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小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一种普及率较高的产品,如何安全驾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出发,介绍了特殊情况下的汽车安全驾驶技术,总结了应急处置技术在汽车驾驶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行车安全性。
关键词: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应急处置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3.72亿辆,同比增长9.4%;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同比增长7.5%。汽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道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近年来,交通法规对于安全驾驶的管理越发严格,不论是驾考科目的增加,还是驾驶证累积记分制,亦或是严查酒驾活动,均是为了保护人们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以下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探讨了汽车安全驾驶及应急处置技术。
一、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
(一)车辆因素
车辆装置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驾驶安全。其一,车辆自身的装置有问题,尤其是在复杂条件的影响下,车辆内部装置也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元件老化、线路损坏等,不满足安全驾驶要求。其二,车辆发生小的故障后,没有及时维修处理,随着时间延长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例如转动系统失灵、制动装置失控,就会造成交通事故。
(二)个人因素
一方面,司機驾驶汽车需要手脚、眼睛、耳朵、大脑的配合协作,感觉器官采集路况信息,传输至大脑分析处理,然后向手脚发出指令。因此,安全驾驶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理条件,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及时反应、有效处理,才能将事故危害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司机驾驶汽车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年龄、经验、技术等有关。以新手司机为例,由于从未涉足过驾驶领域,且行驶里程少、经验缺乏,上路时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继而影响路况判断,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三)道路因素
众所周知,不同等级的道路,其工程质量、平整度、使用年限是不同的,道路等级越高、平整度越好,行车舒适性越高。近些年,我国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的同时,道路情况更加复杂。例如:新建或改建工程,地图和导航系统没有及时更新,可能导致驾驶方向出错;道路后期维护不到位,在重载、风化因素干扰下,容易出现坑槽、积水、沉降等缺陷,会影响行车安全性,处理不当甚至引起交通事故。
(四)环境因素
这里的环境因素,主要指代自然环境,也就是暴晒、大风、浓雾、雨雪等天气,在这种不良环境下行驶,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例如:长时间在光照强烈的条件下行驶,车胎因气压不稳定可能爆胎;浓雾天气行驶,因可见度低、盲区大,容易出现剐蹭事故;雨雪天气减小了车胎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因车辆惯性增大,易出现追尾事故。
二、特殊情况下的汽车安全驾驶技术
常规情况下,汽车安全驾驶主要是起步、制动、档位调整等技术,因安全隐患较少,此处不再详细阐述,重点探讨特殊情况下的安全驾驶技术。
(一)上坡路段
汽车处于上坡路段,如果操作不当,易发生熄火、后溜等情况,上坡路段的驾驶技术要点如下:①起步时,应根据坡度大小控制油门、制动踏板的踩踏力度,当发动机保持一定转速、能克服下滑力时,缓慢松开制动踏板,确保车辆平稳起步。②上坡路段调整档位时,应该迅速敏捷完成操作,换挡后快速踩下踏板,为车辆行进提供充足动力。③如果坡度较大,应在上坡之前转换为低档,而不是上坡期间发现动力不足再调到低档。
(二)恶劣天气
在雨雪天气,道路雨水排泄不畅易形成水洼,会影响刹车效果;雨水堆积在挡风玻璃和后视镜上,会影响行车视线;积雪反射阳光刺激司机的眼睛,会影响路况判断。雨雪天气的驾驶技术要点如下:①尽量保持匀速、低速行驶,争取更多反应时间,更好地判断路况。②对于道路上的水洼和积水路段,如果不清楚深浅,应保持低速行驶,必要时下车查看,或者更改路线。③大雨大雪且长时间不停,最好暂停行车,待雨雪变小或停止后继续驾驶。
在浓雾天气,驾驶技术要点如下:①合理使用灯光,应开启雾灯、尾灯和示宽灯,和前后左右的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并且减速慢行,谨慎使用紧急制动。②雾天不宜超车,应保持耐心,克服急躁心理,正常跟车行驶。③因可见度低影响正常行驶,可靠边停车,开启危险警示灯,待浓雾消散后继续行驶。
(三)夜间行驶
夜间安全行驶,主要从路况判断、灯光使用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路况判断方面,根据不同情况下的路面颜色、行车感觉进行判断:①关闭灯光状态下,下过雨后白色路面说明有积水,灰色区域说明是干净路面,黑色区域代表泥泞颠簸段。②冬季下雪后,道路车辙是白色,随着通行车辆增多,路面颜色逐渐变深,从白色变为灰色、再变为黑色。③无特殊情况下,如果行驶速度减缓、且发动机声音变闷,说明正在上坡。第二,灯光使用方面,夜间规范使用灯光,就是司机之间有效沟通的方式:①灯光位置低、亮度高,通常是小型车辆;灯光位置高、亮度低,多是大型车辆。②在道路进出口,应注意观察有没有灯光照射,来判断对面是否有车辆。③使用灯光时,上坡路段发现灯光远离路面,说明行驶到坡顶;灯光从道路中央转向两侧,说明进入弯道。
(四) 山区行驶
山区地形复杂、高差较大,汽车行驶时经常遇到上坡和下坡路段,山区行驶安全驾驶技术要点有:①上坡路段,应注意道路两侧的标识牌,了解坡道长度、速度限制,及时换挡增速,确保动力充足。②下坡路段,应注意控制车速,不要长时间使用制动踏板减速,二是通过换挡使用发动机减速。③转弯路段应提前减速,转弯过程中尽量不要换挡,并和前车保持较大距离。④会车、超车时选择路面宽阔、视野良好的路段,不要在道路中心会车,不在不具备超车的条件下超车,防止刮擦或碰撞。⑤停车后及时使用手刹,防止车辆缓行或后溜。
(五)高原地区
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且氧气含量低,车辆容易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人员也容易发生高原反应。安全驾驶技术要点如下:①进入高原地区前,对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进行维护,减小空气进入气缸的阻力。②换挡时,应保持动作缓慢,确保动力平稳输出。③车辆在高原地区行驶,轮胎气压会增高,为了避免发生爆胎现象,应及时放气以降低轮胎气压。 三、应急处置技术在汽车驾驶中的应用
(一)爆胎
爆胎是汽车行驶中常见的突发事件,由于车胎泄气较快,会造成车辆的行驶方向偏移,很容易撞向左右车辆或两侧护栏。对此,应急处置方法如下:①不能急刹车,应当缓慢减速,因为车辆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忽然爆胎会使车辆侧偏,急刹车会加重侧偏程度,甚至导致翻车。②左手握紧方向盘的九点钟方向,右手握紧三点钟方向,控制好车辆行驶路线,尽量不要偏离正常路线。③在车子后面规范放置三角警示牌,警告其他车辆小心行驶,避免发生车辆追尾,等待救援或自行更换轮胎。
(二)着火
车辆着火多是电气系统故障或遭遇严重撞击后导致的,应急处置方法如下:①发现汽车有着火征兆或火势较小,应及时停车并从车辆中逃离出来,如果车门无法打开,可从挡风玻璃处逃离。②突然失火或火势较大,可用身體压住火焰,然后从车内逃离。值得注意的是,避免烧到裸露部位的皮肤。③车辆着火后有爆炸可能,人员逃离后应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卧倒。④如果条件允许,逃离前可关闭油箱、点火开关,抑制火势蔓延。
(三)外翻
车辆外翻时,司机一般能提前感知,例如车辆横向倾斜,身体就会向外侧倾斜,应急处置方法如下:①双手紧握方向盘,双脚勾住踏板,背部紧靠座椅和车辆一起翻转,最大程度上保护头部、颈椎、腰椎等重要部位。②如果车辆侧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司机也可以选择跳车,跳车方向和侧翻方向相反。跳车时,双手保护头部,双腿保持蜷缩,还可以顺势翻滚,减小冲击力对身体造成的损伤。
(四)失控
车辆失控的直接结果是车速失控,司机首要的操作是降低车速,应急处置方法如下:①从高速档位调整至低速档位,然后使用制动踏板,最后使用手刹。拉动手刹时,应注意控制力度,防止车辆惯性引起侧翻。②降低速度的同时,尽量将车辆向路边靠近,必要时借助于护栏、墙体,通过摩擦车身达到减速效果。③注意和左右两侧车辆的距离,防止发生刮擦碰撞。
(五)涉水
车辆在积水路段行驶,或误入河道、池塘等水体,为防止水体进入车内造成窒息,应急处置方法如下:①保持冷静,首先判断水位深浅。浅水位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小,深水位则要在车辆完全没入水体前及时逃离车内。②如果水位较浅,可利用牵拉车辆离开涉水区域;如果水位较深,就要等待专业救援。
(六) 盲区
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应准确判断盲区大小和距离,应急处置技术如下:①汽车在静止状态,视野范围要保持在70°左右;行驶时,则要根据路段、路况确定。②大型车辆的盲区要大于小型车辆,正常行驶时应和其他车辆保持安全距离,既包括左右距离,也包括前后距离。③具备超车条件时,迅速、规范操作,避免长时间处于其他车辆的盲区范围内。④合理分配注意力,注意观察周边障碍物和行人,尤其是在上下坡和转弯路段。
四、结语
综上所述,车辆、个人、道路和环境,是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文章针对上坡路段、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总结了安全驾驶技术,面对爆胎、着火、外翻、失控、涉水、盲区等情况,指出应急处理技术方法。希望为司机朋友提供一些帮助,保证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少玉.浅析汽车安全驾驶及应急处置措施研究[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8):104.
[2]罗枫枫.基于汽车安全驾驶及应急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分析[J].时代汽车,2020(15):171-172.
[3]姜顺明,杨晗,吴陶然,等.基于驾驶状态识别的自动紧急制动控制策略[J].汽车技术,2019,7(10):188-189.
[4]曹凤海.特殊条件下的汽车安全驾驶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2):141-142.
[5]张亚欧,刘曾,李勃.特殊气象条件对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0):117-118.
关键词: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应急处置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3.72亿辆,同比增长9.4%;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同比增长7.5%。汽车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道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近年来,交通法规对于安全驾驶的管理越发严格,不论是驾考科目的增加,还是驾驶证累积记分制,亦或是严查酒驾活动,均是为了保护人们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以下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探讨了汽车安全驾驶及应急处置技术。
一、影响汽车安全驾驶的因素
(一)车辆因素
车辆装置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驾驶安全。其一,车辆自身的装置有问题,尤其是在复杂条件的影响下,车辆内部装置也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元件老化、线路损坏等,不满足安全驾驶要求。其二,车辆发生小的故障后,没有及时维修处理,随着时间延长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例如转动系统失灵、制动装置失控,就会造成交通事故。
(二)个人因素
一方面,司機驾驶汽车需要手脚、眼睛、耳朵、大脑的配合协作,感觉器官采集路况信息,传输至大脑分析处理,然后向手脚发出指令。因此,安全驾驶要求具有良好的生理条件,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及时反应、有效处理,才能将事故危害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司机驾驶汽车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年龄、经验、技术等有关。以新手司机为例,由于从未涉足过驾驶领域,且行驶里程少、经验缺乏,上路时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继而影响路况判断,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三)道路因素
众所周知,不同等级的道路,其工程质量、平整度、使用年限是不同的,道路等级越高、平整度越好,行车舒适性越高。近些年,我国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的同时,道路情况更加复杂。例如:新建或改建工程,地图和导航系统没有及时更新,可能导致驾驶方向出错;道路后期维护不到位,在重载、风化因素干扰下,容易出现坑槽、积水、沉降等缺陷,会影响行车安全性,处理不当甚至引起交通事故。
(四)环境因素
这里的环境因素,主要指代自然环境,也就是暴晒、大风、浓雾、雨雪等天气,在这种不良环境下行驶,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例如:长时间在光照强烈的条件下行驶,车胎因气压不稳定可能爆胎;浓雾天气行驶,因可见度低、盲区大,容易出现剐蹭事故;雨雪天气减小了车胎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因车辆惯性增大,易出现追尾事故。
二、特殊情况下的汽车安全驾驶技术
常规情况下,汽车安全驾驶主要是起步、制动、档位调整等技术,因安全隐患较少,此处不再详细阐述,重点探讨特殊情况下的安全驾驶技术。
(一)上坡路段
汽车处于上坡路段,如果操作不当,易发生熄火、后溜等情况,上坡路段的驾驶技术要点如下:①起步时,应根据坡度大小控制油门、制动踏板的踩踏力度,当发动机保持一定转速、能克服下滑力时,缓慢松开制动踏板,确保车辆平稳起步。②上坡路段调整档位时,应该迅速敏捷完成操作,换挡后快速踩下踏板,为车辆行进提供充足动力。③如果坡度较大,应在上坡之前转换为低档,而不是上坡期间发现动力不足再调到低档。
(二)恶劣天气
在雨雪天气,道路雨水排泄不畅易形成水洼,会影响刹车效果;雨水堆积在挡风玻璃和后视镜上,会影响行车视线;积雪反射阳光刺激司机的眼睛,会影响路况判断。雨雪天气的驾驶技术要点如下:①尽量保持匀速、低速行驶,争取更多反应时间,更好地判断路况。②对于道路上的水洼和积水路段,如果不清楚深浅,应保持低速行驶,必要时下车查看,或者更改路线。③大雨大雪且长时间不停,最好暂停行车,待雨雪变小或停止后继续驾驶。
在浓雾天气,驾驶技术要点如下:①合理使用灯光,应开启雾灯、尾灯和示宽灯,和前后左右的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并且减速慢行,谨慎使用紧急制动。②雾天不宜超车,应保持耐心,克服急躁心理,正常跟车行驶。③因可见度低影响正常行驶,可靠边停车,开启危险警示灯,待浓雾消散后继续行驶。
(三)夜间行驶
夜间安全行驶,主要从路况判断、灯光使用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路况判断方面,根据不同情况下的路面颜色、行车感觉进行判断:①关闭灯光状态下,下过雨后白色路面说明有积水,灰色区域说明是干净路面,黑色区域代表泥泞颠簸段。②冬季下雪后,道路车辙是白色,随着通行车辆增多,路面颜色逐渐变深,从白色变为灰色、再变为黑色。③无特殊情况下,如果行驶速度减缓、且发动机声音变闷,说明正在上坡。第二,灯光使用方面,夜间规范使用灯光,就是司机之间有效沟通的方式:①灯光位置低、亮度高,通常是小型车辆;灯光位置高、亮度低,多是大型车辆。②在道路进出口,应注意观察有没有灯光照射,来判断对面是否有车辆。③使用灯光时,上坡路段发现灯光远离路面,说明行驶到坡顶;灯光从道路中央转向两侧,说明进入弯道。
(四) 山区行驶
山区地形复杂、高差较大,汽车行驶时经常遇到上坡和下坡路段,山区行驶安全驾驶技术要点有:①上坡路段,应注意道路两侧的标识牌,了解坡道长度、速度限制,及时换挡增速,确保动力充足。②下坡路段,应注意控制车速,不要长时间使用制动踏板减速,二是通过换挡使用发动机减速。③转弯路段应提前减速,转弯过程中尽量不要换挡,并和前车保持较大距离。④会车、超车时选择路面宽阔、视野良好的路段,不要在道路中心会车,不在不具备超车的条件下超车,防止刮擦或碰撞。⑤停车后及时使用手刹,防止车辆缓行或后溜。
(五)高原地区
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且氧气含量低,车辆容易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人员也容易发生高原反应。安全驾驶技术要点如下:①进入高原地区前,对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进行维护,减小空气进入气缸的阻力。②换挡时,应保持动作缓慢,确保动力平稳输出。③车辆在高原地区行驶,轮胎气压会增高,为了避免发生爆胎现象,应及时放气以降低轮胎气压。 三、应急处置技术在汽车驾驶中的应用
(一)爆胎
爆胎是汽车行驶中常见的突发事件,由于车胎泄气较快,会造成车辆的行驶方向偏移,很容易撞向左右车辆或两侧护栏。对此,应急处置方法如下:①不能急刹车,应当缓慢减速,因为车辆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忽然爆胎会使车辆侧偏,急刹车会加重侧偏程度,甚至导致翻车。②左手握紧方向盘的九点钟方向,右手握紧三点钟方向,控制好车辆行驶路线,尽量不要偏离正常路线。③在车子后面规范放置三角警示牌,警告其他车辆小心行驶,避免发生车辆追尾,等待救援或自行更换轮胎。
(二)着火
车辆着火多是电气系统故障或遭遇严重撞击后导致的,应急处置方法如下:①发现汽车有着火征兆或火势较小,应及时停车并从车辆中逃离出来,如果车门无法打开,可从挡风玻璃处逃离。②突然失火或火势较大,可用身體压住火焰,然后从车内逃离。值得注意的是,避免烧到裸露部位的皮肤。③车辆着火后有爆炸可能,人员逃离后应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卧倒。④如果条件允许,逃离前可关闭油箱、点火开关,抑制火势蔓延。
(三)外翻
车辆外翻时,司机一般能提前感知,例如车辆横向倾斜,身体就会向外侧倾斜,应急处置方法如下:①双手紧握方向盘,双脚勾住踏板,背部紧靠座椅和车辆一起翻转,最大程度上保护头部、颈椎、腰椎等重要部位。②如果车辆侧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司机也可以选择跳车,跳车方向和侧翻方向相反。跳车时,双手保护头部,双腿保持蜷缩,还可以顺势翻滚,减小冲击力对身体造成的损伤。
(四)失控
车辆失控的直接结果是车速失控,司机首要的操作是降低车速,应急处置方法如下:①从高速档位调整至低速档位,然后使用制动踏板,最后使用手刹。拉动手刹时,应注意控制力度,防止车辆惯性引起侧翻。②降低速度的同时,尽量将车辆向路边靠近,必要时借助于护栏、墙体,通过摩擦车身达到减速效果。③注意和左右两侧车辆的距离,防止发生刮擦碰撞。
(五)涉水
车辆在积水路段行驶,或误入河道、池塘等水体,为防止水体进入车内造成窒息,应急处置方法如下:①保持冷静,首先判断水位深浅。浅水位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小,深水位则要在车辆完全没入水体前及时逃离车内。②如果水位较浅,可利用牵拉车辆离开涉水区域;如果水位较深,就要等待专业救援。
(六) 盲区
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应准确判断盲区大小和距离,应急处置技术如下:①汽车在静止状态,视野范围要保持在70°左右;行驶时,则要根据路段、路况确定。②大型车辆的盲区要大于小型车辆,正常行驶时应和其他车辆保持安全距离,既包括左右距离,也包括前后距离。③具备超车条件时,迅速、规范操作,避免长时间处于其他车辆的盲区范围内。④合理分配注意力,注意观察周边障碍物和行人,尤其是在上下坡和转弯路段。
四、结语
综上所述,车辆、个人、道路和环境,是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文章针对上坡路段、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总结了安全驾驶技术,面对爆胎、着火、外翻、失控、涉水、盲区等情况,指出应急处理技术方法。希望为司机朋友提供一些帮助,保证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少玉.浅析汽车安全驾驶及应急处置措施研究[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8):104.
[2]罗枫枫.基于汽车安全驾驶及应急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分析[J].时代汽车,2020(15):171-172.
[3]姜顺明,杨晗,吴陶然,等.基于驾驶状态识别的自动紧急制动控制策略[J].汽车技术,2019,7(10):188-189.
[4]曹凤海.特殊条件下的汽车安全驾驶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2):141-142.
[5]张亚欧,刘曾,李勃.特殊气象条件对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