选好发展的路子,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中去,将中国文化充分展示给世界各国人民,并不断发扬光大。
第一,处理好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讲,当今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化”尤其是“美国化”的现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他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将其以好莱坞、迪斯尼、麦当劳、CNN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以工业方式大批量地生产和复制,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国各地区,使其成为大多数人特别是青年人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成为超越国界的全球文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坚持“西方文化优越论”的价值观,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把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恃其文化强权对世界各国、各地区进行文化输出,其目的主要是推行一整套西方式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这是对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的歪曲和扼杀。
笔者认为,全球化趋势客观存在,但它决不是西方化和美国化,不可能是以某一种单一的文化去取代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化、多样化之间是一个辨证依存的关系,而非互相否定、排斥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全球化就是文化的多元化,它既应容纳西方文化,也应容纳东方文化。因此,要保证和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就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发扬独立的有特色的优秀文化。各种不同的文化要善于与其它文化共存、相容、交流与协调。
第二,坚持协调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各国文化所长,把我国文化发展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和任何领域一样,封闭性强的文化只能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与先进文化无缘。文化生活的自身特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代表的先进文化必须具有开放性、包容性。文化开放才能打破落后,吸取先进的东西,使之与传统的优秀文化部分相融合,才能孕育出先进的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都说明,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是文化更新发展的重要契机。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落后的封建文化十分顽固,要打破这种状况,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也必须强调开放性、交流性和包容性。所以,必须学习和吸取异质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滋养,来提高本民族文化的自我反省和更新能力。当然,西方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问题是看你有没有鉴别和选择的能力,有没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意识。西方文化中的那些符合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的普遍价值,如理性、科学、民主、法制、人权等,以及反映时代进步的一些新的文化观念,如主体性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知识经济观念、社会均衡观念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中可以批判地吸取的精神资源。[2]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腐朽文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路。文化的先进性是质的含义,文化的发展是量的问题。质与量是辨证的,文化没有量方面的繁荣,其先进性就是空洞的。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效益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入世”后,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垄断的国际传媒娱乐业纷纷瞄准潜力巨大的中国文化市场,大有“志在必得”之势。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强化经济与文化的“联姻”,促进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多创作和生产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积极健康而又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立足于以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创造能力来改变文化市场中民族产品短缺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规范、调控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管理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立足于建设和发展,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为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全球化时代复杂的文化环境里,应头脑情醒,始终把握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大方向,不随波逐流,盲目追求所谓与“国际接轨”。去掉殖民文化心态,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中国应有的国际形象。
第四,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界文明提供一个富有魅力的文化范例。中国文化有个好的传统,就是在国内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来不断充实、提高、更新自己,所以才能历久不衰,源远流长,“有容乃大”。先进性和“中国特色”应主要表现在时代精神与优秀民族传统的结合上。中国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其中包含着许多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如“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而不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社会都是极有价值的。然而,目前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相当肤浅,甚至还有许多误解。全球化给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融入全球化潮流的中国文化,获得了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交流应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一方面以西方为主流的世界各民族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大量传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可以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传向世界,把中国文化精品翻译介绍给外国读者,让中国文化的智慧为全人类共享。
第五,强调可持续发展文化的方向性、实践性。工业社会的矛盾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从文化形态上说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历史时代的到来。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这个现代化先进文化前进的大方向;必须用可持续发展文化去扬弃工业文化;必须加大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实践性。可持续发展从纵向讲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从横向讲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本身就是现代人类应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它要求在文化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好民族独特性与全球协调性的关系。在以共同维护全球性利益,使人类和谐发展的总要求下,各种不同的文化应彼此共存、相容、交流与协调。
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引的先进文化应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的文化,是能够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的博大开放、“有容乃大”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全球化潮流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还要在世界范围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经受考验,在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文化是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中发展的,它不能脱离自己的历史传统,也不能脱离世界文明的宽广大道,而只能走吸收古今中西文化之长、创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文化道路。在未来世界各民族文化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格局中,中西文化互补将成为最重要的内容和特色。总之,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性质和要求决定了中国文化有能力、有资格、有信心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并且为改变和优化世界文化格局,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4~255.
[2]郑钟.对“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若干思考[J].桂海论丛,2001,(3).
(责任编辑/王丽君)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先进文化;定位;走向
中图分类号:G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160-02
在21世纪,全球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
今日的全球化运动,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当今世界,在各国、各地区的综合竞争中,文化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起来。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在新世纪里,人类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文化问题正由社会的深层次走向显位,文化对社会矛盾、社会发展的支配影响作用越来越突出和明显。文化力对军事、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渗透性增强,日趋成为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这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同时,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经济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这也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表现。
正是在此情形下,我们党提出了“中國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适应了突出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作用的时代要求,表明我们党对当代文化问题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和提高。在全球化和突出文化地位的条件下,作为要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明确表明必须能够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显然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党提出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定位与走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使得在当今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所代表和领导的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规定了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和在全球化潮流中的定位。我们认为“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保证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和中国特色。我们应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因时顺势,充分利用文化全球化给我们提供的历史机遇,定准自己的位子,把握好前进的方向,选好发展的路子,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中去,将中国文化充分展示给世界各国人民,并不断发扬光大。
第一,处理好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讲,当今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化”尤其是“美国化”的现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他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将其以好莱坞、迪斯尼、麦当劳、CNN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以工业方式大批量地生产和复制,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国各地区,使其成为大多数人特别是青年人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成为超越国界的全球文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坚持“西方文化优越论”的价值观,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把全球化等同于西方化,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恃其文化强权对世界各国、各地区进行文化输出,其目的主要是推行一整套西方式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这是对现代文化、先进文化的歪曲和扼杀。
笔者认为,全球化趋势客观存在,但它决不是西方化和美国化,不可能是以某一种单一的文化去取代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化、多样化之间是一个辨证依存的关系,而非互相否定、排斥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全球化就是文化的多元化,它既应容纳西方文化,也应容纳东方文化。因此,要保证和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就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发扬独立的有特色的优秀文化。各种不同的文化要善于与其它文化共存、相容、交流与协调。
第二,坚持协调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各国文化所长,把我国文化发展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和任何领域一样,封闭性强的文化只能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与先进文化无缘。文化生活的自身特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代表的先进文化必须具有开放性、包容性。文化开放才能打破落后,吸取先进的东西,使之与传统的优秀文化部分相融合,才能孕育出先进的文化。这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都说明,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是文化更新发展的重要契机。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落后的封建文化十分顽固,要打破这种状况,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也必须强调开放性、交流性和包容性。所以,必须学习和吸取异质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滋养,来提高本民族文化的自我反省和更新能力。当然,西方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问题是看你有没有鉴别和选择的能力,有没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意识。西方文化中的那些符合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的普遍价值,如理性、科学、民主、法制、人权等,以及反映时代进步的一些新的文化观念,如主体性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知识经济观念、社会均衡观念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中可以批判地吸取的精神资源。[2]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腐朽文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路。文化的先进性是质的含义,文化的发展是量的问题。质与量是辨证的,文化没有量方面的繁荣,其先进性就是空洞的。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效益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入世”后,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垄断的国际传媒娱乐业纷纷瞄准潜力巨大的中国文化市场,大有“志在必得”之势。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强化经济与文化的“联姻”,促进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多创作和生产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积极健康而又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立足于以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创造能力来改变文化市场中民族产品短缺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规范、调控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管理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立足于建设和发展,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为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全球化时代复杂的文化环境里,应头脑情醒,始终把握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大方向,不随波逐流,盲目追求所谓与“国际接轨”。去掉殖民文化心态,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中国应有的国际形象。
第四,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界文明提供一个富有魅力的文化范例。中国文化有个好的传统,就是在国内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中,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来不断充实、提高、更新自己,所以才能历久不衰,源远流长,“有容乃大”。先进性和“中国特色”应主要表现在时代精神与优秀民族传统的结合上。中国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其中包含着许多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如“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而不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社会都是极有价值的。然而,目前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相当肤浅,甚至还有许多误解。全球化给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融入全球化潮流的中国文化,获得了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交流应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一方面以西方为主流的世界各民族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大量传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可以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传向世界,把中国文化精品翻译介绍给外国读者,让中国文化的智慧为全人类共享。
第五,强调可持续发展文化的方向性、实践性。工业社会的矛盾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从文化形态上说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历史时代的到来。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这个现代化先进文化前进的大方向;必须用可持续发展文化去扬弃工业文化;必须加大可持续发展文化的实践性。可持续发展从纵向讲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从横向讲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本身就是现代人类应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它要求在文化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好民族独特性与全球协调性的关系。在以共同维护全球性利益,使人类和谐发展的总要求下,各种不同的文化应彼此共存、相容、交流与协调。
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引的先进文化应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的文化,是能够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的博大开放、“有容乃大”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全球化潮流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还要在世界范围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经受考验,在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文化是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中发展的,它不能脱离自己的历史传统,也不能脱离世界文明的宽广大道,而只能走吸收古今中西文化之长、创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文化道路。在未来世界各民族文化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格局中,中西文化互补将成为最重要的内容和特色。总之,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性质和要求决定了中国文化有能力、有资格、有信心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并且为改变和优化世界文化格局,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4~255.
[2]郑钟.对“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若干思考[J].桂海论丛,2001,(3).
(责任编辑/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