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人们不单从美学的角度追求宜居环境,更是以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为时尚。这就要求景观艺术设计更要注重全面性、特色性、情感性、生态性和人性化的设计。本文通过探索地面铺装与材料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获得新的设计方法,展开关于地面铺装材料语言的设计应用研究。
【关键词】地面铺装;材料语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现今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环境使我们的景观设计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和单调性。例如在居住区地面的铺装上,材料应用的贫乏、无序、混乱。许多场地一味的追求艺术效果,而忽视了使用者的感受,在选材上缺乏理性认识。本文是通过实地考察对铺装材料分析研究,对材料语言的各种属性系统的梳理,寻求铺装材料的基本规律,最终找到在景观设计和建设中地面铺装材料各种属性的合理应用。
一、居住区景观地面铺装材料的分析
(一)木材
木材属暖性材料,容易使人亲近,朴实的外观、性能的稳定,具有良好触觉效果,木材在园林步道中使用会给人以亲切、放松的感觉。木材重量轻,强度高,如北美黄杉、铁杉、圆柏等。虽然木材的绝对强度不能和高密度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相比,但其强度和密度比率高于钢铁和混凝土3倍或更多。如日本奈良西京寺里的西塔,约698年建造完成,成为日本历史最久远的木构建造。木材的材质柔和,容易加工,在现在地面铺装中广泛应用。
(二)石材
石材是最为古老的园林景观材料,它的特点是强度比较高、良好的装饰性、高耐用性、取材方便等。石材从形状上分为弹性石,弹性石一般用于车道、广场和人行道的铺装,欧洲国家使用较多。它为粗糙的饰面,接缝较深,防滑效果好。目前我国也开始使用。
(三)砖
砖的原材料是黏土,它经过加工成型、窑洞烧制所得出产品,是跨越了地质时间跨度的页岩和勃土的构成物。砖块的颜色有好多种,有红棕色、棕褐色等,但这些色彩不是人工添加剂涂染上去的,而是对它出自某地域土壤的一种有机的体现。
在使用砖块的作品中,砖块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优雅、斑驳而温暖。绝不会产生让人视而厌烦,它默默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让整个景观空间更加的有品位。
二、居住区景观地面铺装的材料语言理论意义
(一)铺装材料语言的内涵
1.对“语言”的理解。语言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媒介,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够顺利的传递信息,清楚地交流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被语言学家视为“最适合人们理解的一种媒介”。
2.对“材料语言”的理解。材料,在《汉语辞海》中被解释为能直接制成成品的物件;供学习、研究、写作等使用的资料。由此得知材料与其他物质的区别在于,它是被赋予了实际用途的物质形式。
(二)地面铺装的材料语言
每当把水晶石握在手中,我们会被它所具有的奇异般的色彩所吸引,通过触觉认真地去感知它,就能清楚地感觉到它本身所具有的巧夺天工的纹理以及细腻之极的质感。材料语言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色彩、肌理和质感。
1.质感语言
所谓质感就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的触觉以及视觉器官,对材料的表面质地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通过大脑的综合处理,对触觉与视觉做出相关协调,进而使人们对材料所体现的特质留下深刻的感知和印象。如果只通过眼睛,人们是无法识别物体表面的细腻和粗糙,这就需要通过触觉来判断。“但由于人们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得到相关经验,通过触觉与视觉的长期协调合作使人们得知,一个物体的表面如果看起来色彩柔和细腻就可以推断它的质感是光滑细腻的,如果一个物体看上去色彩明度不是很均匀就证明它的质感是粗糙的,通过这些实践得出的经验,我们可以不用亲身去触摸物体表面就能推断其质感”。
人们通过触觉与视觉去体会质感,当一种材料被接触时,人们可以感受到它的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但还有些因素是不能只凭着触摸而得知的,还需要视觉感官——眼睛。
2.形态语言
这里所说的形态是指“表示事物的各种视觉元素或者物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功能,和其所构成的系统呈现出来的状态等,它不只是形式的概念,又是方法概念的一种,并不是简单概念上的神态与形状”。设计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将材料通过各种加工工艺制造成具有特殊意义以及使用价值的物质,是一种有意识地造物活动。想要在空间中具有真正意义的使用价值,材料就要以形态的存在为前提。同时需要注意,设计师在创作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的材料都具有与其性质相适应的形态,所以不要一直沿用过去已有的形式,要有创新性及设计感。
想要材料与形态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离不开设计这个桥梁,材料所体现出的价值需要造型的表达。出色的设计作品在被观赏时,人们关注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还有其所在的整个环境氛围,而这种氛围恰恰是由材料的色彩与形式所诠释。然后就会感知整体、局部和细部之间的统一内在关联“材料是交相呼应,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为形式美的构成提供决定性因素”。
3.色彩语言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对投射的光线有选择地吸收,并把其余的光线不规则的反射出去,落到人眼的视网膜上,人眼中的视觉感色蛋白质和大脑发生关系,从而产生色彩。色彩作为材料的重要元素之一,除了具有独特的材料性格外,还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能影响人的思想情感。作品最先吸引人的是其视觉效果:一是色彩,二是形态。材料的色彩与质感是互不可分的共存关系:一方面质感纹理会影响人们对于色彩的感觉。同一种颜色配对不同质感的纹理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另一方面,色彩本身也具有质感,不同的色彩给予人的直观感觉就不同。像表面光滑、细腻的物体——玻璃, 其基本现象就是将投射来的光线平行、规则、没有损失地反射出去,色彩变化就丰富;而像比较粗糙的石灰地面,对投射的光线有选择地吸收,并把其余的光线不规则的反射出去,色彩变化就微妙。同样的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材质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黄色,用在金属上,给人的感觉是冰冷而理智的; 用在松而硬的木材上,一种朴素、粗矿的特点体现出来;在丝绸上,给人以轻盈的感觉。
三、材料语言在方案中的体现
(一)居住区主道路
居住区主道路是小区人流、车流最密集的干道,结构上必须承载车辆的荷载,路面一般采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或水凝混凝土等,它的优点是减缓雨水进入排水系统的速率;增加了渗水土壤的水量,减少了径流水量;能够过滤掉一部分路面和停车场径流中固有的污染物,如固有颗粒、金属、汽油、润滑油等,从而提高水质。
(二)居住区小径
小径园路在铺装选材上多用花岗岩、防腐木板、陶土砖、水洗石、卵石路面,等等,在颜色上多采用颜色比较鲜艳的色彩,在视线上感觉给人视觉的引导;在质感上鹅卵石还有按摩的功效,人们走在这种环境中能缓解心情,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三)公共活动区
公共活动区是小区人民聚会、活动、演出、休憩的场所,在铺装造型上不宜呆板,选材上要使人亲近,这样能拉近人和自然的关系。所以场地多以石材、青砖结合使用,色彩上多以温和、古朴为主要特点,这样不会使人烦躁,进而给人一种安全舒心的感觉。例如昆明凤凰城住宅中的休闲广场,整个广场以白色石材平铺,青砖在白色背景上成几何形状,整体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使整个广场不再呆板、沉闷,更能体现出空间的整体感、质朴感。
(四)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在儿童活动区铺装选材料上应该重点考虑材质的触觉质感,因为关系到儿童的安全性,所以在铺装材质的选择上宜选择柔软、硬度小、弹性好、抗滑性好的材料。色彩可以影响儿童的成长和智力的发育,所以在颜色运用上应选择鲜艳的色彩,这样可以刺激儿童的大脑发育,形成活泼、明快的儿童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俞昌斌,陈远. 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材料与细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尼跃红. 室内设计形式语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丙秋,张肖宁.铺装景观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庭院造景材料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孙庆辉 张建国,昆明理工大学】
【关键词】地面铺装;材料语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现今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环境使我们的景观设计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和单调性。例如在居住区地面的铺装上,材料应用的贫乏、无序、混乱。许多场地一味的追求艺术效果,而忽视了使用者的感受,在选材上缺乏理性认识。本文是通过实地考察对铺装材料分析研究,对材料语言的各种属性系统的梳理,寻求铺装材料的基本规律,最终找到在景观设计和建设中地面铺装材料各种属性的合理应用。
一、居住区景观地面铺装材料的分析
(一)木材
木材属暖性材料,容易使人亲近,朴实的外观、性能的稳定,具有良好触觉效果,木材在园林步道中使用会给人以亲切、放松的感觉。木材重量轻,强度高,如北美黄杉、铁杉、圆柏等。虽然木材的绝对强度不能和高密度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相比,但其强度和密度比率高于钢铁和混凝土3倍或更多。如日本奈良西京寺里的西塔,约698年建造完成,成为日本历史最久远的木构建造。木材的材质柔和,容易加工,在现在地面铺装中广泛应用。
(二)石材
石材是最为古老的园林景观材料,它的特点是强度比较高、良好的装饰性、高耐用性、取材方便等。石材从形状上分为弹性石,弹性石一般用于车道、广场和人行道的铺装,欧洲国家使用较多。它为粗糙的饰面,接缝较深,防滑效果好。目前我国也开始使用。
(三)砖
砖的原材料是黏土,它经过加工成型、窑洞烧制所得出产品,是跨越了地质时间跨度的页岩和勃土的构成物。砖块的颜色有好多种,有红棕色、棕褐色等,但这些色彩不是人工添加剂涂染上去的,而是对它出自某地域土壤的一种有机的体现。
在使用砖块的作品中,砖块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优雅、斑驳而温暖。绝不会产生让人视而厌烦,它默默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让整个景观空间更加的有品位。
二、居住区景观地面铺装的材料语言理论意义
(一)铺装材料语言的内涵
1.对“语言”的理解。语言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媒介,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够顺利的传递信息,清楚地交流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被语言学家视为“最适合人们理解的一种媒介”。
2.对“材料语言”的理解。材料,在《汉语辞海》中被解释为能直接制成成品的物件;供学习、研究、写作等使用的资料。由此得知材料与其他物质的区别在于,它是被赋予了实际用途的物质形式。
(二)地面铺装的材料语言
每当把水晶石握在手中,我们会被它所具有的奇异般的色彩所吸引,通过触觉认真地去感知它,就能清楚地感觉到它本身所具有的巧夺天工的纹理以及细腻之极的质感。材料语言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色彩、肌理和质感。
1.质感语言
所谓质感就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的触觉以及视觉器官,对材料的表面质地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通过大脑的综合处理,对触觉与视觉做出相关协调,进而使人们对材料所体现的特质留下深刻的感知和印象。如果只通过眼睛,人们是无法识别物体表面的细腻和粗糙,这就需要通过触觉来判断。“但由于人们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得到相关经验,通过触觉与视觉的长期协调合作使人们得知,一个物体的表面如果看起来色彩柔和细腻就可以推断它的质感是光滑细腻的,如果一个物体看上去色彩明度不是很均匀就证明它的质感是粗糙的,通过这些实践得出的经验,我们可以不用亲身去触摸物体表面就能推断其质感”。
人们通过触觉与视觉去体会质感,当一种材料被接触时,人们可以感受到它的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但还有些因素是不能只凭着触摸而得知的,还需要视觉感官——眼睛。
2.形态语言
这里所说的形态是指“表示事物的各种视觉元素或者物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功能,和其所构成的系统呈现出来的状态等,它不只是形式的概念,又是方法概念的一种,并不是简单概念上的神态与形状”。设计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将材料通过各种加工工艺制造成具有特殊意义以及使用价值的物质,是一种有意识地造物活动。想要在空间中具有真正意义的使用价值,材料就要以形态的存在为前提。同时需要注意,设计师在创作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的材料都具有与其性质相适应的形态,所以不要一直沿用过去已有的形式,要有创新性及设计感。
想要材料与形态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离不开设计这个桥梁,材料所体现出的价值需要造型的表达。出色的设计作品在被观赏时,人们关注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还有其所在的整个环境氛围,而这种氛围恰恰是由材料的色彩与形式所诠释。然后就会感知整体、局部和细部之间的统一内在关联“材料是交相呼应,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为形式美的构成提供决定性因素”。
3.色彩语言
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对投射的光线有选择地吸收,并把其余的光线不规则的反射出去,落到人眼的视网膜上,人眼中的视觉感色蛋白质和大脑发生关系,从而产生色彩。色彩作为材料的重要元素之一,除了具有独特的材料性格外,还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能影响人的思想情感。作品最先吸引人的是其视觉效果:一是色彩,二是形态。材料的色彩与质感是互不可分的共存关系:一方面质感纹理会影响人们对于色彩的感觉。同一种颜色配对不同质感的纹理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另一方面,色彩本身也具有质感,不同的色彩给予人的直观感觉就不同。像表面光滑、细腻的物体——玻璃, 其基本现象就是将投射来的光线平行、规则、没有损失地反射出去,色彩变化就丰富;而像比较粗糙的石灰地面,对投射的光线有选择地吸收,并把其余的光线不规则的反射出去,色彩变化就微妙。同样的一种颜色,在不同的材质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黄色,用在金属上,给人的感觉是冰冷而理智的; 用在松而硬的木材上,一种朴素、粗矿的特点体现出来;在丝绸上,给人以轻盈的感觉。
三、材料语言在方案中的体现
(一)居住区主道路
居住区主道路是小区人流、车流最密集的干道,结构上必须承载车辆的荷载,路面一般采用透水性沥青混凝土或水凝混凝土等,它的优点是减缓雨水进入排水系统的速率;增加了渗水土壤的水量,减少了径流水量;能够过滤掉一部分路面和停车场径流中固有的污染物,如固有颗粒、金属、汽油、润滑油等,从而提高水质。
(二)居住区小径
小径园路在铺装选材上多用花岗岩、防腐木板、陶土砖、水洗石、卵石路面,等等,在颜色上多采用颜色比较鲜艳的色彩,在视线上感觉给人视觉的引导;在质感上鹅卵石还有按摩的功效,人们走在这种环境中能缓解心情,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三)公共活动区
公共活动区是小区人民聚会、活动、演出、休憩的场所,在铺装造型上不宜呆板,选材上要使人亲近,这样能拉近人和自然的关系。所以场地多以石材、青砖结合使用,色彩上多以温和、古朴为主要特点,这样不会使人烦躁,进而给人一种安全舒心的感觉。例如昆明凤凰城住宅中的休闲广场,整个广场以白色石材平铺,青砖在白色背景上成几何形状,整体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使整个广场不再呆板、沉闷,更能体现出空间的整体感、质朴感。
(四)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在儿童活动区铺装选材料上应该重点考虑材质的触觉质感,因为关系到儿童的安全性,所以在铺装材质的选择上宜选择柔软、硬度小、弹性好、抗滑性好的材料。色彩可以影响儿童的成长和智力的发育,所以在颜色运用上应选择鲜艳的色彩,这样可以刺激儿童的大脑发育,形成活泼、明快的儿童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俞昌斌,陈远. 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材料与细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尼跃红. 室内设计形式语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丙秋,张肖宁.铺装景观设计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庭院造景材料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孙庆辉 张建国,昆明理工大学】